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试卷_第1页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试卷_第2页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试卷_第3页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试卷_第4页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満分:100分)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文化综合类期刊发展思考 文化综合类期刊姓文化,少了文化底蕴,这类刊物便失掉了自己的生命力。今天中外期刊市场上看起来琳琅满目,但各刊物的文化质量并不一致,细致分析就可看到,有的刊物做到了涵义隽永,能够引导读者进入充满睿智的精神活动;有的刊物则像“绣花枕头”。从文化开发的深浅、文化质量的分野不难区分出谁是精神巨人,谁是思想的侏儒。我们的文化综合类期刊,这些年在文化上成长是比较快的,大多数这类刊物越来越自觉地表现出执著于文化追求的精神。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刊物文化开发还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文化表现不够精彩,文化厚重力不足。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品格屹立于世界期刊之林,还需在文化上作不懈地追求、不懈地努力。 就我所见,目前由于依傍别人阻碍创新的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我们刊物内部之间相互抄袭、“克隆”,特别是对市场热点的趋同。纪实报告热,都作纪实文章;亲情文化热,竞相渲染亲情;隐私文化热,直录揭密作品层出不穷。这是文化末路。另一现象是对海外文化的追随,我们曾经历过追逐港台娱乐圈、港台文化的高潮,近年来则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热,特别是西方时尚文化热。并非不可以介绍这些东西,但令人担心的是蜂拥而上。试看今天期刊市场上由欧美模特引领的时尚何等炽热,这可能会堵塞文化上的自我开发、自我创新;另外,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世界上存在的美国式文化的强制认同现象,要防止文化上喧宾夺主。追求文化创新精神,是文化类期刊永恒的主题,在进入21世纪之际更要敢于调整思路,顺应时代自我更新、塑造自我新面貎。 重视以如何关心人类命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追求人类幸福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历来是中外文化期刊发展的大趋势。人文精神,是中外文化期刊不可缺少的“精气神儿”。我们的文化刊物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就更应承担捍卫和发展起进步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神圣职责。希望编辑们在处理稿件时,特别是重要稿件、重要栏目,都要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和理念层次,也就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进行推敲、掂量,把握住它的思想内涵后再酌情采用。 近些年来,时尚刊物流行,这是好事。时尚可以引导高雅优美的生活方式,培育人们优美的思想情操,但是,这种以引领生活方式为主的时尚刊物,如果不把握住时尚应该是体现一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一个人开放的思维、鲜活的思想、独有睿智,体现一个人极高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品味,体现一个人卓异的人格魅力这个真谛,你所宣扬的时尚可能是形式的、浮躁的、造作的,甚至是有害的。我国文化一贯具有人文精神的悠久传统,我们今天的文化类期刊要把握这一优势,把自己的刊物办成文化知识、文化情趣、文化时尚和人文精神相交融的文化结晶 。缺少了这种人文力量的刊物,即使可能活跃一时,但也是低俗的、浅薄的。 文化开发的任务还有很多,比如如何设定和塑造自己刊物独有的文化性格,有性格才有魅力,特别是品牌刊物,千方百计地把自己塑造成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应该看到, 要以我们的文化风格屹立在世界文化期刊之林,我们还有相当艰巨的要走。 (摘自新华文摘2001.1)1.第段“绣花枕头”,它在文中比喻的是_刊物。(1分)2.第段中的“这是文化的末路”中的“这”是指_。(2分)3.第段中谈到“对海外文化追随”时,作者指出其危害是_;_。(4分)4.第段中作者希望“在处理稿件时”要把握“思想内涵”后再酌情采用。从下文看,这“思想内涵”具体内容是_。(2分)5.全文主要谈了文化综合刊物开发的两大问题,一是_问题;二是_问题。(4分)6.对全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2分) A.文化底蕴是文化综合类期刊的生命。 B.流行的时尚刊物,可以引领生活方式的主流。 C.对西文时尚的文化热不宜介绍。 D.缺少人文力量的刊物是低俗的、浅薄的。 E.品牌刊物的魅力体现在独有的文化性格上。 F.文化期刊间的趋同、模仿,将会使期刊失掉自我。(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那些遥远的读书人 洪烛 坐飞机去长沙,然后乘车去湖南大学,在校门口,我让出租车停下;明明知道离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但还是选择了步行。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先行者,他们是搭乘怎样的交通工具,带着怎样的心情,投奔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学府。是乘着牛车还是骑马?至于出身贫寒的,远足而来时,恐怕还要亲自挑着装书卷和铺盖卷的扁担。据说南宋的朱熹千里迢迢自福建崇安来此讲学,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人不计其数,马匹将大门外池塘里的水都喝光了,留下了“饮马池”的典故。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遥远的读书人,像扑火的灯蛾一样云集而来?应该是梦想。是梦想在吸引着他们,来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岳麓书院,一个凝聚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 当我敲响岳麓书院的门环,尽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读书人一千年来,从这里走出过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陈天华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史册。 我在后花园里选择一副石桌石凳坐下,观望着周围的风景,并陷入无序的遐想:若干年前,肯定有一拨又一拨读书人,在这石凳上坐过,要么各自背诵经史典籍,要么意气风发地谈论家事、国事于是我不仅听见了风声、雨声,还听见了若隐若现的读书声。如果说这是幻听,也是最真实的幻听了。读书声,毫无疑问是岳麓书院的主旋律。况且,岳麓书院的读书声,绝不仅仅是个体的嗓音,而是一个集体共同发出的可以超越时空的声音。在这里,我从花香里闻到了书香,从风声里听见了读书声。我尽可能地沉浸于这在别处寻觅不到的儒雅氛围里,呼吸着那些读书人遗留下的空气即使是一个人坐着,我似乎也并不孤独。那些遥远的读书人,离我并不遥远。他们的理想、信仰,说不定正遗传在你我的身上。没准我就是他们的影子 以前想起古代读书人,头脑中总出现 里落魄书生的形象:神情忧郁,身世漂泊,形单影只,离群索居。寄宿于一灯如豆的野店荒庙,只能靠梦见狐仙来慰藉一番走投无路的寂寥。蒲松龄本人就是如此。他屡试不中,被现实所拒绝,才拒绝现实,在空中楼阁里想入非非,以弥补或掩饰精神上的失落。 然而在岳麓书院,我看见了另一种和现实合拍的读书人。他们胸怀远志,充满自信,对待自己和对待社会都非常清醒,一开始就抱准了“学以致用”的信条脚下呈现着一条金光大道。 我说不清自己更欣赏哪种读书人应该说,读书人都是怀着种种理想的。理想不能实现,就会痛苦与失落。而书院不仅使这些敏感脆弱的心灵找到新的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捷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荆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荟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不能不说有岳麓书院的功。 自唐宋以来,岳麓书院的院长都叫做山长。这浪漫的称谓,使书院带有山林的意味。北宋时,岳麓书院就因当时的山长周式治学有方而声名遐迩,真宗皇帝特意召见了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把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而周式坚辞不受,执意要回岳麓山跟学生们在一起他真是一位很纯粹的教书先生。 岳麓书院里的白泉轩,还曾记载着两位大学者的友谊。那一年 ,应岳麓主教张栻的盛情相邀,朱熹远道而来,两人在此朝夕相处,促膝谈心达三昼夜。他们谈论的具体话题肯定多是一些做学问方面的事。那次朱熹在长沙停留了两个月,与张栻会讲岳麓,吸引了一千多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听众,连讲堂外面的院落都挤满了人。至今在讲堂正中高约l米的长方形讲坛,还供奉着两把空空的椅子,作为对著名的“朱张会讲”的纪念。 我绕着这神圣的讲坛转了一圈,仿佛又看见那些消失了的读书人。他们都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他们朗读或辩论的声音,又重新演变成窗外的风声与雨声。哦,讲堂很大,世界很小!那些面貌相仿、神情专注的读书人,也许仅仅是世界的过客,可他们永远都是岳麓书院里的主人。 作为一个当代的读书人,我虽然是第一次拜访岳麓书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觉。是的,这里是读书人的家啊。没有家的读书人是孤独的。7.根据上下文内容,第自然段横线上应该填 。(1分)8.第段,作者离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却让出租车停下“选择了步行”的原因是: _。(2分) 9.第段,“我从花香里闻到了书香,从风声里听见了读书声”,这一句既描述了_ _之景,又描述_ _ _之景 。(2分)10.第段,“那些遥远的读书人,离我并不遥远。”。请品味这句话的含义。(2分) _ _ 11.下列各项,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A.文中运用“饮马池”的典故,表现了朱熹的道德文章,为当时读书人所敬仰。B.这篇文章以“书”贯穿全文,作者的记叙、议论、抒情都围绕着“书”展开。C.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作者记叙了自己拜访岳麓书院的经过,游踪十分清楚。D.全文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语言华丽,节奏明快,多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E.全文赞扬了古代先贤胸怀远志,充满自信,学以致用的读书态度和精神风貌。 12.文末写道“我虽然是第一次拜访岳麓书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觉”。请你分析“回家的感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 _(三)填空:任选5空 (若多于5空,按前5个计分)(5分)13.(1) ,白露为霜。(2)请君莫奏前朝曲, 。(3)漫江碧透, 。(4)郁郁涧底松, 。(5) ,独怆然而涕下。(6) ,欲辨已忘言。(7)日暮乡关何处是,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燕云:宋代曾设置燕山府路及云中府路,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地区,简称燕云。四百州:即南宋统治下的行政区域,是约数而非实数。 14.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 。(1分)15.下列各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首句“北望燕云不尽头”,写出了作者茫茫之感,此次北去,前程渺渺,未知来日如何?B.“大江东去水悠悠” 以悠悠而逝的江水象征南宋王朝的一去不复返。C.“目断东西四百州”,一个“断”字,写出了作者沉痛悲愤的心情。D. 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一个“望”字道出了作者对故土的依恋之情。16.从情景的角度赏析划线句。(3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17.本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 。(1分)18.加点字解释:(4分)(1)名我固当( ) (2)字而幼孩( )(3)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 (4)长人者好烦其令( )19. 与“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句法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村中少年好事者 B 邑有成名者 C有类橐驼者 D焚拜如前人20.本文把郭橐驼和“他植者”进行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之理,其种树之理是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本文又把种树和“官理”进行 (填一种写作手法),得出“养人术”,“养人术”指: (3分)(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除怪洛阳有僧,房中罄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顷,轻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迄,出怀中错,.鑢罄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术士:有法术的人。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律合:指频率相同。错同“锉“,锉刀。鑢:锉磨。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适来问疾( ) (2)冀其或效 ( ) (3)绍夔食迄( ) (4)其响遂绝 ( ) 22.句子翻译(4分)(1)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2)僧苦问其所以 23.与“ 乃力置馔以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僧俱以告 B 木之性日以离矣 C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D 思试之斗以觇之(七)、作文 (40分)24请以“美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 (15分)1.外表装璜漂亮,内容质量低下 2.刊物内容相互抄袭,市场热点考虑趋同 3.会堵塞文化上的自我开发、自我创新;会造成美式文化的喧宾夺主 4.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的思维、鲜活的思想、独有睿智,极高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品味,卓异的人格魅力 5.追求创新精神;捍卫和发展人文精神 6.B C (二)(14分)7.聊斋志异 8.为了体会当年读书人奔赴岳麓书院旅途的艰辛和向往的心情 9.既描述了眼前岳麓书院的幽雅环境;又描述了当年岳麓书院儒雅的读书氛围 10.岳麓书院读书人虽然时空上离我很遥远,但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