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粮田建设新跨越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高标准粮田建设新跨越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高标准粮田建设新跨越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高标准粮田建设新跨越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高标准粮田建设新跨越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标准粮田建设新跨越工作汇报拉高标杆 狠抓落实实现高标准粮田建设新跨越 *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豫政20*26号),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三大战略”,从20*年开始,在全县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9镇1乡,*个行政村,总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常年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左右,总产达*.*万吨。全县已建成了高标准粮田*.*万亩,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部实现了高产、稳产和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生物“导弹”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万亩方大中型机械化作业率达到*.*%,土壤有机质逐步提高到*.*%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粮食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 强化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的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高标准粮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联系例会制度、督导分包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机构,具体负责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的规划实施、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组织和机构,将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地块。先后组织召开22次现场会、专题会研究、部署工作,将建设高标准粮田纳入政府管理目标。为营造氛围,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报导典型;每个万亩方均设立创建标牌,注明创建单位、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示范方布局、工作责任人等内容。 (二)科学规划 打造亮点 按照“科学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规模经营、集中投入、主攻单产”的原则, 到2020年在规划的韩庄镇、白营镇、古贤镇、菜园镇、任*、五陵镇、瓦岗乡、伏道镇、宜沟镇9个乡(镇)内重点搞好8个万亩方、*个千亩方和9个百亩方,集中打造出*.*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确保我县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为搞好示范带动,打造亮点,我县选定了菜园镇广润泊万亩粮田作为示范方,该方紧临省道219线,涵盖*.*万亩耕地,投资1500余万元,新打机井171眼,埋设地埋线98.64km、铺设地埋管道135km;硬化田间道路14km,宽4.0m,路肩培护19 km;新建生产桥1座,沟渠清淤5000余米;桥头护坡及桥沿修筑6处;绿化植树4万余棵;建设农技推广站2座;率先实现了*.*万亩小麦统一供种、新型农机具配套等工作。 (三)加大投入 落实奖补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不断创新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投入。广开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 ,健全引导资金投向高标准粮田区域的激励机制,确保涉农资金增量占比不断提高。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建设高标准粮田实行以奖代补,拿出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的*%作为高标准粮田建设资金,今年拿出*万元用于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突出奖励一批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每年还表彰3个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乡(镇),对于连续三年荣获先进乡(镇)称号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记功一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和奖励。(四)整合项目 稳步推进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我县积极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农水建设、农业气象、高标准粮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累计投入*.*亿元。新建农技推广区域站6座,全部建在高标准粮田建设区内。修路、打井、疏通沟渠、地埋管线、桥涵、架设输变电线路、栽植树木等,合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在建设中本着在同一方内不重复投入的原则,加强衔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通过政策引导,实施先建后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向高标准粮田区域集中。 (五)管护结合 权益明晰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严格按照“建管并重”、“属地管理”、“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和“项目工程建成一方,管护机制落实一方”的原则,因地制宜,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和专业管护人员实施的管护体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实施民主决策,通过联户联包、租赁承包、专业承包、使用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对机电井工程实施、绿化林木工程、沟渠、灌排及桥涵工程、田间道路及桥梁工程,实行自主管理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并存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运行规范,效益长久的管护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多元化筹措管护资金,严格监管维护资金。(六)集成技术 规范种植我县积极加强技术集成和体系创新,推广“一集成六统一”模式,即集成高产技术,实行统一耕地、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统一技术服务,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增产潜力。在示范方内重点选择丰产、稳产、综合抗性能力较强的品种:矮抗58、周麦16、郑单958等品种。小麦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选用良种、精播匀播、前氮后移、科学灌溉、统防统治、适时机收”的高产模式;玉米推广“选用良种、免耕早播、一增四改、配方施肥、及时灌溉、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秸秆还田”的高产模式。(七)强化培训 提升服务 围绕高标准粮田建设,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区域站建设进度,完善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和推广能力,拓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领域。聘请了大专院校、省市农业专家和县级农业技术人员,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全力支持粮食高产、高效创建。实行专业技术指导责任制,将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到各个“百千万”方,制定增产技术规程,通过组织培训会、田间现场会等多种形式,采取“四到”模式:技术人员到村,技术培训到户,技术指导到田,落实责任到人,将技术规程普及到“百千万”方的种植户,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应用先进科技,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 ,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种田能力。 三、建设成效高标准粮田建设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沟渠整治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通过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了农田小气候,通过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技术集成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科学种田的整体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发展全县高标准粮田建成了万亩方5个、千亩方*个、百亩方3个。主要工程:新建标准化区域站六座,新修田间道路653.3千米,建桥涵36座,输变电线路526.7千米,新打机井2290眼,疏浚沟渠115.6千米,铺设地埋管道173.16千米,栽植树木*.*万株,购置大中型农机具120台(套)。高标准粮田建设区耕地集中连片,田间土地肥沃平整,建设区内井(渠)、电设施配套齐全,设计合理,布局合理;林网、道路布局整齐,密度合理,便*间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二)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新提升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种子工程、耕地有机质提升等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推广普及深耕深松、夏玉米免耕机播、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开展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保障等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提升高标准粮田科技支撑能力。20*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1046.6公斤,较上年增长*.*%。高标准粮田建设区内粮食平均亩产1189公斤,较*增产*.*%,年亩增粮食142.4公斤,年亩增效益*元,年增收7*万元。(三)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环境得到新改善在高标准粮田区内开展耕地质量定向培育,不断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已设有*个地力监测网点,对耕地肥力长期进行跟综监测。在粮田基本设施配套齐全、能充分保障灌溉用水的地区,重点推广秸秆快速粉碎还田腐熟技术,生物快速腐熟堆肥技术,秸秆还田面积达到*%,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6g/kg ,挖掘了耕地生产潜力,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耕地地力及粮食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四)技术与服务得到新跟进我县新建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全部建在高标准粮田建设区内。配备农技人员*人,开展了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农情监测等相关服务。全年开展农业专题电视讲座20期,发送手机短信近*.*万条,科技下乡240余次,农业技术夜培训120次,培训会技术骨干、示范户、农民5万人次,印发农业技术手册2万本,农事技术挂历*.*万本,技术资料20余万份。配套建设农情综合监测点、气象信息服务监测点,开展了农情监测、气象信息和气候灾害预警、预报等服务工作。建设区内加强投入品的监管,实施标准化生产,粮食有害物质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五)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新提高 在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中,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生产经营集约化。县政府出台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奖励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