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 学位论文 提高农药 沉积量 的助剂增效技术研究 N F Y N F Y I 摘 要 以水稻为 试材 ,测定 20%三唑磷乳油、 20%杀虫单水剂 分别 与 9 种 农药 助剂 的混用,比较了其对 喷雾液 的 表面张力、接触角、最大持留量、 黏度 、粒径等理化性能 的差异 , 并 用 农药残留分析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 不同 喷雾助剂及其组合 对 药液 在水稻叶片上的三唑磷沉积量 的影响 。 助剂改善表面张力的能力依次 为 501; 加入 药液 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最小;最大持留量随润湿剂用量增加而增大,在临界胶束浓度值附近达到最大值, 加入 6501 后药液 在水稻叶片上 的最大持留量最高;药液 黏度 随增稠剂的用量增加而提高,同用量的黄原胶对 黏度 的影响远小于聚丙烯酸钠;喷雾粒径随药液 黏度 的增加而增大,与黏度 呈线性相关。 在仅添加润湿剂时,除 6501 之外,三唑磷在水稻叶片上的沉积量均比对照降低,说明仅添加润湿剂并不能提高三唑磷的沉积量。增稠剂聚丙烯酸钠和黄原胶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三唑磷的沉积量,最高的助剂组合为 6501 与 沉积量为 对照处理 ( 的 8 倍以上。 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对农药沉积量影响显著,模拟降雨时的沉积量均下降到未降雨时的 20%,添加助剂能显著地提高三唑磷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耐雨水冲刷能力;在模拟降雨条件下,添加 丙烯酸钠和 6501 组合时的沉积量最高,耐雨水冲刷能力最强。 添加 丙烯酸钠和 6501 的助剂组合的生物学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毒力测定添加助剂比不加助剂提高毒力 50%,田间药效试验中添加 助剂比不加助剂提高药效 50%。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 丙烯酸钠和 6501 的助剂组合 可提高药液在作物叶片上的沉积量及其耐雨水冲刷能力,在同等药效下可以减少用药量,达到降低用药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 : 三唑磷 , 增稠剂 , 润湿剂 , 沉积量 , 模拟降雨 he of on by of of 00 00 of on of on by of of on by in as as by as of of 501 of of MD of of of of 501 A 0% no of on of 501 a it of 501 of .5 of of as 录 第一章 引言 . 1 助剂对农药使 用的影响 . 2 剂对药液沉积量的影响 . 2 剂对药液展布性的影响 . 3 剂对农药吸收的影响 . 4 剂对提高农药沉积量的重要性 . 6 剂应用历史 . 7 药助剂应用进展 . 7 剂提高药液沉积量的研究进展 . 7 剂对生物体渗透性研究进展 . 7 雾助剂的应用概况 . 9 剂提高耐雨水冲刷能力的研究概况 . 10 剂提高农药利用率研究的发展趋势 . 10 文设计 . 10 题意义及立论依据 . 10 期效果 . 11 术路线 . 11 第二章 试验方法的建立 . 12 料和方法 . 12 验材料 . 12 验仪器 . 12 验方法 . 13 验结果 . 13 法的线性范围 . 13 小检出浓度 . 15 异系数 . 15 结 . 15 第三章 助剂理化性能的测定 . 16 料和方法 . 16 验材料 . 16 验仪器 . 16 验方法 . 17 果与分析 . 18 加助剂对药液表 面张力的影响 . 18 加助剂对药液液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的影响 . 19 加助剂对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的影响 . 20 加助剂对药液黏度的影响 . 22 添加助剂对喷雾粒径的影响 . 22 界表面张力 . 23 论 . 24 第四章 助剂对水稻叶片上三唑磷沉积量的影响 . 26 料和方法 . 26 验材料 . 26 验仪器 . 27 验方法 . 27 果与分析 . 28 湿剂 6501、 沉积量的影响 . 28 稠剂 润湿剂 6501、 合对沉积量的影响. 29 粘剂黄原胶与润湿剂 6501、 合对沉积量的影响 . 30 论 . 31 第五章 模拟降雨对不同助剂组合下三唑磷沉积量的影 响 . 33 料和方法 . 33 验材料 . 33 验方法 . 33 果与 分析 . 34 后不同时间降雨对不同助剂组合下三唑磷沉积量的影响 . 34 油、柴油和植物油在不同用量下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 35 论 . 36 第六章 喷雾助剂组合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学试验 . 37 料和方法 . 37 验材料 . 37 内毒力测定 . 37 间药效试验 . 37 果与分析 . 39 内毒力测定 . 39 间药效试验 . 39 论 . 40 剂评价 . 40 术使用要点 . 40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41 参考文献 . 43 致谢 . 50 作者简历 . 51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章 引言 助剂是专门用来提高农药 制剂 生物活性或 改善理化 性能的成 分 , 20 世纪 60 和 70 年代以前,关于助剂的应用及其效果都是一些试验数据的汇编,随着应用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慢慢有了一些机理研究信息和相应的行为模型。 1992) 、 1992)等指出,农用助剂商品化已有 三十 余年,它们至今仍是人们最不了解的植物保护产品,该研究领域中尚有大量空白。近十来年,发达国家对农药助剂高度重视,研究非常活跃,有关论文逐年增加,还开始举办了几次农用助剂专业国际会议。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农药助剂的生产、应用和研究与农药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农药制剂中添加助剂是达到易于施用、提高药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成本、延长药剂 货架寿命和 市场寿命、利于保护害虫自然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助剂增加农药对靶标的粘附力 和 沉积量 , 可以减少由于雨水 冲刷、刮风引起植株叶片相互碰撞和摩擦造成的药剂流失,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控制污染源的作用,这对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意义重大。 农药制剂的效能是沉积、滞留、吸收、传导、有效成分毒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见表 表 剂影响制剂喷雾性能的因素(包括使用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on in of 雾性能因素 操作、植物及环境的影响 助剂的影响 沉积 喷雾容量 喷雾流速 喷嘴类型 粒谱 作物形态 叶片方向 滞留 喷雾速度 雾滴粒径 叶片表面结构 喷雾液表面张力 环境条件 吸收 叶面上表皮蜡质 表面活性剂浓度 表皮年龄及成分 表面活性剂性质 环境条件 润湿性能 植物种类 蒸发 扩散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2 表面张力 表皮与气孔 传导 发育阶段 植物种类 环境条件 植物生理 状况 内吸性能 环境条件 触杀毒性 有效成分的毒力 有效成分固有性质 因此,助剂和农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助剂 研究 是当前农药制剂发展的一 项 关键 技术 。助剂在农药上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助剂与农药的配方及药效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对助剂提高农药耐雨水冲刷和防飘移以及增效机理的研究却很少,且大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助剂对农药使用的影响 使用助剂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喷雾雾滴在植物叶面上的沉积量。无论是触杀型还是内吸型农药,叶面附着是发挥药效的先决条件。根据水 溶液对其叶片润湿的难易,通常将植物分为易润湿型与难润湿型两类。对于第一类植物,就药液沉积而言,助剂并非影响药效的关键因素,但助剂能提高其润湿展着性能;而对于第二类型植物(主要是叶表有蜡质层的植物)而言,药液附着经常是药效发挥的限制因子,添加助剂可成倍地提高药液沉积量。目前已知药液的动表面张力( 影响其植物叶面沉积量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动表面张力,除与助剂的种类有关外,亦与其用量有关。因而通过测定与比较药液的动表面张力,即可筛选出最有利于药液沉积的助剂。 2002)研究表明在同系列助剂中,动表面张力是影响药液持留量的主要指标,但对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难于判断。 喷雾液滴在叶片表面最初的附着是由喷雾溶液包括助剂在飞行和碰撞过程中的动态分子相互作用决定的。滞留是植物捕获的全部液滴,包括最初和二次接触的。在田间条件下,这些相互作用也受环境条件影响,环境条件可能改变液滴流速、引起蒸发、改变植物表面特性(如露水或叶片取向)。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溶液的物理性质和液滴碰撞的原理,结果表明,助剂对雾滴在植物表面的滞留有重要的影响。关于作物与喷雾液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文献 有很多。这些研究都是在严格控制或田间条件下,用可操作的喷雾或加入染料的模拟喷雾,以叶片或整个植物 /作物的滞留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确定了雾滴性质、制剂作用、地上部特点、叶片发育阶段对滞留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影响。然而,还是难以预测 雾滴在植物 上部的拦截效果。因为现有的模型和相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3 概念在实际应用上有局限性,试验中并没有考虑降雨或露水或大剂量喷雾的影响。 早在 1952 年,人们已经认识到,在液滴碰撞过程中,叶片方向和叶片绒毛及 药液 表面张力、雾滴流速和大小都相互作用。动态表面张力要比静态表面张力对液滴滞留影响更大。当液滴形 成时,它瞬间具有了表面张力,然后表面活性剂分子转移到液滴表面并重新分布,直到表面张力下降到平衡值。根据液滴形成和碰撞叶片的时间间隔大小,表面张力可能平衡或不平衡。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提供不同的表面张力平衡值,而且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用量 能 控制液滴到达平衡的速率。例如,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必须超过临界胶束浓度( 能使雾滴迅速被叶片持留。 由于粘附和滞留与物理参数有关,而物理参数一般都能被测量或推导出来,因此,它们成了几种模拟方法的主体。比如空间分析、分配能量转移、液体粘附到固体表面的平衡、接触角和叶面 特点等。现在,最好的滞留和粘附模型,在控制条件下,可分别阐明 98%和 65% 80%的变异性。粘附模型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预测加入不同助剂粘附量的变化,它有可能成为 研制出新的喷雾制剂 的 一种工具,使之能有选择性地粘附或者从特异性表面偏离。 实际沉积量可能与每公顷平均沉积量完全不同。期望沉积量不仅受操作因子(如喷嘴和喷液量)的影响,而且也受农药剂型的影响,后者可影响喷雾液的实际流速、粒谱和流动性。可供选择的优化喷药与 株 冠分布、减轻飘移的方法、物理和 机械 的方法(如地面喷雾采用保护罩, 飞行器喷雾液 入抗飘移剂等)。可是, 人们不是总能预测到一种特异性助剂的影响。在不同喷嘴和操作条件下,助剂的影响可能差异很大。例如,用盘型和涡流平板型喷嘴,尽管加入抗飘移助剂,每种药液 黏度 都得到提高,但其流速反而增大。相反,采用扁平扇形喷嘴,加入抗飘移助剂却对流速没有作用或影响很小。在其他助剂和喷嘴的应用中也有类似的结果。 不同助剂可明显改变喷嘴喷幅模式,用体积中径( 示的粒谱也受助剂影响。随着助剂种类和用量不同, 能增加或降低,可飘移部分(通常雾滴直径在 100 150m)的比例也随之改变。 在 油包水型乳液 中, 加入无机盐 通常 不会改 变水溶液粒谱,加入高 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将增加 水包油型乳液 中, 低 表面活性剂、有机硅和磷脂将增加着 加,飘移雾滴比例降低;反之亦然。雾滴大小与喷雾量的相互作用对除草剂性能也有影响。研究表明,通常随着雾滴大小的降低,除草剂性能提高,但喷液量的影响不是很一致,它与所应用的除草剂有关。草甘膦在低喷液量时通常活性提高,其他除草剂则活性降低。这是因为增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效成分的用量,地上部渗透和植物覆盖受到影响。这种田间效能的复杂性早已被人们熟知,这些复杂性对药剂偏离靶标即除草剂 药害也有影响。较小的雾滴更易飘移。所以,选择应用因子,促进最大靶标沉积是很重要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现在已经被开发成地面和空中系统模型。这些模型可对沉积、飘移及减缓飘移进行预测及更好地指导应用。以一个森林空中喷雾除草剂的模型为例,它是一个相当简单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该模型可计算沉积、喷雾性能、飘移和滞留传导。 剂对药液展布性的影响 药液展布性 对于保护性杀菌剂及大多数杀虫剂尤为重要,而展布性与药液的静表面张力( 关。一 些助剂如有机硅助剂具有卓越的展布性能,因而可以减少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4 喷雾体积甚至有效成分用量而不影响病虫防治效果。这对于节约喷雾用水以及节省施药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降低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或在不影响农药制剂稳定性的前提下,选用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或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使药剂推荐剂量药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用量达到临界胶束浓度,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小麦和甘蓝 液面 的临界表面张力,有利于药液在这些植物表面的湿润展布。 剂对农药吸收的影响 助剂对农药叶面吸收的影响研究比较多。一方面对于叶面施用 的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内吸性杀虫、杀菌剂而言,吸收直接影响药效;另一方面外源物质的吸收和传导亦为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农药的吸收既是一个物理过程(扩散作用),又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由于人们对叶面角质层的结构、理化特性并非十分了解,对农药的吸收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助剂对农药吸收的影响更为复杂,既与农药的理化性质有关,又与助剂的结构与用量有关。 显然,农药被植物组织吸收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为,即使所有的喷雾液都落到靶标上,它也未必都能进入到植物系统中。环境因素如雨水(引起淋落)、温度和风( 影响 液滴 干涸速度 )、相对湿度(影响液滴干燥速度和植物系统的生理行为)都对农药吸收速度和量有影响。喷雾添加剂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克服或使这些因素影响降到最低。表面活性剂在帮助液滴扩散、使喷雾液重新分布和覆盖植物表面方面有重要作用。叶表面的有效湿润是吸收的前提。许多学者研究叶表面特性,以期解释农药和添加物的吸收。现已明确,表皮蜡质、皮层蜡质和表皮年龄都影响吸收,而表面活性剂对 它 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我们没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把表面活性剂对表皮的影响直接定量,或者把它们同表皮厚度或叶龄联系到一起。 早在 1972 年就有人推测,假设某些条 件满足,将会有大量喷雾液进入到叶片气孔中。这些条件包括低的药液表面张力、气孔孔径大小及气孔的开放。然而,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随着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出现和应用,这种气孔渗透才成为现实。从那时起,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作用方式被广泛研究。从气孔渗入可迅速降低雨水冲刷的影响,但有机硅用量是很重要的(在某些用量下,如 V/V,气孔渗透并不发生)。尽管有大量除草剂叶片吸收的信息,但对其控制因素了解的进展还是很有限。穿过植物表皮的传递一般认为是扩散作用,扩散有三个阶段即表皮吸收、表皮扩散、最后从 表皮解吸。通常,亲脂性中等的中性化合物比离子型化合物更快地被吸收。如果加入增效作用的表面活性剂,通常吸收率和总的吸收量增加,而这种增加与表面活性剂用量和化学结构是密切相关的。总之,提高表面活性剂的量将增加农药的吸收,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如草甘膦,如果明显增加雾滴与叶表面的接触面积,将会减少单位面积的用量,从而降低除草剂的吸收。然而,叶片吸收的机理还很不清楚。据认为,不同的化合物可能有不同的穿透表皮路径,即脂溶性和水溶性路径。两种路径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表面活性剂将表皮内吸附部位的农药转移,因而增加农药化合物的扩散 率。研究表明,可能是表面活性剂和农药的联合渗透或表面活性剂的预渗透。 剂结构对农药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5 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结构不同,在吸收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可选择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来研究农药通过离体无气孔表皮的渗透的农药吸收。这些试验数据已经被用来开发一种模型,期望把药液穿透表皮膜的速度与药液性质、助剂、表皮联系起来。从这种模型中可以看出,为了使扩散达到最大限度,需要广泛筛选助剂类型和用量以保证助剂和活性化合物以同样的速率渗透。对于完整的叶片吸收可能会有所不同,用完整的叶片试验业已证明,助剂有联合渗 透和预渗透 作用 ,从而促进农药的吸收。 研究表明任何 表面活性 助剂分子均由亲水基和亲脂基两部分组成。非离子助剂是使用最广泛的农药助剂,其亲水基通常是环氧乙烷( 称为 聚合体,而亲脂基常为直链醇、支链醇或烷基酚。助剂分子中环氧乙烷单元的数量(即 量)以及亲脂基烷烃链的长度与结构对农药吸收均有重要影响。 已经明确,在相同用量下, 量高的助剂对水溶性农药草甘膦 ( 的吸收促进作用最大;而弱酸型除草剂 2,4同样加工为水溶性胺盐,但低 量的品种最有利于 其吸收;对于脂溶性农药右旋吡氟乙草灵( 同样低 量的助剂对其吸收效果最好。 在 量相同的助剂之中,亲脂基结构不同,对吸收的效果也不同。含有直链烷烃的助剂比含支链烷烃或烷基苯基的品种对草甘膦、灭草松( 右旋吡氟乙草灵 的吸收效果最好。即使同为直链烷烃型助剂,烃链的长短也影响其性能,中等长度的碳链( 乎对农药吸收效率最高,因而应用也最普遍。 剂用量对农药吸收的影响 同一种农药,靶标植物不同,所需使用的助剂量也不同。需 要指出的是对于叶表有蜡质层保护的植物,药液附着较难,但农药吸收并不一定比无蜡质植物困难。如草甘膦施加到小麦叶片上后, 剂即可显著促进吸收;相反,蚕豆叶片,虽很易润湿,但需要较高用量可产生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不同靶标植物,限制药效的因子也可能不同。 前面已经谈到,同一种农药,同一靶标植物,助剂结构不同,对吸收的效果也不同。这种助剂结构所带来的活性差异,用提高用量的办法也难以补偿。以灭草松在蚕豆上的吸收为例,低 其效果较好,且用量越高,吸收率也越高(可达 到 87%);而添加高 种 ,即使用量很高,吸收率也难以达到 40%。事实上,当用量超过 ,吸收反而减慢。有些助剂增大用量,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剂混用对农药吸收的影响 研究发现,将不同类型的助剂混用,对农药的吸收可产生极显著的增效作用。当单独使用,草甘膦在稗草上的吸收较慢,但当其与其 他 类型的助剂混合后,在不增加助剂总量的情况下,吸收率提高了近 3 倍。 关于助剂促进农药叶面吸收的机理、水穿透表皮的机理可能对研究农药表皮穿透很有帮助,可惜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6 剂对提高农药沉积量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助剂改善农药对生物体的沉积量可以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目前,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技术开发研究是农药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陈万义, 1996)。这个问题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才引起了农药研究、生产部门的普遍重视。最早 1951) 作 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估算:根据滴滴涕( 蚊虫的毒力指数,对于 1 英亩中有 100 万蚊子成虫的种群,只需 30滴滴涕即可全部杀死。该估算是假定所用药量全部与蚊虫 种群相接触,即有效利用率为 100%,但在实际防治中,即使采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施用方法每英亩需要用 90g 才能奏效,有效利用率仅为 1/3000。后来许多学者对其 他 一些害虫进行了田间实际测定,发现有效利用率仅为 1/104 1/1011,平均为 1/107。 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关键是提高有效沉积率和提高药剂对生物体的渗透性。据有关文献报道 ,各种药液在植株上的有效沉积率仅 9% 16%。提高农药对生物体的渗透性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 ,而提高药剂对生物体的沉积量相对发展滞后,许多学者都已经发现并阐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进行 系统研究的很少,更没有可靠的解决方案。 其次,通过助剂改善农药对生物体的沉积量能提高药效,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调查表明害虫的死亡率同叶面药液沉积量成正相关。防治病虫害效果差的原因往往是药剂在叶片上的沉积量不足所致。在农药制剂中添加提高沉积量的助剂可降低喷药次数或喷药量,提高药效。这样,可为农民节省人力和财力,降低了经济负担。同时也降低了病虫害产生抗性的几率,延长了药剂的使用寿命。 再者,通过助剂改善农药对生物体的沉积量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有利于保护环境。 我国每年农药原药消耗 40 万 t 以上 ,有上百万吨农药制剂、数十亿吨药液喷撒到大田中,助剂改善农药对生物体的沉积量可以提高药效和农药有效利用率,在制剂有效成分降低后仍可达到相同或更高药效,减少了投入环境中的农药化学品和其 他 污染物;同时,助剂增加农药对植株的沉积可以减少由于雨水冲刷、刮风引起植株叶片相互推动和摩擦造成的药剂损失,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起到控制污染源的作用,这对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意义非常 重大。 同样,由于制剂中高毒、剧毒农药质量分数的降低和具有低毒优点的前体农药的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农药对人畜的危害和对农副产品的残留污染。 最 后,助剂改善农药对生物体的沉积量应用于制剂加工中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改善农药制剂的沉积量可以提高药效和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了农药有效成分的用量,只需增加一些助剂,不需增加设备资金的投入,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农药原药和其它有机原料,减少因进口农药而耗费的外汇;改善的制剂可以扩大杀虫谱、有效治理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从而减少因开发新农药品种而需投入的大量资金(费有春, 1997)。 综上所述,助剂影响农药对生物体沉积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助剂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助剂与农药的 配伍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农药沉积量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7 剂应用历史 助剂的应用历史可追溯到 19 世纪末,最初的目的是改善硫磺、石灰、铜、砷制剂的粘着性,主要使用面粉、糖、肥皂液等。为了提高杀虫、杀菌活性 , 1900 1920 年出现了加入油类作为助剂的报道; 20 世纪 30 年代报道了助剂表面张力、接触角、湿润性等对药剂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20 世纪 40 50 年代,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农药的问世,新型助剂开始应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证实比肥皂液更能提高农药活性。在此期间有了 “活化助剂 ”的记载,包括最先记载的用(20 世纪 60 70 年代,人们发现煤油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可减少除草剂及喷雾液的用量,有机硅喷雾助剂能提高叶面对喷施农药的吸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农药制造商的大力推荐下,助剂迅速发展,大量应用,同时促进了助剂的科学研究。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更注意到农药及其化学和生物特异性对助剂性能要求不同,因此开始了针对不同药剂设计特异性助剂的探索,开发多功能、混合型助剂,在制剂加工中,除了加入制剂性能所需的助剂外,还加入特殊助剂以提高药剂效能。 药助剂应用进展 剂 提高药液沉积量的研究进展 1994)研究了 80 多种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为剂型加工中助剂添加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我国助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改善农药有效利用率 、 提高农药的沉积量和渗透性的研究上。顾中言(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保护与书画艺术创作考核试卷
- 艺术品市场规范考核试卷
- 航班机组人员沟通技巧考核试卷
- 花卉画法的分类与特点考核试卷
- 一次函数应用举例教学课件
- 共建文明社区共享和谐生活:课件教程
- 中国古代教育长善救失
- 2019-2025年咨询工程师之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扈中平现代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 《海上风电场安全标识设置设计规范》
- 创造心智与创新训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创伤性前房积血
- 供水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4年《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早产的护理查房课件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培训课件
- 针灸科出科个人小结
- 语感与语言习得-【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2024年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