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统计教育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统计教育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统计教育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统计教育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统计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 暨南大学 目录 摘要 . 2 1问题描述 . 3 2问题分析 . 3 标评价体系数据的收集 . 3 海本地产业层面数据的收集 . 4 3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 4 型假设 . 4 号说明 . 4 4 模型准备 . 5 标评价体系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 5 集不同年份各个城市的相关数据 . 5 算“无世博”状态下经济效益 . 5 算“有世博”状态下经济效益 . 6 算世博会影响力给相关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 . 8 观经济层面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 9 集不同年份上海三大产业相关数据 . 9 算“无世博”状态下产业效益 . 10 算“有世博”状态下产业效益 . 10 5模型建立和求解 . 11 标评价体系影响力模型 . 11 标分类和无量纲化 . 11 个城市与相对最优方案的关联度比较 . 12 标的正交变换确定权重 . 13 重的单位化、投影决策和排序 . 13 海本地产业层面影响力模型 . 15 博会影响力给三大产业经济效益 . 15 博会对上海经济产业的综合影响 . 15 6模型的分析和检验 . 16 型的误差来源分析 . 16 型的检验 . 16 7模型的 评价和改进 . 17 型的优点 . 17 2 型的缺点 . 17 型的改进 . 17 型的推广 . 18 参考文献: . 18 附录 . 19 附录 相关城市 会消费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统计数据 . 19 附录 2 用 件将具体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代码 . 21 附录 3 用 件将具体的数据进行灰色预测代码 . 21 摘要 本文 对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进行定量评估,综合利用线性拟合、灰色预测法、一次指数平滑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综合评 价法等理论。在对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指标评价体系 分析,建立了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上海世博会影响力评价模型;另一方面从上海本地产业 层面分析,建立了基于多产业因素考量的世博会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预测评估,因此可以通用于引进大型会展项目的前期决策。 首先,在收集数据时,根据时效性和可信性原则,主要收集了近十年来主要城市的 量、 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会消费总额、固定资产投入总额、入境旅游人数、三大产业相关数据。根据这些因素将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评估分为 指标评价体系和上海本地产业 层面两大类。 接着,在从指标评价体系来 分析世博会经济影响力时,选取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来评估世博会的影响力大小,基于“无世博”和“有世博”两种经济状态的假设,针对数据的特点分别选用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出“无世博”经济状态下各个城市 2010 年的各项指标数值;利用灰色预测法预测出“有世博”下各个城市 2010 年的各项指标数值。对比两种状态 下指标的差异值,得到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指标值,进而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首先得出在只依靠历史数据预测、不考虑举办当期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井喷效应”时,在世博会对六个城市的影响力排名中上海排第三位,然后加入旅游业因素,最终得出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排名第一。 其次,在从上海本地产业 层面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市经济的影响时,考虑数据自身的特点,对“无世博”经济状态的数据进行简单拟合,并着重对“有世博”经济状态的数据采用灰色预测和一次指数平滑法的组合预测的方法,将两者的预测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 了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然后分析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三大产业的影响,就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构造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综合影响的模型,研究发现:世博会带动上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 最后,基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再进一步对模型进行灵敏性分析和检验,讨论了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考虑了实际应用中的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改进方法。 3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影响力 定量评估 灰色关联度分析 1问题描述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 1851 年伦敦的“万国 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 本文希望能 从 世博会 带来的经济效益 层 面出发,建立 模型,利用历史 数据,定量 预测、 评估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 经济 影响力。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可以通用于定量 预测 评估大型展会经济影响力的评价模型。 2问题分析 除了旅游带来的“井喷效应”数据,本文选用的数据都只到 2009 年。这样做是为了构建一个预测性的评价模型,因而大大提升模型的实用性,即该模型可用于现实中项目引进的前期决策。 标评价体系 数据的 收集 由于世博影响力是一个不可直接测量的抽象概念,所以应该选取相应的指标作为衡量影响力的标准。根据相关的研究 1,世博会在筹建阶段最直接的经济影响是通过主办国的各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展会举办期间,大量的参观游客入境,带来了消费总额的大量增加。通过世博会,展示了主办国的良好形象,提升了投资环境建设,促进了外商投资。 所以在分析 指标评价体系 上世博会的影响力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和可信性,筛选了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会消费总额四个因素作为 指 标评价体系 上衡量世博会影响力的指标。但是世博会这种大型的展会活动,其本身对旅游业带来的“井喷”效应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在展会举办期间,这个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有必要区分世博会在筹办期间和举办期间两个时间世博会影响力指标的选择。 在世博会筹办期间,由于旅游业受世博的影响并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可以由上述四个因素作为代表;但是在世博会举办期间,由于世博会的举办而吸引的大量旅游游客,此时在评估世博会影响力时就应该将旅游业因素综合考虑到世博会 4 影响力的评估中。 世博会的影响力在地域 角度来讲,体现了一种辐射性的作用,即 它推动了包括举办城市在内的相关城市的发展,通过相关因素的比较就可以得出世博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影响力区别。出于典型性的需要,选择上海、武汉、北京、天津、深圳、广州六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作为世博影响力的受众代表。 在评估世博影响力时,通过收集到的相关数据,预测出在“无世博”与“有世博”状态下经济发展的不同轨迹,以此来定量分析世博会影响力具体大小。 海 本地 产业 层面数据的收集 世博会的举办最直接的经济影响是对上海本地区的企业,世博给不同产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在综合评估世博会对本地区企业的影响力时,区别不 同的行业,考虑在“有世博”状态下与“无世博”状态下各个产业的发展差异,这个差异便是世博会影响力的作用使然。又由于各个行业在主办城市的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所以可以通过加权求和的办法来求得最终的影响力。 3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型假设 ( 1)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各主要城市 2001 年到 2009 年的经济发展情况; ( 2)假设研究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稳定,不考虑突发的大事件; ( 3)假设在没有世博会的情况下,我国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 4)假设在 05 年以前全国的经济发展不受世博会的任何影响。 号说明 地的各项指标值 过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后的各项指标的评价值 各因素的关联度值 0d:单位化后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博会对每个城市影响力的综合评分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产业 的综合影响值 i:表示三个产业在“有世博”相对于“无世博”状态下产业经济的增长 5 幅度 4 模型准备 标评价体系的 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根据上述问题分析,考虑到建模可能需要的数据,对六个城市的 会消费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入境旅游人数等数据进行收集。 集不同年份各个城市的相关数据 通过对相关的地区统计年鉴的整理可以得到六个城市的 会消费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入境游客人数等具体数据(详见 附录 ) ,数据均经过去通货膨胀因素处理 。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大概发现,几个城市在上海世博会的筹办过程中,各项数据是程上升态势的,并且上升的速度是快于筹办世博会前的几年的增长速度,所以可以近似的将这个差异看成是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作用。 算“无世博”状态下经济效益 考虑到世博会筹办的时间为五年,将附录中各个城市的数据分为两部分,即以 2005 年为界,在这之前各个城市没有受到世博会的影响力作用,在这之后各个城市受到世博会的影响。为了更直观地分析这个变化,提取 2001 年到 2004年四个年度的相关数据,利用 件将具体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 2(具体算法详见 附录 2)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在“无世博”状态下各个城市的相关经济指标,这里以上海市 例: 通过附录 1 中 表 2001 年到 2004 年上海市 表 0012004 年 001 2002 2003 2004 元 ) 49508400 54087600 62508100 74502700 图 1. 上海市 20012004 年 归分析图 6 经过回归分析,在 95%的置信度下,数据的决定系数 2R =p=据拟合程度较好。通过预测得到了 2010 年上海市 122700000 万元。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预测出“无世博”状态下,各个城市相关指标的预测值为表 2. 表 2.“无世博”状态下 2010 年各 相关指标的预测值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0737200 50715800 122700000 31102030 69141450 6415620 社会消费总额 27835740 14179430 36169610 14987510 24999200 15270720 85560 915310 1090410 332920 744040 587650 固定资产投资额 47365530 25915590 50807610 14548960 20864480 19871700 注:单位(万元) 算“有世博”状态下经济效益 通过附录 1 相关数据,提取 2005 年到 2009 年五个年度的相关数据,这五个年度就是世博会在筹办期间影响力的经济作用年。分析这五个数据,数据数值程缓慢上升趋势,数据量又较少,鉴于数据的这些特点,可以利用 1, 1)灰色预测模型 3结合这 五个年度的相关数据,预测出在“有世博”状态下 2010 年的各个城市各项的经济指标,这里以上海市的 据为例做灰色预测: 通过附录 1 中 表 2005 年到 2009 年上海市 7 表 0052009 年 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元 ) 91541800 103663700 121888500 136981500 150464500 令0 0 0 0 0 0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X X X X X X= 91541800, 103663700, 121888500, 136981500, 150464500 对已知的原始数列0为: ( 1 ) 01( ) ( )k X v k=1, 2, 3, 4, 5 从而得到生成数列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X X X X X X 相应的白化方程为: (1 ) (1 )dX a X 引入记号 00100(2)(3)(4)(5)( 1 ) ( 1 )( 1 ) ( 1 )( 1 ) ( 1 )( 1 ) ( 1 )0 . 5 ( ( 2 ) ( 1 ) ) , 10 . 5 ( ( 3 ) ( 2 ) ) , 10 . 5 ( ( 4 ) ( 3 ) ) , 10 . 5 ( ( 5 ) ( 4 ) ) , 1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到 11(,)T B 所以求解微分方程得 ( 1 ) ( 1 )0( ) ( (1 ) )k X 利用 体算法参见 附录 3)进行求解可以得到 a= 8 u=88815000 所以 2010 年的上海 测值为 171365884 万元,拟合的图像为图 2: 图 2 由软件计算得到,决定系数 测拟合效果较好。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预测在“有世博”状态下各个城市相关的指标预测值为表 4 表 4.“有世博”状态下 2010 年各 相关指标的预测值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39524185 90245027 171365884 56394817 105046400 93852667 社会消费总额 61920675 29447139 59885881 25740339 43397865 30092699 00274 1178571 1241611 332608 429100 458824 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 52375319 68123620 58230750 38754547 30131900 18498241 注:单位(万元) 算世博会影响力给相关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计算,为了更直观分析世博会影响力在经济上给各个城市带来的效益,通过“无世博”与“有世博”状态下预测的 相关经济指标的差值可以将这个效益转化为现值。得到的世博会影响力对经济带来的效益值为表 5. 9 表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8786985 39529227 48665884 25292787 35904950 29696147 社会消费总额 34084935 15267709 23716271 10752829 18398665 14821979 285286 263261 151201 314940 定资产投资 总 额 5009789 42208030 7423140 24205587 9267420 :单位(万元) 从表中可以观察到,武汉、广州、深圳三个城市的外资直接投资总额 这些城市在 2010 年得到的外资投资额在世博会的影响下有减少的趋势。这可以用“虹吸效应”来解释,即世博会的举办将外资大量吸引到了上海,从而导致其他与上海有同等或相近经济地位的城市吸引国际投资的能力大大下降。 但总体来看,表中绝大部分数据都是正值,且增长的幅度巨大,说明了世博会的举办对于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城市都有 很大的经济促进作用。 观经济层面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考虑到世博会对当地相关行业的影响时,根据经济学中对国民经济产业的划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集不同年份上海三大产业相关数据 表 001 年到 2009 年三大产业产值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单位(亿元),以上资料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年鉴 2010 10 算“无世博”状态下产业效益 考虑到世博会筹办的时间为五年,将表 6 中各个产业数据分为两 部分,即以2005 年为界,在这之前各个产业没有受到世博会的影响力作用,在这之后各个产业受到世博会的影响。为了更直观地分析这个变化,提取 2001 年到 2004 年四个年度的相关数据,利用 件将具体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具体算法详见 附录 2)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在“无世博”状态下各个产业的相关经济产值,得出的结果为表 7. 表 7“无世博”状态下各个产业的相关经济产值(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0 670 算“有世博”状态下产业效益 通过表 6 相关数据,提取 2005 年到 2009 年五个年度的相关数据,这五个年度就是世博会在筹办期间影响力的经济作用年,分析数据可以发现,第一产业的数据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第三产业数据表现了缓慢的增长趋势,所以在做相关预测时应考虑数据的不同特点,结合一次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法进行 组合 预测。 一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 4: 第( t+1)年的预测值可以看成是原先对 t 年的预测值与 t 年的新观测值这两者的加权平均。 1 1 0 1 其中 1 2010 年的预测值, 为 t 年的新观测值的权重。 的大小,牵涉到权重倾向于新观测值或者倾向于原先的预测。所以 的选择对结果的合理性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趋势中规则波动较大, 取大值,以使模型反映灵敏, 应在 间,这里取 件进行 计算 得到结果。所得数据结果 为表 8 表 8. 一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 结果(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0 ,1) 灰色预测 ,这部分预测与 指标评价体系 预测大体相同。所得数据结果为表 9 11 表 9. ,1) 灰色预测 结果(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0 组合预测 由于一次指数平滑是针对随机无趋势时间序列的,而灰色预测是对未来值的一种趋势预测,两者都存在着误差。为了降低预测的误差,我们综合了这两种预测方法来进行组合预测。这里我们认为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和用 ,1) 灰色预测的结果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因此组合预测的结果应是二者的预测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 0 )1 0 . 5 0 . 5 ( 1 )i tN x 其中010 年第 i 产业 的 产值 , 1 2010 年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的产值 , (0) ( 1)为 2010 年 ,1) 灰色预测方法预测的 产值 。 所以, 预测的结果 表 10。 表 10. 组合预测 结果(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0 过对表 8,表 9,表 10 相同因素对应数据的比较,可观察到组合预测的结果值大于用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的结果值,而小于灰色预测的结果值。可见组 合预测法的确消除了一些预测误差。 5模型建立和求解 标评价体系 影响力模型 标分类和无量纲化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的世博会 指标评价体系 影响力指标如表 5,由于各个城市对应的因素集构成的矩阵有着不同的指标类型,为了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 在对世博会经济影响力分析时,等到的指标倒是正指标,即该城市某指标的值越大,世博会的影响力就体现得越大。利用归一化公式 5为 111m i n m a x m i n i j i j i 利用 表 5 的相关数据进行处 理和计算,经过无量纲和归一化后的矩 12 阵的各个评价值 ( 0 , 1 )ij 见下表 11: 表 11. 无量纲化和归一化的矩阵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会消费总额 1 定资产投资额 个城市与相对最优方案的关联度比较 根据灰色系统的相关理论,系统最优决策需要考虑各方案与相对最优方案的关联度大小。 关联度: m a x m a x 11 m a x m a x 1j i (0,1) , 取值的大小取决于关注的关联度大小,这里取 1 ,即非常关注关联度大小。这样就得到了各个城市之间的关联度判断矩阵为表 12 表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会消费总额 1 定资产投资额 13 标的正交变换确定权重 通过分析可知,上述的评价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而评价指标的相互联系会造成 决策信息的相互重叠,相互干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正交变换。 令: 1 2 3, , , . . . . . . . ,m n nU u u u u A 其中正交矩阵1 2 3 , , , . . . . . . . . , nA a a a a满足一下的关系: 12(). A A其中1 2 3, , . n 是矩阵 T的特征向值,1 2 3, , , . . . . . . . . , na a a 应用不完全权重信息下的灰色关联决 策方法,求出的最大特征值为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将特征向量作为各个因素的权重 。 其中,可以看出 会消费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三个因素在决定一个城市的综合评分上重要性几乎相同,而外资直接投资总额 个因素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力略高于其他三个,决定性最大。 重的单位化、投影决策和排序 根据以上的计算,将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各个因素的权重,这里需将各个权重进行单位化,进而求出不同因素在不同权重下的投影,对投影值的 大小进行比较,进而排序。 在单位化时可以根据公式 0 2 2 2 21 2 311. d d d d 不同因素在不同权重下的投影可以根据公式 2 2 2 2 11 2 31.j i d d d 1 , 2 , . . . . . . 中 ,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可以得到,世博会对各个城市影响力的综合评分为表如下 : 14 表 天津 北京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此可以看出世博会影响力在主办城市筹办期间对上海的 影响是弱于对天津和北京的,这个一方面是由于筹办期间,主办城市的大规模投入,带动了相关联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主办城市受制于自身的产业结构的特点,无法提供相关的经济资源,由于这种“先天缺陷”,主办城市不得不从其他城市引进,造成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外流”。 所以这个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个分析并未考虑到世博会举办期间的影响力效应,所以在考量世博会举办期间的经济影响力时,根据上面问题分析,将旅游业受到的影响考虑到了上面模型的综合评价中。 在旅游业因素中,选取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率作为主要代表指标,具 体数据参见表 14 表 5 月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网 上海 世博会于 2010 年 5 月正式开幕 ,由表 14 中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出,上海旅游业在开幕的第一个月就急剧上涨,旅游业的“井喷”效应开始显现。 因此,考虑世博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力意义重大。 将表 5 与表 14 合并构成新的世博会影响力指标如表 15 表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8786985 39529227 48665884 25292787 35904950 29696147 社会消费总额 34084935 15267709 23716271 10752829 18398665 14821979 285286 263261 151201 314940 定资产投资 总 额 5009789 42208030 7423140 24205587 9267420 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 利用表 15 重新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和归一化处理,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方 法,可以求得重估后的世博影响力综合评分,如 表 16 所示: 15 表 16 重估后的世博影响力综合评分 天津 北京 上海 武汉 广州 深圳 过对比表 13 与 表 16 中的这六个城市的排名次序,我们发现在没有加入旅游业这个因素前,世博会对这六个城市城市影响力的排名中,上海的排名在天津和北京之后,即不考虑世博会 对旅游业的影响力度下,上海的排名并不高,然而,由表 16 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在考虑世博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力 时,上海的排名位居六个城市之首,这比较符合会展举办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力非常大,世博会通过对旅游业的巨大促进,带动上海经济的发展。因此,考虑旅游业因素的城市受世博会影响力的综合排名模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海本地产业 层面影响力模型 博会影响力给三大产业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为了更直观分析世博会影响力在经济上给上海各个产业带来的效益,通过“ 无世博”与“有世博”状态下预测的相关经济指标的差值将这个效益转化为现值。得到世博会对上海三大产业的影响力,如表 17 表 17 世博会对上海三大产业的影响力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长幅度i从增加的产值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表现在对第一产 业产值增加 元、对第二产业产值减少 元, 分析数据,我们发现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从增长幅度i来看,额外增长,对第三产业带来 额外增长,而不论从哪一角度来看,世博会对上海市第二产业的影响并不大。 博会对上海经济产业的综合影响 通过表 18,可以得到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三大经济产业的影响,但是 由于各个产业在上海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同,构造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为: 16 31 1,2,3i 其中i表示三个产业在“有世博”相对于“无世博”状态下产业经济的增长幅度;i表示三个产业在上海经济的比重。 从 2010 年上海统计年鉴中,我们得到i( 1, 2,3i )值分别为 所以计算 312 5 . 6 8 % 0 . 7 % 3 9 . 9 % 8 % 5 9 . 4 % 4 2 . 3 8 % 2 2 . 1 6 % 综合上述结果,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经济的 额外增长。 但是可以看出世博会对不同的产业影响作用是不同的,世博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度是最大的,但是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却出现了负的现象,这其中深层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世博会本身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作用并不大;二是,世博会促进了上海市产业结构的的升级,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不断上升,第 二产业比重下降。 这种趋势势必是长久的,世博会的举办带来了资金的投入,技术的更新,传统的工业体系将会面临跟新换代,更多的资金技术将会投资到第三产业中,促进第三产业实质性的增长。 6模型的分析和检验 型的误差来源分析 ( 1)题目中所需要的数据量较大,数据收集工作量较大, ( 2)本文模型采用线性拟合、灰色预测法以及指数平滑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预测,虽然预测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但由于预测方法本身的特性,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 3) 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世博会影响力综合排名模型中,在 的大小选择时,尽管能很好地考虑到关联度的大小,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型的检验 在模型求解中,所带入的 2010 年的各项经济数据都是通过往年的历史数据预测得到,这里,将 2010 年上半年的实际经济数据带入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中求解,通过比较两次得出的对上海经济的综合影响值,来对模型进行检验。若两次得出的综合影响值比较相近,则可以说明模型对现实情况的刻画比较成功。 17 由收集到的数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 2010 年上半年度的与去年同期增量值分别为 占上海经济的比重仍为 则计算 310 . 7 % 1 . 8 % 3 9 . 9 % 2 8 . 8 % 5 9 . 4 % 2 6 . 2 5 5 % 2 7 . 1 0 % 可见用 2010 年上半年的实际数据算出的对上海经济的综合影响值与用估计值得出的综合影响值 差不大,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该模型对现实情况的刻画比较成功。 7模型的评价和改进 型的优点 ( 1)模型假设合理,既达到了简化问题的目的,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且模型较为直观,具有一定的一般性,便于进一步推广。 ( 2)在研究世博会 对典型城市的影响力大小排名时,对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避免单一因素导致判断结果失真。 ( 3)在对问题的分析时,考虑较为深入,分别从 指标评价体系 和微观层面对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定量评估;在数据收集时,考虑了时效性,主要收集了2001 年到 2009 年间我国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并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 4)在研究世博会在 指标评价体系 的影响力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增加对旅游业影响力这一指标,重新对选取的城市进行排名,从而更好地阐述了世博会在 指标评价体系 的影响力。 ( 5)模型求解时充分利用 了 及 软件,较好的解决了问题,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 型的缺点 ( 1)由于题目所需收集数据较多,收集所得的数据只代表部分的情况并且存在偏差。在具体建模时,虽然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数据选用是仅仅考虑了世博会筹办期以及举办期的影响力,未能体现出世博会的潜在影响力。 ( 2)题目中的部分假设虽然有效的达到了简化问题的目的,反映了问题的本质,但这样会对具体的数值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型的改进 ( 1)根据现有数据及前几届世博会结束后举办当地经济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对本届上 海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趋势作一些预 18 测,可作为提供给政府和投资者的决策参考信息。 理论上来说,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来研究:筹建前期,举办中期,结束后期。但因为数据收集可行性的限制,本文只着重讨论了世博会在筹建前期与前半段举办中期对经济的影响力。但我们应该看到,世博会的筹建及对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在以后长期内都带来经济收益。如世博会将有效推动上海旅游景区、景点的高水平建设,有效提升旅游促销新理念,提升整体旅游水平。而这些方面,都会在世博会之后几年带来额外的长期经济收益。 ( 2)补充加入对世博会对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的影响的分析,帮助政府作出更全面均衡的投资政策。 如“虹吸作用”,即承办世博的城市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造成了一定外围的损失。文中我们通过计算得出世博会的确大大推动了上海甚至全国的经济增长,但由于政府对上海存在优先投资的政策,会更近一步加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拉大经济差距。还有“挤出效应”,在加大对某些行业的投资力度时,势必将减少对于另一些行业的投入。还应重点关注世博会结束后可能带来的“低谷效应”,避免因闭幕后市场总需求急剧下降、大量设施无法得到较好后续利用而导致 的重大经济损失。 型的推广 本文所给出的模型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一般性,便于进一步的推广。不仅可以用于评价各种大型国际性展会(如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对以举办地为中心的大经济圈甚至全国范围的经济影响力,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缩小研究范围,对一些地区性的展会(如广交会)对于举办地经济影响的评价。 其中我们采用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评价模型,具有很强的一般性。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实际背景选取不同的衡量因素来建造评价模型。不仅可以用在比较几个地区的经济状况,还可以对很多同一领域的多个事 物进行评价排名,如同一市场中的不同企业竞争力排名。 参考文献: 1 克劳德 塞尔旺 ,竹田一平,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2 胡守信,李柏年,基于 数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3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 王波,胡翔勇,林天宝,利用模糊理论对一次指数平滑法的改进,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第 21 卷,第二期: 1999 5 叶中华,王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西北五省经济实力评价,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第 22 卷,第 4 期: 2009 19 附录 附录 相关城市 会消费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统计数据 表 元) 社会消费品销售额(万元) 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 额(万元) 2001 28456500 15934797 400997 14170733 2002 32127100 17447866 509912 18143000 2003 36631000 19167161 214675 21571000 2004 42833100 19704844 308354 25283000 2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