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第一段比喻艺术新探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范凤菁摘要:作为高中及中高职课本中传统选录篇目的劝学,其精美绝伦的比喻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尤其是第一段中的比喻句,本体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它们依次是土、水、木、火、金,作者为什么要选用“五行”作为劝学首段五个比喻句的本体呢?这一点至今还没有人探讨过,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关键词:劝学; 第一段 ; 比喻 ; 新探导语作为高中及中高职课本中传统选录篇目的劝学,以其严密的论证、清晰的层次、多样的说理技巧和优美生动的比喻使本来干枯的议论文渗透出飞扬的文采与智慧的光芒,它早已成为妇孺皆知,老少皆能成诵的经典!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至今仍令人掩卷沉思,催人奋发向上。所以,关于这篇文章的各类注释和专论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尤其是有关这篇文章的论证艺术和技巧,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推崇它精妙绝伦的比喻!甚至有不少人做过统计:选文共有二十多个比喻句,仅第一段就有五个!那么,这五个比喻句妙在何处?为什么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下面我仅就劝学第一段的喻证艺术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供大家批评指正。一、“五行”是劝学第一段五个比喻句的本体众所周知,选录在课本中的劝学是荀子劝学的节选部分。原文较长,我们节选的是原文第一段、第三段和第六段。我们首先看大家所熟知的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自古以来,大家都一致认为作者在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连用五个比喻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证这一论点的正确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五个比喻句的本体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本体来做喻?这五个五比喻句又妙在何处?至今还没有人探讨过。其实,仔细阅读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几个比喻句不仅美妙绝伦而且极有深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也叫蓼蓝,草名。草生长在土地上,我们不妨说-土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水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木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輮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弯曲。-火5、金就砺则利。-金显然这五个比喻句的本体正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五行”-土、水、木、火、金。作者为什么要选用它们作为劝学首段五个比喻句的本体?我们不妨来进行深层探寻。二、荀子为什么劝学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既无需参加科举考试,又没有我们今天的升学压力和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他为什么能够穿越时代而发出“学不可以已”的呐喊与呼唤呢? 荀子生活在大约公元前298-前238年之间。那是一个诸侯林立、纷乱诡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的思想家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荀子是当时儒家代表。众所周知,儒家是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创立,是以维护周礼为核心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至战国,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和发扬光大儒学同时还因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而自成一家。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还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尽心上。可见,孟子十分肯定人的超验的善的道德本性,并依此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施仁政的理论根据。 而作为儒家继承者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荀子,他不仅承袭了儒家学说同时还兼收并蓄各家观点而成为先秦儒学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广博深邃,内涵丰富的学说中包含着许多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其中就有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论”直接相反。在他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生之所以然者” 荀子正名。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荀子性恶,其实质就是人天然有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所以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 荀子性恶。人的这种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和道德礼仪规范是相冲突的。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性恶。因此,人性必须改造,使之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如何改造?这就需要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转化人的“恶”性,使之“涂之人可以为禹” 荀子性恶,最后“礼义生而制法度” 荀子性恶。即所谓“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荀子性恶,所以,要想人性中“善”的形成,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正是荀子劝学的重要原因。 三、“五行”作为比喻本体文化渊源那么,劝学的首段五个比喻句的本体作者为什么选用“五行”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五行”说是我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典籍中有关“五行”之说,较早见于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种原始的“五行”学说,表面看来是对五种物质实体的描摹,实际上在理趣方面的主旨是要肯定五种物质的属性。至西周末年,五行家又将“五行“与四季、五味、五音、五色、五方及万物构成说相联系,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 因此,荀子在劝学的第一段中将五个比喻句的本体选用五行是有他的道理的。我认为他是想借此说明:水、火、金、木、土作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仍皆可以通过后天的作用而改变,那么作为大自然中一分子的人,尽管其本性是“恶”的也应该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改造其本性的。所以,文章首先以生长在“土”中的“蓝”和日常所用的“水”作为本体,它们通过吸取外界的力量使“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杨倞注云:“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也就是说人通过学习,也可以超越原有的本性,使之趋于向善;“輮木为轮”的比喻则说明事物经过一定外力的作用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以此喻人性也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彻底改造;“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说明人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磨练才能增长知识和才干,改变其本质习性 。这里,荀子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以“土、水、木、火、金”的改变来阐明“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仪然后治”,所以“学不可以已”! 其二、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也曾吸纳原始“五行”观念,将“仁、义、礼、智、圣”等儒家主张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境界表述为“五行”。其本意似在借助“五行”学说的影响来强调人的道德性的内在性、自然性和自有性。也就是说,孟子的“五行”说,实际上是“性善”论形成过程中一种早期的理论形态。这不能不引起和其思想理论上严重对立的荀子的严辞抨击。荀况不仅指斥思孟(子思和孟子)学派“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还斥其“五行”说为“无类”、“无说”、“无解”。“无类”是斥其标新立异;“无说”是斥其说不出什么道理;“无解”是斥其晦涩无法理解。由此可见,荀子在劝学的第一段中将五个比喻句的本体选用五行也是在驳斥孟子的“性善论”。 结语当然,以上只是个人见解,颇有以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性情好恶去推导前人学术之嫌,我仅希望能在百花齐放,学术自由的今天,表达一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用者存之,无用者舍之,也许我的观点和看法仍然遮蔽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田文军、李富春. 帛简篇与原始“五行”说 .武汉大学学报 200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陆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递补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题库(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建设街道办事处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预防学生欺凌预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贵州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综合试卷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培优b卷】附答案详解
- 数字产品服务使用协议书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额借款合同4篇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
- 4人合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铁路机车车辆驾驶员资格考试模拟试卷(410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竞赛网络知识竞赛考试试卷题库(290题)附答案
- 2023-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原卷版
- 2025年机器人标准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军考政治时事政治热点试题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村医笔试重点题库
- 2025年儿科学测验试卷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