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李政道 WIKIPEDIA 1926年生于上海 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31岁 2 杨振宁 GettyImages 1922年生于安徽 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35岁 3 丁肇中 AFPPHOTO 1936年生于美国 祖籍山东日照 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 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40岁 4 李远哲 GettyImages 1936年生于台湾 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 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 时年50岁 6 朱棣文 GettyImages 1948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时年49岁 7 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 美籍华人 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时年59岁 8 高行健 GettyImages 1940年生于江西 在大陆读完中学和大学 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 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时年60岁 9 钱永健 GettyImages 1952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时年56岁 10 高锟 AFPPHOTO 1933年生于上海 美籍华人 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 时年76岁 到目前为止 有10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 按获奖时间顺序为 1 李政道 1926年生于上海 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31岁 2 杨振宁 1922年生于安徽 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35岁 3 丁肇中 1936年生于美国 祖籍山东日照 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 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40岁 4 李远哲 1936年生于台湾 中国台湾 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 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 时年50岁 5 达赖 1935年生于青海 中国国籍 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时年54岁 6 朱棣文 1948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时年49岁 7 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 美籍华人 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时年59岁 8 高行健 1940年生于江西 作家 翻译家 编剧 1987年出走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获奖前的几个月刚刚加入法国籍 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时年60岁 获奖代表作 灵山 原是作家出版社的一部约稿并预付了3000元稿费 9 钱永健 1952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时年56岁 10 高锟 1933年生于上海 美籍华人 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 时年76岁 要实现你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好奇心 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 大胆尝试 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丁肇中 1936 美国物理学家 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 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 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 J 粒子 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 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简介 格物 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 求知 得到知识 诚意 真心 不自欺 正心 端正心思 修身 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 整治家政 平天下 平安天下 彷徨 走来走去 犹疑不决 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样办才好 形容受窘或发急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 比喻非常顺利 毫无挫折 读一读 写一写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 瞭望 周刊授予我的 情系中华 征文特别荣誉奖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 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 一部分是西方教育 缅怀我的父亲 我写了 怀念 这篇文章 多年来 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 因此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整体感知 1 作者怎样解释 格物致知 3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2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格物致知含义 解释 格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 获得知识 含义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古今区别 古代 目的不在求知而在平天下 现代 目的是获取真正的新知识 论题 文章开篇提出论题 即交代谈话的目的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论点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上很重要 要有实验精神 结论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2 第4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3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4 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5 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6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 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原因 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 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以王阳明为例 证明了 证明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没有真正理解格物和致知的真正含义 告诉我们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淡就可求到的 说明实验是获得新知的唯一途径 竹子的例子证明了 实验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的观察 而是有计划的积极的探测 讲的道理 实验是有计划 有目标的探测 需要眼光 勇气和毅力 中国学生的现状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 考试都得近一百分 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 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7 第12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8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第十二段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证明了 中国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重思维轻动手的弊端 真正的意义 第一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课堂小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 论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论证结构 提出论题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1 2 12 13 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上 达芬奇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身行 陆游 学者贵于行之 而不贵于知之 司马光 无财之谓贫 学而不能行之谓病 刘向 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 名言警句 布置作业 课文说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 考试都得近一百分 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 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想一下 这是不是符合实际 如果是 应该怎样改进 提出建议和方法 并把你的看法写成片断作文 2 从全文出发 概括 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义 1 本文的标题是论点吗 从探察物体 实验 而得到知识 欣赏朗读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 2自然段 3 1 自然段 1 自然段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要格物致知 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理清课文结构 3 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答 原因是 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 勇气和毅力 深入探讨 1 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传统儒家 格物 致知 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做法对中国一些读书人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 传统儒家 格物 以 致知 的途径是 2 这样做的依据是 3 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 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 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 自我检讨 或 哲理的清谈 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用课文原话回答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用课文原话回答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我们有句俗话说 要知道梨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那么对梨的认识就是通过亲口尝试得到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总以为天圆地方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那么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则是通过麦哲伦的这次实践之旅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最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 就是在一整块木板上刻字后再进行印刷 后来毕升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才发明了可以拆卸的活字印刷 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 我们无疑都看到无论是对梨的认识 还是对地球的认识 无论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还是课本的不断翻新 都体现着探究事物的一种方式 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不断的实践 3 讨论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 讨论 大学 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归纳 目的是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不一样 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5 讨论第4段举王阳明 格物 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归纳 王阳明的 格物 实是 格已 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 这是无用的 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6 讨论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7 讨论 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归纳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 研究生长过程 科学的观察 8 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11段 归纳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9 讨论 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 这是什么论证 归纳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 用功 埋头读书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属于举例论证 提问 第九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归纳 实践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量 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 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0 讨论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丁教授认为 四书 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归纳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归纳 第一 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 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 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小结 大家都知道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吧 就是利用放风筝来捕捉雷电 之后便有了避雷针的发明 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大家不陌生吧 之后钨丝就成了经久耐用的制灯材料 就连居里夫人的镭不也是在不断的实验中发现的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化学 那么多元素 化合物的性质难道不是通过前人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得来的吗 小到青霉素 大到登月的飞船 哪个不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实验得到的 本文的作者丁肇中先生在物理上的重大发现也是在实验过程中得来的 所以大家说说在科学的领域 事物应该怎样推究呢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 莱特兄弟的试飞实验 一次次的实验带来了一次次的发明创新 这一次次的实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认识 同时也何尝不是对自我的超越呢 敢于实验便用于创新 勇于创新便敢于超越自我 大家还知不知道这样的事例呢 谈到对外界的探察 我想到了这样一首诗 北宋诗人苏轼的曾就名僧惠崇之画作 鸭戏图 题了一首 惠崇春江晚景 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家知道哪句诗说明了正确的认识是来自对外界的探察吗 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 就要特地栽种竹子 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诗的第二句说道 初春时节 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 抢着下水嬉戏了 暖 是水的温度 知 是鸭的知觉 所以春江的水暖是鸭子们自己探知来的 回到我们的王先生 大家现在应该很清楚他要格的是什么了吧 对象是找准了 但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可以把竹子格清的 它还要讲究以各策略 那么作者认为的正确的格竹的方法是什么 竹子应该怎样格呢 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 就要特地栽种竹子 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为论证观点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的事例一种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彼此联系 互相对比 2 理解本文运用的摆事实 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 格 竹子 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的 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对比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 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 因事先没有准备 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7 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 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我们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弱点是缺乏责任心 这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体工商退股合同范本
- 厂家酒水合同范本
- 绿化带合同范本
- 加工户欠款合同范本
- 退休心理辅助顾问合同
- 广告营销推广合同范本
- 在线采购家具合同范本
- 标准施工合同范本2009
- 入股建酒店合同范本
- 线上兼职推广合同范本
- 执勤警示教育
- 供热企业运营管理制度
- 2025年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 CJ/T 341-2010混空轻烃燃气
- MSC:破解能源转型密码: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实践指南
- 存款代为保管协议书
- JTS-T 245-2023 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 2024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套
- 保险公司考核工作方案
- 2024年高考山东物理试题分析及2025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