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密级 :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马铃薯抗病毒亲本育种价值及其家系 主要性状综合评价 on of of in F on of of in 摘要 从国际马铃薯中心( 进的资源多适应短日照的气候条件,在我国长日照条件下表现出一些不利性状,但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并与国内育种资源亲缘关系较远,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利于我国马铃薯育种资源改良并育成新品种。对这些资源进行评价,对亲本的育种价值、后代家系的综合性状评价,将为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引进了国际马铃薯中心的 24 个组合的 1440 个基因型并在国内进行了两年两点试验,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对后代的病毒病抗性、单株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炸片颜色等农艺性状的研究,评价了亲本的育种价值,同时研究了马铃薯主 要性状的相互关系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经亲本和组合育种价值评价,筛选出了 13 个具有抗病毒利用价值的家系和 5 个抗病毒育种亲本、 10 个具有产量、淀粉、商品薯率育种利用价值的家系。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的遗传差异是造成表现型不同的主要因素;环境的作用对平均单块薯重、单株薯块数的表现有较大的影响;单株产量和炸片颜色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相对稳定。在不考虑基 因型与环境互作时,易对基因型的表现产生误判,在育种工作中利用多套家系进行多地点育种是有意义的。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方差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商品因子(商品薯率、平均单块薯重)产量因子(单株产量、单株薯块数)病毒因子 (炸片颜色、卷叶感病率 )植株高度因子(植株高度)淀粉因子(淀粉含量);对高产家系单株薯块数估算后,可将平均单块薯重、商品薯率合并到产量因子的选择中来,田间只选择单株产量和单株薯块数。在育种工作中可以先选择无病的单株,然后收获时对无病单株的产量和单株薯块数进行选择,最后在室内对入选的材料 进行淀粉含量、炸片颜色等的测定,从而获得优良的材料。 筛选出 1046 份优良单株无性系,将进一步利用于品种选育中。 关键词: 马铃薯,育种价值,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主成分分析 of IP to It be to to by of be 440 4 at of In of 13 to 0 of by in of it be to in of It is to at in of to in , , of be in be in be by in of in 046 in 目录 1 前言 1 铃薯抗病毒病育种研究进展 1 病毒病育种的意义 1 病毒病育种技术 2 国 马铃薯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7 株性状的遗传规律 7 茎性状的遗传规律 8 铃薯抗病、抗逆遗传规律的研究 9 望 9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 2 材料与方法 11 料 11 试材料来源 11 试材料名称 11 试材料介绍 12 法 13 验设计 13 验地点 13 系的获得 13 田实验的种植与管理 14 V 查记载项目与标 准 14 分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 15 析方法 16 3 结果与分析 17 系抗病毒病能力及亲本抗病毒育种价值的评价 17 系抗病毒病能力的评价 17 合的育种潜力和亲本的育种价值 21 组合的产量育种潜力 21 组合的淀粉育种潜力 23 组合的油炸食品加工育种潜力 各组合的商品薯率育种潜力 26 组合的综合评价 26 本的育种价值评价 30 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1 家系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4 4 问题与讨论 38 系抗病毒病能力及抗病毒病亲本育种价值的评价 38 因型与环境交 互作用 38 成分分析 38 育种工作的指导意义 39 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9 续工作 40 5 结论 41 参考文献 43 附录 47 致谢 50 作者简历 5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前言 1 1前言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产量高于其它作物。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 2003 年栽培面积为 470 多万 全球播种面积的 25%,占亚洲的 60%。马铃薯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 C,大部分营养成分远远高于其它蔬菜 ,并且具有产量高、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世界性重要的农业资源和多种工业加工产品的原料。马铃薯病毒在植株体内不断增殖扩大危害,使马铃薯植株矮小,叶片呈现花叶、皱缩、卷叶等现象,叶绿素受到破坏,光合生产率降低,块茎变小或畸形,产量大幅度下降并影响马铃薯品质,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解决马铃薯病毒病的危害是保证 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马铃薯 抗病毒育种能有效控制病毒对马铃薯的危害, 是 解决马铃薯病毒病危害、保证马铃薯产业 健康 发展的有效手段。 马铃薯受病毒侵染后发生退化,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每年世界上由马铃薯病毒 病 造成的减产至少为 20%。 20032004 年全国马铃薯产品质量安全普查发现病毒病仍是造成脱毒种薯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 30 余种,其中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危害严重的有 7种,见表 1金黎平等, 2002。 表 1 我国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及对产量造成的影响 to 毒 对产量造成的 影响 马铃薯卷叶病毒( 40%60% 马铃薯 Y 病毒( 50%左右 马铃薯 Y 病毒( +马铃薯 A 病毒( 80%左右 马铃薯 X 病毒( 10%50% 马铃薯 A 病毒( 与 合侵染造成严重危害 马铃薯 S 病毒( 10%20% 马铃薯类病毒 0%35%严重时 60% 病毒在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同时也影响其质量,造成块茎品质下降,如高感 马铃薯块茎薯肉中会有明显的坏死组织;感 株所结块茎细长、两端略尖、形同 纺锤; 一些株系造成在块茎上产生环斑坏死或淡褐色环。马铃薯常规育种过程中,育成一个品种需要 810年,在此期间由于病毒侵染的影响,造成对品系的评价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到育种工作效率。 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使生产无病毒种薯成为可能,在严格的生产管理条件下,由脱毒苗可以生产无病毒种薯。但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本身也有以下局限性: 1)成本高,需要脱毒组培设备、器具,独立清洁的环境,而且对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 2)受脱毒技术和病毒检测技术的影响,经检测合格的脱毒苗未必真正没有病毒,如脱毒苗带病毒,病毒会在脱毒苗的继 代过程中增殖,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前言 2 造成脱毒苗的退化。 3)脱毒后的种薯易在栽培过程中受耕作措施及蚜虫的侵染而重新感染病毒。4)脱毒易造成品种的变异,且在继代过程中可能发生机械混杂。 5)受经济、认知、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等条件的影响,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尚未全面应用于生产。 马铃薯实生种子虽成本低廉且有摒除自身病毒的作用,但仍可传播 马铃薯 T 病毒,同时产量低、产品质量不一致,只适用于一些经济、交通落后,对马铃薯商品质量要求不高的地区。 马铃薯组织培养茎尖脱毒技术和马铃薯实生种子的应用虽可有效降低病毒的危害,但鉴于我国目前的马铃 薯种薯质量水平及经济、认知、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等条件的影响,选育和种植抗病毒品种仍是目前减少病毒病危害较经济有效的途径。 病毒病育种技术 抗病毒育种是为了获得抗病毒的基因型并使其稳定遗传 。 自然界存在从二倍体到六倍体的各种倍性的马铃薯 ,在所有能够结薯的种中约有 74%为二倍体,四倍体占 二倍体中普遍存在抗性基因,其中包括抗病毒基因,四倍体栽培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某些品种也含有抗病毒基因,因此,就利用植物性抗源可分为常规育种和倍性育种。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可以人为的创造抗性资 源并运用到抗病毒育种中来,称其为生物工程育种。 纵观现代各国的马铃薯育种,除了在规模和所应用的技术略有差别外,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还是根据经验和简单性状遗传,以及无性系的表现型来进行多种方式的选择,习惯上称为常规育种 。有许多育种材料经过深入的遗传和应用研究,证明具有抗病毒特性。在 1983 年出版的马铃薯品种资源编目中记载,有一批材料具有抗病毒病的特性,表 2列出其中部分材料 杨鸿祖等, 1983。利用这些材料与其它四倍体栽培种杂交,后代通过相应的病毒选择压选择 抗病毒病的后代,实现抗病毒目的基因的转入,从而获得抗病毒病的品系(种)。如春薯 2 号抗卷叶,由高原 7 号卡它丁育成,母本高原 7 号抗卷叶,耐束顶,父本卡它丁对轻花叶、重花叶、网纹坏死和卷叶均有较强的抵抗力。丰收白抗重花叶病毒,由小叶子疫不加育成,母本小叶子抗重花叶病毒,父本疫不加抗重花叶,不感皱缩花叶,较耐卷叶病毒。 一些遗传规律的研究为抗病毒育种提供了高效的途径,如尹江等在马铃薯抗 种的家系遗传分析中指出:在抗 种中,应选择一般配合力负值高的材料作母本,特殊配合力负值高的材料作父本 尹江等 , 2001。在抗性筛选方面,以连续多年种植的各品系 (种 )相邻年度病毒病侵染率均值与病指增长百分率均值的乘积 (作为主要评判指标,以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相邻年度递变百分率代数和作为参考值,可对新育品种对病毒病的水平动态抗性给予评判,以利提高早代选择的准确性,以期选出对病毒病水平动态抗性较高的品种 孟兆军等, 1999。在抗种中,栽培品种中对 个株系具有过敏性的类型较少,但许多品种具有受多基因控制的田间抗性,如燕子( 育种实践证明,利用燕子作为亲本之一的组合 所获得的杂交后代对 有较强的田间抗性。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农业科学研究所对燕子卡它丁组合的 75 株系 生苗进行接种筛选,结果无病毒症状的 29 株,占总数的 1 个月后,对无症状的实生苗重复接种,仍有 个体对 有较高水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前言 3 抗性 孙慧生, 2003。 表 2马铃薯品种资源编目中部分材料对病毒病的抗性 品种(品系)名称 对病毒病的抗性 小叶子 抗 薯一号 抗 六一 抗 盟 691 抗束顶 丰收白 抗 农 303 高抗花叶 北薯一号 高抗花叶 克新一号 高抗 杂 15 号 抗 峡 抗 薯 9 号 抗 薯二号 抗 薯一号 抗 束顶 内薯二号 抗 百万 抗 玛 抗 他丁 抗 北果 对 疫 疫不加 抗 畏他 抗 第斯栽培种遗传变异类型较多,能够分离出多种抗源,如对 病毒的抗性。国际马铃薯中心( 二十世纪 80 年代对其保存的安第斯栽培种资源进行了评估,表 3 列出了统计数据 孙慧生, 2003。二十世纪 60 年代前期 秘鲁、玻利维亚及哥伦比亚等地广泛搜集适应短日照的安第斯亚种的许多类型,种植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轮回选择,经过 5 个轮次,选出适应长日照结薯的新型栽培种 孙慧生, 2003 。与普通栽培种相比,新型栽培种仍有许多不良性状, 如植株高大、成熟期迟、地上分枝多、地下匍匐茎长、单株块茎数多而小、薯形不规则、芽眼深等,很难在常规育种中直接利用。为此,我国根据不同纬度、不同生态条件对 1974 年引进的新型栽培种进行了多次轮回选择。经过改良后的新型栽培种群体,与普通栽培种群体相比,在主要农艺性状上都十分相近,为直接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轮回选择表明,在改良后的新型栽培种群体中,筛选出了一些高淀粉、高蛋白、高维 C、低还原糖的无性系,另外,在新型栽培种中普遍保持茎叶田间抗晚疫病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一批抗青枯病及主要病毒病( 无性系。近年来,一些单位利用选育出含有新型栽培种血缘的杂种无性系作亲本,比直接利用新型栽培种作亲本在育种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利用新型栽培种共育成 19 个品种 陈伊里等, 2003,这些新品种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10%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前言 4 对晚疫病、青枯病、主要病毒病的抗性增强。选育出一些抗病毒病品种如中薯 4 号(抗 川芋 2 号(抗 克新 11 号(较抗 表 3 国际马铃薯中心对安第斯栽培种资源材料的评估 of . 价的性状 参加评估材料数量 具有抗性基因的材料 数量 % 27 181 01 41 112 27 性育种 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的资源相当丰富,具有抗逆、抗病、低还原糖等许多优良性状,将它们的有利基因转育到栽培种中,克服普通栽培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抗病毒病的基因广泛 存在于许多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中,见表 4孙慧生, 2003。 表 4 部分对病毒病有抗性的种 病毒种类 种 . S. S. S. S. S S. S. . S. S. S. S. S. S. S. S. S. 自秘鲁,有较好的抗性 ), S. S. 但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大多是二倍体,由于胚乳平衡数不同与普通栽培种存在着杂交障碍,限制着二倍体资源的利用,通过倍性操作可以把二倍体资源中有利基因导入到四倍体中。 倍体水平 上病毒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利用二倍体中筛选的“诱导者”作父本与普通栽培种杂交,诱导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孤雌生殖产生双单倍体( 2X),或通过普通栽培种花药的离体培养,利用植物花粉潜在的全能性诱导单倍体产生双单倍体( 2X)。将获得的这些双单倍体材料与二倍体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资源杂交,获得二倍体种间杂种,并应用轮回选择、回交、复交等育种技术在二倍体水平上对群体进行遗传改良,富集更多的优良基因,获得免疫或高抗多种马铃薯病毒病的二倍体育种材料,并扩大遗传背景,加强杂种优势,获得更优异的马铃薯杂种群体。 用 2n 配子将二倍体的抗性转育到四倍体中 在高等植物中, 2n 配子的发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已经先后在曼佗罗、玉米、大麦、马铃薯、苜蓿等作物中发现 2n 配子存在 郜刚等, 1998。这种现象由减数分裂行为异常造成,分裂后的配子具有与原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利用这些二倍体产生的 2n 配子( 2n=2x=24)与四倍体栽培种(其配子 n=2x=24)杂交,得到四倍体杂种后代,将二倍体的优良性状转育到栽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前言 5 种四倍体中,在四倍体水平上利用杂交后代中的二倍体的优良基因,并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这称为单向有性多倍化;也可用双 向有性多倍化,即用二倍体产生 2n 卵子和 2n 花粉的能力,进行二倍体间杂交产生四倍体后代,再用它与四倍体栽培种杂交,从而在四倍体水平上利用杂交后代中二倍体亲本的优良基因。 目前应用于实际育种研究的 2n 配子材料大多从 S. S. S. . S. S. 种或这些种与普通四倍体双单倍体的杂种中选育而成,其中最著名的材料有 77刚等, 1998。已经发现许多二倍体野生种和近缘栽培种以及他们与普通栽培种的双单倍体杂交产生的 种可以产生 2n 配子 屈冬玉等, 1995,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已筛选出了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稳定地高频率产生 2n 花粉的材料,包括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通过选择获得了 4 份优良的孤雌生殖诱导材料,并进行4种的创新,实现了野生种优良基因(抗 转移 郜刚等, 1998。 倍体资源通过化学方法加倍获得四倍体,与普通栽培种杂交转育抗病基因。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采用秋水仙素加倍的方法,加倍野生种 S. S. S. S. 将抗病基因转育到四倍体栽培种中,并经 3轮回选择,选育出抗 料 40 份,抗 料 35 份 夏平, 2000。 物技术育种 因工程 P 基因的利用 1929 年, 现感染了温和病毒株的植物能够抵抗同种或相关的烈性病毒株的感染,这种现象叫做交叉保护作用。近年来发现表达正链 毒外壳蛋白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中,也观察到类似的保护作用,并自 1986 年来,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已成为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一条成功途径。 宋艳茹等将 壳蛋白基因通过致瘤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品种 头和克新 4号。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植株染色体上整合有 P 基因,并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殖情况较未转录基因的对照有所降低,同时转基因马铃薯生长发育正常, 部分植株单株产量高于未转基因的马铃薯 宋艳茹等, 1996。 崔晓江等得到 3 个单价抗病毒植物表达载体,以 虎头为供试品种,转化后的马铃薯以 法检测,发现有些转基因马铃薯只含有 2 个 因( 甚至 1 个( 虎头的 3 价转化率都在 20%左右 崔晓江等, 1994。 用缺损的复制酶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研究表明,向植物体内转入缺损的病毒复制酶基因,表达出的无功能的缺损复制酶可以与有功能的复制酶相互竞争,从而干扰病毒的正常复制。 以马铃 薯 Y 病毒中国分离株 ( 为模板获得了 核内含体 b(长 隆 项瑜等, 1996。在对其进行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 因全长, 5端缺失 381 个碱基和 义 种不同形式高等植物表达载体。在土壤农杆菌的介导下,转化烟草生产品种 得了所有三种表达载体的转基因植株。通过检测发现不同形式的 病毒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以 5端缺失的 基因转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前言 6 化植株表现最好,从总共 20 个这类转化株系中筛选到 4 个 株系至少在 100g种浓度下,表现完全的抗病效果。从总共 39 个全长 因转化株系中,仅有一个株系,在 100g攻毒接种下具有完全的抗病性。所有 33 个 因反义 转化植株中,无一株系表现完全的抗病效果,但是有部分株系能不同程度地延缓或减轻发病程度,并有部分植株在发病后 50 d 左右有恢复健康的趋势。 扰运动蛋白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蛋白运动,运动蛋白可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促进病毒在细胞间的转移。如果能够干扰或阻碍运动 蛋白与胞间连丝的结合,就可以阻止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散,将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毒局限在最初的侵染部位,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研究证明 赵慧等, 1999马铃薯 毒属病毒基因组编码的 白(蚜传辅助因子)具有多种功能,在病毒生活史各个环节起重要作用。 白具有蛋白酶活性,作为蚜传辅助因子参与病毒蚜传过程,调节病毒在宿主体内的转移,并在病毒复制、宿主症状表达及增强异源病毒复制方面发挥作用。由此可根据其特性设计新的抗病毒策略。 反义 导的抗性 研究证明 用非翻译的序列转化植株也能产生抗性, 反义 化阻碍翻译的进行,导致基因产物减少。马铃薯 正链 毒,基因组全长 个基因组分为 5端编码区和 3端编码区,中间一段为长 197非编码区,称为基因隔区 丽江等 董丽江等, 1996合成克隆 S 序列 正向和反向两种方式分别构建到植物转化载体 ,转化了马铃薯获得转基因植株,并以带毒桃蚜接种测试。实验表明,表达 正义和反义的转基因植株,接种病毒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用 定转基 因植株中 度,均较未转基因对照植株低。表达正义 转基因植株 度降低 43%表达反义 转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因编辑专利无效宣告代理与咨询服务协议
- 讲课的体态与装扮规范
- 2025年安全月活动规划
- 儿科临床医学概论
- brand kpis fuer autos citroen in deutschland-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worldreportmarket
- 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4课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选修)》课件
- 教务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
- 养殖业成本管理
- 《谷歌企业文化》课件
- 呼吸道管理指南
- 肝硬化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查房
- 2024年江苏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三作文思辨性训练公开课
- 纳米金属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2023年高中劳动节主题班会课件
- 【语文】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范式介绍
- 违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谈心谈话记录内容
- 办理证件协议书
- PAC(流产后关爱)项目之流产与避孕培训课件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元石窟煤业有限公司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