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宜阳县艺术学校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 【学习过程】 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一)、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 (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2、道芷阳间行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拔剑撞而破之(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大王来何操2、我持白璧一双3、沛公安在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为我献之2、相去四十里3、沛公则置车骑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5、沛公不胜杯杓(五)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七)文段分析思考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二、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以分析。三、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鸿门宴导学案(三)一、(一)举: 1.举:举起 2.举:尽谢: 1.谢:道歉 2.谢:感谢 3.谢:辞谢 4.谢:谢罪(二)、1、步:名词活用作状语,徒步2、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3、间: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4、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三)、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操何)2、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一双白璧)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四)、1、为:替2、去:距离3、置:放弃,丢下4、乃:才5、胜:禁得起(五)(1) 秋毫无犯(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功高(六)1、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2、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七)1、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2、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二、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 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 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三、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 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认,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他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他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洞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急击勿失”)要项羽攻打刘邦,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让项羽“按既定方针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四、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以下方法来刻画人物。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 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