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同步练习1.doc_第1页
《登高》同步练习1.doc_第2页
《登高》同步练习1.doc_第3页
《登高》同步练习1.doc_第4页
《登高》同步练习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同步练习A卷双基再现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潦倒(lio) 多财善贾(g)传记(zhun) 杳无音信(mio)B双鬓(bng) 前后相属(zh)伺候(c) 洁身自好(ho)C萧条(xio) 人才济济(j)静谧(m) 博闻强识(zh)D混淆(xio)渚清沙白(zh)徜徉(chng) 稳操胜券(q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 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 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政治上不得志。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探究提高阅读登高,完成68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答:7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答: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综合运用9杜甫的很多近体诗首联即对仗,如登高的首联就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试查找杜甫首联即对仗的诗句。答:102006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直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龙”近日成为关注焦点。先是报道称:有专家提出“为避免西方误解,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因为“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人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宠然大物,这样的形象容易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产生一些联想。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众多关注。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投票者反对“弃龙”,当事人吴友富教授澄清说,他无意“弃龙”,本意是希望“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随后,又有专家提出,应为“中国龙”重新确定英文译名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不超过80字。答:B 卷比较阅读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15题。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乙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1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 ;乙 。2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甲 ;乙 。3结联往往是议论抒情为主的,当然抒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甲是 ;乙是 4甲乙二诗中的意象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甲中的意象是 的;乙中的意象是 的。5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参考答案:A卷双基再现1D点拨:A中“杳”读“yo”; B “鬓” 读“bn”“好”读“ho”;C“济”读“j”。2A点拨: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3D点拨:指年老因疾病困顿。4C点拨: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5C点拨:“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探究提高6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点拨:意思对即可。7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8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点拨:词语的作用只有放在大的语境里,与整体联系起来才能凸显其作用。综合运用9如江南逢李龟年的首联“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绝句二首的首联“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八阵图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绝句四首(其三)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点拨:对仗是近体诗的主要特征之一,杜甫的近体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0示例:“保龙”说)龙作为中国的千年图腾,已经深入我们的文化,也代表了中国形象,因此绝不能“弃龙”。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的追求所谓的认同而更改了自己本来的特色,那最终不是自己。(“弃龙”说)龙是皇权的象征,带有专制的霸气,随着封建制度的逝去,龙图腾这种为了控制老百姓图腾应该也随之消灭,中国不能再持续使用代表被推倒的王朝理念的标识了。(“保龙弃名”说)龙作为中国的图腾,代表了中国形象,“弃龙”行不通,但我们在走向世界发展道路上也应注重自己的图际形象。因此在龙的翻译上可以舍弃dragon,重新考虑。点拨:只要言之成理即可。B 卷比较阅读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和“亲朋无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