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能力测试试卷_第1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能力测试试卷_第2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能力测试试卷_第3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能力测试试卷_第4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能力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能力测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1分)1. (4分) 看拼音写词语hun bngwn nunjn zhngzn zhng_2. (2分) 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郊外(jio) 泛起(fn) 波纹(p)B . 葱绿(cng) 柔软(rn) 地毯(tn)C . 异常(y) 一株(zh) 骑着(q)3. (2分) 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一窍不通 左冲右撞 行色匆匆 脾气急燥B . 不拘一格 谦虚谨慎 长途拔涉 破绽百出C . 可见一斑 以身作则 和蔼可亲 流连忘返D . 大显身手 兴高彩烈 不甘落后 囫囵吞枣4. (4分)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选择正确的说法。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 A . 铁罐的话要读得稍快些,语调要高一些,还要上扬。B . 铁罐的话要读得稍慢些,语调要低一些。C . 铁罐的话要读得不快不慢,语调要平。(2)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 A . 陶罐的话要读得稍快,语调要高一些。B . 陶罐的话要读得稍慢,语调要低一些。C . 陶罐的话要读得稍慢,语调平稳。5. (6分) 写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_成功靠什么?靠自己勤劳的双手。_三月的雨,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而不寒。_我端起那个搪瓷碗,却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好像有千斤重。_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_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_6. (5分) 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老师不是大踏步朝我走来了吗?不是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吗?7. (3分) 按课文内容填空(1) 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_/_。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_。(2)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_,_,像一条_。(3)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_,_!从最后两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是_。8. (5分) 看图,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先看看这四副图,然后把内容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并写下来。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32分)9. (19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包蛋一天早展,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晚。“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一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下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梅!”儿子又一口,起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俩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无奈。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紧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要教训儿子说。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不想占人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1) 请你概括文中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总结(2) 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3) 文中的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目的。 (4) 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之情。 (5)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 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B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C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D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A .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B .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C .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D .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10. (1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掮枪的生活(节选)叶圣陶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待教师喊出“举枪放!”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嘴里还要呐喊:“啊!啊!”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1) “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请你用“_”在短文中画出来。 (2) 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 )的场景。 A . 整理装束B . 练习打枪C . 练习冲锋D . 练习队列(3) 结合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4) 读新闻,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能现状让老师和家长们大跌眼镜:仰卧起坐只能做3个,200米跑着跑着就晕倒了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请你写几句宣传语,呼吁同学们都来参加体育活动。三、 习作 (共1题;共5分)11. (5分) 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高兴,或使你自豪、痛心、委屈、气愤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