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歌剧舞剧院朗诵教学考级表演教程第一级第一级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什么是朗诵1初级一级的考生对朗诵艺术的定义应表述得更完整些:朗诵是把书面的文字作品变成有声语言的一次再创作,即要把文字作品包括诗歌、寓言、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大声、清晰、有感情地诵读出来,使人能通过听和看,领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并得到美的精神享受。2朗诵首先要求读音正确,但绝不只是能把字大声地读清、读准就可以称作朗诵。朗诵不是读字,朗诵的关键是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用以表达这些情感的艺术语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且有运用和驾御这些技能技巧的功力。这只有认真地学习、积极地思索和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够做到。3语言这东西, 不下苦功是永远学不好的。 艺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字清、气顺、音正、声脆、腔美、调纯、意切、神出。我们将在后面的相关部分,遂渐讲解这些内容并提出训练的要求。二、讲普通话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各自都有自已的民族语言。汊族由于人口数目多,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即使是汉语,也由于所处地域不同,有着不同的地方方言。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分类,中国共分八大方言区,即江南话区(吴语,以上海话为代表)、江西话区(赣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闽南话区( 以厦门话为代表 )、 闽北话区( 以福州话为代表)、广东话区(粤话,以广州话为代表)、湖南话区(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客家话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和分布面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官话区(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这八种方言差别很大,彼此之间都听不懂,无法进行相互交流,造成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之间,需要翻译才能彼此交流的奇怪现象。也给其他国家热爱汉语的人造成了很多困惑。所以,在我国的宪法总纲中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也就是教师上课必须要用普通话,学生要学普通话,讲普通话。普通话也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用语: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必须使用的公务用语;是不同方言区和国内各民族之间人们的交际用语。全国所有语言艺术类比赛;包括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戏剧小品比赛,都把演员的普通话是否说得标准作为评分的第一标准。我们学习朗诵,首先要学会、用好普通话。1.什么是普通话呢?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言。必须说明的是:北京地方话虽然接近普通话,但并不是普通话。2.普通话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语调等方面。要想讲好普通话,必须掌握这些基本元素。三、声母、韵母读音正确普通话的绝大部分字音,都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只有个别零声母的字例外。首先要做到的是声母、韵母的发音和拼读正确。1.声母普通话的声母由辅音充当,按照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可分为:唇音:以下唇为主动器官,又分为双唇音:b、p、m。上唇和下唇闭合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唇齿音(也叫齿唇音)f。下唇和上齿靠拢(或者说是上门齿轻咬下唇)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舌尖音:以舌尖为主动器官,又分为舌尖前音(又叫平舌音):z、c、s。舌尖向上门齿背靠拢或和上门齿背接触,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舌尖中音:d、t、n、l。舌尖和上齿龈(上牙床)接触,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舌尖后音(又叫翘舌音):zh、ch、sh、r。舌尖向硬腭的最前端靠拢或与之接触,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3)舌面音:以舌面为主动器官,又分为舌面前音:j、q、x。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接触或向其靠拢接近,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注意舌尖和舌面都不要和门齿接触,这是南方大部分地区和北方部分地区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人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早引起重视,注意克服。 舌面后音(又叫舌根音):g、k、h 。舌面后部向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接近或与之接触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 辅音声母还可以按照发音的方法进行分类,这里不再做详细讲述,大家可以参考各类普通话读音和语音学的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2.韵母普通话的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复合韵母)和鼻韵母三类。单韵母和复合韵母都由元音充当,鼻韵母则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组成。在这里只讲述单韵母的发音要点。.单韵母按口腔的开合程度可分为闭元音(也叫高元音):口腔开度极小,基本处于闭合状态。舌面位置较高,与上鄂接近,但又没有造成声音气流的阻碍。如i、u、。半闭元音(也叫半高元音):口腔半闭,比闭元音口腔 略开,舌位略低。如o、e。半开元音(也叫半低元音):口腔半开,和半闭元音相比,口腔开得更大一些,舌位也更低一些。如e。这个韵母除了语气词“诶”外,很少单独使用,不再多加分析。开元音:口腔开度最大,舌头平辅在口腔底部。只有一个元音a。.单韵母按舌位的前后可分为 前列元音:舌头前伸,舌面前部隆起。如i、。 央元音:舌面最高点在口腔中部,发音的作用点也在口腔的中部。只有一个元音a。 后列元音:舌头后缩,舌尖离开下齿背,舌根部对着软腭。如o、e、u.单韵母按唇形的圆展程度可分为圆唇元音:双唇收拢成圆形。如o、u、。 中常元音:双唇不圆不扁,成自然张开状态。只有一个元音a。 展唇元音:双唇舒展开,成扁平状。如i、e。.综上所述,几个主要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 a:开口,舌位在中央,自然张开双唇。发音时注意关闭鼻腔通路。 o:半闭口腔,舌位后缩,双唇收拢成圆形。注意发音时唇形不动,保持初始的圆形状态。有一些学校老师教学生读拼音时常把o读成uo,这是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的。 e:半闭口腔,舌位后缩,但舌面后部隆起得比o略高,并且位置更靠前一点。非圆唇,双唇略微向两边展开。 i:口微开,上下齿相对,但不要咬住,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双唇舒展成扁平状。 u:口腔近乎闭拢,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相对,双唇收拢成圆形并略向前突出,好像噘嘴的样子。 :口腔近乎闭合,舌尖向前伸,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相对,双唇收拢成圆形,比发u音稍扁,嘴唇略微向前突起,比发u音突出程度略小。鼻韵母的发音是个难点,许多人由于舌面不抬起,口腔的声音气流通道不关闭而不形成鼻音。南方许多地方(包括位于西南一带属于北方语系的地区)又容易前后鼻音不分,详细的发音要点请参照本教程中幼儿级的相关内容。四、普通话的声调声调又称字调,是指一个音节声音高低的变化。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它使得汉语的语音起伏高下,抑扬顿挫,极富音乐性。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它们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这四个声调是以每个字音的不同音高、这些音高的变化配以音长的变化构成的。普通话确定了五度制调形计算法,把声音的高低分为五个高度,由它确定了不同字音各种声调高低变化的具体数值,称这些数值为“调值”。为了使调值的高低更加形象化,我们用类似音乐中五线谱的方法来表现五度音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声音的高低是相对的,不像五线谱规定的声音高低那样严格。 第一声(阴平),音高保持在最高,从5度到5度,属高平调。调值是“55”,声调符号是“一”。发音时,声带始终绷到最紧(这里说的“最紧”是相对而言),保持高音不变。 第二声(阳平),音高从不高不低到最高,从3度到5度,属高升调(也叫中升调)。调值是“35”,声调符号是“/”。发音时,声带从不紧不松开始,遂渐绷紧,到最紧为止。 第三声(上声),音高从中低到最低,即从 2度降到1度再升到来4度,属降升调。调值是“214“,声调符号是“”。发音时,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驰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不要绷到最紧。声音主要表现在低音级12之间,音长是四个声调里最长的。 第四声(去声),音高从最高到最低,即从5度到1度,属全降调。调值是“51”,声调符号是“”。发音时,声带从绷得最紧开始,到完全松驰为止。音长是四个声调里最短的。 普通话的声调除了使汉语语音变化悦耳动听以外,还有区别词义的重要作用。比如“妈麻马骂”,“汤糖躺烫”,四个字的音节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字意就完全不同;“保卫”和“包围”,“卖花”和“买画”,因为声调不同,词义也就不同了;而“山西”和“陕西”,仅一个字的声调不同,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了。 四声是汉语普通话特有的现象,四声发音是否合度,是语言是否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要下苦功夫认真辨听和练读。五、声音洪亮的方法及要领 从字意来看,“朗诵”的“朗”就是“声音清晰响亮”所以,朗诵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声音要洪亮,并且要清晰好听。要使声音洪亮,先要弄清楚人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1.声音的产生 所有的声音都是声源震动产生声波,并经过周围的可以传播这些声波的介质(比如空气等等)而形成的。 人体中可以震动的声源就是声带,引起震动的动力就是人的气息。声带是在人的喉头气管里左右并列的、一对形似双唇的薄膜。平时不发声的时候,这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呼吸的气流可以自由通过。要发出声音的时候,声带就会闭拢,当气流从肺部呼出,要通过声带时,就会使声带震颤,产生了最原始的声音喉原音,或叫基音。声带绷得越紧,闭合越紧,气流通过造成的震动频率越高,声音也就越高。气流越强大有力,声带震动产生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声音洪亮持久,就要训练自己的气息,使之有力、持久,并学会控制、调整和驾御气息,让它更好地为朗诵作品时的需要服务。 但是,声带发出的喉原音本身是比较微弱的,也不动听。无论怎样和声带较劲,也不可能让声音的音量有多大的提高,相反会使得声带疲劳,松弛、水肿,闭合不拢,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引起声带病变。 在各种乐器中,都有一个空腔,比如钢琴、小提琴中的音箱,喇叭的管道。他们的作用都是把乐器中声源发出的声音放大,也就是琴弦或簧片产生的震动会迫使空腔中的空气产生同样的震动,从而使震动波更加强大,同时也使原来单一的原音形成多种泛音,这样声音就会变成既响亮又好听,这种现象,叫做共鸣。人体声带产生的喉原音,经过人体中声音通道(比如:咽腔、口腔、鼻腔)时,也会产生这样的共鸣现象,它迫使这些通道中的空气产生震动,就使原本微弱的喉原音变得洪亮、悦耳、动听。人身上的其他腔体(如:头腔、胸腔)也在声音发生共鸣时发挥重要作用。2.胸腹联合呼吸方法 要使发声的原动力气息量大、有力、持久并且便于控制,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增加肺部的气息容量,习惯于抬高肩腔,张开肋骨。这样吸气,只是把气吸到了肺的上部。由于肋骨张开的余地有限,而且在抬高肩膀的同时,腹部收缩,横膈膜上移,实际增加的气息容量是有限的,同时这样吸进气以后,很难在呼气时控制呼气的流量和强度。为了增加吸气量,并便于控制呼气的流量和强度,应该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方法。 胸腹联合呼吸方法的要点是气息往下沉,在张开肋骨的同时,使横膈膜下降。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使肺泡扩张,吸气容量达到最大。吸气饱满时人的自我感觉是腰、腹部涨满,小腹突出。呼气时,利用小腹部的肌肉收缩,来控制横膈膜提升的范围和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气息流量和强度的目的。也就是说,发声时呼吸的支点是在小腹部。由于人体下丹田的位置在肚脐下约两公分的小腹部位,所以人们常常把这种借小腹力量控制呼吸的方法叫做丹田用气。 这种呼吸方法和我们平时习惯的自然呼吸方法不同,要掌握它,绝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练习。初练时不要着急,心要静,气要平,上身特别是肩膀不要动,注意力下移,即“意守丹田“。只要天天练习,时时注意调整呼吸方法,就会从不会到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进一步达到自由而习惯地运用胸腹呼吸进行日常的正常呼吸了。 在发声用气的时候,除了特殊的需要,一般不要急于收缩小腹,而是保持腰腹部在吸气时最终的饱满状态,先自然呼出肺部的气体,再提升横膈膜挤压出剩余的气体。这样不仅可以使气息持久,还可以避免由于一下子冲出太多太强的气流而造成喉部发出刺耳的怪声。3.共鸣发声方法声带发出的喉原音只有经过体内各种空腔的共鸣作用,才会变成响亮悦耳的声音。能够起到共鸣作用的这些人体器官,我们称之为共鸣器官。各个共鸣器官不仅可以放大声音,由于器官的状况不同,在共鸣过程中,会加强或削弱不同的泛音,从而导致音色也会变化。 按照不同共鸣腔体在发声时的不同作用,共鸣发声大致可分为三类:A.中音区共鸣 中音区的发声,基本上是在人的自然发声区,其共鸣器官主要是处于声道中的口腔、咽腔、喉腔和鼻腔。除了鼻腔的容积可以变化的余地很小以外,其余的中音共鸣腔体形状和大小都是可以控制和变化的,称为可调节共鸣腔。通过它们的作用,使得声音清晰,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真挚,而且因为共鸣体可以变化,声音也就变化多端,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个区域发音,还可以比较自如地向高音区或低音区转换,使声音的变化空间更大。 练习中音区共鸣,要注意打开上下口盖(硬腭和软腭称为上口盖,下腭称为下口盖),打开后牙,放松舌头,尽量扩大共鸣腔。要使口腔后部开度增加,而不要使口腔像喇叭口一样,只打开嘴唇和门齿部分,却咬紧后牙。B.高音区共鸣 高音共鸣的共鸣体主要是口腔、鼻腔的上半部分和头部的腔体,属于部分可变共鸣腔。通过它们的作用,使得声音高亢,明亮,丰满,悦耳,听起来铿锵有力。 练习高音共鸣,要尽量提高上口盖,下颚自然放松,适度打开口腔,稳定住喉头。呼吸的支点小腹部要用力,把气往上顶。注意声音气流不要直接从口腔呼出,而让它在鼻窦、头腔形成共鸣,鼻窦和头部有震颤的感觉。 C.低音区共鸣 低音共鸣的主要共鸣体是口、咽腔的下半部和胸部。它使声音的音质丰满深沉,听上去感觉温暖苍劲,宽厚有力。 发声时下鄂向下压,但要自然放松,不要压迫喉头。气往下沉,胸部共鸣时,手摸胸口,可以感觉明显的震动。练习韵母为第二声(阳平)的字,更容易体会低音区的共鸣感觉。D.混合共鸣 在共鸣发声练习时,应该分不同的音区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找到自己最佳的共鸣状态,使声音最为响亮悦耳。实际上,不同音区的共鸣练习也应该是以这个音区的共鸣为主,兼带其他音区共鸣器的共鸣,否则,中音共鸣就会声音直白,高音共鸣就会声音尖、扁,低音共鸣就会压抑。 朗诵时,由于汉字本身的声调变化和随着作品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音调变化,语言应随时在不同的共鸣区过渡发声,而不像唱歌那样,把声音保持在一个位置。这就需要随时找到共鸣的切换点,在各个共鸣区转换发声,这就是混合共鸣的发声方法。在练好分声区共鸣的基础上,应花工夫练习并掌握这种混合共鸣发声法。可以用唱读的方法练习一些短句,也可以练习一些经典绝句的朗诵。只有掌握并巩固了这种发声方法,才能在朗诵时自如地运用声音,忽而高亢明亮,忽而浑厚有力,忽而亲切甜美,充分发挥声音和语言的魅力来表现作品的内涵。 朗诵练习和考级篇目 绕口令*1. 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 标兵怕碰炮兵炮*2. 白庙外蹲着一只白猫, 白庙里有一顶白帽。 白庙外的白猫看见了白帽, 叨着白庙里的白帽跑出了白庙。 这两段绕口令主要练习的是双唇音b和p的发音。发音前双唇紧闭,阻住声音气流,到发音时,突然打开双唇,使气流进裂而出,形成爆破音。同时注意复韵母ao的正确、充分收音。3.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4. 铺皮褥子不如不铺皮褥子。补皮褥子不如不补皮褥子。 5. 半盆冰棒半盆瓶,冰棒碰盆盆碰瓶,盆碰冰棒盆不怕,冰棒碰瓶瓶必崩。 6. 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碰破了黑猫的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的黑鼻子。 7. 白伯伯,彭伯伯,饽饽铺里买饽饽。白伯伯买的饽饽大,彭伯伯买的大饽饽,拿回家里给婆婆婆婆又去比饽饽,不知白伯伯买的饽饽大,还是彭伯伯买了个大饽饽。*8.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这段绕口令练习的是舌根音g和k。注意舌根部用力向上抬起,抵住软腭,发音时舌根突然弹开,形成爆破音。9. 桥东走来一条狗,桥西走来一只猴;走到桥心两碰头,匆匆忙忙跑回头。狗跑几步望望猴,猴跑几步望望狗。不知是狗怕猴,还是猴怕狗。10. 根根跟哥哥去种瓜, 刚到秋天就结瓜, 根根光顾摘大瓜, 哥哥用筐装回家。*11. 天上七颗星, 树上七只鹰, 梁上七根钉, 台上七盏灯; 拿扇扇了灯, 用手拨了钉, 举枪打了鹰, 乌云盖了星。 这段绕口令练习复合后鼻韵母eng和ing的发音。他们分别是由元音e、i和鼻辅音ng复合而成,注意最后声音要归拢到鼻子,形成后鼻音,口形自始至终保持微张不变。如果外口形大张,声音必从口中发出而形不成鼻音了。12. 同姓不能念成通信,通信不能念成同姓,同姓的可以通信,通信的可不一定同姓。 13 楼上钉铜钉, 楼下挂铜灯, 钉铜钉震动了铜灯, 钉了铜钉, 掉了铜灯。 14 一根绳系着瓶和铃, 风吹绳动瓶碰铃铃碰瓶。 15. 扁担长,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16 山上满山灯, 天上满天星, 天上星照山上灯, 山上灯照天上星。 星照灯,灯照星, 是灯是星分不清。 17. 粉红墙上画凤凰, 凤凰画在粉红墙。 红凤凰,粉凤凰, 粉红凤凰花凤凰。18. 毛纺厂出混纺,有红混纺,粉混纺,红粉混纺,还有粉红混纺和黄混纺,不知你要的是哪种混纺。*19. 路东住着刘小柳,路南住着牛小妞,刘小柳拿着大皮球,牛小妞抱着大石榴。刘小柳把皮球送给牛小妞,牛小妞把石榴送给刘小柳。 这段绕口令既练习了舌尖音n和l,又练习了相同音节不同声调的变化。n和l都是用舌尖抵住上齿龈,除了l的舌尖位置比n略微靠后一些以外,更主要的是n是鼻音,而l的声音则从口腔发出。刘、柳和榴,音节相同,分别是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和第二声变轻读。牛和妞则是相同音节分别为第二声和第一声(阴平)。练习时要注意读清楚它们的声调。20. 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21. 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恼怒闹老龙,农怒龙恼农更怒,龙恼农怒龙怕农。22. 学习就怕满懒难,心里有了难懒满,不看不钻就不前,心里没了难懒满,永不自满边学边干,蚂蚁也能搬泰山。 *23.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 姥姥喝酪酪落姥姥捞酪, 舅舅驾鸠鸠飞舅舅揪鸠。 这是一段很典型的练习声调的绕口令,每一个分句都主要由一些同音不同调的字组成:妈、马、骂分别是第一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去声);妞和牛分别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两个拧字,前一个读第四声,后一个读第二声;姥、酪、捞分别是第三声、第四声和第一声,这一句里注意的是“落”不读“luo”也读“lao”的音,发第四声;舅、揪、鸠分别是第四声、第一声和第一声。说这段绕口令要字字读清,不要前后两个字拼读、连续。同时要注意正确断句,读清楚每句话的意思。24. 京剧叫京剧,警句叫警句,京剧不能叫警句,警句不能叫京剧。25. 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赶牛牛不走;妞妞护柳扭牛头,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扭牛牛又拗,牛拗妞妞拗扭牛。26. 小妞妞,围兜兜,坐在地头看豆豆,地边跑来一头牛,小妞怕牛踩坏豆,翻过小土丘,跳过小水沟,忙把牛绳抓在手。牛儿羞得哞哞叫,大伙儿都夸小妞妞。27. 山西贺老六, 陕西何老硫, 一起淌河去看柳; 河边躺着看家狗, 留心看住河边柳; 老六想遛狗, 老硫想溜走, 全都无心再看柳。 儿童诗歌*1.小懒猫 (冯幽君) 小花猫,真是懒, 趴在窗上晒脸蛋; 呼噜噜,做个梦, 逮只老鼠八斤半。 想吃点,想留点, 咽口唾沫睁开眼。 睁开眼,四处看: 咦?老鼠怎么看不见? 这首小诗生动有趣又很夸张,朗诵时要把握住这些特点。最后两句中,把“四”字拉长重读,并强调颖问句的语气,会使儿童情趣更加突出。该诗每段一、二、四行压an韵,为保证诗歌的韵律,似不宜在朗诵时儿化;但考虑到普通话的一般规律和儿童的语言特点,也不妨将“晒脸蛋”的“蛋”和“睁开眼”的“眼”处加以儿化,它们在前后两段中正处于相应的位置,这一点可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处理。另外请注意“逮”和“唾沫”的正确读音是“di”和“tu m”,不要错读成地方土音,如“di”和“t mi”。*2. 星星和花 (金波) 我最喜欢夏天, 满地的鲜花, 这里一朵, 那里一朵, 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到了夜晚,花儿睡了, 我数着满天的星星, 这里一颗, 那里一颗, 又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这首小诗纯净清丽、亲切自然又富于想象,把地上的鲜花和天上的星星联系到一起,很切合小朋友奔异的思维方式。朗诵时不要刻意表演,要保持小朋友纯洁、快乐和天真的本色。也不要朗诵得过于刻板,“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和“这里一颗,那里一颗”要朗诵出跳跃的动感。“花儿”的“儿”字轻读,会使语言起伏起听。 *3. 我借神笔画天下 (柯岩) 是谁发明了我纸? 是谁给了我这样好的画笔? 于是我画天、画地; 画太阳、月亮、高山、小溪 让所有的形状和颜色, 都说出我满心的欢喜和感激! 短短的几句小诗,抒发了儿童对祖先发明纸笔的感激和自豪之情,并驰骋儿童的想象,以颜色和图画来表达儿童对大自然及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欢喜。朗诵时要把这种欢喜和自豪表现出来,要有激情,千万不要死板和过于舒缓。全诗压i韵,这是比较不容易说好的韵母,要注意找到共鸣位置,响亮地发音。标点符号提示了各种情感,要注意表现。 *4. 我和星星打电话 (张秋生) 星星星星满天撒, 我和星星打电话。 小星星, 你好啊! 天空中, 把眼眨。 你离我们有多远? 你那上面有点儿啥? 星星打开讯号灯, 一闪一闪把话答。 小朋友, 树雄心, 为人民, 学文化, 快快长大驾飞船, 欢迎你们来侦察。 这首诗充满了昂然的儿童情趣,它展开幻想的翅膀,和遥远而美丽的星星对话。全诗压a韵,上口好读。节律很鲜明,但不要朗诵成歌谣。诗歌可分三个层次,朗诵要做到层次分明。前两句是引子,要天真而快乐;中间孩子对星星说的话,热情又充满探索和好奇;星星的回答要把小朋友从小学文化,长大驾飞船的希望和决心充分表现出现。 *5. 心里的世界 (程逸汝) 看到一棵小草, 我想到了草原。 看到一朵鲜花, 我想到了果园。 看到一朵浪花, 我想到了大海。 看到一缕阳光, 我想到了蓝天。看到眼前这小小的世界, 我想得很远很远。 我要去拥抱草原、果园、大海, 还有那晴朗的蓝天。 儿童的联想力非常丰富,他们不仅善于联想,而且多联想到美好、充满希望的一面。这首诗很有意境又很抒情,朗诵时要注意内心美好的感觉,强调出各种对比:小草鲜花浪花阳光;小草草原,鲜花果园,浪花大海,阳光蓝天。并要用声音、语速、眼神视线表现出全诗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周边世界到广阔天地递进变化的特点。6. 妈妈 (贺敬之) 妈妈的眼睛真明亮, 好像两扇玻璃窗, 温暖的阳光照进去, 照进了一个姑娘。 小姑娘,真漂亮, 穿着一件花衣裳, 瞪着两眼望着我, 我笑,她也笑, 我唱,她也唱。 噢!妈妈呀, 我知道了, 这个小姑娘就是我, 难怪和我一个样。7 星星月亮齐欢迎 (王衍) 小弟弟,喜欢问: “上天旅行行不行?” 弟弟问星星, 星星眨眼睛; 弟弟问月亮, 月亮笑盈盈; 弟弟问爷爷, 爷爷说分明: “从小学科学, 长大有本领, 驾着飞船上天去, 星星月亮齐欢迎。8. 雨珠娃娃 雨珠娃娃,滴答滴答。 亲亲小草,小草绿了。 亲亲花儿,花儿笑了。 亲亲大地,大地干净了。 雨珠娃娃,滴答滴答!9小喇叭 (尹世霖) 我听见妈妈告诉爸爸, 她小时候最爱听“小喇叭”; 有孙敬修爷爷的故事, 和动人的歌谣,童话。 我听见妈妈告诉爸爸, 不准我听“小喇叭” 只准看书、练琴、作题, 做一个听话的洋娃娃。 我真想给魔术大师写信, 请他把我变成妈妈, 再把妈妈变成娃娃, 我天天让娃娃听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10 感谢 小鸟感谢蓝天, 激励他们在空中勇敢地飞翔。 树木感谢泥土, 为他们默默地奉献水分和营养。 瀑布感谢百溪千泉, 汇成惊天动地的辉煌。 花朵感谢雨露阳光, 给了他们迷人的色彩和芬芳。 我们感谢敬爱的老师, 用知识和爱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11. 风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12. 信 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呀, 写许多许多的信。 替小鸟给妈妈写, 让妈妈快回巢, 天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峰写, 请快来采蜜, 花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 快去航海吧, 海上风平浪静。 替云给云写, 愿变成绵绵春雨。 替树给树写, 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13. 绿蜻蜓 (朱述新) 呀!我头一回看见 这么美丽的绿蜻蜓: 一身上下绿莹莹, 绿色的大眼亮晶晶。 它飞进了绿色的树林, 飞进了绿色的草丛。 绿蜻蜓哪里去了? 再也找不到它的身影。 它变成了一片树叶? 还是变成了一根草茎? 它那一点绿色呀, 溶进了春雨和春风? 爸爸说:“哪里有绿色, 哪里就有绿蜻蜓的家庭, 你要真爱那绿蜻蜓, 就该爱一切绿色的生命!”14. 小酸枣 (李国良) 秋天的大山里真美, 红红的小灯笼到处悬垂, 伸手想去摘一只, 尖尖的小刺在把你护卫。 扎一下我不后退, 欠起脚来我不嫌累, 一个个小酸枣捧在手上, 欢喜得我呀笑弯了眼眉。 捏起一个小酸枣, 挡一挡留在嘴边的口水, 要没有点儿大山的性格, 还真尝不到这酸甜的野味。 论语和古诗 *1.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上述两段,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该书内容广泛,语言精练,流传极广。朗诵好论语,先要读准字音,如“不亦说乎”的“说”读“yu”,通“悦”字;“不亦乐乎”的“乐”读“l”;“人不知而不愠”的“愠”读“yn”。同时要明白字的意思和整段话的意思。字要读清楚,语句要通顺,并能以恰当的语气朗诵,让人大致听清楚文章的内容。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民歌,虽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北朝,但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与现在的文体相差不多。诗歌描述了阴山脚下敕勒平原的美丽风光。要朗诵得舒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