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PPT课件_第1页
区域空间结构PPT课件_第2页
区域空间结构PPT课件_第3页
区域空间结构PPT课件_第4页
区域空间结构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空间结构,.,2,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3,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成形式。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节点及节点体系、线及网络和域面。,.,4,(一)节点及节点体系,节点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地,是由经济活动的内聚力极化而成的中心,一般表现为居民点(主要为城镇)。对节点的描述和分析主要从集聚规模、主要职能和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1、节点的规模等级体系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节点之间存在着规模上的差异,不同节点之间在数量和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节点的规模等级体系。(1)描述节点的规模等级体系的指标规模比s。s=高一级节点的人口规模的下限/低一级节点人口规模的下限如果s为一常数,表示节点等级规模呈等比序列递增。数目比n。n=某一级节点数目/上一级节点数目它反映各级节点的数量关系。通常情况,n1.首位度p。p=人口最多的节点人口数/人口第二的节点的人口数。(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节点)节点体系分为首位节点体系(首位度大于3)、一般节点体系(首位度在1.253)和双首位节点体系(首位度小于1.25),.,5,(一)节点及节点体系,等级的完整程度。完整的节点体系是指拥有各级节点的节点体系,它一般是在区域范围较大,城镇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不完整的节点等级体系是指缺少一个或几个等级的节点,大多是在区域范围较小,节点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节点的规模分布它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节点间人口规模上的关系。许多研究证实,一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明显地分为两种类型:序列分布和首位分布。城市规模序列分布1913年,德国学者奥尔贝奇通过对美国和欧洲五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分析,提出了区域内城市按人口规模由大到小、由少到多的有规律的序列分布法则。PiRi=K或Pi=K/Ri其中,Pi为第i等级的城市人口,Ri为城市等级(1,2,3,n)K为首位城市的人口数。,.,6,(一)节点及节点体系,城市规模首位分布1939年,美国地理学家杰佛逊提出了首位城市的法则。他认为,在一个区域的城市发展的特定阶段,某个城市由于具有固有的优势得到持续发展,起先成为经济中心,随后又慢慢成为政治中心,从而拥有最优越的社会服务设施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吸引了大量人口,从而较普遍地形成了首位分布的城市网络。城市规模分布的动态模式。该理论认为,城市序列大小分布是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的。这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起飞前和发展后产生的;城市首位分布是社会不均衡发展造成的,这种不均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贝里城市分布模式美国地理学家贝里认为,城市序列大小分布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城市发展因素随机组合的结果,而城市首位分布是由于个别特别强的因素支配了城市的发展,使原有的大中小城市不能以相同的增长率扩大,若这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则又会导致城市逐步形成序列大小分布。,.,7,(一)节点及节点体系,2、节点的职能体系(1)节点的职能分类哈里斯的节点职能分类。1943年,美国学者哈里斯在划分美国城市职能类型时,以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为分类依据,以从事该活动的人口比率为分类标准,把美国的城市分为:制造业城市、批发商业城市、教育城市、游乐休闲城市等。波纳尔的节点职能分类。1953年,新西兰学者波纳尔在对新西兰城镇分类时,考虑了城市规模等级的因素。他首先把城镇的职能分为七种:居住职能、制造职能、建筑职能、采掘工业、交通运输、贸易和金融业、旅游业和私人服务业。然后把千人以上的城镇按规模等级分为7级,分别计算每一级每种职业就业人口(除居住职能)的全国平均值,进而把每个城镇的就业值与其比较,高于平均值的就划分为这种职能类型。居住职能主要根据总人口和就业人口的比率来确定。,.,8,(一)节点及节点体系,(2)节点间的相互关系节点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5种:从属关系、互补关系、依附关系、松散关系、排斥关系。3、节点空间分布体系节点空间分布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各节点在地域上的组合形式、相互分布位置的状况。(1)节点的分布频度。主要用节点分布密度、城镇间间距、离散程度等指标描述。(2)节点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城镇为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条带状城镇带,二是块状城镇带。,.,9,(二)线及网络,(二)线及网络1、线路交通线路(铁路、公路、航线等)线路通讯系统供排水系统作为交通线路,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方向和起点及终点。衡量区域交通线路发达程度的指标主要有线路总长度和线路密度。,.,10,(二)线及网络,线路密度的计算法:一是线路密度=区域各类交通运输线路的总长/区域总面积=L/S二是线路密度=区域各类交通运输线路的总长/区域总人口=L/P综合这两种方法,得到区域交通线路综合密度,其计算公式为D=其中,D为交通线路综合密度;L为交通线路总长度;S为区域总面积;P为区域总人口。,.,11,(二)线及网络,2、网络网络是节点和线路的结合体。其中,节点是核心,线路是构成节点之间、节点与域面、域面与域面之间功能联系的通道。对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网络结构特征和网络节点特征两方面来展开。(1)网络结构特征。(以交通运输网络为例)反映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指数。它是运网的边数与点数之比,即=式中e为边数,v为节点数,该指数随着网络的连通状况变化的特点:当e1.指数可用来区别发展初期运网结构的差异,也可以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大小的网络间的比较。,.,12,(二)线及网络,(2)网络节点特征。它通常用每个节点的可达性指标和网络中心节点的确定来描述。可达性指数。可达性指数可用最短路径矩阵方法计算。按最短路径计算,运网上各点到网上某点i的总距离为A(i)=,j2式中,A为可达性指数,d(j,i)为运网上点i到点j的最短路径长度。如果设一个矩阵Dn*n,d(j,i)为它的元素,称这个矩阵为最短路径矩阵,则可达性指数A(i),就是i列元素之和。网络中心。对于每个节点i,它与各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di1,di2,din,这n个距离中最大数称为节点i的最大服务距离,用e(i)表示,网络中心点也就是使e(i)具有最小值的点。,.,13,(三)域面,域面是区域空间结构三大要素的基础,没有域面就不会有节点、线路和网络。同时,域面又是节点和网络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在地表上的扩展。评价域面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是域面研究的重要内容。,.,14,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阶段概述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阶段理论从一般的区域属性出发,探索共同性的规律。这一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具有共同的阶段性特征,一般可划分为4个阶段:(1)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