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思考-----中学历史新课标学习点滴谈_第1页
新理念、新思考-----中学历史新课标学习点滴谈_第2页
新理念、新思考-----中学历史新课标学习点滴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理念、新思考-中学历史新课标学习点滴谈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高中阶段的)是指导历史新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标,吃透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在历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学习历史课标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蕴涵其中,用这些新理念、新思想去审视一些传统的理念、观点,会引发出许多新的思考、新的认识。一、关于“人定胜天”课标理念: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可以说,“人定胜天”思想最早是由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提出来的(“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这一思想在人类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发挥了重大作用,使人类由接受自然主宰、从属于自然、依赖自然,发展到自觉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然而这一思想却被人类用得过度,在人类将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力要成为自然的主宰、自然的主人的同时,却忽视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这一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其中上游在秦汉时期森林覆盖率为43,当时其地水草肥美,绿树成荫,风光秀丽,是中国比较富庶的地区。但是自唐代以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肆无忌惮地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到明末清初时降到了14,1949年,更是降为6。昔日的肥美土地,今日已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坡。再如今天困扰人类的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天气,大气逆温现象,海水赤潮现象等等,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地球上的许多地方已经被人类糟蹋得不成样子。在这儿我们不由得思考,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不是非要以破坏自然、牺牲自然为代价呢?回答是否定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为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所设计建造,在今天也还具有重要的地位。“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都江堰工程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其不改变岷江的水文生态而实施的“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技术就充分体现了人地协调的观点,这也是都江堰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性生态型水利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江,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四川都江堰楹联。“六字”:深淘滩,低作堰。李冰治水经验)既是对李冰彪炳后世的辉煌业绩的颂扬,也是对这一生态工程的肯定。都江堰有力地向人们说明了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可以不破坏自然系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结合新课标理念,围绕环保这一焦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应当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明白发挥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就赋予了“人定胜天”思想新的内涵,同时也使学生对道家“崇尚自然”、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可贵性,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的环境伦理观的重要性,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二、关于“知识就是力量”课标理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中学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知识就是力量”仍是近年来我们所有教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知识,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切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和教师的一切活动和行为中。于是乎,历史教学中“唯知识论”蔓延,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似乎已不那么重要。诚然,“知识就是力量”自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后,已影响了人类几百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要关注学生需要和发展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精神和现代综合素质能力的现代人。知识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各种技能求知技能、生存技能、合作技能、创新技能等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核心,是灵魂。可见,掌握知识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当知识引向个人与情感、与社会、与人类及自然相互联结时,知识才能转化为实际的力量,否则知识只是增加一些与己无关的附加物。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习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认识孙中山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了解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惊世举动,感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挺胸堵枪眼的悲壮之举,最终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这样的情感态度,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将来运用所学知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时,知识才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反之,就有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力量。这一方面的例子也不少,如新的时期,青少年犯罪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频频发生的青少年“高科技犯罪”就很值得关注。如有的青少年利用因特网传播非法言论,传播淫秽图片、书刊;有的利用电脑合成技术,伪造证据,进行敲诈勒索,甚至伪造假文凭、假身份证等证件骗取钱财;有的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等等。这些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客观地说,出现这些现象问题不在于高科技(知识)本身,而在于运用高科技(知识)的人。说到根本,还是多年来学校和家庭过分注重知识学习,轻视对孩子身心培养、情感教育,没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带来的结果。我们还看到,当今不少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放下书包后,却一无所有。他们不会与人合作,不会正确处理一些基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导致在实际生活中无所适从,成了典型的“高分低能”。可见,除了知识,我们应当教给学生的还很多很多,学生需要的也还很多很多。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实践课标理念,全面实现其育人功能,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素养,让知识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三、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课标理念:中学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根本,实施“生本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少年来,已成为老师们、家长们用以激励孩子的一句口头禅,它也确实使少数人被磨砺成了社会精英,天之骄子。也因为这句话,我们的老师在命题时总是使尽浑身解数,总想命出能考倒学生的“高水平”试题。于是,学生手里拿到的试题是越来越难,越来越离奇。每一次考试结束,老师们都“成功了”,他们难倒了学生;学生们普遍都失败了,他们被考倒了。经过历次考试反复的失败体验,学生对分数由痛苦、迷茫,逐渐走向了麻木,最终相信自己是一个庸才,认为自己基础不好,脑子不灵,不是学习的料,从而灰心丧气,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甘居中游、下游,不再力争上游,逐步形成了不求上进,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业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的中心任务,不再是单纯选拔英才,其主要任务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其应有的发展水平。全体性(或全员性、大众性)、全面性(或整体性)和主动性(或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这些都要求中学历史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点应是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应该承认,现在的学生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条件时,却承受着父辈母辈们想象不到的精神压力,如课时偏紧,教材偏难,考试繁多,家长、老师希望学习的东西太多,升学竞争激烈等等,所有这些都像一张张无形的网束缚着学生,让学生难以轻松喘息。同时,传统理念中对成功的理解也是不全面的,不是说非要成为博士生、科学家、伟人,才是成功。成功是相对原有基础而言,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有提高,就应当承认其小小的成功,就应当给予表扬。这样,积小成大,逐步长进,终有大的成功。表扬肯定比批评听起来舒服,成功肯定比失败令人舒畅。我们成人不也是很希望经常听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赞赏吗?可为什么要让比我们小得多的孩子经常遭受失败的折磨呢?明白了这些,中学历史教学就应当多体现人文关怀,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多给学生一些呵护,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心灵总是云淡风轻。如在进行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课教学时,教材的辅栏中设置了这样一道小探究题,要同学们在学习北京人使用自然火这一知识后,议一议原始人类用火有什么意义。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得出以下几种回答:(1)烧烤猎获的动物,吃上熟食;(2)吃上熟食,可以增强体质,延长寿命;(3)可以御寒,还可以防止野兽侵袭;(4)可以延长劳动时间,白天做不完的事情晚上可以继续做;(5)说明人类变得聪明了,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这些回答,第一种属于教材中可以找到的现成答案,但老师不能因此而忽略它,或者不予理睬,而应当给以学生小小的表扬,表扬学生读书认真,看书仔细;对于后四种答案,它们是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的成果,虽透着稚嫩,但已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老师就更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肯定第二种回答在第一种基础上有了深入,第三、四、五种回答则比第一、二种更进了一步,显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和发扬。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普遍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信心十足,激情倍增,如此,要让学生获取更大的成功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