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3-4章)科学试卷_第1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3-4章)科学试卷_第2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3-4章)科学试卷_第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3-4章)科学试卷_第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3-4章)科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3-4章)科学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叶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落叶是没有叶柄的B叶片上有叶脉C叶子的形状都一样2 . 在进行生物研究的时候,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错误的是( )。A章鱼、鱿鱼、墨鱼分为一类属于软体动物B桃树、梨树、柳树分为一类属于开花植物C凤仙花、油菜、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3 . 按下图所示操作条形磁铁吸引回形针,最先吸引到回形针的部位是( )。A两极B正中间C两极与正中间的部分4 . 进行科学实验的最后一步是( )A预测B收集证据C实验检验5 . 搬运杂乱的废钢铁是件很麻烦的事,用电磁铁就省事多了,通电时电磁铁能吸引废旧钢铁,搬到别处时断开电流,废旧钢铁自动落下(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电流的大小决定B电磁铁的磁极由电流的方向决定C电磁铁的磁性有无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观察生物时,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B观察校园中的生物时,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C在调查动物时,对经常飞来飞去的鸟没有必要记录D校园生物就是校园环境中所特有的生物7 . 为了节约资源,在生活中要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都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石油B太阳能、风能C可燃冰、木炭8 . 关于金鱼和蚂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鱼生活在水中。蚂蚁生活在陆地上B金鱼不会繁殖后代。蚂蚁会繁殖后代C金鱼的生活离不开水。蚂蚁也能在水中生活9 . 类似像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我们称作为对比实验。一般情况下,对比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 )。A只能是一个B可以是两个C可以是两个及以上10 . 下列生物属于大自然选择产生的结果的是( )。A杂交水稻B长颈鹿C金鱼11 . 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实际上就是把( )。A机械能转化为热能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2 . 下列关于电磁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与铁芯之间的距离越大,磁力越强B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是铁芯的大小和形状C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的电池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D电磁铁的南极会与磁铁的北极相互吸引13 . 用线圈代替导线,通电后指南针的偏转角度( )。A变大B变小C不变14 . 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下列没有应用电磁铁原理的是( )A磁悬浮列车B电磁起重机C电磁继电器D原子能发电厂15 .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没有关系。A线圈粗细长短B电池数量C铁芯粗细、长短D导线的类型16 . 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张一合,这是鱼在( )A呼吸B进食C喝水17 . 要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方向,正确的做法是( )。A改变电路中电池的数量B改变线圈缠绕的圈数C改变铁芯的粗细和长短D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18 . 电磁铁的南极会吸引指南针的( )。A南极B北极C南极和北极19 . 下列能使降落伞下降速度减慢的是( )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换用透气性好的伞面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伞面的面积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重物重量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重物重量20 . 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B南北极不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21 . 不是按照植物所需要的生长环境来分区的是( )A水生植物区B阴生植物区C沙生植物区D药用植物区22 . 用磁铁把浮在水面上的回形针取出来,是利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 )。A传递性B转移性C隔水吸物D隔物吸铁23 .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狗尾巴草B雪松C蔷薇花24 . 在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 )。A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B热能转化成了动能C动能转化成了热能25 . 观察就是( )。A随便看看B带着目的看C有目的地看并记录D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26 . 下列方法不能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是( )。A增加线圈的圈数B调换电池的正负极C再多串联两节电池27 . 下列关于电磁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与铁芯之间的距离越大,磁力越强B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只有铁芯C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多少没有关系D电磁铁的南极会与磁铁的北极相互吸引28 . 雌蕊柱头上的黏液利于( )。A粘上花粉B散发香味C粘住昆虫29 . 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 )。A机械能转化成热能B热能转化成机械能C化学能转化成热能D机械能转化成电能30 . 小磁针靠近下列( )电路的导线时,偏转的角度最大。ABC二、填空题31 . 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_年被发现的。32 . 我们在养蚕中发现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叫(_)33 .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做_。34 .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串联的电池越多,电流越_,电磁铁的磁力越_。35 . 风和流水具有_能,电具有_能,汽油具有_能,太阳具有_能。36 . 太阳能的能量是_。37 .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_来。38 . 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_)。39 . 蚂蚁、蚕蛾和蜻蜓的相同点:它们都是昆虫,身体分为(_)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_),一般卵生。40 . 灯泡是把_转化成光和热,它主要消耗电池中的电能。三、连线题41 . 连一连人参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 珙桐被誉为“关东三宝”之一金花茶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银杏被誉为“茶花皇后”42 . 我会连线。空气液体石头气体牛奶昆虫猴子固体蜻蜓哺乳动物 43 . 连线题。牡丹经济价值棉麻药用价值人参欣赏价值44 . 连线题。电池太阳能核电站化学能风力发电站原子能光电池机械能45 . 将下列动物与其相对应的类别用线连起来。瓢虫蜗牛北极狐脊椎动物蜘蛛企鹅蛇猩猩无脊椎动物青蛙鲤鱼虾四、综合题46 . 根据大树和小草的特点,从A、B中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填到C的横线上。A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B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短,是草本植物。C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_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神奇的能源地热地热能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浸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表层。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能源总量多得多。地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如将地热能直接用于供暖,方式简单,没有污染;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地热发电利用蒸汽带动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47 . 地热能是( )。A可再生能源B不可再生能源C二次能源48 . 下列发电方式的能量转化过程与地热发电相同 的是( )。A火力发电B水力发电C风力发电49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热能可以直接用于供暖B热矿泉水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C利用高温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50 . 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有哪些优点?51 . 观察下图中的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图中的蚕属于_。(2)蚕的生命周期是从_开始的,蚕最爱吃的食物是_。52 . 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已知A和C相互吸引,请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如图是现代城市中经常能见到的“风光互补路灯”。“风光互补”是一套发电应用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风力发电机将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组中。请根据以上材料的描述以及我们现有的知识回答问题。53 . 风光互补”系统发电时,风力发电机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将_能转化为_能;太阳能电池板是将_能转化为_能。54 . 请你说一说风光互补路灯的优点。55 . 下图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形主建筑,请你用“形状与结构”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它具有哪些优点。56 . 下面是某一磁铁电路的示意图,请在不改变电磁铁磁极方向的前提下,画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