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奏鸣曲》教案三篇_第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奏鸣曲》教案三篇_第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奏鸣曲》教案三篇_第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奏鸣曲》教案三篇_第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奏鸣曲》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奏鸣曲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 : 1、了解人体器官肝脏、肺脏,胃肠道的作用。 2、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 . 教育学生注重健康,珍爱生命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新词。 2、看课题质疑。 3、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 解决了哪些问题? 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 5、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 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 、探究交流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 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 3、讨论: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4、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 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水准等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收集了哪些相关健康的知识或警句?篇二学习目标: 1、 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和人体机能。 3、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及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人的了重感冒,去看病的时候,医生会拿听诊器在他胸部听,然后会告诉病人气管有没有炎症,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难道气管会发出声音吗?他和疾病有什么关系呢?别的器官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三、预习检测(幻灯片3) 1、读一读,并说出前两个词语的意思。 痉挛 酣睡 黏稠 鼾音 蠕动 麻痹 ( 肌肉紧张,不由自主的收缩;熟睡) 2、课文中的“生命奏鸣曲”是指( )( )和( )等 人体的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并说说他们分别是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 3、理一理课文的条理:你认为课文能够分几段?请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结构方式:总-分-总) 四、品读探究 1、读课文的2-6自然段完成,并说出理由。(幻灯片4) (温馨提醒:注意品味语言的特点,尤其是比喻句。) 例如:A、心脏-勤劳的鼓手,理由是: (幻灯片5) B、肺脏- (幻灯片6) C、胃肠- (幻灯片7) 2、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说明语言生动准确、充满趣味。 (1)比喻,体现其生动性: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相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 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相关知识介绍给读者。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易于明白理解。 (2)准确性: (具体数据: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而不说几十下。) 3、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生命奏鸣曲主要为我们介绍了 心脏、肺脏、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生命奏鸣曲”,也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医生正是利用了这种声音才使用听诊器为我们症疗。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另外,作为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在语言方面本文又注意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具体的数字,大量的比喻把人体内这三大器官发出的声音与人的健康状态的关系说明的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五、质疑问难。 (如果学生没有事相机抛出)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生命奏鸣曲”为题? 六、课堂检测:(幻灯片8) 1、生命奏鸣曲是一篇(说明 )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 )( )( )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生命奏鸣曲”,也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2、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清楚明白、充满趣味。 3、本文采用了( )()( )的结构形式。 七、拓展延伸(幻灯片9)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水准等。) 八、仿写练习(幻灯片10) 结合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及说明的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实行仿写。篇三一、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使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说明文在小语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作为一种常用文体,在高年段的各册教材中均有出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步骤方法,即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体会说明的方法,进而提升表达水平。本课结构清晰,语言特点鲜明,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理清思路入手,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的内容及方法,完成教学的重点,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入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2 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 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3 学生默读思考。 4 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相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相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