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播音四班马遥遥101502413,山东三大秧歌,.,2,山东秧歌是山东的民俗艺术,各处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3,山东,古齐鲁之地,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先秦时代典型的礼乐之邦,历史上曾有“儒儒家的礼乐思想对山东文化的影响不仅深远,而且波及到了文化的各个方面,民间文化也不外如此。以鲁为中心,传播于晋、卫、齐之说。产生于儒家氛围中心的山东秧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从分布的情况来看,山东秧歌在鲁西、鲁北和胶东半岛的流传最盛。据统计,山东省的秧歌大约有三十种之多,各种秧歌的总体风格相对统一。在表现形式上,山东秧歌可以分为地秧歌、寸秧歌、跷秧歌三种。跷秧歌的历史最为久远、分布也最广,在表演形式上相对简单。寸秧歌象征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女人的小脚,四十年代以后逐渐消失了,大部分寸秧歌都转化为地秧歌。地秧歌的表演形式丰富,群众参与范围很广,角色扮演可以分为老、中、青、少等,一般是高跷与秧歌融为一体对应表演,并且能扮演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展现民俗风情的片断。其中,“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最为著名,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山东三大民间舞蹈”,三大秧歌的流源与发展,.,4,男性:粗犷豪放阳刚之气女性:妩媚柔韧含蓄之美,三大秧歌风格,.,5,“胶州秧歌”发展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山东即墨、黄岛、胶南、高密等地区。胶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名,建国后为了与其他地区的秧歌相区别,因主要活跃在胶州市郊范围内而统称为“胶州大秧歌”。,胶州秧歌,.,6,胶州秧歌有南北两大派系,南派偏武,北派偏文,表演性强,要求演员唱、念、做、打的水平较高。表演形式分为大场与小戏两部分。跑大场与一般秧歌相同,小戏则专门演小戏,两者除服饰相同外,没有内在联系。从前述安锅组班,到扮演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服饰等方面,可以看到它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结构特点,.,7,.,8,胶州秧歌的演员基本编制为24人,如增加人数必须是双数递增,秧歌队需有一至二人的组织领导者,负责全队的事务,俗称“秧歌爷”。还有一人由秧歌队的教练或老演员来充任,叫“伞头”。伞头必须具有眼明手快、头脑灵活、口齿伶俐的能力,在演出前念些顺口溜或说些吉祥话,语言必须风趣幽默。除此之外,秧歌队还要有3至5人的教练,专管训练演员并兼做演员。秧歌的角色分为“翠花”、“扇女”、“小嫚”、“鼓子”、“棒槌”5种,一般每种角色2人或者4人,不能单数。翠花为青年妇女和姑娘,表演时动作大方、舒展,表现妇女的泼辣开朗大方、姑娘温柔娴静的性格。小嫚为少女,表演动作天真、活泼、俏丽。鼓子和棒槌均为中年和青年男性,鼓子潇洒诙谐,棒槌英武矫健。,道具和角色,.,9,音乐优美、多变、节奏、乡土胶州秧歌的音乐伴奏,一般用旋律优美、音调多变、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郁、羽调式的民间吹打乐。秧歌的音乐与舞蹈动作配合密切,音乐中用来表现秧歌舞蹈“慢做快收”动律的附点八分音符贴切典型,音乐根据舞蹈情绪灵活运用,两者在力度与速度上高度和谐统一。舞蹈抬重、落轻、走飘、扭断腰动作极其柔美,以女性表演为特色的胶州秧歌的舞蹈也着重体现在女性角色的动作上,这三种人物角色年龄差异性格各有不同,在其各自的动态表现中都得以体现出来:翠花身体活动自如,两臂摆动幅度较大,动作舒展、泼辣,显得开朗大方;扇女手中的扇子上下翻飞,体态轻盈如春风拂柳,阿娜多姿;小两臂架肘,如彩蝶飞舞,给人活泼俏丽的动感。,风格,.,10,表演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柔美特征,与过去演员要踩着“跷板”表演不无关系,而跷板,正是为了模拟古时小脚妇女缠足后走路的步态,即特别制成带有假小脚型的鞋,穿上后只用前脚掌着地,裤中只露出小脚,这也是一种旧时封建时代遗留的特征。,文化内涵,.,11,.,12,现代胶州秧歌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和发展动作,打破了原有动作发展变化的模式,改变了动作的单一性和重复性,动作不再按照以往的习惯那样多遍重复,而在重复时做以变化或者是加入对比性动作,或者是对所使用的基本动作进行方向、力度、幅度上的调整,使动作呈现出多种状态的变形,打破传统胶州秧歌舞蹈动作变化的“可预见性”,让舞蹈动作出人意料又不失原形,使得动作幅度加大成为胶州秧歌发展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当代发展,.,13,海阳秧歌的兴盛时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即1736年裁卫设海阳县以后。海阳旧县城凤城依山傍水海运方便是当时海阳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势必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乡下秧歌进了城,先拜娘娘后耍景;正月十五不进城,过日来了撵出城”。这充分说明,秧歌在当时已经成为节日庆贺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据此可以推断,凤城已是当时四乡秧歌的活动中心。海阳秧歌更多地吸收了雅乐中执事、礼仪等成分,借以拜庙串乡演出进村拜宗祠家庙,参加赶仙会参拜“圣母娘娘仙驾”。其角色仍扮渔、樵、村姑、商、匠、农夫。演唱多用民歌,起舞多半即兴,不同于雅乐中“歌必宫、商,舞必文、武”的典雅中正。,海阳秧歌,.,14,秧歌队分指挥、演员、乐队三部分组成。其中指挥名为“乐大夫”,集体表演者为“花鼓”、“小嫚”,双人表演为“货郎”与“翠花”、“丑婆”与“傻小”、“老头”与“老婆。指挥乐大夫左手抱伞,右手拿“甩子”,抱伞之意为祈求风调雨顺,手执甩子是为消病去邪。海阳秧歌的演出步骤有:拜进、拜出,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拜进”与“拜出”主要是用于秧歌队与接受单位的联系和告别;而显示秧歌队阵容、技艺和进入表演场地开辟表演区域、拉大场的表演叫“串街”、“走大阵”;“耍小场”和“跑阵式”为秧歌队中几种角色的重复表演和各种图案变换的默契配合,犹如众星捧月;“演场”则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煞板收势”。秧歌队按逆时针方向走大圆场,指挥乐大夫舞至中间点报节目,各种秧歌小戏舞蹈节目依次亮相表演,其他演员蹲地小憩。,风格特点,.,15,海阳秧歌的演员分男女演员两种,人数多则几十人。男演员叫“花鼓”,一般由16至24名男青年组成,戏剧武生扮相,排在秧歌队伍前列,为秧歌队开路打场,单手击鼓,与乡间姑娘扮相的小嫚做结对表演,后来逐渐演变为小嫚也可以脱离花鼓独立表演。货郎与翠花是表现乡间小商人走街串巷、村姑娘挑买小百货的生活情节。丑婆则是乡间老妇扮相,傻小是顽皮孩童扮相,两人在秧歌表演中不受限,可随意跑动,逗闹嬉笑,取悦观众。扮老头、老婆的表演者随秧歌队跑场,并指挥乐大夫点报表演节目。,角色设置,.,16,.,17,音乐由锣鼓和歌曲两部分组成,以锣鼓伴奏为主。打击乐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组成。两种主要的锣鼓曲谱慢走阵与快走阵,只是速度不则,而节奏型基本相同,都是三鼓一锣(一板三眼)。歌曲多为民间小调,演唱时,中间进有打击乐插入,其代表曲目为大夫调、跑四川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笛子、笙、二胡等乐器伴奏。海阳秧歌的动作,要求全身都要“活泛”,要“浑身会说话”。动作非常讲究内在力量的扩张,而扩张要靠呼吸来带动,呼吸聚散着内在力量,作用到胸部、胯部,扩展到全身,控制着动作的力度和幅度,可谓“以气带动,以内制外”。男演员讲求“铺身刹架”、“脚底生根”、刚柔相济,给人一种沉重、稳健之感觉。女演员讲究心态的表露,追求舒展飘逸,特别强调腰部的灵活性,从而形成海阳秧歌男“提沉”,女“抻拉”的特有韵律和丰富内涵。,音乐舞蹈,.,18,鼓子秧歌广泛流传在以商河县为中心的惠民、乐陵、阳信、济阳、临邑等县市。鼓子秧歌的历史比较久远,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但“鼓子秧歌”这个正式名称却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得以确定,鼓子秧歌盛行的主要地域商河就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鼓子秧歌形成于当地人在欢庆抗争胜利,欢庆丰收的时候。,鼓子秧歌,.,19,活动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主要有“十五博士”、“炮手”、“探马”、“背布袋者”等人员,井然有序。十五博士亦称秧歌博士。顾名思义,他是见多识广、精于正月十五秧歌活动的人。十五博士一般都己年过花甲,多是当年本村最有名望的鼓子能手,现因年事已高,专门从事教练、指导工作,为本村传授鼓子秧歌、为保持本村特有的技艺与荣誉不遗余力,深受群众的爱戴。炮手持“土炮”,为秧歌队开路的先锋,一般是两名。土炮为直径约6厘米、长约60厘米的铁铳,绑扎在约1米长的木杆上,俗称牛腿炮。行进中炮手将火药填满膛内,点燃芯子引爆,以炮壮大声势,开路前进。探马骑马探查的联络人员,一般为二人,多由精干的壮年担任。当秧歌队出村上路后,探马往返于演出场地与行进中的本秧歌队之间传递信息。背布袋者携带布袋收纳东道主馈赠礼物的人,专门负责收纳礼物,回村后分给所有表演者。此职多由公平朴实的中年人担当,是受秧歌队尊重的无名英雄。,演出结构,.,20,鼓子秧歌的主要角色有伞、鼓、棒、花四种,这四种角色是以演员所用的道具命名的。其中花为女角,伞又分丑伞和花伞,丑伞多扮作老汉形象,花伞多扮作青年,丑伞中的第一和第二把伞既是演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领舞者;鼓是鼓子秧歌表演的主力,人数最多且由男性青壮年扮演;棒一般由青少年扮演;花又称拉花,有地花(不踩跷)和跷花(踩高跷)之分,多由少女扮演。除以上四种角色外,还有一种丑角,亦称“外角”,可扮成各种滑稽角色,一般不在正式编制之内,要根据是否有能力扮演这种角色的人才而定。鼓子秧歌的各种角色在人数搭配上没有统一规定,一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一般在90人以上,70人左右为中型,50人左右为小型。增加角色必须是偶数和它的倍数。如伞的基数为4,就以4的倍数递增。鼓的基数是8,就以8的倍数递增,其他角色依此类推。为了保持鼓在秧歌中的主导地位,鼓必须多于伞的两倍以上。,角色设置,.,21,.,22,鼓子秧歌常用的伴奏音乐是由打击乐器演奏的鼓点,般用大鼓、小鼓、大锣、大钹、小钹、小堂锣伴奏。解放后,鼓子秧歌也常用一些民歌小调,但其中必须有鼓点的配合,常用的鼓点有:一(慢速)龙冬冬,一冬冬匡来台龙冬冬,一冬冬匡;二(中速或快速),龙冬,一冬匡来台龙冬,一冬匡;三(快速),龙冬匡,龙冬匡龙冬匡冬匡冬匡龙冬匡;四(结束点),匡匡匡匡龙冬一冬匡,其中一是最常用的,差不多存在于每个组合中,二和三只有在少数快板动作中使用。由于鼓子秧歌中的角色不同,所用的道具也就不同,这就形成了鼓子秧歌动作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表现庄重风趣、老当益壮的老生形象的丑伞,是秧歌队的领头人。丑伞左手握伞,右手握系着铜铃的拨槌,表演动作外推走下弧线,有“韧劲”,给人舒展圆润之美感。以领花而得名的花伞是代表青年人形象的。伞的握法与丑伞相同,右手握系着红绸的响铃,第一拍右手向右斜前方做外翻花动作,后三拍收回身后,整个动作挺拔,充满阳刚之气。“鼓子”的角色是表现强健威武的中年男性形象。他们左手持鼓,右手握系着红绸条的鼓槌,舞动起来强劲有力,用臂力把鼓抡起来,借腰的旋拧带动上身,无论是做跳、转、劈、蹲动作,都要先把鼓抡起来。“鼓”跑步要大,架子要低,抓地后蹬,跳时要直起直落如旱地拔葱,蹲要沉稳如脚下生根,整体动作大起大落,粗犷凝重。“棒”表现的是矫健的男性青少年形象。他们干净利落的动作把健康向上、活泼好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鹰素描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法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 蓝田法院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基础试题库含答案详解(a卷)
- 考研舞蹈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豪华旋转服装架数据监测报告
- 竞聘店长考试题及答案
- 景观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连铸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基坑土石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社会统计学-全套课件
- 打印版唐能通
- 物流公司道路运输许可证申请资料范文
- 分公司总经理管理手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试题Unit1 I go to school at 8:00. 阶段训练一-人教精通版-(无答案 )
- 择菜洗菜和切菜
-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中天]香港置地北郡商业施工策划(共172页)
- 销售人员技能或能力分级定义表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