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及影响分析.doc_第1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及影响分析.doc_第2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及影响分析.doc_第3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及影响分析.doc_第4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及影响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报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谢英晖中文摘要:本文在对24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从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建立之前与之后的纵向对比以及未建立、正在建立及已通过认证企业之间的横向对比,并分析探讨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结论表明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及管理水平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ic investigation into 24 construction companies for their safet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e report has made ver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t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setup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certified company, as well as horizont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mpanies in the ongoing setup and after the certification, and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ason why such differences were caused, which concluded that the setup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will be of great advantage to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level of construction company.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Key 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 performance oshms一 前言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工业、民用、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遍布城乡,申奥、申博的成功,更为建筑业带来了发展机遇。1998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6%以上1。据统计,2003年全国建筑企业共有67336家,从业人数389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5.2%,建筑业总产值218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7%,完成竣工产值14988亿元,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6.35亿平方米,全国建筑企业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984490个1。中国大陆有建筑工人3800多万1,中国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一直都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的保护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但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目前事故发生起数仅次于矿山、交通行业。自1999年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颁布执行起,北京城建集团所属企业就开始推动体系建立工作。之后,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接受了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纷纷按照标准要求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自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颁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之后,2000年始建筑施工企业引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至2003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已在建筑施工企业推行3年余,为评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推行在建筑施工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和取得的效益。我们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认证企业名录中随机选取了10家建筑施工企业,同时为作横向比较,从北京市中安科企业管理咨询中心选取了一批正在建立体系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已签订合同尚未启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其中正在建立的10家,未建的10家。课题组编制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样卷附后),并请审核员或咨询人员协助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收回后,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舍弃了不符合要求的样本,最终确定的样本中未建、在建和已建企业各为8家。我们将资料汇总,并赋予分值(分值赋予说明附后)。按照未建、在建和已建三种类别计算每一细项的均值和标准差,从横向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已建企业,按照未建、在建和通过认证三个阶段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从纵向进行比较。均数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表示比未建企业低(P0.05),*表示比未建企业高(P0.05),其它未标*者为差别无统计意义。构成比比较采用2检验,*表示比未建企业低(P0.05),*表示比未建企业高(P0.05),其它未标*者为差别无统计意义。三 研究结果1、 事故和职业病表1 2002年建筑施工企业事故和职业危害比较变量未建企业在建企业已建企业均值标准偏差均值标准偏差均值标准偏差百万工时事故率3.0968.2111.257*2.9860.284*0.576百万工时死亡人数0.0190.0540.0290.083500百万工时重伤人数0.0190.054000.0430.122百万工时轻伤人次3.0578.2210.154*0.3150.252*0.558百万工时事故损失工作日数147.662365.9463.145*8.8954.167*11.089百万工时轻微伤害发生起数1.6824.759000.347*0.924百万工时轻微伤害人次2.0934.7340.358*1.0120.329*0.930百万工时轻微伤害损失工作日数8.78319.0910.358*1.0120*0百万工时未遂事件发生起数1.7254.8780.716*2.0240.154*0.299百万工时设备事故发生起数2.4086.2950.358*1.0120.131*0.372新发尘肺发生率(1/1000000)000000新发中毒发生率(1/1000000)000000新发其它职业病发生率(1/1000000)000000每万名职工死亡事故发生数0.3861.0920.5931.67600每万名职工重伤事故发生数0.3861.092000.8662.449每万名职工轻伤事故发生数61.387165.0693.101*6.3285.069*11.196每万名职工事故发生数62.159164.87125.245*59.9675.694*11.571上表数据指标基本上按照未建、在建、已建企业呈递减趋势,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尤其在百万工时事故率、百万工时损失工作日及每万名职工事故发生数三项指标。例如,未建、在建和已建企业百万工时事故率分别为3.096、1.257、0.284,百万工时事故损失工作日分别为147.662、3.145、4.167,每万名职工事故发生数分别为62.159、25.245 、5.694,表明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另外,我们注意到,未建企业百万工时事故率、每万名职工事故发生数标准差高,均在其均值的2倍以上,表明未建企业之间事故控制水平差距较大,事故发生率差距大。而已建企业之间事故发生率差距相对较小,证明通过体系的建立在建筑施工企业形成了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可以稳定地控制作业过程中的风险。2、 管理系统各项指标得分表2 2002年已建、在建和未建企业体系各项得分调查项目未建企业在建企业已建企业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机构情况3.2501.0353.500*0.7563.750*0.463安全管理人员3.1250.9913.625*0.5173.625*0.517安全生产责任制3.3750.3543.625*0.3533.625*1.061主要负责人3.2501.0353.750*0.7074.000*0安全管理人员3.6250.7443.6250.7443.750*0.707特种作业人员3.7500.4633.5000.7563.875*0.354员工3.8750.3533.6250.5173.8750.354特种设备管理3.2500.8863.750*0.7073.750*0.707安全卫生设备管理3.0001.0693.750*0.4633.750*0.707危险物品管理3.1251.2463.375*0.7443.875*0.354作业环境2.8750.9913.500*0.5343.625*0.518健康管理2.2500.8863.375*0.5173.625*0.518安全检查3.2500.8863.750*0.4634.000*0隐患整改3.3750.9164.000*04.000*0应急救援3.0000.5343.500*0.5343.875*0.354事故调查3.5000.7563.875*0.3534.000*0识别评价2.7501.3893.500*0.7563.875*0.354危险有害因素控制3.0001.0693.875*0.3543.875*0.354个体防护用品3.6250.7443.625*0.7444.000*0承包方管理3.6250.5183.750*0.4634.000*0机构及人员合并项6.3751.9237.125*1.1267.375*0.744安全教育培训合并项14.5001.69014.5002.32915.5000.929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合并项6.6251.7687.750*0.4628.000*0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合并项5.7502.3757.375*1.06066027.750*0.707从上表可看出,20项指标中19项已建企业优于在建企业,在建企业优于未建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已建企业、在建及未建企业接近,分别为3.875、3.625、3.875;在健康管理、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个体防护用品及承包方管理上已建企业、在建企业和未建企业差异明显,已建企业得分明显高于在建企业,在建企业明显高于未建企业。比如,已建企业、在建企业和未建企业员工健康管理项得分分别为3.625、3.375、2.250,表明已建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已形成制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和高空作业人员体检执行较好,表明已建企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规范安全管理行为上作用明显。此外,数据表明已建企业与在建企业各项得分差距小于在建企业和未建企业之间的得分差距。已建企业和在建企业在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个体防护用品、承包方管理、应急救援项目上得分差距大于其他项上得分差距,我们分析识别评价、个体防护用品发放、承包方管理和应急救援上管理水平的上升在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的有效上要求更高,在建企业有关制度正在形成完善当中,贯彻执行上也无法一步到位。比如已建企业和在建企业在承包方管理项上得分分别为4.000和3.750。同时我们对二十项指标按照机构及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四大部分进行合并,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在机构及人员、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三大方面,已建企业优于在建企业,在建企业优于未建企业。3、管理体系总得分表3 2002年三类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总分未建在建企业已建69.658 73.828*76.659*将表2的20项分数累加,得到未建、在建及已建企业的总分。可以看出,已建企业高出在建企业2.83分,在建企业高出未建企业4.17分。体系的建立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上作用明显,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4、 合同中标、员工满意度及相关方抱怨情况表4 三类企业2002年的变化调查项目签订合同额投标中签率员工抱怨次数相关方抱怨次数未建企业增加4 (50.00%)3 (37.50%)2 (25.00%)2 (25.00%)无影响4(50.00%)5 (62.50%)6 (75.00%)6 (75.00%)减少000 0 在建企业增加6 (75.00%)*6 (75.00%)*5 (62.50%)*5 (62.50%)*无影响2 (25.00%)2 (25.00%)3 (37.50%)3 (37.50%)减少000 0 已建企业增加5 (62.50%)*5 (62.50%)*6 (75.00%)*6 (75.00%)*无影响3 ( 37.50%)3 (37.50%)2 (25.00%)2 (25.00%)减少000 0 表4数据表明,由于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通道,三类企业在2002年业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2002年合同签订总额和中标率增加的企业数目,已建企业和在建企业超过未建企业。体系的建立在减少事故的同时,也带来了业务的增长。据了解,在部分省市和行业内评标细则中明确规定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将给予1-2分的加分。另外,我们注意到,已建企业和在建企业的员工抱怨次数和相关方抱怨次数的增幅远超出未建企业的增幅,已建企业的员工和相关方抱怨次数增幅亦远超过在建企业。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无论安全绩效还是过程控制,已建企业优于在建企业,在建企业优于未建企业;同时员工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已建企业优于在建企业和未建企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已建和在建企业建立的有效的协商沟通渠道可以及时收集员工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按照体系的要求,必须登记并及时反馈。另外,已建和在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高,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我们同时针对已通过认证企业进行了纵向比较:1、 事故情况表5 已建企业不同阶段伤亡事故与危害部分情况变量建前在建建后一年均值标准偏差均值标准偏差均值标准偏差百万工时事故率0.3690.2360*00.240*0.554百万工时死亡人数000000百万工时重伤人数0.0610.1720.0610.1710.0430.121百万工时轻伤人次0.1090.2030.9692.7430.1970.558百万工时事故损失工作日数10.57316.8870.276*0.5453.946*11.161百万工时轻微伤害发生起数0.1090.2030.2760.5450.3470.924百万工时轻微伤害人次0.1090.2039.20217.5190.3290.930百万工时轻微伤害损失工作日数0.6411.8140.0370.10500百万工时未遂事件发生起数00000.1540.299百万工时设备事故发生起数00000.1310.372新发尘肺发生率(1/1000000)000000新发中毒发生率(1/1000000)000000新发其它职业病发生率(1/1000000)000000每万名职工死亡事故发生数000000每万名职工重伤事故发生数1.2213.4531.2173.4421.3582.428每万名职工轻伤事故发生数42.1824.0813.217*3.4423.96211.206每万名职工事故发生数43.4024.7424.434* 3.4425.320*11.122表5数据表明,百万工时事故率未建阶段、在建阶段、建后一年分别为0.369、0、0.240,随着体系的推进,事故发生率下降。每万名职工事故发生数未建阶段、在建阶段、建后一年分别为43.402、4.434、5.320,事故变化明显是在在建阶段;建后一年的事故率反而增加。但我们注意到其标准差较大,通过原始数据分析,是由于其中个别企业事故的突出引起平均值的增加。我们分析,通过认证企业中也有部分企业体系运行失效,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持。就大部分企业而言,不断的持续改进促进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事故发生率保持在同行业较低的水准。2、管理系统各项指标得分表6 已建企业不同阶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各项目平均得分情况调查项目未建在建建后一年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机构情况3.2730.4563.889*0.3333.750*0.463安全管理人员3.2270.4293.667*0.5003.875*0.354安全生产责任制3.4090.9083.667*1.0003.6251.061主要负责人3.9090.4264.000*04.000*0安全管理人员3.2730.6313.778*0.6673.750*0.707特种作业人员3.4090.5033.889*0.3333.875*0.354员工3.3640.4923.889*0.3334.000*0特种设备管理3.4090.5903.778*0.6673.500*0.926安全卫生设备管理3.4090.7343.778*0.6673.750*0.707危险物品管理3.2270.7523.889*0.3333.750*0.463作业环境2.8640.8333.444*0.8823.625*0.518健康管理2.5911.1813.556*0.5273.625*0.518安全检查3.1360.9413.889*0.3334.000*0隐患整改3.5910.6664.000*04.000*0应急救援2.6820.7163.667*0.7074.000*0事故调查2.9091.2313.667*1.0004.000*0识别评价2.2731.2023.778*0.4414.000*0危险有害因素控制3.4090.7343.778*0.4414.000*0个体防护用品3.3180.8393.889*0.3334.000*0承包方管理3.3180.8394.000*04.000*0机构及人员合并项6.5000.8597.556*0.7267.625*0.744安全教育培训合并项13.9551.49515.556*0.88215.625*0.744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合并项6.7271.4537.889*0.3338.000*0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合并项5.6821.7297.556*0.7268.000*0表6数据说明,20项中除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外,其他指标随着体系的推进得分呈上升趋势;由于调查是定性调查,分值赋予体现不出管理上细小的差异,比如安全生产责任制一项,一直政府职能部门安全监督检查的重点,不论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体系,建筑施工企业都按照政府的要求形成了书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所以三大阶段得分均高,但通过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最终控制风险;通过表6,我们注意到个体防护、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应急救援和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项上,建后一年数据明显优于未建阶段。比如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未建阶段、在建阶段、建后一年得分分别为2.273,3.778,4.000。3、总分表7 已获证企业不同阶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总评分建前在建建成一年71.87575.000*76.375*从上表看出,在建阶段得分高于未建阶段3.125;建后一年高于在建阶段1.375分,说明通过认证以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基本稳定,随着持续改进而不断提高。4、 合同中标、员工满意度及相关方抱怨表8 建立体系对已建企业不同阶段的影响调查项目签订合同额投标中签率员工抱怨次数相关方抱怨次数未建阶段增加1 12.50%1 12.50%2 25.00%3 37.50%无影响7 87.50%7 87.50%6 75.00%5 62.50%减少0000在建阶段增加2 25.00%2 25.00%5* 62.50%5* 62.50%无影响6 75.00%6 75.00%2 25.00%3 37.50%减少001 12.500建后一年增加5* 62.50%5* 62.50%6* 75.00%6* 75.00%无影响3 37.50%3 37.50%1 12.50%2 25.00%减少001 12.50%0从上表可知,已建立体系企业在建阶段、建后一年的签订合同额及投标中标率均增加的企业分别为2家和5家,而未建阶段为1家;表明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企业的业务增长,此种趋势与已建企业、在建企业、未建企业三大类之间的差异类似;此外,我们注意到,建后一年收到的员工及相关方的抱怨较在建和未建阶段增加的企业占大多数,此种差异也类似于已建企业、在建企业和未建企业之间的比较结果,体现已建企业建立了有效的渠道接收处理员工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四 讨论1、 调查结果的横向比较表明已建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和安全管理水平优于在建企业,在建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和安全管理水平优于未建企业;纵向比较表明已建企业建后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和安全管理水平优于在建阶段,在建阶段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和安全管理水平优于未建阶段。2、 在个别指标上出现异常,比如每万名职工重伤事故数,未建企业低于已建企业,已建企业未建阶段低于已建阶段。一方面是,企业施工资质和规模的不同其面对的风险存在差异,同样属于建筑施工行业,大型火力发电工程的施工风险等级和规模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的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