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B交警大队在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神经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D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2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诘问渲闹深恶痛绝妇孺皆知B咳嗽迭起潜心惯注兀兀穷年C取蒂钥匙微不足道大庭广众D咀嚼矗立低眉顺眼气冲斗牛3 . 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抒写壮志,畅快的豪情_锐气,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_躁动,以厚道的心地_偏激,以沉稳的步履_沉醉。A激荡沉淀稳住踏破B踏破稳住沉淀激荡C激荡稳住踏破沉淀D踏破沉淀激荡稳住4 . 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充满奇特的想象及浪漫主义色彩,书中借助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B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D五猖会记述“我”在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5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害臊(so)拙病(zhu)羼水(chn)商酌(zhu)B桑梓(z)诧异(ch)门槛(kn)阔绰(chu)C作揖(y)带挈(qi)颓唐(tu)轩敞(xun)D糟蹋(t)解元(ji)星宿(xi)栈桥(zhn)6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B家乡盛产的桃子呀,柿子呀,葡萄呀,都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吃的水果。C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D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7 . 第段画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怎样的?8 . 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9 . 品味第段中画线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深层意蕴的理解。10 . 对于文章的主旨,有人理解为“人生无处不在选择”,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解华石林林在柳树村小学念四年级,学校离家有三四里地,半路上要经过一片人工幼林地,这片幼林被命名为“少年林”,林林每天路过这儿,都要看看和她一起成长的小树。这一天,她这个小值日生打扫完教室,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跑,头上用红头绳扎起的两条麻花辨儿,一甩一甩的,就像舞蹈中那个采蘑菇的小姑娘。快到“少年林”了,林林突然发现,一群羊跑到了“少年林”里。“哎呀,不好!羊在啃小树呢。”林林把书包往地上一甩,飞一样跑进“少年林”驱赶羊群。“是谁放羊不看着,把小树都给祸害了?”林林一边赶羊,一边大声喊着。可是,直到林林把羊全赶出“少年林”,也没见放羊人的人影,林林瞧着那些被羊啃得缺枝少叶的小树,难过极了,嘴里嘟囔着:“这个放羊人真可恨,撒开羊就不管了,我非得告诉林业站的王叔叔处罚他不可。”这片“少年林”是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带着少先队员精心栽植的,现在个头儿长得几乎和林林一般高了,这些小树是清一色的落叶松,就像学校里上早操的小朋友,齐刷刷地站在离林林上学的路不远的山坡上,现在小树那嫩绿的针叶儿,一撮儿一撮儿地吐了出来,如同一双双绿色的眼晴,向过路的人们微笑着。林业站的王叔叔说:“这林子再有20年就能长成栋梁之材了。”林林越想越难过,她反复数了好几遍,一共损坏了27棵小树,她准备把这一情况报告给王叔叔,可放羊人是谁呢?林林一边想一边看,一眼看见被她驱赶到不远处的羊群里有一头长着长犄角、脖子上用红布条系着一串铜铃的头羊,不由得心里一紧,这是爷爷放的羊呀!他到哪儿去了呢?林林打心眼儿里埋怨起爷爷来正这会儿,爷爷从山口转出来了,他右腋下央着件薄棉袄,绊绊磕磕地向羊群跑去。林林见了,气呼呼地追上去,从后边一把将爷爷夹着的棉袄拽下来扔在地上,两只手往腰间一叉,站在那里。爷爷没提防,被拽了个趔趄,险些跌倒,他回头一看是林林,就说:“你这孩于,怎么这么大气儿?”林林一见爷爷那模样儿,又生气又想笑。爷爷的脸上、鼻子上、下巴上尽是一块一块的黑灰。“爷,你干什么去了,羊把少年林都啃了。”爷爷忙回身看“少年林”,“哎呀呀,怪爷爷,啃了多少?”“27棵。”林林板着脸回答。爷爷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林林,咱们先赶着羊回去吧。”(11)“爷,你这就想逃掉吗?”(12)“那你看还能怎么办呢?”(13)“爷,你不是总告诉我要爱护树木吗?以前你看见谁损坏树木总是批评人家,又让人家去林业站赔偿,这回自己损坏了树木就不赔偿了吗?”(14)爷爷一边听着孙女的批评,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说:“林林批评得对,爷爷一定注意改正。”爷爷把“改正”两个字说得很重,“走,我们先回家,等会儿去林业站按章赔偿。”(15)晚上,林林带着爷爷给的135元钱,去林业站找王叔叔。(16)“王叔叔”(17)没等林林把话说出来,王叔叔便问道:“你爷爷在家吗?我正想去找他呢。”(18)“在家,爷爷说今儿太累了,等明儿个他来向您作检讨。他的羊群损坏了27棵小树,这是135元钱,作赔偿费。”林林把钱递给王叔叔。(19)“林林,你知道爷爷的羊群为什么跑到少年林里去了吗?”(20)林林摇头:“不知道,”王叔叔笑起来,拍着林林的肩膀说:“傻丫头,这次不但不能罚你爷爷的钱,我们林业站还要奖励他呢。”(21)“还要给奖,为什么?”(22)“林林,今天南山有个人在林子边上烧纸,一股风把火刮到林子里去,亏着你爷爷看见把火扑灭了,要不是你爷爷扑救及时,那满山的人工林就全烧掉了。”(23)林林听了王叔叔的话,想起了爷爷脸上的黑灰,不由得脸上热辣辣的。林林想了想,觉得135元钱还是要给王叔叔,不管什么原因,27棵小树终归是损坏了,老师说过,一个人的功过不能相抵。林林揉了一下眼睛,诚恳地对王叔叔说:“王叔,那羊是爷爷放的,它们啃坏了树,还是要赔偿的,用这钱去买树苗,再把它们栽上,爷爷说,他还要和我亲自去栽呢!爷爷扑火,那是应尽的义务。”(24)林林丢下钱,撒开腿飞快地跑了。(25)王叔叔捧着那沓钱追出门去:“林林林林!”(26)但,林林已经跑远了。11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林林为“少年林”做了哪些事?_12 . 结合语境,品味选文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林林把书包往地上一甩,飞一样跑进“少年林”驱赶羊群。_13 . 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第段画线的句子。(1)不由得心里一紧,这是爷爷放的羊呀!他到哪儿去了呢?林林打心眼儿里埋怨起爷爷。(2)爷爷的脸上、鼻子上、下巴上尽是一块一块的黑灰。_14 . 请从下面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选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爱心好少年B少年林C以身作则的爷爷_15 . 选出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第段总领全文,交代了主人公林林和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B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林”生命力的旺盛。C第(25)段中,一个“捧”字不仅形象地表现出钱的零散,还直接表现出王叔叔对爷爷的认可。D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是全知视角,表现出林林和爷爷对“少年林”的爱护。16 . 文章中爷爷为了扑救山火,无暇顾及羊群导致“少年林”被破坏,爷爷是否应该为这件事而赔偿呢?谈谈你对看法。_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时间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而且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17 . 阅读选文,说说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有哪些?18 . 比较链接材料与选文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的不同。(链接材料)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选自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三、句子默写19 . 按要求默写。(1)补写上句或者下句。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其一)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2)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_。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后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到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吏岳飞传)(注)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20 .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21 .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比行百里始奋迅。22 . 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23 .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五、诗歌鉴赏24 .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开篇抒发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可惊天地,泣鬼神。B“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的无穷。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作者歌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庸禄无能、懦怯苟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作者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融典故入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以及报过无门的感慨。六、名著阅读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25 . 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 的,这段文字的主要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插画人物头像绘制技法
- 2026届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九上化学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文职类的月度工作总结
- 公司晋升工作总结
- 2026届山东省禹城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西防城港市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护理文书考试题(附答案)
- 急救中心规范及建设标准
- 各国国旗(中英文对照版)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模拟检测试卷【共1000题含答案解析】
- GB 9743-1997轿车轮胎
- DB225118-202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USCAR培训资料完整版经典培训教材课件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03.中药制药课件
-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对》课件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2 Assessing your progress(34张)
- 液压传动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