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接受领导接见之前,他们对自己想象的领导颔首低眉,敬重有加。B这位升旗手站姿端正,如一棵挺拔的青松,站在哪儿都有鹤立鸡群的可能。C他的故事抑扬顿挫,引人入胜,许多听众都被迷住了。D“九一八”纪念日之警钟长鸣,振聋发聩,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复兴中华。2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B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C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D“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二、字词书写3 .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少年正是读书时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列小题。新京报讯 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从15万余件回归文物中遴选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统筹调集全国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文物参展。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崭新阶段,文物回归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此次展览重点展品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展览挖掘讲述了文物回归的曲折历程与故事。这些展品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至11月中下旬。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序章“圆明梦归”,以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散到聚的今昔对照为引线,折射中华民族从屈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第一单元“革故鼎新昔往今归”,通过前苏联和前民主德国返还永乐大典与义和团团旗、从香港抢救征集珍贵文物、华人华侨捐赠文物等代表案例,展现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迅速扭转鸦片战争以来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开启流失文物回归的序幕。第二单元“多措并举殊途同归”,通过从英国追索三千件文物、从美国追索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颐和园文物回归、龙门石窟石刻佛像回归等典型案例,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立足双边合作,探索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有效途径。第三单元“协和万邦四海归心”,通过从法国追索秦公墓地金饰片、从英国追索圆明园青铜虎鎣、意大利返还文物、从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重要案例,展示近年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的突破与发展。为保证文物安全,部分珍贵书画将交替展出真迹与复制品,伯远帖五牛图潇湘图祥龙石图等四件书画真迹各展出一个月,中秋帖韩熙载夜宴图目前正处于文物休眠期,此次展览展出复制品。4 .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 )A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B70年归国流失文物600余件现国博C归国文物展展品展出至11月中下旬D国家博物馆展出600余件文物5 . 对这则新闻的体裁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则消息,简洁明了地报道了事件的主要内容,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B“新京报讯”放在文稿正文的开头,表明新闻的发稿单位。C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围绕新闻的基本要素概括介绍了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D导语后面的内容是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6 . 对这则新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中罗列了许多准确的数字,目的是突出“此次展览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B新闻的主体部分依次叙述了七十年文物回归的成就、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此次展览的组成部分,最后补充介绍部分珍贵书画的展出情况。C这则新闻客观、真实,但是读者依然可以从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体会到作者的态度,例如文中加点的“突破性成就”“迅速扭转”“突破与发展”等。D整篇新闻的内容按照从次要事实到主要事实的顺序进行安排,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文章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7 . 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8 . 简要分析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_9 . 文章第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事实论据。_10 . 请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_1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钟扬:立心天地厚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植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大家以后每次坐飞机,希望都是安全的。去年央视春晚上,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和他的机组成员一同亮相,给全国人民拜年。时隔十几天,刘传健又站上全国舞台,这次他登上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说,“大家的掌声是对我的鼓励,大家以后每次坐飞机,希望都是安全的。”时隔近一年,大家依然会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那次航行任务。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之后,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经历了为期6个月的康复疗养后,2018年11月16日航英雄机组再次重返蓝天。“我们将尽心执飞好每一个航班,确保安全飞行。”颁奖典礼现场,当主持人再次谈及那次飞行任务,刘传健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他当时的壮举,而是向观众讲述当时同行机组人员的故事,“他们在关键时刻让旅客放心,在有的旅客没有系好安全带和戴氧气面罩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系上,其中有一个乘务员在帮助旅客系安全带后,自己没有安全带可以系,就叫旅客从后面抱住她,飞机落地后,她发现后背是冰凉冰凉的,才发现是旅客流的眼泪把她的衣服打湿了。颁奖辞: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1)通读以上材料,概括“感动中国人物”的共同点。(2)如果你是材料二中被救的一员,请你给刘传健写一封感谢信。写作提示: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语言表达通顺合理;不少于120字。四、句子默写12 . 用课文原句填空。(1)晓战随金鼓,_。(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3)_,正是河豚欲上时。(4)无可奈何花落去,_,小园香径独徘徊。(5)月黑雁飞高,_。(6)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新颖传神的比喻来咏雪的名句是_,_。(8)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甲)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曩:以往,过去,从前。13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通“缺”,断缺)B属引凄异(属于)C二人对酌(饮酒)D越钱塘,绝长江 (横渡)14 .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5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16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六、诗歌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7 . “曲径通幽处”一句,“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仔细品味,“曲”与“竹”,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不同?18 . 请说说颈联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19 . 完成下列小题美国记者_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同学们,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读本,应该读得差不多了吧,书中最能打动你的人物是谁呢?试以人物的事例简单分析打动你的原因。八、综合性学习20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追求和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_A生活的美 B心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