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间或(jin)夹杂(ji)懿旨(y)栩栩如生(x)B . 演绎(y)憎恨(zng)暴躁(zo)熟视无睹(d)C . 轴线(zhu) 炭疽(j)倾轧(y)万马齐喑(yn)D . 痞子(p)敷衍(yn)蹒跚(pn)响彻寰宇(hun)2. (2分) (2017高三上和平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倏(sh)忽账簿(b)负(f)增长豁(hu)然开朗B . 框(kung)架吊唁(yn)绞(jio)肉机草菅(jian)人命C . 酒靥(y)哂(shn)笑后坐(zu)力差(ch)强人意D . 颔(hn)联粗犷(gung)几幅(f)画长吁(x)短叹3. (2分) (2015高二上盐城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的心境,亦无不可。A . 变幻莫测当然安之若素B . 瞬息万变固然恬然自安C . 千变万化自然安贫乐道D . 光怪陆离必然恬然自得4. (2分) 下面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美国潜艇部队司令部宣布,美英两国的潜艇在北冰洋地区举行代号为“2007冰”的秘密军演发生潜艇爆炸,一时间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但耐人寻味的是,关于本次事故的发生地点,英国国防部讳莫如深 , 只是表示事发时“不懈”号潜艇正位于冰层下数百英尺的深处。B . 笔者想质问郭德纲,你当明星赚钱本无可厚非 , 但利用自己的形象为虚假广告代言,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你总该给大伙儿道个歉吧?C . 有的年轻人见贤思齐 , 看到好的工作就去应聘,缺乏足够的忠诚和对职业长远的规划。D . 中国女足面对世界杯上关键的一场比赛,必须做到的就是要以我为主,既不需要妄自菲薄 , 也切忌傲慢自大。5.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诗歌运动的发展。B .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C . 诺贝尔奖评委会有关人士表示,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标准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对于作者的政治立场,他们并不关心。D . 不同的航空公司对乘客免费托运行李的额度有不同要求,有些航空公司规定,经济舱旅客每人可以免费托运两件重23公斤的行李。6.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唐朝狂草书风的出现,其原因是多元的,随着狂草书势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狂草书势的内涵会更为丰富迷人。如果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最具抒情性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也是中国写意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是世界造型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张旭、怀素的狂草可说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致那么狂草就是这个核心的金字塔尖,是“王冠上的明珠”A . B . C . D . 7. (2分) (2017高三下龙泉驿月考)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B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 .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D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8. (2分) (2016高二上台州月考) 下列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某顾客到商场买拎包,她看不出自己选中的拎包是否用真皮制成,她听说过一种检验是否真皮的做法,就是用指甲划包包,真皮是划不破的。她向售货员提出自己要求。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地说:“_”A . 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顾客不管有意或无意损坏商品,一律照价赔偿。B . 真对不起,我们没听说过这种方法,万一你的方法是错的,那你就得不偿失了。C . 开玩笑吧,这是哪门子方法?我从没听说过。难道你不觉得自己的想法很荒唐吗?D . 可以呀!不过要是损坏了包包,你必须照价卖下它,因为商场不会认同你的做法。9. (2分)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闲鲜活。B .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C .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D . 杂文和随笔是极其亲近的两姐妹,它们都是说理性散文,重哲理、崇个性、富理趣、有文采等,二者都是共同的。10. (2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期中)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饮食与士共之B . 期山东为三处常有大度 ,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C . 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陈涉首难,豪杰蜂起D .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江东虽小,地方千里11. (2分) (2019高一上南靖期中)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常以身翼蔽沛公其人居远未来既东封郑 皆白衣冠以送之箕踞以骂曰籍吏民,封府库项伯杀人,臣活之共其乏困A . /B . /C . /D . /12. (2分) (2016高一上福建期中) 下列各组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 .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吾属今为之虏矣B . 夫晋,何厌之有?不然,籍何以至此?C . 敢以烦执事欲呼张良与俱去D . 以其无礼于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3. (2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书桌读书。B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C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D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为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4. (2分) (2018高一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思佳客吴文英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迷蝶无踪晓梦沉”,写清晨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已消逝无踪。但词人却迷于梦中,难以自拔。B . 词人看到楼前柳色浓绿,推测出湖边春色一定很好,所以就想去湖边游览。为下片写游湖作铺垫。C . 下片先写词人借酒消愁,虽有春燕飞来,但心中孤独仍无法扫除。这里以乐景村哀情,正面衬托。D . 末两句,词人欣赏杏花时。心情稍好,谁知东风又带来乌云,天空变得阴起来,心情又趋低落。E . 思佳客,意象鲜明,用典精当,用词精巧:情感深厚,跌宕起伏,婉转有味,是一篇怀人佳(2) 请你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片。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5. (6分) (2018高二上渭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景泰改元 , 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初,按大理少卿薛瑄狱,希王振指,欲坐瑄死。至是治中官金英纵家奴不法事,但抵奴罪。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注】忮:zh,刻薄。(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B .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C .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D .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改元,为古代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有新君即位次年改用新号;有一帝在位屡次更改年号;有实行一帝一元制,如明清两代。B . 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C . 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D . “夺哀”犹“夺服”,也叫“服除”,指古代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B . 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C . 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D . 王文谋立外藩。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也是他咎由自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16. (4分) (2016高二上弥勒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胡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中国的饭局让这位英国教授不由地联想到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他认为这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吃不言、睡不语”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食不厌精”、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胡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胡教授还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品性。他表示,“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胎教”。(1) 下列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隐藏的食谱”。B . 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C . 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哲学”。D . “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B .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C . 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D . 孔子“吃不言、睡不语”、“食不厌精”、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B . 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体现了严格等级观念。C . 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社会交往功能。D . 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17. (15分) (2015高三上平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秋天李广田生活,总是这样散文似地过去了,虽然在那早春时节,有如初恋者的心情一样,但过此以往,船便永浮在了缓流上。夏天是最平常的季候,人看了那绿得黝黑的树林,不是就要感到了生命之饱满吗?这样饱满无异于“完结”,人不会对它默默地凝视也不会对它有所沉思了。那好像要烤焦了大地的日光,是比冬天还更使人讨厌。而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因为我自己太弱,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我爱它,也恨它,到夏天成熟了,才又对它思念起来,但是到了现在,这秋天,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但是比较起冬天来,我却偏又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比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更使我忆起了生命,一片黄叶,一朵残英,都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它们将更使人凝视,更使人沉思,更使人怀想及希冀一些关于生活的事。这样,人曾感到了真实的存在。过去,现在,将来,世界是真实的,人生是真实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有的梦境,所有的幻想,都是无用的了。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就是走在道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深切地感到了这样苦难与快乐者,是真的意味到了“实在的生存”者。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一片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飘下来时,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的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我真不愿看见那一片叶子落下来,但又知道叶落是“必然”的事,于是对那一片黄叶就要更加珍惜,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头发感到珍惜吗?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选自李广田散文集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作者从自身的感悟出发去描写秋天的景色,虽然春夏冬的景色也各有特点,但作者还是对秋天情有独钟。B . 在作者的笔下,描写了枯叶衰草等凋残的秋景,从而抒发了作者苦闷、彷徨的心境和对人生前途的思考。C . 枝头的黄叶,篱畔的残花,甚至都比冬天更显示出生命,因为这些联系着过去和将来,让人感到世界和人生的真实。D . 本文运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避免了行文的单调,也体现散文借景抒情,缘事悟理的特征。E . 文章以“秋天”为题,却花了大量笔墨写春夏,同时,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对春夏的描写是“抑”,对秋天的赞美是“扬”。(2) “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3) 请结合文本,探析作者对秋的感悟。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8. (7分)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 , 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