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_第1页
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_第2页
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_第3页
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_第4页
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徐志凯,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第三十章,出血热病毒hemorrhagicfevervirus,第一节汉坦病毒,第二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第三节埃博拉病毒,重点难点,汉坦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流行环节;汉坦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特征和致病性;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特征和致病性。,汉坦病毒的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共同特征(“3H”症状):1.发热(hyperpyrexia)2.出血(hemorrhage)3.低血压(hypotension)休克,*不同特征:发热的程度、热型,出血的程度、部位损害的脏器,人类出血热病毒及其所致疾病,汉坦病毒Hantavirus,第一节,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汉坦病毒的分类,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汉坦病毒科(Hantaviridae),正汉坦病毒属(Orthohantavirus),型,汉坦病毒科的主要病毒(型),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汉坦病毒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两种急性传染病,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HPS)以肺浸润及肺间质水肿,呼吸窘迫、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75210nm(平均122nm);有包膜,(一)汉坦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分为三个节段L:约6.36.5kb,编码RNA聚合酶,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有关M:约3.63.7kb,编码包膜糖蛋白Gn、GcS:约1.62.0kb,编码核衣壳蛋白,汉坦病毒的结构蛋白,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Gn和Gc:分别为70kD和55kD。有中和抗原位点和血凝抗原位点,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起保护作用,但免疫原性较弱。NP:50kD。免疫原性强;氨基端有多个线性抗原位点,维持完整核衣壳的立体构象和抗原活性;有T细胞识别位点,能同时刺激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包膜糖蛋白(Gn和Gc),核衣壳蛋白(NP),1.多种(原代、二倍体、传代)细胞敏感,培养时间长,不出现CPE,需用免疫学方法证实,(二)培养特性及实验动物,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易感动物有多种(主要为啮齿动物),除小白鼠乳鼠感染后可发病及致死外,余均无明显症状,小白鼠乳鼠(徐志凯提供),1.对酸(pH3)和脂溶剂敏感;一般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也能灭活病毒,(三)抵抗力,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不耐热,566030分钟可灭活病毒,3.紫外线照射(50cm、1小时)可灭活病毒,1.多宿主性,主要为啮齿动物。姬鼠属、家鼠属、林平属等为主要传染源2.我国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一)传染源和宿主动物,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流行病学特征,(二)传播途径(三类5种),1.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2.垂直(胎盘)传播3.虫媒(螨)传播?,1.HFRS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三)流行地区和季节,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中国HFRS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型别的分布,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一)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五期经过(典型病例):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1.发热期(持续36天)(1)发热:必备症状,多为高热(3840)(2)“三红”:颜面、颈部、上胸部弥漫性充血(酒醉貌)(3)“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4)出血: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5)肾脏损害:蛋白尿,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低血压休克期(持续13天)(1)出血症状加重:出血量增多,重症者可多处出血(2)“三痛”症状加剧(3)肾脏损害加重(4)低血压、休克,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3.少尿期(持续25天)(1)尿量明显减少(500ml/天)(2)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患者的死亡多发生在此期(3)突出表现为“三高”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4.多尿期(持续12周)(1)尿量:2000ml/d,后期40008000ml/d(2)多尿原理: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5.恢复期(13月)(1)尿量:2000ml/d(2)各种症状体征消失,体力逐渐恢复,1.病毒直接损害作用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髓巨核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单核细胞,(二)发病机制,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免疫病理损伤(发病与机体免疫应答密切相关)(1)I型超敏反应:患者早期IgE和组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阳性;(2)III型超敏反应:特异性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激活补体,肥大细胞以及受损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炎性因子等,血管和各组织免疫病理损伤。,1.人群易感性(1)普遍易感(2)多呈隐性感染(3)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三)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免疫特点(1)感染后免疫应答出现早、强(2)以体液免疫(中和抗体)为主(3)细胞免疫(包括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4)病后免疫力持久(5)强烈免疫应答也参与致病,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常规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蛋白尿,*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检验诊断),早期诊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ELISA捕捉法)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特异性IgG抗体(ELISA、IFA)鼠带毒监测:检测病毒抗原(直接或间接IFA),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病毒分离,标本:发热期患者的血液、鼠肺方法:细胞分离、小白鼠乳鼠分离用途:首发病例确定、新型别的确定,间接IFA检测病毒感染细胞(徐志凯提供),间接IFA检测病毒感染乳鼠脑(徐志凯提供),1.灭鼠、防鼠,灭虫、消毒和个人防护措施,(一)预防,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疫苗(1)纯化乳鼠脑灭活疫苗(汉滩型)(2)细胞培养灭活单价疫苗(汉滩型或汉城型)(3)细胞培养灭活双价疫苗(汉滩型和汉城型)接种人体后均可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接种观察表明对预防HFRS有较好效果,五、防治原则,1.“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医治,(二)治疗,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把好“五关”休克、尿毒症、高血容量、大出血、继发感染,3.以“液体疗法”为主的综合对症治疗措施缺乏特异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hemorrhagicfevervirus,第二节,1.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与汉坦病毒相似,(一)生物学特性,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抗原性、传播媒介、传播方式、致病性以及部分储存宿主:不相同,一、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1.传播媒介、储存宿主:硬蜱,(二)流行病学特征,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传播途径:虫媒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动物源性传播人-人传播,3.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一)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免疫性,1.中和抗体可持续多年2.病后免疫力持久,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高热、剧烈头痛和肌痛等中毒症状2.出血,甚至低血压休克3.病毒的直接损害和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均起作用,1.病毒分离(1)样本:急性期患者血清、血液、尸检样本,动物、蜱样本(2)方法:脑内途径接种小白鼠乳鼠,(一)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早期诊断(1)检测病毒核酸:RT-PCR技术(2)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1.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被硬蜱叮咬,(二)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3.疫苗尚在研制中,2.避免与传染源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第三节,1.单股负链RNA,7个开放读码框组成,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病毒为多形性的细长丝状,长度差异大,核衣壳螺旋对称,有包膜,3.分五个型别: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一、生物学特性,1.储存宿主:尚不明确,果幅?,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3.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注射传播空气传播,2.终末宿主: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二、流行病学特征,1.出血:黏膜出血、呕血、黑便,病死率高,(一)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等炎症介质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主因,(二)免疫性,发病710天后出现特异性IgM、IgG抗体,但难检出中和抗体,三、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性极强,需严格安全防御措施,(一)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3.辅助诊断(1)检测病毒RNA:RT-PCR技术(2)检测血清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2.病毒分离:组织和血液标本做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1.综合性措施预防:隔离、严格消毒,(二)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3.治疗很困难,主要强化支持疗法,2.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1.出血热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以发热、出血和不同脏器的损害为主要特征。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汉坦病毒主要引起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HFRS,以及以肺浸润和肺间质水肿,呼吸窘迫、衰竭为特征的HPS。2.汉坦病毒为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负链RNA,分三个节段,分别编码RNA依赖的RNA多聚酶、包膜蛋白(Gn和Gc)及核衣壳蛋白(NP)。病毒可感染多种培养细胞,但增殖较慢,一般不产生CPE;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3.我国HFRS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动物均为啮齿动物,特别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主要传播途径为动物源性传播。,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4.HFRS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很复杂。病毒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