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发展及应用_第1页
安全气囊的发展及应用_第2页
安全气囊的发展及应用_第3页
安全气囊的发展及应用_第4页
安全气囊的发展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安全气囊的应用和发展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学号XXX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X完成日期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目录一、高职毕业论文1前言21安全气囊的发展311安全气囊的诞生312安全气囊的发展状况313安全气囊的安装要求42安全气囊的应用421安全气囊真确使用422安全气囊的储存和运输523安全气囊的缺陷53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631安全气囊的绿色环保化632安全气囊的虚拟技术化733安全气囊的小型、轻型化734安全气囊的保护全方位化74安全气囊的特点与改进841安全气囊的特点842对现有安全气囊改进的思考9结束语9致谢9参考文献9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11(一)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12(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要求13(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5(四)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6(五)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18(六)毕业设计(论文)初审登记表19(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22(八)毕业设计(论文)总结鉴定表23第一部分毕业论文正文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摘要2012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以此汽车的安全也就随之产生,随后很快的出现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系统。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例如,以车速50公里/时进行正面撞车时,其发生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左右。为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防止对乘员的伤害,必须设置安全装备,目前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系系统又称为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SUPPLEMENTALRESTRAINTSAFTAIRBAYSYSTEM)或辅助防(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其英文缩写为SRS。由于很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现在,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厂及专业生产厂都在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今天的气囊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任意方向的碰撞中(包括侧向碰撞)起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的作用。此外还会向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关键词安全气囊,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前言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把保证要素。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交通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数不尽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和社会繁荣,但也给道路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问题,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使人类蒙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在许多国家,由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数比火灾、水灾和意外爆炸等事故造成的伤亡总数和还要大得多。从经济损失方面看也是如此,中国的火灾经济损失只相当与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10,因此,为了更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事故次数等,人们通常会对汽车的车身结构、安全带、制动性、转向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改进和设计,以减轻乘员伤害的各个部件着手,已得到最佳的乘员保护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来谈谈安全气囊对对车上乘员的保护及其发展与应用的。1安全气囊的发展11安全气囊的诞生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于美国。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在理论上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绘制了出来。1953年,德国人瓦尔特林德尔和美国人约翰黑德里克为他们的发明“一个可充气的折叠容器,该容器能在发生危险时自动地充气”申请了专利。这是一个神奇的想法,但在当时却不具备令其实现的技术。但是这个却是第一个气囊的专利就此诞生了图1安全气囊,一个令人振奋而有不断改进的发明12安全气囊的发展状况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能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付诸实现。到了1980年,德国默谢台斯公司开始实现这种设想,它在自己生产的部分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而从1985年起,在全部供应美国市场的汽车上都有安装了这种安全系统。随后又出现了第一个保护驾驶员旁前排座乘员头部的气囊。现在,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厂及专业生产厂都在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其中最大的是德国的波许公司。今天的气囊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任意方向的碰撞中包括侧向碰撞起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的作用。图2是安全气囊系统基本组成部件图2SRS气囊系统的基本组成13安全气囊的安装要求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要求在新车上必须安装气囊。例如在美国,相应的法规已从1989年起实施该法规要求一定要安装大尺寸的气囊。而欧洲的专家们则认为最好的方案应该是安全带和小尺寸气囊的配合使用。所以,欧洲的公司只生产小尺寸气囊。现在,在汽车上,一个气囊安装在驾驶盘上,一个安装在驾驶员旁前排乘员的前面。侧面气囊或者装在车门上,或者装在座椅靠背上,气囊用尼龙制成,材料厚度为045MM。为了保证气囊的气密性,在其内表面涂复薄薄一层合成橡胶或硅橡胶。在气囊的内表面固定有专门的带子,这些带子在气囊充气时能使其保持一定形状。气囊侧面设有许多孔,这些孔用来快速从气囊中排出气体。这点十分重要的,否则,人就会被气囊推向后面或被一个气囊或几个气囊挤住而受伤。为避免气囊因长期叠置而成硬块,在气囊内部覆盖一层特殊的材料,它可使气囊的有效使用期达到15年。2安全气囊的应用21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安全气囊是一种一次性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允许在装车后进行任何试验。汽车若无碰撞事故正常行驶长达10年时,应更换新的安全气囊系统。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气囊必须和安全带配合使用、注意日常检查、及时排除安全气囊的故障,否则会产生两种严重后果、避免高温、避免意外磕碰和振动、不要擅自改变安全气囊系统及其周边布置、乘员尽量坐后排和严格按规范保管安全气囊系统元器件。22安全气囊的储存和运输装配好的安全气囊系统总成(包括转向器、转向器轴、安全气囊盒等)必须采用有隔热、防震的专门包装,缓冲垫要朝上,电器的插脚应分开,系统的各种装置都不允许碰撞和摔跌,凡摔跌过的安全气囊以及包装破损的包装件,都不允许装车出厂。在装车时应由有经验的工人来装配,并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如果因故暂停安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看管,或送到车间仓库储存,以确保安全。要用专门的仓库存放,不允许暴露在露天,环境温度不得高于100,不允许与润滑油、清洁剂以及其他易燃物品共同存放,不允许受潮或损坏包装,并严格按照出厂日期顺序存放,存放日期不得超过3个月。运输时应按照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运输规定来运输。23安全气囊的缺陷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安全气囊也不例外。安全气囊作为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都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予安全气囊的开发,使得安全气囊系统得到大力发展。在一些实际的碰撞事故中证明安全气囊确实具有降低乘员伤亡的功效,但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间题和缺陷。安全气囊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有(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图3安全气囊无故弹出(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3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气囊、采用1级点火还是多级点火、点爆力有多大,并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通过传感器,气囊系统还可以判断出车辆当前经历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还是角度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的翻滚运动,以便引爆车身不同位置的气囊,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方向。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设想提出来后到今天成为必需的安全装备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经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安全气囊有效地减小了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乘员的伤亡,它的保护效果在汽车安全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高度重视。随着汽车安全气囊的普遍推广应用,安全气囊系统的各关键技术环节均成为汽车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3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31安全气囊的绿色环保化目前汽车安全气囊中普遍使用了迭叠化钠。从环保和人体健康角度讲,迭氮化钠是一种有毒物质,其毒性是砷的近30倍。此外,从安全角度讲,迭氮化钠在被激活后释放的气体冲起气囊的同时,还会生成固态的钠,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特别是在与水接触时可以直接燃烧。因而,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和有毒性的含钠物质,采用新型气体发生技术,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是汽车安全气囊发展的一个方向。如TRW公司采用非叠氮化合物的推进剂作动力,替代了原来安全气囊所用的固体氮化合物;有采用空气和氢的混合物的安全气囊,氢燃烧后产生的热气体,能以很快的速度充满安全气囊;也有其他采用氦气其膨胀的新型安全气囊系统。另外,最近法国地区发展规划和环境部建议,抓紧对汽车安全气囊进行技术改造,今后,车辆安全气囊中的迭氮化钠将由推进剂代替,避免使用存在潜在危险和有毒性的含钠物质。而推进剂是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能量。32安全气囊的虚拟技术化采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技术”方式替代轿车实物碰撞。它由一台超级计算机进行“虚拟试验”,从而一方面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产品的开发周期。超级计算机位于一间配有精密气候调控系统的机房中,进行模拟碰撞试验时,一方面测算轿车的设计对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受伤的风险能起多少作用,另一方面研究轿车受撞变形的方式,以及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之类防护系统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而各种运算都是以现实交通中发生的同类事故为依据进行的。33安全气囊的小型、轻型化安全气囊总成将采用体积小的新型气体发生器,它采用压缩气体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及采用有机气体的纯气体式气体发生器。另外,安全气囊作为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和模块,德尔福传感器公司将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安全气囊模块,使方向盘既美观简洁,又有足够的空间来集成更多的控制系统。德尔福的技术可以提供高度紧凑型的乘员正面保护安全气囊,而且气囊系统的盖板与方向盘的接缝非常细小,几乎看不出来;安装的位置也比较独特,且方向盘看上去更漂亮。34安全气囊的保护全方位化安全气囊不再仅局限于保护驾驶员与前座乘员。现在有的在研发安装在转向盘下方膝垫部位的安全气囊可保护下脚正碰撞中免受伤害、安装在制动踏板下的安全气囊以保护脚和踝关节在正碰撞中免受伤害、安装在前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气囊以保护后座乘员、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罩下的安全气囊,保护行人、安装在前挡风玻璃边框的安全气囊以减少行人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头部的损伤。还有现代汽车还将采用了窗帘一般的侧气囊,这样即使是侧面被撞,车内乘员的安全也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如侧翼气囊,它是置于车门两侧及车顶的气囊装置。来自侧翼撞击的力量必须足够大时才能触发气囊充气,仅是踢踹或撞击产生的能量还不足以造成气囊装置的触发。当侧面撞击发生时,撞击力虽被分散,但还有一部分由车门传至装有传感器的座椅上,就在门与传感器接触的刹那,火焰推动两个气体发生器,以高达每秒2000米的速度,差不多是七倍的音速为气囊充满氮气。它还可以在撞击发生的关键瞬间,自始至终地保护着人体的上身。图4不同方位的安全气囊4安全气囊的特点与改进41安全气囊的特点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安全气囊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价格大幅度下降,装备了安全气囊的轿车也从过去的中高级轿车向中低级轿车发展。同时,有些轿车前排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安全气囊与驾车者用的安全气囊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42对现有安全气囊的改进思考从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现有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碰撞级别比较低的话,只需将安全带的预紧机构拉紧即可;如果碰撞级别比较高,需要启动安全气囊,则将点燃气囊的指令传递给气囊系统。这也就是要求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并且能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有一定灵活性;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安全气囊在整个汽车的安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安全气囊是一种集机械、电子、化学化工等多学科于一体的高新产品,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安全要求高是它的特点。安全气囊的研究还在继续创新,安全气囊的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驾乘的安全。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据有关机构统计。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使用安全带,可挽救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气囊,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在不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还会对乘员有严重的杀伤力,安全气囊的爆发力是惊人的。足以给驾驶者以重创。安全气囊的新技术还在不断被开发,革命它性能的好坏是评价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汽车用安全气囊是从零起点开始,尚需投入大量的工作。致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廖老师的悉心指导。廖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对于老师的热心指导与帮助,本人不胜感激。感谢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三年对我的帮助。参考文献【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汽车频道中华网2008,6【2】刘东民,王生昌,现代车用安全气囊发展简介,陕西汽车出版社2007,5【3】黄宁军,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汽车科技,20083【4】JOANNEJIU,AUTOBILD汽车画刊网原创,201012【5】娄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吕铁山,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及发展,中国汽车研究中心,19937【7】苏慧青,安全气囊的使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百度文库有关安全气囊的文章【9】豆丁网、知网等网站【10】徐安,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第二部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一)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优秀1、研究,设计方案合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创造性,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对前人资料能正确分析和利用;2、正确理解和应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3、分析问题条理清楚,结论正确,对某些问题有所发展或能提出个人的独立的见解;4、图表清晰,文理通顺,论述清楚;5、答辩中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叙述清晰,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清楚确切。良好1、研究方案或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实验内容或设计内容基本完整,数据准确,基本上能正确分析和利用前人资料;2、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和运用基本正确;3、分析研究问题的条理基本清楚,结论基本正确;4、图表清楚,文字通顺,论述基本清楚;5、答辩中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叙述清楚,能确切回答提出的主要问题。中等1、实验内容或设计内容及数据基本可靠,数据准确;2、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在理解及运用上基本正确,但有少量非原则性的错误;3、对实验内容或设计内容及数据能进行一定分析,结论基本正确;4、论述及文字较通顺;5、答辩中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叙述基本清晰,能回答提出的主要问题。及格1、实验内容或设计内容及数据基本可靠,但不够完整;2、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在理解及运用上存在某些非原则性的错误;3、对实验内容或设计内容及数据能进行初步分析,结论无原则性错误;4、论述及文字不够通顺;5、答辩中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尚能叙述清晰,尚能回答提出的主要问题。不及格1、数据不准确,不可靠;2、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运用上有原则性错误;3、文理不通,结论错误;4、图表及论述不能说明问题;5、答辩时不能回答提出的主要问题。(二)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要求按以下所制定的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要求实施。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组成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封面;(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3)、摘要;(4)、关健词;(5)、目录;(6)序言;(7)、正文;(8)、谢辞;(9)、参考文献;(10)、附录;(11)、有关图纸。(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2、毕业论文(设计)有关内容撰写的要求(1)、标题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2)、摘要或设计说明论文(设计)摘要应是论文(设计)内容的简要陈述,包括论文(设计)中的主要论点、创新见解的高度概括,同时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在300字左右。设计摘要主要介绍设计任务、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特点,字数在400以内。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摘要的最后应列出关键词。(3)、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标准编写(好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的标题一致。(4)、前言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缘由以及对现有情况评述说明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概述成果及意义。(5)、正文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和设计的工作的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结果和意义的阐明理论论证,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结论,感想和体会等。结论是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6)、谢辞对指导老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7)、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取材来源,同时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对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书名(或文章题目报刊名)、版次(初版不注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序号使用1,2,3。3、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要求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设计)的写作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字数在35005000之间。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涉及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目录按三级标题标准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毕业设计图原则上要求计算机绘图。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如图纸规格、线型、字体、符合、图例和其他表达的基本要求;一份2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并装订成册。4、毕业论文(设计)(设计)撰写格式(1)、毕业论文(设计)统一要求用A4纸打印。(2)、打印规格如下1)论文(设计)题目(黑体,2号)。2)学院、班级、姓名及指导教师(楷体,4号)3)摘要、关键词(黑体,5号);具体内容(宋体,小5号)。4)正文标题(黑体,小3号)具体内容(宋休,5号)行间距为15倍行距,上下页边距均为25CM;左页边距为3CM;右边距为25CM;页眉、页脚和页码均去掉。5)注释或参考文献(黑体,5号)内容(宋体,小5号)。5、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一些具体要求(1)书写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要按学院规定的格式统一打印部分资料手写必须规范。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以外。稿纸不准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汉字必须统一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2)标点符号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标点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3)名词、名称毕业论文(设计)中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中规定和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符合我国法定计量单位。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周、月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件/台、元/KM。(5)注释毕业论文设计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引中注夹在正文中的。(6)公式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7)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题和表序。表题和表序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8)插图绘制的图表应精心设计并用绘图笔绘制,不得徒手勾画。照片图应清晰,无痕迹和缺陷。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后空一格书写图题。(三)毕业论文任务书1、毕业论文的目的毕业论文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在学完全部计划课程后进行的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毕业论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5)、协作配合工作能力。2、毕业论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与工作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初定,然后交由指导老师审定。选题范围包括某种车型某个系统(或总成)的结构特点与检修技术,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汽车制造或检修设备的性能、应用、调整与维护,汽车企业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汽车营销技术等。并做好以下几项具体要求(1)、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论文进展情况;(2)、有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指导教师;(3)、严禁抄袭,否则毕业论文成绩按零分计算;(4)、按毕业论文进展要求完成各阶段工作,最终论文稿件电子版和打印件要求在4月31日前上交指导教师,过期不予答辩;(5)、未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学生不予毕业。3、毕业论文进度计划(1)、2012、092012、11调研、查阅资料、选题(2)、2012、112012、12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3)、2013、2、20前上交论文初稿(4)、2013、2、202013、4、30修改、定稿(5)、2013、5论文答辩指导教师廖君日期年月(四)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论文题目安全气囊的应用及发展二、选题依据背景与意义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为了减小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现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研究目标向更高的目标挑战,重视理论、创意和实践,重视合作和信息交流,了解汽车安全气囊在汽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安全气囊在高速公路发达和汽车系能提高的环境,讲了有关安全气囊的如从什么时候被提出来到后来的发展和安全气囊的的有哪方面应用能力进行详细介绍,还讲了从当前和未来安全气囊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可以概括为向着气囊的智能化、绿色环保化、虚拟技术化等方向发展。及安全气囊的一些特点与安全气囊的一些改进经行分析。另外本文还讲了安全气囊在不同的位置下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对大家认识安全气囊的和安全带对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定性分析。即在查阅和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去归纳和分析在安全气囊的应用和发展。五、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汽车频道中华网2009,6(2)现代车用安全气囊发展简历刘东民,王生昌陕西汽车出版2008,3(3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黄宁军等汽车科技,2009,3(4AUTOBILD汽车画刊网责任编辑JOANNEJIU原创20101202(5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娄云刘新平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及发展吕铁山主编中国汽车研究中心20100730(7)安全气囊的使用苏慧青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徐安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豆丁网、知网等(10)百度文库六、设计(论文)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确定论文题目、起草论文大纲2012年8月编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012年8月2012年12月编写论文目录2012年8月15日编写论文摘要、前言2012年8月16日编写论文正文主要内容2012年8月18日2012年9月9日编写论文结语、谢词2013年5月上交修改论文2013年3月七、设计(论文)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及创新点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学会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学习汽车组装技术,同时了解汽车安全气囊在日常行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五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一、参考文献(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汽车频道中华网2009,6(2)现代车用安全气囊发展简历刘东民,王生昌陕西汽车出版2008,3(3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黄宁军等汽车科技,2009,3(4AUTOBILD汽车画刊网责任编辑JOANNEJIU原创20101202(5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娄云刘新平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及发展吕铁山主编中国汽车研究中心20100730(7)安全气囊的使用苏慧青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徐安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豆丁网、知网等(10)百度文库文献主要内容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汽车频道中华网要讲的的是安全气囊的由来,对安全气囊怎么发展进行解说和安全气囊里的传感器种类进行分类。还讲了安全气囊出现两种发展趋势。2现代车用安全气囊发展简历主要讲的是大约在20年前,由于信号弹装置的发展而派生的安全气囊技术,在现代汽车上得到很快的发展,利用该技术,当汽车发生碰撞后数十毫秒内,能产生大量的无毒气体、并将产生的气体充人特制的袋内,实现对车上乘员的安全保护。随着道路,车辆技术的改善,对目前使用的安全气囊提出很多的技术要求,并通过现代车用安全气囊发展来讲述。3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黄宁军等汽车科技,2001,3主要回顾了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发展历史,对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发展动向作了重点介绍。基于目前国内外在出了一些应对策略。4AUTOBILD汽车画刊网主要讲的是当前高端汽车上用于探测碰撞、引爆安全气囊的传感器的数量已经达到11个,并且仍有增加趋势。而传感器的设计者们也正在采用新材料及新技术来提升安全气囊系统的安全性和个体针对性。5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娄云刘新平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本书主要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以及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安全气囊系统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实例等。6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及发展主要讲的是美国气囊和欧洲汽囊在其容量、起动速度、质量及压力上都各不相同。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的各大汽车厂家计划在90年代中、后期把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作为大多数新车的标准件等内容。7安全气囊的使用主要讲的是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UPPLEMENTALRE3TRAINTS邓TEM,简称SRS是60年代开始研制,70年代末出现的汽车防护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它是安装在现代汽车上用于发生交通事故后,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一种安全装置,即一种辅助保护系统。转向盘上标有“SRS”或“AIRBAG”字样。并通过全文来讲述如何使用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的得分类。8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主要讲的是汽车安全系统涵盖的内容,着重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阐述了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及系统开发程序。指出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未来的发展方向。9豆丁网、知网等主要从里面选取一些跟安全气囊有关系的内容,讲了汽车的安全设计在整车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系统旨在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防范事故于未然。被动安全系统是事故发生后开始起作用,以减缓事故严重程度。汽车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系统。还讲了汽车安全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