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3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7第一节世界经济发展状况7第二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8第三节供需形势分析11第四节“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11第五节政策环境分析12第二章20082009年全球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情况13第一节20082009年国际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概况13第二节国际三聚氰胺生产分析14一、全球产能分布14二、全球实际产量分布17第三节2009年亚洲三聚氰胺发展分析17第四节2009年欧盟三聚氰胺发展分析18第五节2009年北美自由贸易区三聚氰胺发展分析19第三章20082009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回顾19第一节三聚氰胺市场现状分析19第二节三聚氰胺产销形势分析20第三节三聚氰胺进出口分析21一、出口分析21二、进口分析24第四节三聚氰胺行业经济效益分析25第四章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26第一节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6一生产能力26二需求形势27三、支援与相关产业28四、产业竞争32五、政府作用34第二节三聚氰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35一、主要合成工艺技术路线35二、工艺线路比较说明36第三节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40第四节关于未来我国开拓国外市场的分析41第五节上游原材料供应情况42第六节三聚氰胺应用市场情况44第五章20082009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45第一节竞争格局分析45一、市场竞争格局45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46第二节三聚氰胺产业集中度与区域市场分析47第三节市场竞争形势预测47第四节竞争优劣势分析48第五节竞争态势分析预测49第六节存在的主要问题49第六章20102013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前景展望52第一节行业发展环境预测52一、全球主要经济指标预测52二、主要宏观政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53三、消费、投资及外贸形势展望56四、国家政策57第二节宏观经济形势展望61一、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分析61二、2010年经济发展展望62第三节行业供求形势展望64第四节行业市场格局与经济效益展望67一、市场格局展望67二、经济效益预测69第五节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展望69第七章20102013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市场供需形势预测70第一节国内外贸易形势预测70第二节三聚氰胺行业市场分析71一、国外市场71二、国内市场71第三节三聚氰胺产品供给分析72一、市场容量预测72二、行业供给能力预测74第四节三聚氰胺需求预测75第八章优势企业经营与竞争分析76第一节山东海化76一、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76二、竞争优势分析79三、前景展望80第二节四川川化集团80一、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80二、竞争优势分析84三、前景展望85第九章20102013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前景与趋势分析86第一节国民经济发展预测86一国内生产总值预测86二、工业发展预测86第二节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环境展望88第三节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前景展望89第四节国内三聚氰胺拟建及在建项目分析89一、三聚氰胺拟在建项目及技改计划列表89二、三聚氰胺投资前景分析90第十章20102013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91第一节投资环境分析与对策91第二节投资机会分析91第三节投资风险预警分析92第四节投资策略与建议93第十一章国内三聚氰胺企业发展规划及战略分析94第一节企业未来发展规划94第二节企业战略分析95一、企业战略分析95二、企业竞争战略97三、企业战略规划98图表目录图表20012009年我国GDP增长状况8图表2001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趋势图8图表2009年全球各地区三聚氰胺产能结构图14图表2009年全球各地区三聚氰胺产能结构图15图表主要国家三聚氰胺消费结构16图表2009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三聚氰胺消费构成16图表20042009年全球三聚氰胺产量变动趋势17图表20042009年三聚氰胺出口变动情况21图表2001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出口价格变动22图表2009年三聚氰胺出口特征分析(较2008年同期)23图表20082009年我国各月三聚氰胺的出口情况23图表20082009年三聚氰胺进口总量统计(110月)24图表2009年三聚氰胺重点进口统计分析25图表我国三聚氰胺生产、消费、出口情况表(单位万吨/年)27图表2008年我国主要三聚氰胺企业产、产量统计万吨/年33图表尿素高、常、低压法三聚氰胺技术经济指标比较36图表我国三聚氰胺生产工艺综合比较37图表内外三聚氰胺生产工艺综合比较表39图表0509年国内尿素价格走势图44图表20082009年我国国内主要市场45图表2007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1图表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62图表2007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年产销量比较68图表20102013年我国三聚氰胺年产销量比较68图表2007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出口价格变动趋势71图表20102013年我国三聚氰胺的出口价格变动趋势72图表2006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产量以及趋势73图表20102013年我国三聚氰胺产量以及趋势73图表2006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产能及趋势74图表20102013年年我国三聚氰胺产能及趋势74图表2009年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全文季度季度报告主要会计数据77图表2009年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全文季度季度报告财务报表77图表2009年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全文季度季度报告利润表78图表20092010年我国三聚氰胺主要拟在建项目列表90第一章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出现了新的国际经济格局,国际经济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达工业国家集体经济充满了未知的变化。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复苏迹象。美国经济比第三季度增长了153个百分点,按年率计算增长了57;日本经济比第三季度实际增长了09个百分点,按年率计算增长了38;欧元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但同第三季度相比,也出现了01个百分点的环比增长。2007年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一度被人们视为是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衰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开始步入复苏的轨道。从极度悲观预期到谨慎乐观的判断,至少说明了人们在对本轮经济危机性质的判断经历了一个渐进式的认识过程。然而目前的经济复苏缺乏创新基础。在危机爆发初期,人们过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分析上,即认为投资银行家的贪婪与金融监管的失灵是本轮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推论出美国金融自由化及其理论基础市场原教旨主义是本轮危机的替罪羊,而必须予以抛弃。借次贷危机之机反思和批判经济自由主义与市场原教旨主义,这在打破人们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盲目崇拜的思想桎梏上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从次贷危机出发来否定金融自由化,本身在经济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金融自由化及其金融工程学的发展,主要针对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非系统风险,从表面上看,次贷危机是一个非系统风险,金融自由化在次贷危机面前的无所作为,似乎表明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缺陷和失灵。但是,这种推论的逻辑错误可能在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可能并不是非系统风险积累的结果。美国在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年代,恰好也是美国经常性项目赤字和对外负债急剧增长的年代,美国过度的需求增长和外围国家的过度供给,既是危机前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也是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本轮经济危机的出现是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调整,这种调整是对美国过度消费、外围国家过度生产所积累起的全球经济风险的纠偏。正如美国经济学家NOURIELROUBINIANDBRADSETSER(2004)和SEBASTIANEDWARDS(2005)的分析所表明的观点美国经常性项目的赤字在达到占GDP的73时,美国的经济会出现拐点,并因此引发美国的经济衰退,以及美国对外净负债的下降。对于这样的全球性系统风险,自由市场经济是无法克服和规避的。我们不能迷信到希望市场经济能够避免和规避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制度性风险以及与此相伴的周期性危机的地步。第二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自2001年以来我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从2001年的973410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增长了345倍。即使在国际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GDP成功实现了“保八”的目标,并超出了预期,实现了87令世界注目的增长速度。图表20012009年我国GDP增长状况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0197,31480752002105,17230832003117,39020952004136,87590952005182,32100992006209,407001072007246,619001142008300,6700092009335,3530087图表2001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趋势图2001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加趋势7583959599107114987024681012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比上年同期增加其中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335万吨,增长22;早稻3327万吨,增长53;秋粮37420万吨,下降06。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509万吨,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生猪出栏64亿头,增长57;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5。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97、121和155。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0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39,中部地区增长360,西部地区增长350。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675,道路运输业增长401,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18,教育增长3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8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7998亿元,增长16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服装纺织、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家具类增长355,汽车类增长323。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食品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居住下降36,交通和通信下降24,衣着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6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6,经营净收入增长52,财产性收入增长116,转移性收入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2,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22,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0,财产性收入增长129,转移性收入增长231。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比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0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38246亿元,增长118,回落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国内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刚从金融危机阴霾中走出,市场形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前两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2010年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014亿元,同比增长266,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投资增速变缓,而消费增速加快,我国经济结构正朝向政府调控预想的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复苏的大环境日益向好。第三节供需形势分析在2009年中国经济的全部数据中,87的GDP增速最引人注目。增长87预示中国经济仍将较快增长。在2009年中国经济的全部数据中,87的增速最引人注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年初提出的“保八”目标既振奋人心又充满挑战性,而全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则超出了预期。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供求形势良好。2009年中国物价呈现全年下降但年底上升的格局,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下降07,但年底两月分别同比上涨06和19。转正,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成功避免了大家一度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走势。鉴于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连续6年丰收,相信经过努力,今年的物价上涨应该是“温和可控”的。所以尽管2010年中国市场的需求将比较旺盛,但并不会出现大的通胀。第四节“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基本特征1、经济结构方面,低水平平面扩张被结构高度化所代替,投资和重工业将保持快速增长。以往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能力在较低技术层面,以外延为主的扩张支持,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不足。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电子通讯、汽车、住房等产业拉动,由于这些产业的生产技术大多比较复杂,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链条较长,因此对生产技术的提高有较大推动,对各产业的影响度系数较高,从而会加快工业结构高度化的速度。在加入国际分工的背景下,这也是中国加工制造业整体升级的过程。这会使生产过程变得更加“迂回”,中间需求扩大,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份额会有所提高;也会使产业的装备水平提高,资金技术密集度提高。从而会使重工业的比重和投资率提高,重工业和投资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目前已经有所显露。2、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运动特点发生改变,从周期性的供不应求转变为周期性的供大于求。繁荣不是结束于过热,而是生产过剩。不同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有不同的均衡点,并决定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新一轮经济增长,从供给条件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无论最终消费品还是基础产品,增长的潜力都很大。一方面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供给充裕;另一方面企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而需求方面,居民购房、购车的速率预计会由初期的猛烈提高转为相对平稳,住房和汽车这些产品的普及,不会再现家电那样“排浪型”的迅速扩张。因此,需求不足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求的水平决定了供给的增长速度,供给不足仅仅存在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某些行业和部门,而且持续时间不会很长。阶段性的生产过剩是这一轮增长中的突出问题。这表明十一五期间国内市场竞争普遍和激烈。3、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经济增长以市场调节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管理部门组成的计划管理体系仍然在很大范围内发挥着配置资源的作用,通常称之为“计划轨”。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国有企业开始从竞争性领域加快退出,依托国有经济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国有商业银行等也都随之转变职能。“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增长以市场调节为主。供求总量关系、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诸方面关系,都处于市场调节的状况下,都主要由市场决定。行政主导对各种直接的调控措施反应灵敏,而市场主导则对各种影响微观效益的间接措施反应灵敏。因此,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宏观调控也面临新的课题,一些市场化的调控手段需要加快研究和付诸实施。第五节政策环境分析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政府在2010年还会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还有很多投资空间,国内需求也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因此中国经济今年保持8左右的增幅是非常有可能的。如果这样,中国经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占到30。展望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是双重的。从外部环境看,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今年的经济复苏步伐会非常缓慢,从而不利于中国出口。而且,由于面临高企的政府债务和失业率,发达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压力转嫁到其他国家去,中国可能会首当其冲。从内部因素看,2009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庞大的刺激性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国内需求,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问题,如贷款规模发展过快造成资产泡沫风险等。中国经济今年最大的挑战是创造就业机会,需要强化国内需求的基础,建设更强的社会保障网络。中国经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通货膨胀压力,应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以防通胀上升太快抑制需求。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调整的问题,危机发生后经济活动减少,政府采取应急性的反周期措施是有道理的。但一旦经济对这种措施有所反应,刺激需求的机制就应该退出。实际上,中国的刺激性政策已经在调整,其目的是避免通胀风险,并避免与其他经济体关系出现困难。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中国正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我们相信,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大幅调整至紧缩状态。对中国而言,外需虽有所复苏,但相对比较疲软。为启动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还需要继续保持。但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发放,可根据国内经济增长状况以及房地产发展情形作适当调整。如果继续不必要地放松银根,就会面临产生房地产泡沫、通胀和不良债权这些副作用的危险。因此,中国经济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施放松银根后的“退出策略“。第二章20082009年全球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情况第一节20082009年国际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概况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沸水、耐老化、高光泽、易配色、高硬度、防酸碱、无毒等特性,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此外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三聚氰胺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用量的不断增加,影响着三聚氰胺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新的竞争中使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将最终在今后几年内实现产业级。丰厚的利润必将促使三聚氰胺行业更进一步地加快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然而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三聚氰胺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一度低迷,一些国家减产停车。产能下降,同时需求也并不乐观。总体来看国际三聚氰胺行业的发展比较迟缓。第二节国际三聚氰胺生产分析一、全球产能分布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装置的生产能力都在3万6万吨年,其余装置也大都在年产万吨以上。目前世界上三聚氰胺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113万吨年。图表2009年全球各地区三聚氰胺产能结构图厂家名称生产能力单位万吨荷兰14美国12日本12奥地利9德国8法国5意大利5印度尼西亚5波兰42中国台湾4韩国4沙特阿拉伯2印度2科威特16罗马尼亚13俄罗斯1亚美尼亚1巴西08伊朗05中国内地208全球生产能力西欧占36、美国占据11、日本占106、其它国家占424。荷兰、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13以上。其中,日本日产化学生产能力46万吨年,采用自己开发的尿素高压法生产技术,共有四套生产装置;三井东亚化学公司生产能力3万吨年,有两套装置,一套为美国氰胺公司的高压法工艺(1万吨年),另一套为巴斯夫公司的常压法工艺(2万吨年);三菱油化公司生产能力3万吨年,分别采用巴斯夫常压法和美国氰胺公司高压法。美国生产能力12万吨年,自用7万吨,出口5万吨。图表2009年全球各地区三聚氰胺产能结构图2009年全球各地区三聚氰胺产能结构图2111106017602480欧洲美国日本其他国家中国国际上三聚氰胺主要用于塑料及涂料工业、轻工等行业,绝大部分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酯,5用于生产阻燃剂。其消费结构大致为木材及装饰板51,涂料12,模塑料、粘合剂、纸处理剂各10,其它7。目前全球三聚氰胺需求量约为60万吨年,消费国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美国、约占全球消费量的83。日本三聚氰胺主要用于粘合剂、模塑料及涂料方面,最大用途是粘合剂生产,占总产量的59。美国三聚氰胺绝大部分用于制造三聚氰胺树脂,主要是甲醛树脂,消费结构中涂料占335,层压板占255。西欧的主要用途也是生产甲醛树脂,其中层压板消费占总量的534。图表主要国家三聚氰胺消费结构需求份额应用美国日本西欧平均木材及装饰板2251053451模塑料15101710粘合剂1059810纸张10101010涂料33556612其它行业9657目前全球三聚氰胺需求量约为60万吨年,消费国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美国、约占全球消费量的83。日本三聚氰胺主要用于粘合剂、模塑料及涂料方面,最大用途是粘合剂生产,占总产量的59。美国三聚氰胺绝大部分用于制造三聚氰胺树脂,主要是甲醛树脂,消费结构中涂料占335,层压板占255。西欧的主要用途也是生产甲醛树脂,其中层压板消费占总量的534。目前,全球三聚氰胺的市场需求量分布为欧洲为68万T,占总需求量的40;南、北美洲20万T,占总需求量的12;亚洲、非洲及澳洲82万T,占总需求量的48。图表2009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三聚氰胺消费构成2009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三聚氰胺消费构成404812欧洲亚非澳洲南,美洲二、全球实际产量分布近年来,国际三聚氰胺市场发展速度比较快,特别是产能增加速度较快,基本上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产量增长速度在5左右。2003年全球三聚氰胺约有大小生产企业90余家,总生产能力13346万吨/A,到2005年全球共有130余家三聚氰胺生产企业、160多套生产装置,总产能1818万吨/年,产量1429万吨。其中欧洲地区主要厂家有12家,产能705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388,2005年产量67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472;美洲地区主要厂家有4家,产能155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85,2005年产量8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56;亚洲地区产能943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512,国际三聚氰胺的年需求量约为130万吨,年需求增长速度为58左右。到2009年底全球三聚氰胺约有大小生产企业200余家,其中产量也达到了近180万吨。目前全球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中东地区和黑海地区。亚洲已成为世界三聚氰胺生产基地,产能主要集中在我国。图表20042009年全球三聚氰胺产量变动趋势20042009年全球三聚氰胺产量变动趋势123414291507159117018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产量/万吨第三节2009年亚洲三聚氰胺发展分析由于原油、天然气等基本原料大幅涨价,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韩国等国的部分三聚氰胺厂家相继停产,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企业因生产成本等因素陆续减产,如日本三井等都减产50以上,日本三井已退出三聚氰胺生产领域。09年亚洲地区三聚氰胺市场行情继续保持稳定,市场成交依旧不见起色,现国外高端产品在亚洲市场报价还在12001250美元/吨CFR,成交仍倾向低端价格,而中国低端产品出口报价还多在10401050美元/吨FOB左右。印尼DSM(6万吨产能)三胺装置继续停车,厂家大约在09年第三季度末会恢复开车。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国。5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三聚氰胺工业迅速发展。由于我国已成为国际三聚氰胺市场的重要出口基地,因此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第四节2009年欧盟三聚氰胺发展分析在一部分企业停产或退出的同时,国际三聚氰胺巨头正在寻找新的战略基地。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荷兰帝斯曼公司宣布,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将对其欧洲的三聚氰胺业务进行战略调整,采取合资或出售的方式,增强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在西欧,巴斯夫、林茨、帝斯曼等既是三聚氰胺骨干生产商,也是下游产品生产商。巴斯夫7万吨/年的三聚氰胺全部自行转化为下游产品,林茨三聚氰胺的内部转化率也高达50以上。这些骨干生产商为下游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进步以及扩展新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度商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也使新产品的开发、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在机制上得到保证。例如巴斯夫商标KAURAMIN旗下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多达30多个,KAURIT旗下的以尿素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也有30多个。近两年,一直领跑全球三聚氰胺市场的欧洲国家的三聚氰胺产能产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因帝斯曼、奥格林茨等公司部分装置的关闭而逐年减少。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产能为705万吨,2007年底减少到60万吨左右;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产量为6704万吨,2007年降至52万吨;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装置平均开工率高达956,而2007年只有87。美国、日本等三聚氰胺主要生产和消费国,近两年的三聚氰胺产业同样在走下坡路,不仅没有新建项目,部分企业原有装置还因原料供应问题纷纷减产或停产。仅20052007年,石油天然气价格飞涨,迫使荷兰帝斯曼公司关闭了美国一家52万吨年的三聚氰胺工厂,奥地利奥格林茨公司停运了欧洲一套6万吨年的三聚氰胺装置,印尼SMR公司将其三聚氰胺装置负荷降至60,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关闭其鹿岛35万吨年装置,韩国三星精细化工厂关闭了蔚山35万吨年装置,美国密西西比化学公司关闭了其路易斯安那州的52万吨年三聚氰胺一尿素装置这些装置的关停累计减少三聚氰胺产能20多万吨,减少产量约18万吨。第五节2009年北美自由贸易区三聚氰胺发展分析美国三聚氰胺产业在传统产品和不断创新的表面产品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在涂料领域的高消费和高增长。而且美国三聚氰胺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使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受纳能力。以三聚氰胺及其他相关关键原料的生产为依托,美国三聚氰胺产业采取延伸和扩张产业链的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开发新产品。美国氰特公司氨基树脂及其相关产品发展历程和产品结构具有以上明显的特征。其商标CYMEL旗下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的下游产品多达50多个品种,产品涉及涂料树脂、浸渍树脂、特殊添加剂、胶黏剂等许多种类,自成体系并配套,确保了其产品在这一应用领域中的长期主导地位。第三章20082009年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回顾第一节三聚氰胺市场现状分析受全球经济危机及下游相关行业不景气的影响,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内三聚氰胺市场需求萎缩明显,行情持续走跌,厂家出厂价格从之前的12000元/吨持续下调到70007200元/吨,国内大部分三聚氰胺厂家纷纷陷入亏本的泥淖,而面临亏损,民营企业只能停车减产,只有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在艰难维持正常生产。2009下半年年经过了前期的持续下跌且在低位运行后,国内三聚氰胺市场开始逐步走出低谷。三聚氰胺出厂报价大多为73007700元吨价,下同,市场批发报价大多为74007800元,同春节前相比,有200元左右的涨幅;出口报价大多为10501150美元;也有2050美元的上涨;同时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有所增加,主动询价的和存货的增多,生产厂家库存下降较快。2010年2月份正值中国的农历新年,因此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为过节做准备和欢度佳节中。像往常一样,三聚氰胺的一些下游企业照惯例在春节期间停车或减产,而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而是照常生产,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2月份的国内三胺市场显得平淡无奇,毫无亮点可言。企业深知此时调价毫无意义,因此2月份国内三胺价格在平稳中安然度过,高压法三胺价格仗着其产品质量优势,始终处在三胺价格的最高位,在9000元/吨的价位上小幅波动。常压法三胺价格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在85008600元/吨的水平,两步法三胺显得有些力不从近期国内三胺市场有紧张的假象,因下游用户年终备货拉动,出口行情利好,前期三胺生产产能不足,生产厂家几乎没库存,货源显得紧张,但随着年终将近下游用户将停产过节,而三胺企业春节将照常生产肯定会有库存压力,而今年春节滞后,节后天气转暖限电解除和新装置投产正常,因此预计成交价格将在8500元/吨的水平波动。下游需求层面对国内三胺价格的支撑力度不够,但目前国内三胺价格已经跌至较低的水平,基于成本和供求的双重矛盾,后期三胺价格下行的空间减弱,预计后市将保持低位盘整状态。第二节三聚氰胺产销形势分析近年来,中国三聚氰胺产能、产量、需求量和出口量年均增长都在10以上,这引起了国际三聚氰胺巨头的羡慕。尤其中国巨大的三聚氰胺消费市场和相对低廉的尿素原料成本,更是吸引了这些三聚氰胺巨头的眼球。根据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协作委员会筹备组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底,中国共有三聚氰胺生产、在建企业96家,装置117套,累计产能8565万吨,占全球的比重分别达到735、73和41。而根据国际三聚氰胺产业联合会的统计,除了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少数几个新建和拟建项目外,全球80以上的新、改、扩建三聚氰胺项目都集中在中国。随着中国三聚氰胺产能、产量和出口量的不断增大,以及产品质量和知名度的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定价话语权。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受房地产市场及下游板材胶黏等相关行业不景气影响,2009年国内三聚氰胺市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除2009年11月份三聚氰胺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创出2009年的新高以外,国内三聚氰胺企业的价格在其他月份涨跌幅度不大,整体显示出低迷的态势。国内大部分三聚氰胺厂家一直徘徊在亏本的边缘,一些民营企业已经破产,国有大中型企业维持着正常生产。第三节三聚氰胺进出口分析一、出口分析我国三聚氰胺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木材加工、装饰板、涂料、模塑料、纸张、纺织、皮革等行业,其中木材加工业占国内总消费量的56。另外,我国三聚氰胺约有50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西班牙、德国、印尼、意大利等国家。由于我国已成为国际三聚氰胺市场的重要出口基地,因此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石油价格的上涨相应的三聚氰胺的出口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的出口情况相对比2008年要下降一定的幅度。图表20042009年三聚氰胺出口变动情况2004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出口变动趋势841093615143101019660430024681012141620042005200620072008200940302010010203040506070出口量万T/A同比增长对于出口价格,自2001年初我国三聚氰胺出口价格达到最高点10817元/T,然后逐渐下降到2002年3月的最低点6820元/T,从2002年底到2004年底,价格在80009000元/T之间波动,2005年出口价格波动较小,基本在83009000元/T,2006年三聚氰胺出口价格基本稳定在84008800元/T。这说明国内外市场已基本成熟,市场比较透明,出口价格在成本线左右徘徊。2005年出口价格波动较小,基本在83009000元/T,2006年三聚氰胺出口价格基本稳定在84008800元/T。出口势头强劲,影响国内有限近年来我国三聚氰胺出口增长迅速,2002年出口量为394万吨,到2006年已激增至936万吨,增幅为13756。2007年出口势头依然强劲,月出口量连续超过万吨,16月份出口量高达762万吨,同比增长11541,创下了我国三聚氰胺出口量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国内三聚氰胺的出口价格大约在FOB1000美元/吨左右,接近人民币出厂价7300元/吨。在市场疲软时,三胺的出口价往往低于国内价位,一般价格差异在200500元/吨之间。因而此次价格反弹,在出口价位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预计国内出厂价格不会超过7800元/吨,市场价在8000元/吨左右。到了2009年三聚氰胺的出口量大大下降,但是价格维持在8800元/吨左右。2010年12月份由于前期涨幅过大,下游接盘乏力,近期国内三聚氰胺价格呈现冲高回落走势。目前三聚氰胺出厂报价大多为83009300元吨价,下同,市场报价大多为85009500元,与去年12月初的价格高点相比,大多下跌了15002000元,多的超过了2500元。出口价格也出现下滑,目前出口报价大多为12501400美元,较前期高点也有100150美元的下调。图表2001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出口价格变动20012009年我国三聚氰胺出口价格变动趋势800079008500850086508600846073008870020004000600080001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三聚氰胺出口价格平均(元/吨)2009年三聚氰胺出口特征分析与08年相比我国的三聚氰胺出口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在09年的市场上出口量的兑减已经明显显现。1到3月份我国三聚氰胺出口量相对08年分别递减了93,146,314,三月份降到了最低,对于4月份打破了一直递减的格局,45月份都保持了一小段时间的递增状态,分别相对于08年增加了144,96,然而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而且出口量较前期大幅度下跌到了7月份的8321949千克和12月份6120181千克,降到了最低点。图表2009年三聚氰胺出口特征分析(较2008年同期)2009年三聚氰胺出口特征分析930146031401440960339560607049404080539932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02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同比增长率图表20082009年我国各月三聚氰胺的出口情况2009年2008年时间出口量(千克)出口金额(美元)出口量(千克)出口金额(美元)1月721240780001389756570134422332月115181851207727813494100188903643月108136671154664014206808197135024月10460549118048649139920130355465月827410594363639156037134862376月7662705847959411425192181066087月8321949914274618793918307163368月6160465675867915665200266637709月68620997484125135739392321319810月79545359076172134535182289722111月91501231035642096718631664395712月61201817309510901377811620913112月100510970111472529147350843228429885二、进口分析与出口相反,我国2009年对三聚氰胺的进口量上半年相对于018年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于下半年自六月份以来出现了较高的递增趋势。2009年12月份进口量比2008年的进口量明显减少趋势,到了3月份由于国内对三聚氰胺的需求量增加。所以进口量达到了770771千克。相对增加了382493随着到了45月份又恢复了以前的递减趋势,但与08年比较并没有太多的下降。然而到了下半年我国的三聚氰胺的进口量一直是递增了趋势。其中到了8月份又达到了全年的最高值为1005790千克。创下了09年进口量的新高。图表20082009年三聚氰胺进口总量统计(110月)20082009年三聚氰胺进口总量统计(110月)8775716420770771567280296292391935541450100579030502557628963819253548438827873538050816927687534299422314528332231527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2009年进口量(千克)2008年进口量(千克)图表2009年三聚氰胺重点进口统计分析2009年三聚氰胺进口特征分析8696909850923041704160579035070814890150100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同比增长率第四节三聚氰胺行业经济效益分析我国三聚氰胺行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主要的企业有川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金陵石化化肥厂,濮阳市三安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沧州大化集团等这些企业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不稳定,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企业要库存一直增高,以及企业的内部问题,部分厂家已经停车。2009年河南昊华骏化三聚氰胺继续全线停车,厂家库存量已较少。山西丰荷三聚氰胺2010年2月底停车。因天然气供应不足,中原大化三聚氰胺基本已停车,停车时间仍受天然气供应状况影响,但是厂家表示短期无法开车,预计时间至少在2个月。所以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要视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企业的库存,和三聚氰胺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设备有必然的联系。第四章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第一节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生产能力中国第一套三聚氰胺生产装置于1958年投产,规模为100吨/年,这套装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三聚氰胺工业开始起步。我国三聚氰胺的生产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三聚氰胺产能超过3万T/A的企业达到9家,合计产能471万T/A,占国内总产能的496;年产量超过3万T的企业有5家,合计产量2187万T,占国内总产量的353,这些企业不仅产量大,而且还具备了生产技术先进、生产设备一流、产品纯度高、品牌知名度大的特点,代表了我国三聚氰胺产业的最高生产水平。2005年我国共有生产厂家106家,总产能588万T/A,占亚洲总产能的624,占全球总产能的362左右。2005年我国三聚氰胺产量为338万T,占亚洲产量的512,占全球总产量的236。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装置开工率为9560,我国开工率为575。说明我国三聚氰胺产业厂家数量虽然众多,但大都规模小、技术不够先进、开工不足、产量小,缺乏竞争力。经过50年的发展,到2008年,我国三聚氰胺产能达到95万T/A,产量62万T。2009年我国的生产能力随有下降但也达到了85万吨的水平,产量为50万吨,但出口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足10万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国。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09年产能有所下降,但是5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三聚氰胺工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图表我国三聚氰胺生产、消费、出口情况表(单位万吨/年)年份生产能力万T/A产量万T/A出口量万T/A消费万T/A20044652808422200558833810252006609416936302007725001535200895621434775200985501045从生产能力来看,作为我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着行业的发展速度,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我国三聚氰胺行业的发展也越发速度。二需求形势从国际来看,近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化工产品国际市场贸易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化工行业的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同时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佳,2009年111月,我国三聚氰胺出口量不足10万吨,比前年同期下降了30。对于国内市场我国三聚氰胺的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出向深层加工和利用发展的趋势,但国内消费量在近几年内仍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涨幅度不会太大。由于国情不同,我国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从法律上要求在家具和公共场所必须使用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的阻燃剂。因此,我国三聚氰胺已形成了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