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总结_第1页
小儿推拿穴位总结_第2页
小儿推拿穴位总结_第3页
小儿推拿穴位总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线状穴位头面部 坎宫:自眉头沿眉至眉梢成一直线。天门:两眉中至发际成一直线。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背腰部 脊柱:自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七节骨:自第四腰椎至长强成一直线。上肢部 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大肠: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肾纹:手掌面,小指间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小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圈。运土入水:手掌面,从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作一弧形曲线。运水入土:手掌面,从小指根至拇指根,沿手掌边缘

2、作一弧形曲线大横纹:仰掌,掌后横纹处。三关:从阳池至曲池处成一直线。六腑:从阴池至肘尖处成一直线。天河水:从总筋至曲泽处成一直线。下肢部箕门:大腿内侧,从腹股沟中点至膝盖内上缘成一直线。2、 面状穴位胸腹部 胁肋: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腹:腹部。丹田:小腹部。上肢部 脾经:大拇指末节罗纹面。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胃经:拇指掌面近指端第一节。板门:手掌面大鱼际处。3、 点状穴位头面部 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胸腹部 乳根:乳下2分。乳旁:乳处旁开2分。肚角:脐下2寸,旁开2寸。背腰部 龟尾:尾椎骨端。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

3、,旁开1.5寸。上肢部 肾顶:小指顶端。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内劳宫:手掌面,屈指无名指和中指间中点。小天心: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阳池:掌后横纹近拇指端。阴池:掌后横纹近小指端左端正:中指甲根大拇指侧赤白肉际处。右端正:中指甲根小指侧赤白肉际处。老龙:指背,中指甲根中点一分许。五指节: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二扇门:掌背中指指根本节两侧凹陷中。上马:手背无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威灵:手背第二、三掌骨歧缝间。精宁: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膊阳池:手背一窝风后3寸。一窝风:手背横纹正中凹陷中。下肢部 涌泉: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4、 同名不同操

4、作刚其主治功用不同的穴位名称、定位、操作方法及主治。穴位名称操作方法主治功用腹逆时针摩腹补法腹泻顺时针摩腹泻法腹胀、便秘七节骨上推补法腹泻下推泻法便秘脊柱捏脊从下往上补法捏脊从上往下泻法脾、肝、心、肺自指尖向手指末节指纹方向推 or旋推补法补脏腑虚自手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泻法清脏腑热肾自指尖向手指末节指纹方向推补法补脏腑虚自手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泻法清脏腑热小肠自指尖推向指根补法下焦虚寒多尿、遗尿自指根推向指尖泻法小便短赤大肠自指尖推向指根补法虚寒腹泻自指根推向指尖泻法大便秘结胃经自拇指根向掌根方向直推补法脾胃虚弱自掌根向拇指根方向直推泻法便秘纳呆运土入水、运水入土自拇指根经小天心推向小指根腹泻自

5、小指根经小天心推向拇指根便秘大横纹(分合阴阳)自总筋向两旁分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食消自两旁身总筋分推痰结喘嗽、胸闷板门自指根推向横纹止泻自横纹推向板门止呕端正揉左端正止泻揉右端正止呕5、 四个横纹列表比较。 穴位名称形状定位操作方法主治功用四横纹线见上掐、推疳积、腹胀小横纹线见上掐、推脾胃热结、口唇破烂掌小横纹点见上按、揉喘咳、口舌生疮大横纹线见上推平衡阴阳、行气导滞6、 主治腹泻的穴位。(定位见上) 腹 脊柱 七节骨 龟尾 天枢 脾经 肾经 大肠 板门 运土入水 大横纹 内八卦 涌泉 左端正 三关7、 主治咳喘的穴位。(定位见上) 乳根 乳旁 肺经 肺俞 肾经 掌小横纹 内八卦 五指节

6、 精宁 8、 主治惊风的穴位。(定位见上) 脊柱 心经 肾纹 小天心 总筋 左端正 老龙 五指节 内劳宫 肝经 四横纹 二扇门 精宁 放腑 天河水【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1.解表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天柱等。2.镇惊通窍 按揉百会、揉迎香。3.升阳举陷 按揉百会。 【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结】1.按揉肺俞、脾俞、肾俞能调治肺、脾、肾本脏器及其相关的疾病,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2.推脊、揉大椎、揉风门均能清热。前者清热作用较大,后两者以解表平喘为长。3.龟尾、七节具有双向调节大肠功能的穴位,一起应用,形成一组合穴。【胸腹部常用穴位小结】1.胸部诸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喘,痰鸣,胸闷诸

7、症。2.中、上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功能性紊乱: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诸症。3.下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温煦下焦,培肾固本,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等。 【下肢部常用穴位小结】1.百虫、承山、前承山、解溪、委中、仆参 诸穴均能治惊风抽搐和下肢转筋,亦能治下肢痿痹诸证。2.箕门、三阴交 两穴能治尿闭、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疾病。3.有个性的穴位 足三里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主穴。丰隆能化痰湿,止咳平喘。推涌泉属釜底抽薪之法,不仅能退实热也能除虚热。 【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结】1.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诸穴主要用于本脏腑的病证,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牌经、肾经两穴宜补不宜清。2.清热类穴位 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推三关,治外感发热。 清天河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