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含开题及SW三维及5张CAD图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4570811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7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9-27
上传人:QQ14****960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郭**(实名认证)
陕西
IP属地:陕西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甘草
收获
设计
试验
研究
开题
SW
三维
CAD
- 资源描述:
-
甘草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含开题及SW三维及5张CAD图,甘草,收获,设计,试验,研究,开题,SW,三维,CAD
- 内容简介:
-
一 本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课题的来源:自选题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新疆每年至少要人工栽培2200公顷甘草才能满足国内外医药市场对甘草的需求。人工种植甘草株数普遍为每0.0667公顷为15000株,同时伴随着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收获困难等问题7。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种植及收获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成为了影响甘草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和收益的重要因素8。所以,为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乱采、乱挖、过度开采及对野生植被、生态环境的破坏,克服甘草收获期短,保证在有限时间内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甘草收获体系己迫在眉睫。二 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现状及分析2.1国外现状分析 目前为止,国外尚没有专门针对深根药材作物的挖掘机械,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进行研究。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均在短根茎类机械收获有了研究成果,并且己经达到了萝卜、马铃薯、甜菜、大蒜、花生和洋葱的机械化收获水平9。意大利的DSC-120以及日本久保田公司研制的DCL-130型马铃薯挖掘机实现了马铃薯的机械化收获;美国 Courtesy of Lilli ston Mfg.Co.生产的LP-2和荷兰Michigan生产的PH-2型花生收获机实现了花生的机械化收获;另外还有美国Kelley Manu-facturing公司在KMC3376和KMC3374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新型花生联合收获机等等10。这些机型都满足工艺技术先进,工作可靠性高等优点,但相对而言结构较为复杂,主要适于浅根茎作物的采挖收获。2.2 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黄茂、甘草等长根茎药材的挖掘,其收获方式主要是靠人工挖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在面对大面积甘草收获时人工挖掘困难较大,同时机械化采挖效果不好,主要因为挖掘阻力过大。目前国内甘草生产主要是人工、半人工收获,主要作业方式包括人工收获、改装犁挖掘收获、深松机切割收获和长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机收获。三、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3.1 课题任务要求本装置主要用于在小块土地上进行小麦收获,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小麦割晒机的机架,传动装置,切割装置,拨禾装置等相关设计。3.2 课题设计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目标: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正向大型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更稳定、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更有甚者不断将高、精、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来,引领农业机械向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就目前来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作物种植模式有差异,所以一味的追求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不现实的,怎样确保国产机具的水平过渡,确定适合自己的收获理念才是关键。 可行性分析:北疆种植的两年以上的甘草根系都在300mm以下的的土壤中;通过犁沟从剖面看,葡旬茎数量杂多而且互相缠绕,主要集中在300mm深的土层中。所以,300mm以上的深度为甘草机械化采挖的目标深度,最为理想的采挖深度300-400mm。国内相关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实现设计要求,综上所述,设计是可行的。四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4.1 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需要满足减少对甘草的破坏及收获速度的影响等要求。甘草收获机主要组成:机架,传动装置,切割装置,分离装置等。4.2 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难点问题解决的思路难点问题:切割装置它是甘草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它是本次设计中的重点。具体的解决的思路如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确定,进行机构的构想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做出总体设计。五 完成本课题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2)从了解的信息中确定设计方案。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根茎类收获机械,以确定方案中所需的收获机构。 (4) 遇到关键性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5)画出装配图。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以及三维图。 (6)参考资料中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等进行计算校核。六 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工作方案:1、对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确定2、对挖掘装置的设计、研究(重点)3、对分离装置、传动装置等设计4、选择相关零部件并进行计算和校验。5、修改完善总装图和零件图装配。进度计划:第12周 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第34周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甘草收获机械,确定甘草收获机的总体设计方案,绘制总体结构简图。第56周 根据工作要求,计算并查阅相关手册,选择和设计各零部件。第79周 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第1011周 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并进行运动仿真。第12周 从工艺性能,经济性能,实用性能等方面对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校核、修正。第13周 完成设计说明书。第14周 整理材料,准备答辩。七 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周剑,冯晓静,刘洪杰,等.甘草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19):10065一10066.2吴敬峰,贾晓光,李珺珂,等.新疆甘草规模化种植与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农药, 2006, 13(7):12-14.3许正才.中国新疆甘草产业竞争力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1:20-31.4王学农,马彩雯.新疆甘草人工种植前景探讨J.新疆农机化,2004(6):34-35.5李晓瑾.简析新疆甘草资源现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4(2):26-29.6王 立,李家恒.西北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林业科学,1999, 35(1):129-132.7黄明进,王文全.我国甘草要用植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 35(8): 947-951.8周振华.机械化收获长根茎类中药材的经济效益及推广前景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6(3): 17-18.9申屠流芳,孙星钊.中粘壤土块茎类作物收获机的研究与开发J.农机化研究,2003(10): 54-55.10尚书旗,王延耀,周亚龙.花生收获机的应用现状与推广J.农机科技推广,2004(8): 10-11.11周 剑,冯晓静,李建平,等.甘草采挖收获机械化现状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8(9): 217 -219 .12朱林秀,周振华.长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的研制推广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6(9):32-33.13刘晓峰,张 禹.中药材机械化作业技术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6(5):47-48.14刘玉和.根茎类中药材起获机械J.新农业,2006 ( 8 ):60.15孙彦君,司振江,周 宙.4WZ-140型根茎类中药材振动挖掘机J,2005(6):70.16盛国成,贺春燕.4WGX-120/150型根茎类药材挖掘机的研制J.农业机械,2012(16): 112-114.17新乡地隆药业EB/OL.(2014-2-2)2014-3-5.18初旭宏,王俊发.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8( 10 ): 32-33.19孟少童,李广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