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8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5.doc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教学案+练习打包62套人民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教学案练习打包62套人民版.zip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9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12讲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11讲民主政治的扩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10讲英国代议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四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3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四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3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四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3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第3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第35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六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1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9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0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4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3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文艺复兴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3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3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3讲近现代革命领袖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8.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2讲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1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24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0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23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0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0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0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8.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9讲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8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7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2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6讲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全球化趋势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5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3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5讲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0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9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7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4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5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4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5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二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二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二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4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二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近代前期列强入侵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二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1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8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0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0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0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8.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19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5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秦汉政治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5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202012282255.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32165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3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教学案+练习打包62套人民版,文本
内容简介:
第38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标要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主干梳理1俄国农奴制改革一 改革背景1政治上: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2经济上: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3社会上:十二月党人起义唤醒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这些革命主义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用暴力推翻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新思潮的涌动。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5亚历山大二世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上台后深刻意识到农奴制的落后。二 酝酿1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国威。2酝酿(1)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2)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3)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三 内容(“二一九法令”)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四 特点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五 评价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农民获得一块份地,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金版点拨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虽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因此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明治维新一 历史背景1内忧(1)政治上:天皇没有实权,幕府掌管国政,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2)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碍。(3)外交上:闭关锁国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大趋势。(4)文化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播,为日本学习西方准备了条件。2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3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统治。二 主要内容项目主要内容政治(1)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3)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经济改革币制;改革土地制度,确认土地私有;进行地税改革,统一征收地税;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西化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三 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1)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2)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3)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日本踏上军国主义道路,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思考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哪些局限性?提示: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缺乏民主宪政精神,为日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基础。金版点拨殖产兴业中明治政府的作用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其关键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经济落后、民智未开的日本,人们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和资金,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精神就是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这一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3戊戌变法一 变法背景1社会危机(1)民族危机:列强资本输出(政治借款、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开设工厂、开设银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2)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统治危机。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1)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述变法理论。(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存,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3)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4)严复:把西方进化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5推动因素:马关条约签订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 变法过程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百日新政(1)内容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奖励创新发明;修筑铁路设立矿务总局,开采矿产;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设立译书局。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2)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3)局限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行动与他们的宣言相比退步了。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3结果: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三 历史评价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2)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3)主观上: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2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3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作用。(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要点深化一、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及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1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思想近代化:促进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在俄国传播,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2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1)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2)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3)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二、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1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内容:洋务运动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以维护封建制度;而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对封建制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改造。3方式:洋务运动主要靠少数地方实力派官员主持;明治维新在天皇的主持下进行了比较全面、广泛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4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踏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留有大量封建残余。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由于顽固派的反对,无法推行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真题感悟1(2019全国卷)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英文报纸的报道体现了对光绪帝的同情和对慈禧太后的讥讽,侧面反映出部分西方人赞同光绪帝的改革变法活动,d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在当时主要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并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清政府的对外态度,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英文报纸的报道,并非是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项错误。2(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是推动领导力量;根据材料1877年士族拥戴西乡隆盛发动叛乱可知,明治维新后期中下级武士成为阻碍反对势力。第二小问,明治维新前期从武士所处的地位、享受的俸禄和西方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后期根据材料从武士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生存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作答。3(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并结合所学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受西方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这场改革的结果并结合材料二对于改革的认识,从改革所需的条件、改革的宗旨等角度分析。1(2019北京高考)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答案b解析通过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即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b项正确。根据漫画可知,农奴为了得到所谓的自由,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结合所学可知,农奴获得的土地需要高价赎买,并因此更加贫困,a项错误;农奴获得自由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c项错误;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2018北京高考)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明治维新中,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打破了原来的等级身份制度,废除武士特权,有利于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废除等级身份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废除贵族和武士特权,不是废藩置县,故c项错误;殖产兴业是政府扶植企业发展,属于工业方面的措施,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3(2012四川高考)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造成了大规模的杀戮与流血事件,表明他并不赞成革命的手段,故排除a、c两项;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代表,阐述法国大革命后果的用意是促使光绪帝变法,故排除d项,选择b项。4(2016江苏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从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质量、对农民的管理、农民要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改革的方式、历史传统、着眼点等方面分析。第(3)问,从利益关注点、对旧势力的态度、着眼于未来等方面总结。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恩格斯在评价克里米亚战争时说,“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制度腐朽 b吏治腐败c经济凋敝 d军备落后答案a解析沙皇政府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了惨败,而惨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原因是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前所未有的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制度腐朽,故选a项。2(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地主大都使用农民而不愿意使用机器打谷。原因是“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这种现象反映了()a机器生产不适合俄国农业b使用农民的生产效率更高c农奴制阻碍了工业化进程d农民与地主关系非常密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原因是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可知,俄国地主不愿使用高效的打谷机,而愿使用不花钱、效率低的农民,说明农奴制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c项正确。3(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下表是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卢布)。省名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1861年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沃罗涅日25.9333.1169.26由此可知()a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制度变革促进了俄国农业迅速发展c改革未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d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赎买土地事实上付出的价格远高于土地实际价格,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俄国通过对农民残酷的剥夺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农奴制改革并未改变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奴制改革对农民的剥削,不是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结合所学可知,改革使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c项错误。4美国学者肖尔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日本人相对迅速取得成功,主要不应归功于外因,应该从其内部特点去寻找原因。”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黑船事件”构成明治维新主因b岛国的小国特征催生明治维新c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情况特殊d西方的力量太过强大惊醒日本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幕府体制弊端的突显,资本主义因素在国内的成长刺激日本革新,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实行明治维新,因此当时日本社会的特殊情况是日本成功的主要内因,故c项正确。a、d两项是外因,排除;岛国特征是不变的因素,改革前后都存在,因此不能构成日本在当时学习西方的原因,排除b项。5(2019上海闸北八中高一期末)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个观点反映近代日本的一个特点,即a“脱亚入欧” b“文明开化”c“师夷长技” d“尊王攘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可知,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故选a项。6(2019上海松江二中高一期末)1871年,天皇宣布废除260余藩,设置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府和县,目的是()a加强天皇专制统治 b消除封建割据势力c削弱西南强藩势力 d学习中国封建体制答案b解析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和消除封建割据势力,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是改革的具体措施,故b项正确。7(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大久保利通在上奏天皇时指出:“苟财用不足,上下奔走衣食,自无暇得顾其他也。果如此,即令仅有海陆军备之严、学校教育之盛,亦徒属虚美,国无其国者,古今万国不鲜其例。”为此,大久保利通主张()a发展经济,民富国强 b重视教育,加强军备c上下一体,富国强兵 d四民平等,废藩置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苟财用不足,上下奔走衣食,自无暇得顾其他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久保利通认为民富才能国强,主张殖产兴业,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8(2012海南高考)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答案b解析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抵御外来侵略,没有突破封建思想的樊篱,其思想不具有“即中即西”的特点,故a项错误;康梁的维新思想一方面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一方面受封建旧思想影响,具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点,故选b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他们的主张主要来自于西方,不具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点,故排除c、d两项。9(2018河北辛集中学高二课时练习)与维新派关系极为密切的帝党官僚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臣对:与康不往来。上问:何也?对以:此人居心叵测。曰:前此何以不说?对: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由此可见()a官僚集团反对维新变法b官僚集团在争夺变法的主导权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d维新派与帝党的改革目的不同答案d解析a项“反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也没有阐述官僚集团反对维新变法,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变法主导权与群众基础问题,故排除b、c两项;根据材料“此人居心叵测”“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可判断维新派与帝党的改革目的不同,因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帝党则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10(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期末)清制,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方可向皇帝上奏折。1898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该上谕反映出()a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变法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百日维新受到军机处阻挠d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绪帝有开明的言论观,以上谕形式,准许官民上书言事,b项正确。材料强调光绪帝鼓励官民上书言事,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百日维新受到军机处阻挠,排除c项;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11(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从中可以看出()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所谓的“通才”指的是具有封建伦理道德观和熟练运用西学艺能之人,这表明清末教育制度正处于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传统教育的发展情况,a项错误;此时期新式学堂教育刚刚起步,尚未得到普及,b项错误;清政府意图培养“通才”,并非只是精通西学的人才,c项错误。12(2019河南洛阳高二期末)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b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c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1977年6月30日”“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可知,此时正值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这一时期中国高层频繁出访目的是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做铺垫,b项正确。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1971年10月25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既已推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时间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故排除a、c、d三项。二、非选择题13(2020江苏泰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材料二1873年日本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土地持有者均要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而不以产品的价格变动为转移,土地价格由政府规定,而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甚至与幕府时代的封建地租不相上下。土地持有者除地税外,还要交纳村费(地价的1%),地税加村费,相当于土地持有者每年收获量的34%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的世界通史(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关于1861年改革的观点。并据材料一论证此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3)综合上述两国农业政策的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影响: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3)认识: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知,作者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教学案+练习打包62套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32165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