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01012177.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113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2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1.结合实例,了解海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掌握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3.运用图表,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区域认知)4.运用图表,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综合思维)一、海气相互作用1概念:海洋与大气边界上的动量、热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特性的影响。2海气间的物质交换(1)液态的物质交换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2)气态的物质交换形式:海洋大气中二氧化碳。影响: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3)固态物质的交换3海气间的能量交换 。(2)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3)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大气环流及其所形成的行星风系和热带气旋。二、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影响 (1)影响:维持全球水热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形成的基础: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2对水量平衡的影响(1)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海洋。(2)过程:大气环流水循环。3对热量平衡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2)热量收支状况低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实现热量平衡方式: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输送到高纬地区的结果。图表点拨教材p105图432,该图展示出:(1)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辐射热量,黄线表示热量收入,红线表示热量支出。(2)低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3)热量收入和支出图像交点处,该纬度热量收入和支出平衡。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1)概念: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2)影响正常年份a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气候: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低,空气稳定降水偏少,气候偏干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高,空气对流强烈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b.赤道太平洋东部生物分布:冷海水上涌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繁盛鸟类丰富。厄尔尼诺年a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气候: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空气对流运动增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下降,空气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严重干旱b.赤道太平洋东部生物分布:信风减弱冷海水不上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减少。c厄尔尼诺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赤道太平洋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四、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概念: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2影响(1)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洪涝灾害严重。(2)赤道东、中太平洋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3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间隔周期(1)历史上,大约7年。(2)近年来,其时间间隔在缩短。(1)陆地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源、直接的热源。()(2)大气运动会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3)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4)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秘鲁沿海、北美南部地区降水可能增加。()(5)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旱少雨天气,产生森林大火,其主要原因是()a上升气流代替了下沉气流b下沉气流代替了上升气流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提示(1)海洋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源、直接的热源。(2) 潮汐是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吸引导致的,不是大气运动引起的。(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海区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4) 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秘鲁沿海、北美南部地区降水可能减少,会更加干旱。(5)b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产生森林大火。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问题1(综合思维)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哪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提示海洋和大气。问题2(区域认知)图中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提示暖流。问题3(综合思维)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哪里?提示海洋。问题4(综合思维)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提示大气运动及其形成的行星风系。归纳提升 1海气相互作用(1)海气的物质交换(2)海气间的能量交换2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图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2)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1读图,完成第(1)(3)题。某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 w/m2)(1)图中海域向a岛及所在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最主要途径为()a赤道暖流、东南信风b西风漂流、西北风c北大西洋暖流、西南风d季风洋流、西南季风(2)造成该大洋20n东部数值明显小于西部的原因是()a纬度差异b洋流性质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3)参与图示地区水、热平衡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不包括()a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b西风、拉布拉多寒流c西北季风、千岛寒流d极地东风、墨西哥湾暖流(1)c(2)b(3)c第(1)题,a地为大不列颠岛,所在大洲为欧洲,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大西洋向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主要途径为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中的西南风。第(2)题,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热量也越多。读图可知,20n大洋东部受寒流影响,西部受暖流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为北大西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流系统中有东北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而不包括西北季风;大洋环流系统中,不包括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属太平洋洋流系统。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科学家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年底达到顶峰,同时可能导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幅在2021年创下新纪录,所以说自然灾难的影响可能会更强地爆发出来。根据科学报告的数据显示,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给太平洋周边国家从秘鲁到印度尼西亚乃至澳大利亚带来灾难性强降水和长期干旱,届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的海面温度将大大高于正常水平。问题1 (区域认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在哪个海区?提示赤道东、中太平洋海区。问题2(综合思维)引起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信风持续减弱会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信风持续加强会导致拉尼娜现象。问题3(区域认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东西太平洋发生哪些变化?提示天气、气候、生物分布等。归纳提升 表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图示影响洋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增强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信风弱,甚至转为西风强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温度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增高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天气、气候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生物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2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第(1)(2)题。(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使其所在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abcd(2)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1)b(2)b第(1)题,“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向其附近海域大气输送了大量热量,使气温升高,并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但全球降水总量变化不大。第(2)题,大气降水丰富的地区,海水被稀释,海水盐度变低;而蒸发旺盛的地区,海水的盐度则会升高。潮汐是因天体的吸引力而形成的,洋流不一定都是大气运动的结果。题组1海气相互作用1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b大气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赤潮的形成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但这不是信风形成的原因。题组2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2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冬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3图中和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a处b处 c处相等d无法判断 2a3.b第2题,6个月后为7月,是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第3题,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处低,热交换处更活跃。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据此回答45题。4(生活中的地理)材料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是()a南下热水有毒b南下的热水致使上升补偿流消失,引起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c南下热水导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5(生活中的地理)“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主要有()澳大利亚降水量增加秘鲁沿岸降水量减少使大洋西岸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减少使大洋东岸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增多abcd4b5.c第4题,“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赤道逆流增强南下,南下的热水致使上升补偿流消失,引起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从而使秘鲁渔业遭受严重损失。第5题,“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沿岸水温升高,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多,降水量增加;使大洋西岸水温降低,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减少,降水量减少,形成严重的气象灾害。教材p103探索偏东信风持续减弱。教材p104思考(略)教材p106活动使北美东部和西欧地区的气温升高,尤其是冬季;温度升高,海水蒸发量增大,降水增多。教材p110思考偏东信风弱,导致西太平洋水温降低,导致东亚冬夏季风减弱,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