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010121326.ppt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zip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文本
编号:1574113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2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文本
内容简介:
章末小结与测评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冰川湖泊和沼泽水密度流北印度洋海区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能量交换热量平衡学思心得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水文特征影响举例水量大小和水位主要受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影响我国季风区的河流水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大,而且越靠近北方,水位的变化越大;欧洲的河流和热带雨林地区的河流,水量和水位大小的变化则较小水源补给类型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冰雪融水补给为辅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大多数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为辅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如塔里木河等汛期外流河:汛期的长短由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雨季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决定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大多数河流内流河: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汛期出现在温度高的时间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凌汛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有结冰现象;二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我国黄河的上游和下游河段;俄罗斯注入北冰洋的三大河流结冰期直接受气温影响: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我国黑龙江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含沙量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与降水强度、植被状况、地形起伏、表层岩性特征等有关。一般而言,植被覆盖率高、降水强度小、表层土质坚硬的地区,河流的含沙量小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流速度快,加之地表植被稀少,冲刷力极强,致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2.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流速(水力)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1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洋流图的判读方法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图1(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2判定洋流流向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图1中的洋流m和n)。3判定洋流性质(1)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图1中的洋流n)。(2)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3)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4判定洋流名称(1)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程序如下:判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最终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2)利用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判定洋流名称:依据已知的大陆或岛屿形状确定大陆或岛屿的名称;根据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关系知识,确定洋流名称。(3)利用经纬线地图,结合所掌握的世界洋流分布知识,确定洋流名称。2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1)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abcd(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1)d(2)c第(1)题,根据马达加斯加岛的位置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有位于南半球且向南流的暖流,故图正确。第(2)题,甲处为暖流,它对沿岸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洋流会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只有顺着洋流航行,才会加快航速;渔场一般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补偿流的海域。- 5 -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结合示意图,掌握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示意图,掌握河流水的主要补给形式。(区域认知)3.结合生活案例,增强节水、保护水资源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协调观)一、陆地水体的类型1概念及分类(1)概念: 是陆地上各种水体的总称。(2)分类:按空间分布: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按性质:咸水和淡水。2河流:在灌溉、航运和城市供水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3冰川(1)分布:高纬度和高山地区。(2)按照成因、形态和存在地区分类:分类主要分布地区大陆冰川南极大陆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一些高山地区易误点拨冰川都是运动的。无论是大陆冰川或者山岳冰川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都是运动的,不是静止不动的。冰川是塑造地貌重要因素,形成冰川地貌。4湖泊(1)概念:是指地面洼地积水形成的较为宽广的水域,是陆地表面仅次于冰川的第二大水体类型。(2)作用:具有拦蓄本流域上游来水,减轻下游洪水,分蓄江河洪水,降低干流河段的洪峰流量,滞缓洪峰发生的时间等。影响临近地区气候。(3)主要分布地区世界:北欧和北美。我国: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5沼泽(1)概念:是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2)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我国:若尔盖高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3)形成的自然条件:地势: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蒸发量小于降水量。物质:地面组成物质黏重不易渗透等。6地下水(1)概念:储存在岩石裂隙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统称为地下水。(2)作用:是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3)不合理利用影响:地下水位下降,也易形成地面沉降。沿海地区地下水的过分开采,易引发海水倒灌,导致地下水质发生改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入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二、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1河流的补给类型(1)概念:河流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2)雨水补给:雨水是世界大多数河流最重要也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补给来源。世界大多数河流、我国绝大多数河流都属于雨水补给。特点: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雨量及其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图表点拨教材p85图419,该图展示出:(1)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径流量,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图示上部的竖短线表示降水量,图示的曲线表示径流量。(2)图示显示,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多寡而变化,呈正相关。(3)冰雪融水补给:补给水源: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我国主要分布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特点: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主要随流域内气温的变化而变化。(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作用: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以湖泊水和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影响因素:湖泊和沼泽的面积和水量。(5)地下水补给特点是河流最常见的水源。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更为平缓,径流量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2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1)地下水和河流:一般来说,地下水与地表水特别是河流之间是可以相互补给的。(2)湖泊、沼泽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可以相互补给。湖泊和地下水与沼泽:比较而言,湖泊和地下水对沼泽的补给相对多一些。(3)湖泊和河流:相互补给。图表点拨教材p88图4113,图4114,该图展示出:(1)雨季时,湄公河水位迅速升高,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2)旱季时,湄公河水位下降快,洞里萨湖水位下降慢,湄公河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特别提醒(1)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等之间的补给是相互的,相互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水位高的水体补给水位低的水体。(2)冰川融水与其他水体补给是单向的,都是冰川融水补给其他水体。(1)自然界中的水都存在于河流、湖泊与海洋中。()(2)井水不犯河水是正确的。()(3)黄河下游河段总是河水补给地下水。()(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径流量大于冬季。()(5)关于河水与地下水的水位图的判断,叙述正确的是()a此季节该地区河水补给潜水b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处在丰水期c此季节该地潜水对河流起削减洪峰的作用d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可得到潜水的补给提示(1)自然界中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因此井水与河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3)黄河下游河段因中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在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淤积而成为典型的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因此总是河水补给地下水。(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及其变化随流域内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5)d从图中可以看出,潜水面高于河流水面,此时应是潜水补给河水,这种情况在河流处于枯水期时常见。 陆地水的类型及相互补给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之歌(节选)问题1 (区域认知)从空间分布看,长江水属于何种水体?提示陆地水体中的河流水。问题2(综合思维)哪些水体能够补给长江水?提示雨水、冰雪融水、沼泽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问题3 (区域认知)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提示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处于汛期,水位高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时,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归纳提升 1陆地水按照空间分布,可分为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类型。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1)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2)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列各图)(3)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见下图)1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上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bcd(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a长江下游b湄公河中游c密西西比河上游d黄河下游(1)a(2)d第(1)题,读图可知,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都高于潜水位,即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而图中四个选项中,表示河流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表示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第(2)题,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河流的补给类型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问题1(综合思维)“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提示雨水是黄河的主要补给方式。问题2(区域认知)黄河上游河段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提示冰雪融水补给。问题3(区域认知)塔里木河和黄河相比,其补给水源有何不同?提示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河流以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归纳提升 河流补给类型、特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间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一定相同,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尽相同,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时间性连续性水量较稳定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水量较稳定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取决于湖泊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1)(2)题。ab(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地b地c地d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1)d(2)c第(1)题,由流量曲线图可以看出,该地在暴雨过后,甲水文站洪峰高过乙水文站,且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差值大,由此可判断暴雨降在甲水文站的上游地区。第(2)题,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小于甲,主要是甲、乙之间的湖泊具有蓄洪的作用,使得流向乙水文站的流量大幅减少、水位差减小。题组1陆地水体的类型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海洋水、冰川水、陆地水b陆地水、海洋水、冰川水c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d地下水、冰川水、河流水c地球上各种水体,海洋水占97%,陆地水体占3%,冰川水占陆地水体的68.7%,河流水储量很小。2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目前容易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题组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千泉湖是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沙漠中的淡水湖,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近年来,湖泊面积扩大至5 000多亩。下图为千泉湖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生活中的地理)千泉湖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a雨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4(生活中的地理)千泉湖面积的扩大主要是由于()a夏季风的增强b全球气候变暖c冬季积雪增多d植被覆盖增多3c4.b第3题,根据材料,“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 ,因此湖水是由泉水涌出形成。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多,更多地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湖水的水量增加。下图为“某观测站测得的某河流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5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6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早于,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早于,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晚于,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晚于,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5a6.c第5题,读图可知,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基本上是正相关,其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第6题,读图可知,流量曲线径流变化幅度小,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教材p82探索1地下水。其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雨水。2浅层地下水。教材p83读图冰川、地下水、湖泊、沼泽和河流。教材p84活动h2更易喷出 。h2 井口位于承压水位线以下,h1 井口位于承压水位线以上。教材p85思考长江的主要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教材p87绘图(略)教材p89活动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井水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河水和井水二者互补。教材p90思考敦煌的用水主要是河流水。河流的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教材p9192作业题1(1)承压水。(2)南部山区的石灰岩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水顺着倾斜的石灰岩层,大量流向济南。地下水流到这里后遇到不透水岩石的阻挡不能继续前流,且石灰岩层上覆盖着不透水的黏土层,地下水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水从地下裂隙中涌出地表,形成泉水。2(1)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2)河西走廊地区的绿洲位于冲积扇地区。(3)玉门位于洪积扇边缘。其地下水源的补给区位于祁连山冰川地区。3夏季降水较少,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最少需要将它挖至地表10米以下。- 10 -第二节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结合气压带、风带的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形成。(综合思维)2.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3.结合区域图,能够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认知)一、洋流的分类1概念: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漂动,并带动其下层海水流动,在广阔的海洋中形成大规模的洋流。2影响因素:大气运动、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其中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3按成因分类(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2)密度流: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3)补偿流: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补偿流。二、世界洋流的分布1分布(北半球冬季)(1)洋流名称区域洋流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2)分布规律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4570海区:分布着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极大陆外围海域:分布着绕地球一周的绕极环流。包括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图表点拨教材p95图423,该图展示出:(1)全球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具有相关性。(2)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分别受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吹拂形成。(3)西风漂流是中纬西风吹拂形成的。(4)南北极附近的环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而形成。轻巧记忆联想法记忆洋流分布规律三、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1)暖流使所经地区空气变暖、变湿,给其流经的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如北大西洋暖流是欧洲西部形成温暖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2)寒流使所经地区空气变冷、变干,给其流经的地区带来低温、干燥的气候,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沿岸寒流的影响密不可分。2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1)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都是因为寒暖流交汇形成的。(2)上升流海区亦可形成大渔场,如秘鲁渔场。3对航海的影响(1)海轮顺着洋流航行比逆着洋流航行速度要快得多。(2)寒暖流相遇,容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3)洋流每年从格陵兰或北冰洋带来的冰山,威胁海上航运安全。4对污染的影响:有利于近海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净化,但也使污染范围扩大。(1)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洋流都是暖流。()(2)南北半球的洋流系统相同。()(3)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与北大西洋暖流密切相关。()(4)世界著名渔场都是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5)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b地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差异d大陆轮廓和岛屿影响提示(1)北半球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而南半球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西风漂流则是寒流。(2)南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均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系统,但在中高纬海区,南半球大部分是海洋,不存在中高纬的大洋环流系统。(3)西欧地处温带大陆西岸,沿岸流经的北大西洋暖流对其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使其形成了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海洋渔场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二是因沿岸存在上升补偿流而形成的。(5)a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所以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世界洋流的分布一对老夫妇在德国北部海岸的阿姆鲁姆岛度假时拾到一只在海上漂流了约108年之久的漂流瓶,该瓶成为史上漂流时间最久的漂流瓶。他们打开瓶子后,发现里面有一张明信片,还有一封以英文、德文与荷兰文写的信,信中是一份调查问卷,信中请拾获者将资料填写后,寄回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生物协会,随后能获得一笔奖金。问题1(区域认知)哪支洋流使漂流瓶从英国普利茅斯漂到德国北部海岸?提示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问题2(区域认知) 若在上海近海投放一漂流瓶,若干年后有没有可能漂到美国西部海域?提示有可能。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到美国西海岸。归纳提升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2洋流的分布规律名称分布组成特点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545之间)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侧)寒西(侧)暖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纬4570之间)逆时针环流,东(侧)暖西(侧)寒南极外围洋流南纬40以南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北印度洋随季节改变流向,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1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据图判断,半岛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a进入雨季,高温多雨b进入雨季,低温多雨c进入旱季,高温干燥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2)海区洋流向西流的主要动力是()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1)c(2)b第(1)题,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图中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季节正处于旱季,高温干燥。第(2)题,季风洋流属风海流,其主要动力是季风。海区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故选b。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你和我的天空,有一个美丽的梦,不知你是否还记起,记起那片我们一起描绘的画面,你是暖流我是寒流,我们终于相遇了,相遇在大雾弥漫的渔场纽芬兰,海上的渔船亮起了绚烂的灯,为我们的爱照明问题1(综合思维)分析纽芬兰渔场的成因。提示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问题2(区域认知)纽芬兰岛附近为何多大雾?提示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多大雾是由于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问题3(综合思维)洋流对航海有哪些不利影响?(举一例即可) 提示洋流把高纬度冰山带到低纬度航线上,威胁海上轮船航行,例“泰坦尼克号”轮船的沉没事故。归纳提升 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环境类型影响举例气候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影响全球)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影响局部地区)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环境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著名渔场秘鲁渔场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格陵兰和北冰洋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且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特别提醒海雾指在海洋影响下生成于海上或海岸区域的雾。海雾与洋流的关系如下:(1)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洋流的名称。(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请说明原因。(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海陆轮廓和洋流的位置,可知洋流为秘鲁寒流,洋流为巴西暖流。第(2)题,秘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在其影响下,在甲处形成了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巴西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其对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第(3)题,轮船在从城市a到城市b的航行途中基本为顺流,因而航行速度较快;但在丁海峡处为逆流(西风漂流),航行速度减慢。第(4)题,丙处渔场的形成与上升补偿流有关。答案(1)为秘鲁寒流,为巴西暖流。(2)洋流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并向低纬度地区延伸,洋流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3)快减慢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区域认知漂流瓶线路中世纪,漂流瓶是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有限手段之一。密封在漂流瓶中的纸条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或者衷心的祝福。发现一个可能从未知地域而来的漂流瓶,对于古代水手而言或许是一种惊喜、神秘、偶然、期待下图示意某帆船环球航海路线。2019年12月船上某船员在乙海域投放了一个交友漂流瓶,2020年4月该漂流瓶被游客在甲处海边捡到。读图,回答12题。1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b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巴西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2在图示区域航行时,该帆船船长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这样写道:“大面积海域挤满了渔船,部分渔民渔获满仓而返航”此时该帆船最可能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a2. d第1题,12月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第2题,“大面积海域挤满了渔船,部分渔民渔获满仓而返航”说明渔业资源丰富,图示区域中,该帆船最可能位于丁处,位于大陆西岸,受上升流影响,形成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素养立意本题组以漂流瓶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投放点”和“捡到点”之间的洋流,即漂流瓶的路线。题组1洋流的分类1按成因,洋流可分为()a暖流、寒流b风浪、海啸、潮汐c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d上升流、下降流c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题组2世界洋流的分布英国一男子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夏季,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据此完成23题。2(生活中的地理)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abcd3(生活中的地理)该地沿岸流经的洋流是()a东格陵兰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c加那利寒流d墨西哥湾暖流2d3.b第2题,结合题干基本信息,该城市位于英国,故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应位于北纬3060之间,图符合,而此时为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气压带、风带应向北移,图符合。第3题,流经欧洲西部沿岸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题组3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完成45题。4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a径流入海b寒暖流交汇c上升补偿流d人工养殖5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abcd4b5.a第4题,读图可知,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第5题,分别为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是暖流,a正确。教材p93探索1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赤道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2出事地点、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洋流的速度、东北信风和中纬西风的风速。教材p95思考本格拉寒流对非洲西南海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海雾多。教材p95读图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是洋流的主要动力。教材p96活动范围洋流流向洋流的性质(寒流/暖流)大洋东岸/大洋西侧大洋西岸/大洋东侧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暖流/寒流寒流/暖流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寒流/暖流暖流/寒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逆时针暖流/寒流寒流/暖流教材p96阅读1海洋水体大规模沿一定的方向流动。2先分析,后实践验证。教材p97读图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上升流处。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都会使海水受到扰动,会把深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饵料,形成渔场。教材p9899活动大西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的年平均温度约为26 ,平均盐度约为34;北极地区表层海水的年平均温度约为4 ,平均盐度约为32。教材p100思考北赤道暖流遇到陆地阻挡,受地转偏向力右偏,转向北形成。其影响因素有东北信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等因素。教材p101作业题1被西风漂流带到澳大利亚的。投放的其他漂流瓶可能在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东西部海域被发现。2. 1月苏奥平均气温高于厦门,主要原因是苏奥受暖流影响,厦门受沿岸寒流影响。新竹受暖流影响,但由于纬度高于厦门和苏奥,所以温度应低于苏奥,高于厦门。- 10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1.结合实例,了解海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掌握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3.运用图表,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区域认知)4.运用图表,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综合思维)一、海气相互作用1概念:海洋与大气边界上的动量、热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特性的影响。2海气间的物质交换(1)液态的物质交换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2)气态的物质交换形式:海洋大气中二氧化碳。影响: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3)固态物质的交换3海气间的能量交换 。(2)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3)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大气环流及其所形成的行星风系和热带气旋。二、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影响 (1)影响:维持全球水热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形成的基础: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2对水量平衡的影响(1)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海洋。(2)过程:大气环流水循环。3对热量平衡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2)热量收支状况低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实现热量平衡方式: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输送到高纬地区的结果。图表点拨教材p105图432,该图展示出:(1)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辐射热量,黄线表示热量收入,红线表示热量支出。(2)低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3)热量收入和支出图像交点处,该纬度热量收入和支出平衡。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1)概念: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2)影响正常年份a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气候: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低,空气稳定降水偏少,气候偏干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高,空气对流强烈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b.赤道太平洋东部生物分布:冷海水上涌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繁盛鸟类丰富。厄尔尼诺年a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气候: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空气对流运动增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下降,空气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严重干旱b.赤道太平洋东部生物分布:信风减弱冷海水不上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减少。c厄尔尼诺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赤道太平洋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四、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概念: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2影响(1)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洪涝灾害严重。(2)赤道东、中太平洋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3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间隔周期(1)历史上,大约7年。(2)近年来,其时间间隔在缩短。(1)陆地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源、直接的热源。()(2)大气运动会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3)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4)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秘鲁沿海、北美南部地区降水可能增加。()(5)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旱少雨天气,产生森林大火,其主要原因是()a上升气流代替了下沉气流b下沉气流代替了上升气流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提示(1)海洋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源、直接的热源。(2) 潮汐是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吸引导致的,不是大气运动引起的。(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海区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4) 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秘鲁沿海、北美南部地区降水可能减少,会更加干旱。(5)b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产生森林大火。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问题1(综合思维)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哪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提示海洋和大气。问题2(区域认知)图中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提示暖流。问题3(综合思维)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哪里?提示海洋。问题4(综合思维)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提示大气运动及其形成的行星风系。归纳提升 1海气相互作用(1)海气的物质交换(2)海气间的能量交换2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图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2)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1读图,完成第(1)(3)题。某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 w/m2)(1)图中海域向a岛及所在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最主要途径为()a赤道暖流、东南信风b西风漂流、西北风c北大西洋暖流、西南风d季风洋流、西南季风(2)造成该大洋20n东部数值明显小于西部的原因是()a纬度差异b洋流性质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3)参与图示地区水、热平衡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不包括()a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b西风、拉布拉多寒流c西北季风、千岛寒流d极地东风、墨西哥湾暖流(1)c(2)b(3)c第(1)题,a地为大不列颠岛,所在大洲为欧洲,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大西洋向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主要途径为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中的西南风。第(2)题,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热量也越多。读图可知,20n大洋东部受寒流影响,西部受暖流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为北大西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流系统中有东北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而不包括西北季风;大洋环流系统中,不包括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属太平洋洋流系统。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科学家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年底达到顶峰,同时可能导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幅在2021年创下新纪录,所以说自然灾难的影响可能会更强地爆发出来。根据科学报告的数据显示,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给太平洋周边国家从秘鲁到印度尼西亚乃至澳大利亚带来灾难性强降水和长期干旱,届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的海面温度将大大高于正常水平。问题1 (区域认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在哪个海区?提示赤道东、中太平洋海区。问题2(综合思维)引起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信风持续减弱会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信风持续加强会导致拉尼娜现象。问题3(区域认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东西太平洋发生哪些变化?提示天气、气候、生物分布等。归纳提升 表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图示影响洋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增强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信风弱,甚至转为西风强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温度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增高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天气、气候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生物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2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课件+教案+章末小结与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1132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