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二分析论证要素与文本结构练习含解析202104021172.doc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学案+练习打包9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7520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0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论述
文本
阅读
课件
练习
打包
- 资源描述:
-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学案+练习打包9套,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论述,文本,阅读,课件,练习,打包
- 内容简介:
-
分点突破二分析论证要素与文本结构一、专项练习(2021运城高三期中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文明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类进入文明的时间,只占人类全部历史的千分之一多一点。文明之所以形成如此晚,是因为它需要诸多条件,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原始状态中人群之间的交流,迫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生存状态,形成地域性的社会组织,即早期国家。最古老的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河流是远古人类最便捷、最容易利用的交往通道,住在水边的先民们,最容易与其他人群进行交往。文明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水给人类带来文明,把散布在各处的早期文明幼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文明成长的中心。欧洲最早的文明也出现在水边,只不过那片水是海而不是河。和其他地区的早期文明不同,古希腊文明以“城邦”为最显著特点,几百个城邦组成“希腊世界”,相互间有永远打不完的仗。而在世界其他地方,最终都发展出许多地区性的强大国家。但古希腊没有,结果很快就湮没了。古希腊情况很特别,可是近代以后却有人把这种独特现象说成是“普世”的。指出这些事实,只是想说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特定的时空背景。在西方人眼里,最神秘、最难以理解的是古代中国。大约在5000多年前,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广阔土地上,已经形成众多“酋邦”;这些“酋邦”渐渐融合,最终向统一国家方向发展。当欧洲尚处在荷马时代,周天子已经用分封制规范了土地分配形式和社会等级秩序,而类似的制度,要到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才在欧洲法兰克王国逐步形成。西周分封制造成社会严重解体,持久的动乱延续了数百年正如同在西罗马解体、封建制形成后,西欧也经历了数百年动乱。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中国,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中华文明是唯一自远古至今日未曾中断的一个文明,除了政治统一这个因素,还有一种强大的思想黏合剂,那就是孔子的学说。孔子生于轴心时代,他希望结束动荡,回归秩序,因而设计了一套关于秩序的学说。这套学说承前启后,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载体。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轴心时代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产生了人类多种文明的精神载体,后来各种文明的发展,多少都表现为轴心时代精神产物的继承与变异。孔子的学说与帝国的结构高度结合,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相比之下,西欧的情况不是这样,思想与国家未能理想对接,对后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公元七世纪,唐帝国在东方崛起,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分离。这以后,东、西方文明拉开距离。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长期不变。西欧的封建制度使社会高度碎片化,缺少凝聚力。因此,西方想摆脱落后,就需要重新建立统一的国家;这一次,他们创造出现代民族国家。这种国家以民族共同体作为政治支撑点,以民族认同感作为思想支撑点,在这种国家的扶持下,西方开始了它在近代的崛起。欧洲早期的民族国家从专制制度起步,西方崛起正是从这里开始。尽管现在有些人很不愿意说:专制统治也曾在西方“普世”过。人类文明从来就有多样性,它以时空的规定性为转移。这样,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普世主义的真正含义是将西方等同于世界,由此一来,文明的多样性就不复存在。(摘编自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从文明产生的条件及地域特点说起,然后又谈到文明的多样性及文明发展的因素。b文章叙述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用事实论证了文明的多样性及具有的特定的时空背景。c文章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意在论证局面翻转的原因及西方“普世”之说。d西方早期的民族国家从专制制度起步,实现了思想与国家的对接,开始了近代的崛起。【解析】“意在论证局面翻转的原因及西方普世之说”错,比较是为了论证文明的多样性。(2021大庆铁人中学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文化与代沟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并喻文化中,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理论。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开始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这一情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间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是整整一代人。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习。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我们将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称为“文化反哺”,并且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具有某种普遍性。(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第1段从具体解释代沟概念的内涵入手,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的最具说服力的阐释。b第2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研究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c第35段论述与第2段论述内容是总分关系,第6段承接第5段论述,进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现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d第5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论与后喻文化作比较,论证了代沟在后喻文化时代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的原因。【解析】“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论与后喻文化作比较,”表述有误,从原文中“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可知,仅仅是“描述”, 没有并喻文化与前喻文化的比较,只有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一些现象的比较。二、综合练习(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a项,“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将古文观止与文选进行比对,比对的是二者的文选主张,而不是选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第三段谈到古文观止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比较高,但并没有与文选进行比对。b项,文章在第三段和第五段都涉及对古文观止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比对,第三段展现的是真德秀选文的道学气息严重;“选文时代范围窄”错误,第三段说“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分类复杂”错误,第五段说“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分类并不复杂。d项,文章最后一段说后人怀疑答苏武书是后人伪托,而古文观止的编者却选入这篇文章,只能证明编者的识别力不高,不能说明编者就是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选项曲解文意。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谈论古文观止的缺点,如“编者识力不高”“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都是直接阐述其缺点,并没有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