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1页
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2页
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3页
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4页
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1卷 第 1期2011年 3月黑 龙 江 冶 金Heilongjiang MetallurgyVol31No1March2010收稿日期 :20101223作者简介 :范龙华 , 毕业于黑龙江省机械制造学校 , 锅炉制造专业 , 现就职于华洁公司 , 从事新能源开发工作 。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范龙华 1, 王勇2(1哈尔滨华洁有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 150001; 2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土壤源热泵导致的土壤吸 、 放热不平衡以及解决这种热失衡的两种方案 。关键词 :地源热泵 ; 地埋管换热器 ; 性能系数 COP ; 能效比 E

2、ERHeat Balance Problem Ground Heat Exchanger and Solutions in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Fan Longhua , Wang Yong(1Huajie Co, Ltd, Harbin 150001China ; 2Harbin property heating group Co, Ltd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ow options leads to soil heat absorbing , exothermic imbalance and solves

3、 the thermal imbalance of that th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KeyWords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 buried tube exchanger ;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 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地源热泵是以地表为热源的绿色节能技术 。竖直埋管换热器通常埋深在 30 100m 之间 , 其热 交换对象是深层土壤 ,而深层土壤又不可能与地 表环境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 就容易使得土壤出现 取 、 放热的不平衡 。1地下土壤热失衡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 , 各地

4、域建筑物在一年之中的 冷 、 热负荷相差甚大 。 冬季通过热泵提取地下的低位热能给建筑物供暖 , 同时 , 地下土壤的温度降 低 ; 夏季通过热泵把建筑物中的热量传输给大地 , 对建筑物降温 , 同时 , 地下土壤的温度升高 。 显 然 , 这种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 对当年采暖 (或空调 季的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有一定影响 。 如果 在 1年中冬季从地埋管换热器中抽取的热量与夏 季向地埋管换热器输入的热量平衡 , 则地埋管换 热器在数年的长时间运行后 , 地下的年平均温度 没有变化 , 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性能没有影响 。 在 夏热冬冷地区 , 供冷和供暖的天数相差无几 , 冷热负荷基本相等 ,

5、 因此 , 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最佳 使用区域是夏热冬冷和冬夏冷热负荷相当的地区 。 在寒冷地区由于其冬季热负荷大于夏季冷负 荷 , 造成热泵从地下土壤的吸热量大于夏季向土 壤的排热量 , 致使土壤温度逐渐降低 、 设备耗功率 上升 、 供热性能系数 COP 降低 , 一般情况下 , 土壤 温度降低 1 , 会使制取同样热量的能耗增加 3% 4%。 同理 , 对于南方地区 , 由于夏季空调冷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 , 可能造成地下土壤的温度升高 , 进而致使机组的冷凝温度提高 、 制冷量减少 、 设备耗功率上升 。 因此 , 维持垂直埋管地源热泵 地下换热系统的吸 、 放热平衡是热泵系统正常 、

6、高 效运行的可靠保证 。2太阳能 地源热泵系统21利用太阳能的可行性在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 , 垂直地埋管热泵的地下换热系统冬季向土壤吸收的热量远大于夏季 向土壤的排放热量 。 此时 , 为了使土壤能够维持44第 1期 范龙华 , 等 :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热平衡状态 、 保证热泵的运行效率 , 就需要增设一 个向系统提供热量的辅助热源 。 太阳能作为一种 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的绿色环保能源 , 在日照条件 好的情况下 , 以太阳辐射热作为蒸发器热源的热 泵系统可以获得较高的蒸发温度 , 其系统的能效 比 (COP 可达到 4以上 。 可见 , 以太阳能作为土 壤源

7、热泵的辅助热源是非常可行的 。22系统组成及工艺原理联合运行的供热系统由 4个分系统组成 :地 下埋管换热器闭式循环系统 、 涡旋压缩式热泵机 组制热循环系统 、 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空调末端系 统 。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制热量是由蒸发器的吸热 量决定的 , 而蒸发器的吸热量与蒸发温度和地热 换热器出口水温有关 , 地热换热器出口水温又与 地热换热器的长度 、 土壤温度及系统连续运行时 间等因素有关 。 当系统连续长时间运行后 , 土壤 温度会逐渐降低 , 从而导致地热换热器出口温度 降低 , 热泵制热循环中的蒸发器温度也会随之下 降 , 最后导致热泵耗能增加 、 制热量不足 。 太阳能 与土壤源热泵

8、联合供热系统就是通过太阳能集热 器采集太阳能并传递给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以解决 这种供需矛盾 。23系统的运行方式231串联运行当室外温度很低 , 建筑的热负荷较大 , 单独采 用地埋管换热不能满足采暖要求时 , 可采用串联 运行的方式 , 太阳能采集的热量存储在蓄热水箱 中 , 地埋管中的水先在土壤中吸收部分热量 , 然后 再经过蓄热水箱进一步升温 , 从而提高其进入蒸 发器时的温度 , 随着蒸发器温度的提高 , 热泵机组 的性能系数 COP 也随之相对提高 , 系统可以向用 户提供更多的热量以满足采暖要求 。232并联运行并联系统是将太阳能辅助热源和地热源并 联 。 若单独采用地源热泵供热 ,

9、 地热换热器经过 长期运行 , 土壤温度会不断降低 , 热泵的性能系数 会随之下降 , 系统消耗电能会逐渐增加 。 此时 , 两 种热源的交替运行就显得十分必要 。 当室外温度 较高 , 建筑的热负荷较小 , 两热源可交替向热泵机 组的蒸发器提供热量 。 。 当日照比较强时 , 太阳能 集热器中一部分热量还可以暂时蓄存到土壤中 , 这样可使土壤温度场得以较快恢复 , 进而提高集 热效率 , 使热泵在高效率区间运行 。3冷却塔 地源热泵系统 31利用冷却塔的必要性在我国南方地区 , 大型商用建筑物夏季所需 要冷负荷要远大于冬季所需热负荷 , 且热泵机组 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能效比 COP 要

10、大于性 能系数 EER 。 若完全依靠地源热泵来供冷 , 则地 下埋管换热器和热泵机组的初投资均比较高 , 此 时 , 就需要按冬季热负荷选择机组 , 在部分负荷 时 , 单独运行土壤源热泵供冷 , 在峰值负荷或冷负 荷较大时 , 启用冷却塔辅助冷却 , 这样既可以减少 初投资 , 又可以维持土壤的热平衡 、 使热泵系统在 高效经济的范围内运行 。 可见 , 采用冷却塔作为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辅助冷源是十分必要的 。 32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联合运行的制冷系统包含 4套循环系统 : (1 载冷剂循环 :地热换热器中的载冷剂将热 泵冷凝器释放出的热量排入土壤中 , 并吸土壤中 的冷量回到热泵冷凝器中

11、;(2 制冷剂循环 :热泵中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 做功将蒸发器中的热量转移到冷凝器中 ;(3 水循环 :房间空调系统中的水将吸收的室 内热量转移到热泵蒸发器中 ;(4 冷却循环 :冷却水将冷凝器中的载冷剂吸 收不了的热量转移到冷却塔并排放到大气中 。 33系统的运行方式地源热泵的供冷可采取 2种形式 , 一种方式 是埋地换热器单独运行 , 完全由埋地换热器承担 所有的负荷 ; 另一种方式是埋地换热器和冷却塔 联合运行 , 由冷却塔承担一部分负荷 。 另外 , 在系 统运行的间歇 , 可以利用冷却塔降低埋管周围的 土壤温度 。 在夜间 , 机组停止运行的时候 , 可以使 冷却塔和地下埋管换热器在无负荷状况下串联运 行 。 利用冷却塔将地埋管周围的温度较高的土壤 蓄积的热量带走 , 对埋管周围的土壤进行降温 。 在次日 , 机组运行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相对较低 的出口温度 , 提高热泵系统性能 。4结语地源热泵用在建筑空调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