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_第1页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_第2页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_第3页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视频传输规定:视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75(相互配接和通用性)种类:1、基带同轴传输。 2、基带双绞线传输。 3、射频调制解调传输。 4、光缆调制解调传输。 5、视频数字(网络)传输。 6、微波传输。 7、无线天线视频监控系统。一、基带同轴传输:06M,1Vp-p,75图: 同轴电缆是唯一可以不用附加传输设备也能有效传输视频信号方法。(绝对衰减最小)。突出矛盾就是频率失真,在传输通道视频失真度条件下,75-5可传输120m(200m以上可观察到失真)。“频率加权放大技术”目前已成熟,仅用一个末端补偿设备,75-52000m;若前后补偿,可到3000m。单端不平衡传输,一根为

2、信号线;一根为零线,优点:传输阻抗 ,不受外界干扰和不对外产生干扰。缺点:分布参量值较大,损耗严重。线越长越严重。线缆衰减是指线缆传输信息期发生的能量降低或损耗,它遵循一种叫趋肤效应和近似效应的物理定理,随着频率的增加会增大,导体内部的电子流产生的磁场迫使电子向导体表面聚集,频率越高这个表层越薄,这一效应对电缆的衰减影响相当显著,且衰减与频率的平方根近似成正比。可知要求 75-5200m 75-7400m 75-9600m 75-13800m如超过800m,不建议用同轴传输,由于分布参数更大,寄生干扰引入,图像质量下降。二、双绞线传输:图:平衡传输方式:不平衡输入的视频经发送器A转换为平衡输出

3、,传输回路的两根线分别是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差分信号,在接收器B中将平衡信号再转换回不平衡信号,以便与现行设备配接。由于双绞线上的两个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且两线相绞(不断改变方向),这样线间的寄生电抗与其相邻电抗也极性相反大小相等。(两线完全平衡时)图:C1、C2、C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分布电容。L1、L2、L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感应电感。电容C总= C1+C2+Cn+(-Cn+1)总感应电感LA=L1+(-L3)+LnLB=-L2+L4+(-Ln+1)当绕结基本平衡时:Cn= Cn+1,L总=0,C总=0这表明从传输信号的角度分析两线间的寄生电容、寄生电感趋于零,但对外界干扰信号而

4、言上述结果并不存在。(干扰信号在两根线上幅度极性都一样)由于一般通信双绞线的特征阻抗都不是75,为了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匹配,收、发器 ,有的设备在收、发器设定了调节旋钮,以保证正确匹配。由于双绞线的特征阻抗不稳定,视双绞线种类、长度和布线环境不用而变化,上述的阻抗变换调节只是一种常用典型双绞线时的大约阻抗,在实际工程中布线环境的千差万别,走线不可避免地拐弯打折,使其特征阻抗无法调整准确(施工中要注意)。双绞线传输视频信号具有优势,但并非所有双绞线都可用于该系统,目前普遍采用5类超五类UTP,该类线8芯,除传输图像信号外,同时可传送音频信号,控制信号,供电电流和其他信号,布线方便,利用率高。从

5、线缆本身的传输特性看,双绞线是各类传输方式中,传输衰减和频率失真最大的一种线缆,400m双绞线同同轴电缆1000m相当。所以,需要频率加权放大补偿能力。由于分布电容原因,选择这种传输方式时不能使用屏蔽双绞线。在室外使用注意防雷:因输入端对感应电压非常敏感,一旦电缆在某一段被雷电感应,运算放大时会被瞬间击穿。(速记室外不使用双绞线)三、射频调制解调传输(“宽频共缆”“一线通”电控技术)“宽频”是针对视频“06MHz”而言,充分利用5550MHz可同时传输四十多 、音频信号,并在系统中预留了报警,广播布线传输空间。“共缆”指的是多系统,多信号可以通过“一根电缆”双向传输。图:原理:通过宽频调制器将

6、图像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使多路信号可在同轴电缆中上行传输,传输到控制室经过单路或多路视频解调,解调出标准视频信号。对前端镜头、云台等控制信号通FSK数据调制器进行数据载波调制,调制到38MHz载波上通过同轴电缆下行传输,经过宽带调制器把控制信号解调为RS485控制模式输出给解码器,从而达到对云台的控制。宽频共缆监控采用成熟稳定的,FDM(频分复用)和FSK(移频键控)技术。首先将同轴电缆的01000MHz划分为不同的传输通道(上行、下行、报警传输、隔离带),8MHz为一频道。然后将利用移频键控(指视频调幅调制、音频调频调制及FSK数据调制)技术,将不同的信号调制到不同的通道上,通过一根“电缆”

7、上行、下行同时传输,使多系统、多信号共缆。传输距离:(15km)适用(成本)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布局易、价格低等。四、光缆调制解调传输光缆是一种频带最宽,传输衰减非常低,抗干扰性能非常高的优质传输介质。光端机传输技术也很成熟,单路、多路、单向、双向、音频、视频、控制、模拟、数字等。图:视频信号的传输路径:“C”VF进入发射机的(VTDEO IN)接口,经PFM调制,电光转换,变成光信号经适配器注入光纤,经光纤传输至光接收机,光电转换,PLL锁相解调,还原成VF信号进入控制数据传输路径:从指挥中心发出的控制数字信号从光接收机数据入口(DATEIN)进入光端机,经PFM调制,电光转换,变

8、成光信号经适配器注入光纤,经光前端光端机,经光电转换,PLL锁相解调,恢复控制码,经数据接口输出到解码箱,控制光端机传输视频,一般都用两次调制解调(模拟光端机:调幅调光;数字光端机:数字调制调光)传输过程需配件:1、光跳线:连接作用,光端机与光纤连接起来。有FC、ST、SC跳线(从光跳线的连接上看),有3m、5m、10m(从光跳线长度看)。2、终端盒:(熔接盒)主要是保护光跳线和光纤之间熔接处,光纤熔接机将光纤和跳线熔接进终端盒。(前端复处一个,终端一个)。3、法兰盘:一种连接器,通常光端机上有一个光纤接口,这就是法兰盘,也就是连接光跳线和光端机连接器(规格有:FC、ST、SC)主要问题:铺设

9、和后期维护难度大,成本较高,由于采用两次调制解调,其信噪比,特别对高频信噪比影响较大。采样位数不大 ,图像还原比较“硬” (高频细节丢失)。还要了解:信噪比、光功率、接收灵敏度、动态范围。五、视频数字(网络)传输数字传输从原理上彻底避免了模拟传输对信号失真度的苛刻要求以及信号干扰等。技术上也有足够高的传输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同模拟系统区别:有损传输,无论何种方式、还原后图像质量比模拟差。由于受网络传输带限制,目前主流的视频压缩方式为MPEG4或者H.264。我国AVS-S(AVS安防标准)也是未来的主要视频压缩方式。数字视频图像分辨力一般在CIF4CIF之间(352×288704&#

10、215;576像素PAL)MPEG4压缩方式在4CIF、4Mbps、低压缩比时,水平方向分辨率可以对应到480TVL(704×0.7),H.264较MPEG4有近11.5 倍的效率,是压缩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能够完全支持H.264算法的高运算性能DSP还没有出现。原理:本地就近存储、用现有网络(校园网等)传输终端还原。技术瓶颈:网络带宽限制。谈一下比特与字节存储的量度标准一般是字节(B),宽带的量度原理是bps(比特每秒)就CCTV而言:1个字节就是8比特,谈论网络时“比特率”,涉及存储能力时“字节”。举例:如果一个摄像机一秒钟记录十张图像,每个图像15kB,那么在经过100兆比特每

11、秒的以太网线路时,有多少个摄像机能够共享?另一终端上,记录满一个200GB硬盘驱动需要多长时间?六、微波传输系统无线传输监控视频信号的几种方式:1、3001400MHz移动视频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COFDM(车载移动系统)调制及MPEG2压缩技术,新闻采访、现场直播等。缺点一路图像。3、2.4GHz无线网络(11M×404M带宽)(20km)是基于802.11B/G无线局域网,发展成室外点对多点组网应用而来,由于是基于无线IP传输技术,监控信息传输都是基于数字化传输,传输质量、传输距离、云台控制都能实现。无委会有规定:2.4GHz频段不允许在室外使用,频道少,易受干扰。(不建议用此频

12、段)4、2.52.7GHz,3.5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专用网络)基于点对多点的数字调制的宽带无线传输系统,满足视频无委会规定申请、审批(广电、运营商),才能用5、5.8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于IEEE802.11A标准的无线网络)(20km)高吞吐量、高可靠性、卓越的传输距离和高性价比,5.8GHz无线宽带接入产品一般采用D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可接供高达54Mbps(或以上)的空中速率,信道宽度为(54M的40%20MHz)支持MPEG4、H.264等格式的数字视频流。方案实现:无线网络(视距);中继(非视距)示意图:每个监控区装置固定在装有固定云台摄像机,通过开放的S、C无线 ,将监控机实时图像传回指挥中心,并可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实现多媒体通信,达到资源信息共享。七、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传统的有线视频监控有一个弊端。用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