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 船舶制冷装置§43 练 习 题1. 以下说法中不准确的是:A. 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B. 低温能延缓蔬菜、水果类的生长,成熟C. 低温能使食品产生脱水现象D. 低温能杀死细菌2. 水果,蔬菜贮存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 一定的温度,相应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B. 较低的温度,一定的日照和绝对湿度C. 较低的温度,相应的湿度和较高的含氧浓度D. 较低的温度,不通风,一定的湿度3. 为了实现食品的长期存贮,伙食冷库温度应保持:A. 0以下B. 0左右C. 合适的低温D. 适当降低氧气浓度4. 长航线船舶鱼,肉库库温以 为宜。A. 0以下B. 8 -10C. 10 -12D. 18
2、-205. 近航线船舶鱼,肉库库温以 为宜。A. 0以下B. 8 -10C. -10 -12D. 18 -206. 船舶高温食品冷库库温一般以 为宜。A. 0以下B. 8 -10C. 10 -12D. 1 57. 快速冷冻对食品质量影响小,是因为:A.食品内形成的冰晶细小B.食品迅速进入“休眠状态”C.杀死的细菌多D.析出的水分少8. 食品在被降温冷冻时:A. 相对湿度下降B. 含水量下降C. 纤维脆化D. B+C9. 可能造成冷库内食品干缩的原因是:A. 库内气流过于平稳B. 食品包装未拆开C. 温度过高D. 库内侵入热量过多10. 以下对船舶食品冷库的湿度控制叙述不当的是:A. 高温库85
3、% 90%B. 低温库90% 95%C. 一般无需专门控制D. 湿度以低为好11. 对新鲜水果,蔬菜,除采用冷藏外,还可以实行“气调贮藏”,该方法是在冷库中A. 适当供入臭氧B.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C. 适当通风D. 适当降低氧气浓度12. CO2浓度对 库食物保质时间有影响:A. 鱼B. 肉C. 菜D. A+B+C13. 蔬菜、水果储藏在一个密闭的冷库中,则库中的气体会随时间而:A. O2减少B. O2增加C. CO2增加D. A+C14. 一般情况下,船舶冷藏库实行“气调贮藏”时,可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A. 0.4%B. 2% 8%C. 0.5% 1%D. 12% 16%15. 冷库的“换
4、气次数”是指:A. 开门次数B. 风机启动次数C. 风机通风量/冷库容积D. 新鲜空气进库量/冷库容积16. 根据经验, 冷藏库的换气一般为:A. 每昼夜24次B. 每昼夜12次C. 每昼夜68次D. 次数越多越好17. 臭氧在冷库中起消毒,杀菌作用,但浓度超过_(mg/m3)时对人体有害,所以进冷藏舱前_小时必须停供臭氧.A. 2,2B. 2,4C. 20,0.5D. 2,318. 关于冷藏的下列说法中错的是:A. 高温库的湿度应比低温库大B. 菜果库需要通风良好C. 即使-18 -20C低温,食品中的液体也未全部冻结D. 漏入库内热量多,则食物冷藏中损失水分也多19. 关于食物冷藏,下列说
5、法中不正确的是:A. 臭氧不适于绿叶类和油脂类食品B. 低温保存不能杀灭细菌C. 湿度过高对零度以上食品保存不利D. 对冷库温度的要求与空调相似20. 造成食品冷藏保存时干缩的原因是:A. 温度过低B. 湿度过高C.气流速度过大 D. 或21. “制冷循环”的作用是:A. 工质气化吸热B. 使冷库降温C. 工质冷凝放热D. 实现热量由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22. 蒸汽压缩式制冷是根据_原理实现的。A. 液体气化吸热B. 液体膨胀吸热C. 固体升华吸热D. 气体膨胀吸热23. 蒸汽压缩式制冷压缩的目的是_:A. 提高冷剂的饱和温度B. 提高冷剂的蒸发温度C. 降低冷却水温度 D. 增加冷剂的过
6、冷度24. 冷剂工质经节流后,能气化吸热是因为:A. 冷剂温度降低B. 冷剂得以过冷C. 冷剂压力降低D. 冷剂得以过热25.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基本“四大”元件是:A. 压缩机、冷凝器、干燥器、蒸发器B.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回热器C.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回热器D.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26. 制冷装置“四大件”的正确联接顺序是:A. 蒸发器分油机冷凝器膨胀阀B.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C. 膨胀阀冷凝器贮液器压缩机D. 贮液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27. 蒸气压缩式理想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区别是:A. 压缩是等熵过程B. 换热器中是等温过程C. 降压是等熵过程D. B+C28
7、. 蒸气压缩式理论循环假设压缩是一个_过程。A. 等温B. 等焓C. 多变D. 等熵29. 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中工质的压缩过程是:A. 等温压缩B. 绝热压缩C. 等焓压缩D. B与C30. 蒸气压缩式理论循环并未假设制冷剂在:A. 压缩机中是等熵过程B. 换热器中是等压过程C. 膨胀阀前后焓值相等D. 蒸发器中是等温过程31. 蒸气压缩式理论循环假设制冷剂在:A. 蒸发器中是等温过程B. 冷凝器中是等温过程C. 压缩机中是多变过程D. 膨胀阀中是焓值不变过程32. 蒸气压缩式理论循环假设制冷剂在:A. 蒸发器中是等压过程B. 冷凝器中是等温过程C. 压缩机中是多变过程D. 膨胀阀中是等熵
8、过程33. 通常,在压焓图上表示和计算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制冷循环时:A. 不忽略压缩过程中冷剂吸收的热量B. 不忽略排气管压力损失和散热量C. 不忽略冷剂在液管中的压力损失和热交换D. 不忽略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压力损失和热交换34. 在工作正常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膨胀阀前的冷剂是:A. 高压液体B. 高压气体C. 低压液体D. 低压气体35. 冷剂流过膨胀阀工作正常时是由_变成_。A. 饱和液体湿蒸气B. 过冷液体湿蒸气C. 过冷液体饱和蒸气D. 过热蒸气过热蒸气36. 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能够汽化吸热因为_降低。A. 温度B. 压力C. 焓值D. 干度37. 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_不会有明显的
9、增加。A. 比容B. 干度C. 焓D. 熵38. 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_会有明显的增加。A. 熵B. 干度C. 焓D.A+B 39. 制冷剂流经膨胀阀大致上是_节流。A. 等温B. 等容C. 等焓D. 等熵40. 制冷剂流经膨胀阀实际上是:A. 等熵B. 焓值略升C. 等焓D. 焓值略降41. 氟利昂制冷剂工作正常时由蒸发器进出口是由_变成_。A. 饱和液体饱和蒸气B. 湿蒸气饱和蒸气C. 湿蒸气过热蒸气D. 过冷液体过热蒸气42. 理论上,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流动在完全汽化前_不增加。A. 焓值B. 比容C. 干度D. 温度43.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流动在完全汽化前_增加。A. 温度B. 过热度C.
10、 干度D. 压力44.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流动在完全汽化前理论上是_过程。A. 等压等温B. 降压降温C. 等压升温D. 降压升温45.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流动在完全汽化前实际上是_过程。A. 等压等温B. 降压降温C. 等压升温D. 降压升温46.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流动在完全汽化后,理论上是_过程。A. 等压等温B. 降压降温C. 等压升温D. 降压升温47. 冷剂从压缩机进口至出口通常是由_变成_。A. 湿蒸气饱和蒸气B. 饱和蒸气过热蒸气C. 湿蒸气过冷蒸气D. 过热蒸气过热蒸气48. 工作正常时氟利昂冷剂由压缩机吸气管中吸热流动:A. 压力和干度逐渐升高B. 压力和过热度逐渐升高C. 压力
11、降低,干度增加D. 压力降低,过热度增加49. 蒸汽压缩式制冷理想循环中工质的压缩过程是:A. 等温压缩B. 绝热压缩C. 等焓压缩D. 多变压缩50. 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中工质的放热过程是:A. 等温压缩B. 等压过程C. 等焓压缩D. 多变压缩51. 蒸汽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中工质的压缩过程是:A. 等温压缩B. 绝热压缩C. 等焓压缩D. 多变压缩52. 冷剂从冷凝器进口至出口通常由_变成_。A. 饱和蒸气饱和液体B. 过热蒸气饱和液体C. 湿蒸气饱和液体D. 过热蒸气过冷液体53.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基本上是_放热。A. 等温B. 等压C. 等焓D. 等熵TSlgPhTSlgPh54.
12、 以下第_图是理论制冷循环 A. B. C.D.55. “过热”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制冷系数B. 提高压缩机功率C. 保证压缩机“干压”D. 减少压缩机功耗56. 在具有“过热”的理论制冷循环中,冷剂由饱和气体变为过热气体的过程是一个:A. 等温升压过程B. 等压升温过程C. 等温等压过程D. 升压升温过程57. 制冷剂流过冷凝器后_会有明显的下降。A. 熵B. 干度C. 比容D.A+B+C58. 制冷剂在液管中的流动过程理论上是_过程。A. 等压等温B. 等温降压C. 降压升温D. 降压降温59. 制冷剂在液管中的实际流动过程一般是_过程。A. 等压等温B. 等温降压C. 降压升温D.
13、降压降温60. 制冷循环中, “过冷”可以:A. 防止压缩机“液击”B. 增加单位冷剂制冷量C. 提高压缩机功率D. 减少压缩机功耗61. 实际工作中, “过冷”的最主要作用是:A. 消除“有害过热”B. 增加单位冷剂制冷量C. 防止“阀前闪气”D. 减少压缩机功耗62. 压缩式制冷装置中“有害过热”发生在_中。A. 蒸发器C. 压缩机C. 回热器D. 吸气管63. 所谓“有害过热”是指_的情况:A.过热度增加而制冷系数降低B. 过热度产生于冷剂吸收蒸发器以外热量C. 过热度产生于冷剂吸收冷库以外的热量而制冷量、制冷系数降低D. 过热度过大64. 制冷装置回热器中,气态冷剂流过时_不增加。A.
14、 温度B. 压力C. 焓值D. 过热度65. 制冷装置回热器中,液态冷剂流过时_增加。A. 温度B. 压力C. 焓值D. 过冷度66. 如图所示中各两点间的温度关系是_,它们之间的温度差表示_.A. t1>t2/过热度B. t3>t2 /过热度C. t5>t6/过冷度D. t6 >t7/过冷度lgPh t6 t5 t4 t3 t7 t1 t2 67. 制冷系数的含义是:A. 制冷装置制冷量与消耗的功率之比B. 单位冷剂的放热量与消耗的机械功之比C. 制冷装置放热量与消耗的机械功率之比D. 压缩机功耗与放热量,吸热量差之比68. 理想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可以是:A.
15、单位制冷量/单位压缩功B. 与A相反C.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值D. A或C69. 采用膨胀阀的压缩式制冷循环理论制冷系数可由_求出。A. 单位压缩功/单位制冷量B. 与A相反C. 单位压缩功/单位排热量D. 与C相反70. 相当于制冷装置实际制冷系数的单位轴功率制冷量Ke是:A. 制冷装置制冷量与压缩机轴功率之比B. 理论制冷系数与压缩机效率之积C. 制冷装置放热量与消耗的机械功率之比D. A或B71. 具有“热泵”功能的空调机,当由“供冷”工况转至“供热”工况后,其“供热系数”:A. 一定大于制冷系数B. 一定小于制冷系数C. 一定小于1D. 不可确定72. 对具有“热泵”功能
16、的制冷系统,以下说法中不当的是:A. “供热”工况时装置工作循环方向与制冷量工况时相反B. 理论供热系数比理论制冷系数总是大1C. 供热系数是装置放热量与消耗的机械功率之比D. B和C73. 一台标准工况制冷量为5×105KJ/h的制冷机与一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5×105KJ/h的制冷机相比较,制冷能力:A.前者大B.后者大C.相同D.无法比较74. 对于同一制冷系统,理想循环制冷系数0, 理论制冷系数t, 单位轴功率制冷量ke间的关系为:A. 0<t < keB. 0>t > ke C. t <0< keD. 0> ke >t
17、75. 考虑了实际多变压缩过程的制冷参数是:A. 单位指示功B.压缩机轴功率C. 压缩机总效率D.A+B+C76. 未考虑实际多变压缩过程的制冷参数是:A. 单位质量压缩功B.压缩机理论功率C. 理论制冷系数D.A+B+C77. 无须考虑实际多变压缩过程的制冷参数是:A. 冷凝器单位排热量B. 冷凝器热负荷C. 装置制冷量D. 指示效率78. 常用标准国际制冷量的计量单位是:A. kJ/kgB. kJ/mC. kWD.kg/kJ 79. 中、大型制冷装置用的冷量计量单位“冷吨”(RT)含义的是:A. 一吨0的水24小时中结成一吨0的冰所需的制冷量B. 一公斤0的冰在一小时内全部融解为0的水所吸
18、收的热量C. 一吨0的水在一小时内变为一吨0的冰放出的热量D. “冷吨”就是凝固潜热80. 常用制冷量的计量单位之间的正确换算是:A.1kw860kcal/hB. 1RT3.52kwC. 1kcal4.186kJD.A或B或C 81. 已知冷剂蒸发温度是-10,冷凝温度是+30,则逆卡诺循环的理想制冷系数大约为A. 0.75B. 6.6C. 25%D. 1.282.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冷剂液体在回热器进出口焓值h3'=250kJ/kg,h3'=220kJ/kg,回热器和管路散热损失忽略不计,则制冷系数
19、为:A. 2.2B. 3.0C. 3.6D.483. 若已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冷凝器出口焓值h3'=250kJ/kg,膨胀阀进口焓值h3=240kJ/kg,蒸发器出口焓值h1'=370kJ/kg;则制冷系数为:A. 2.4B. 2.6C. 3.0D. 3.284.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绝热压缩终点h2'=437kJ/kg,蒸发器进出口焓值h4=220kJ/kg,h1'=370kJ/kg;则理论制冷系数和单位轴功率制冷量依次约为_和_ 。A.3
20、, 4B. 3.6, 4.8C. 4, 3D. 4.8, 3.685. 热泵式空调器冬天以空内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当单位轴功率制冷量Ke=3时,每消耗1 kw/h电能向室内供热_kw/h。A. 6B. 3C. 4D. 586.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冷剂液体在回热器进出口焓值h3'=250kJ/kg,h3'=220kJ/kg,回热器和管路散热损失忽略不计,则单位制冷量kJ/kg。A. 120B. 150C. 180D. 20087.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
21、00kJ/kg,h2=450kJ/kg,冷剂液体在回热器进出口焓值h3'=250kJ/kg,h3'=220kJ/kg,回热器和管路散热损失忽略不计,则单位排热量为kJ/kg。A. 120B. 150C. 180D. 20088.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冷剂液体在回热器进出口焓值h3'=250kJ/kg,h3'=220kJ/kg,回热器和管路散热损失忽略不计,则单位制冷量和单位排热量为_和_kJ/kg。A. 120,150B. 150,180C. 150,200D. 180,20089. 氟
22、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冷剂液体在回热器进出口焓值h3'=250kJ/kg,h3'=220kJ/kg,回热器和管路散热损失忽略不计,压缩机质量流量G=0.7kg/s,则装置制冷量和冷却器热负荷为_和_ kw。A. 120,150B. 105,200C. 105,140D. 126,14090.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绝热压缩终点h2'=438kJ/kg,压缩机质量流量G=0.7kg/s, 压缩机效率h=0.7;则压缩机指示功率为
23、kw。A. 26.6B. 35C. 38D. 24.591.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绝热压缩终点h2'=438kJ/kg,压缩机质量流量G=0.7kg/s, 压缩机效率h=0.7;则压缩机理论功率为 kw。A. 26.6B. 35C. 38D. 24.592.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绝热压缩终点h2'=438kJ/kg,压缩机质量流量G=0.7kg/s, 压缩机效率h=0.7;则压缩机轴功率为kw。A. 24.5B. 26.6C.
24、35D. 3893. 氟利昂压缩制冷理论回热循环中,若压缩机进出口焓值h1=400kJ/kg,h2=450kJ/kg,绝热压缩终点h2'=438kJ/kg,压缩机质量流量G=0.7kg/s, 压缩机效率h=0.7;则压缩机指示功率、理论功率、轴功率依次为_、_和_ kw。A. 26.6,35, 38B. 35,26.6, 38C. 35,26.6, 50D. 35,26.6, 24.594. 压缩机的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冷凝温度tk的降低,制冷量: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在tk低到一定程度反而减小95. 压缩机的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冷凝温度tk的
25、降低,制冷系数: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在tk低到一定程度反而减小96. 压缩机的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冷凝温度tk的降低,轴功率: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在tk低到一定程度反而减小97.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冷凝温度提高,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A. 增大B. 不变C. 降低D.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98.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冷凝温度提高,制冷压缩机的制冷系数:A. 增大B. 不变C. 降低 D.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99.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冷凝温度提高,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A. 增
26、大B. 不变C. 降低D.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100. 其它条件相同,制冷装置冷却水量减小不会引起:A. 制冷量下降B. 轴功率增大C. 制冷系数增大D. 排气温度升高101. 其它条件相同制冷装置,冷凝器冷却水管脏污不会引起:A. 制冷量下降B. 轴功率增大C. 制冷系数降低D. 排气温度降低102. 压缩制冷量装置中冷凝容量偏大不会导致:A. 排气压力升高B. 排气温度降低C. 制冷系数降低D. 轴功率降低103. 其它条件相同时,海水温度越高则制冷装置:A. 制冷量越大B. 压缩机轴功率越低C. 制冷系数越大D. 膨胀阀后冷剂干度越大104. 其它条件相同时,冷凝压力越低,则制冷
27、装置:A. 制冷量越大B. 压缩机轴功率越低C. 膨胀阀后冷剂干度越大D. B+C105.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A. 增大B. 不变C. 降低D.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106.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制冷系数:A. 增大B. 不变C. 降低D.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107.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A. 增大B. 不变C. 降低D.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108.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蒸发温度提高,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A. 增大
28、B. 不变C. 降低 D.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109. 压缩机压力比大于3, 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A. 增大B. 先降低后增大C. 降低 D. 先增大后降低110. 单级蒸汽制冷循环,当压力比大于3时,若其它温度条件不变而降低蒸发温度,则:A.制冷量增加,轴功率增大B.制冷量减少,轴功率减少C.制冷量增加,轴功率减少D.制冷量减少,轴功率增大111. 压缩制冷循环中增加膨胀阀前供液过冷度可以:A. 提高压缩机效率B. 降低压缩机轴功率C. 减少液击可能性D. 提高制冷系数112. 压缩制冷循环中增加膨胀阀前冷剂过冷度不会:A. 减少膨胀阀前“闪气”
29、可能B. 增加单位制冷量C. 增加膨胀阀后冷剂干度D. 提高制冷系数113. 压缩制冷循环中增加膨胀阀前冷剂过冷度不能:A. 增加制冷量B. 减小压缩机轴功率C. 提高制冷系数D. 减少膨胀阀后冷剂干度114.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度的减小,制冷量: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减小,在冷过度小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反而增大115.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度的增大,制冷量: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在冷过度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反而减小116.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度的减小
30、,制冷系数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减小,在冷过度小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增大117.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度的增大,制冷系数: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在冷过度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反而减小118.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度的减小,制冷压缩机轴功率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减小,在冷过度小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增大119.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度的增大,制冷压缩机轴功率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减小,在冷过度大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减小120. 在压缩机状
31、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吸气过热度减小,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随冷剂种类不同而变大121.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吸气过热度增大,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随冷剂种类不同而减小122. 在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吸气过热度增大,制冷系数: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随制冷剂种类而变123. 压缩机状况和其它温度条件不变时随着吸气过热度减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随冷剂种类不同而变124. 压缩式制冷装置吸气过热度增大会使制冷量减少的是采用_为制冷剂的装置。A
32、. R12B. R22C. R717D. A+B+C125. 冷库制冷装置随着库温下降,_不会下降。A. 吸气和排气压力B. 压缩机轴功率C. 制冷剂流量D. 供液过冷度126. 冷库制冷装置新装进一批冷货,_是不会增高的。A. 制冷剂流量B. 吸气和排气压力C. 制冷量和轴功率D. 供液过冷度127. 对某一既定的压缩机,使用的冷剂确定后,它的制冷量将随_而变化.A. 预热损失B. 供给系数C. 工作温度D. 压缩比128. 确定制冷压缩机工况的温度条件中最重要的是_温度。A.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B. 蒸发和冷凝C. 压缩机吸气和膨胀阀前过冷D. 冷凝和冷却介质129. 制冷压缩机性能曲线一般
33、以_为参变量。A. 蒸发温度B. 冷凝温度C. 吸气过热度D. 供液过热度130. 制冷压缩机性能曲线一般以_为横坐标自变量。A. 蒸发温度B. 冷凝温度C. 蒸发压力D. 冷凝压力131. 制冷压缩机性能曲线一般以_为纵坐标。A. 制冷量B. 轴功率C. 冷凝温度D. A+B132. 根据制冷压缩机性能曲线, 可由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直接查获:A. 制冷量和理论制冷系数B. 制冷量和指标功率C. 制冷量和单位压缩功率D. 制冷量和轴功率133. 制冷压缩机性能曲线可由_确定制冷量:A. 冷凝温度B. 轴功率C. 蒸发温度D. A+C134. 夏季家用电冰箱耗电量大是因为:A. 食品贮藏温度高了
34、B. 冷凝温度高了C. 蒸发温度高了D. 环境温度低了135. 如图所示,为一压缩机与蒸发器的性能曲线; 当蒸发器结霜变厚时,则工况点K可能: Q0 CA. 不变B. 移到1 Z1C. 移到2D. 移到3 K Z2 1 2 3 t0(p0) 136. 对用于蒸发压缩式船用制冷系统中的常用冷剂而言,其基本的热力学性能要求有:A. 常压下的蒸发温度要低些B. 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些C. 常温下的冷凝压力要低些D. A+B+C137. 对制冷剂热力性质的错误要求是:A. 冷凝压力要低B. 正常蒸发温度要高C. 汽化潜热要大D. 临界点要高138. 目前, 我国商船上使用最广泛的制冷剂是:A. R12B
35、. R22C. R134aD. R717139. 对船舶目前常用制冷剂的正确叙述是:A. R22不适用于冷库系统B. R134a不含氟利昂C. R717在集装箱船上常用D. R12已逐渐被淘汰140. 目前, 我国商船上基本不使用R717的原因是:A. 价格较高B. 热力性质较差C. 破坏臭氧层D. 安全性差141. HCFC表示:A. 由乙烷衍生的氯氟烃B. 不含氢的氯氟烃C. 含氢的氯氟烃D. 不含氯的氢氟烃142. CFC表示:A. 由乙烷衍生的氯氟烃B. 不含氢的氯氟烃C. 含氢的氯氟烃D. 不含氯的氢氟烃143. HFC表示:A. 由甲烷衍生的氯氟烃B. 不含氢的氯氟烃C. 含氢的氯
36、氟烃D. 不含氯的氢氟烃144. 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的物质是:A. 甲烷的氟氯衍生物B. HCFCC. HCFD. CFC145. 属于CFC 类的制冷剂是:A. R22B. R12C. R134aD. R717146. 属于HFC 类的制冷剂是:A. R12B. R22C. R134aD. R717147. 属于HCFC 类的制冷剂是:A. R22B. R12C. R134aD. R717148. 氟利昂中的_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A. 氟B. 氢C. 氯D. 碳149. 制冷剂R12就是A. 一氟二氯甲烷B. 二氟二氯甲烷C. 二氟一氯甲烷D. 二氟二氯乙烷150. 制冷剂R22就是A.
37、 二氟一氯甲烷B. 一氟一氯甲烷C. 二氟二氯甲烷D. 二氟二氯乙烷151. 制冷剂R134a 就是A. 一氟二氯甲烷B. 二氟一氯甲烷C. 二氟二氯甲烷D. 四氟乙烷152. 制冷剂R717 就是A. 一氟二氯甲烷B. 二氟一氯甲烷C. 氨D. 四氟乙烷153. R12制冷剂的分子式是:A. CCl2F2B. CHClF2C. CH2FCF3D. NH3154. R22制冷剂的分子式是:A. CCl2F2B. CHClF2C. CH2FCF3D. NH3155. R134a制冷剂的分子式是:A. CHClF2B. CCl2F2C. CH2FCF3D. NH3156. R717制冷剂的分子式是
38、:A. CHClF2B. CCl2F2C. CH2FCF3D. NH3157. 制冷剂R12、R22、R134a和R717中临界温度最高的是:A. R12B. R22C. R134aD. R717158. 制冷剂R12、R22、R134a和R717中临界压力最高的是:A. R12B. R22C. R134aD. R717159. R12制冷剂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_。A. -10.8B. -29.8. -26.5D. -33.4160. R22制冷剂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_。A. -40.8B. -29.8C. -26.5D. -33.4161. R134a制冷剂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_。A. -10
39、.8B. -29.8C. -26.5D. -33.4162. R717制冷剂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_。A. -10.8B. -29.8C. -26.5D. -33.4163. 根据冷剂的饱和温度与压力的对应关系,装R22的钢瓶在20时的表压力约为_Mpa. A. 0.57B. 0.92C. 0.38D. 1.11164. 在同样的标准工况下压缩比最高的是使用_为制冷剂的压缩机。A. R12B. R22C. R134aD. R717165. 在同样的标准工况下,以R12、R134a、R22作制冷剂,压缩比大小的次序是:A. R22 > R12 > R134aB. R134a >
40、R22 > R12C. R22 > R134a > R12D. R134a > R12 > R22166. 同样的冷凝温度下,以R12、R134a、R22作制冷剂,冷凝压力大小的次序是:A. R22 > R12 > R134aB. R134a > R22 > R12C. R22 > R134a > R12D. R134a > R12 > R22167. 下列制冷剂在冷凝温度相同时排气压力最高的是:A. R12B. R22C. R134aD. R717168. 同样蒸发压力下,R12、R22、R134a作制冷剂时蒸发温
41、度大小的次序是:A. R12 > R134a > R22B. 与A相反C. R134a > R12 > R22D. 与C相反169. 下列制冷剂中在同样蒸发温度下吸气压力最高的是:A. R12B. R22C. R134aD. R717170. 同样的工况下,下列制冷剂中排气温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A. R22 > R12 > R134aB. R134a > R22 > R12C. R22 > R134a > R12D. R134a > R12 > R22171. 同样的工况下,下列制冷剂中排气温度最大的是:A. R12B.
42、R22C. R134aD. R717172. 下列制冷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由大到小的次序是:A. R134a > R22 > R717B. 与A相反C. R22 > R134a > R717D. 与C相反173. 采用R12 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改用R22 后;在制冷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减小压缩机等装置的体积,是因为R22 比R12:A. 制冷系数大B. 单位制冷量大C. 蒸发温度低D. 压缩比小174. 下列制冷剂中液态最重的是:A. R12B. R22 C. R134aD. R717175. 下列制冷剂中液态比水轻的是:A. R12B. R22 C. R134aD.
43、 R717176. 下列制冷剂中溶水性最强的是:A. R12B. R22 C. R134aD. R717177. _作制冷剂时,压缩式制冷装置不需设干燥器:A. R12B. R22C. R134aD. R717178. R22的含水量限制在60 80mg/kg以下是为了防止:A. 腐蚀金属B. 冰塞C. 降低电绝缘性D. 降低凝固点179. 对R22而言,减少含水量的首要目的是:A. 防止“冰塞”B. 降低压缩比C. 降低冷凝器热负荷D. 防止腐蚀180. R22制冷剂限制含水量的目的是1,防冰塞;2,防腐蚀;3,防“奔油”:A. 1B. 2C. 1+2D. 1+2+3181. 下列制冷剂中与
44、滑油相溶性最差的是:A. R12B. R22 C. R505D. R717182. R22制冷装置必须周到地考虑蒸发器和吸气管路回油问题主要是因为R22:A. 溶油量特别大B. 在任何条件下不溶油C. 高温时溶油,低温时难溶D. 所用油粘度太大183. 氟利昂R22可溶于油,但一般不会:A. 妨碍冷凝器传热B. 长久停车后起动时“奔油”C. 使蒸发压力降低D. 使滑油粘度降低184. R12制冷剂在-30时每Kg能溶水_mg,为防止腐蚀,R12的含水安全限度是_ mg/KgA.115/15B.180/25C.3.6/25D.1480/6080185. 下列制冷剂中,对铜及一般铜合金有腐蚀性的是
45、:A. R12B. R22C. R134aD. R717186. R22制冷剂对_材料有侵蚀作用。A. 铜合金B. 镀锌金属C. 氯丁橡胶D. 天然橡胶187. 腐蚀镁合金及侵蚀天然橡胶的制冷剂是A.R12B.R22C.R502D.A或B或C188. 不宜使用合成丁腈橡胶作密封材料的制冷剂是:A. R12B. R22C. R134aD. R502189. 下列制冷剂中在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可燃爆的是:A. R12B. R22 C. R134aD. R717190. 下列叙述中不准确的是:A. 氟利昂无毒而氨有毒B. 氟利昂和含水氨对天然橡胶有溶解或腐蚀作用C. 氨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而氟利昂则
46、可能产生有毒光气D. 氨与氟利昂都能与润滑油任意比例溶解191. 工作时如氟利昂溅入眼内,应立刻:A. 轻轻揉擦B. 用干净纱布吸除 C. 用净水冲洗D. 闭目休息192. 空气中氟利昂含量过多会导致:A. 遇火爆炸B. 自然分解C. 使人窒息D. 使人中毒193. R12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_时,人在其中长时间停留会出现窒息现象:A. 30%B. 20%C. 10%D. 40%194. 压缩式制冷装置中不设干燥器时,所使用的冷剂是:A. R12B. R22C. R717D. R134a195. 对制冷剂R134a的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ODP、GWP值为零B.是四氟乙烷C. 标准制冷工
47、况(-15/+30)下压缩比高于R22和R12D.A和C196. 不宜用卤素灯检漏的制冷剂是:A.R717B.R12C. R134aD. A和C197. 以用湿酚酞试纸变红检漏冷剂是:A. R12B. R22C. R134aD. R717198. R134a不破坏臭氧层是因为它:A. 不含氢B. 不含氧C. 不含氯D. 在大气中可分解199. 下列说法中错的是:A. 氨制冷装置不会冰塞B. 氨压缩机不会“奔油”C. R22制冷装置不会冰塞D. A+B+C200. R22与R12相比_是不对的:A. 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B. 标准大气压沸点低C. 放热系数较大D. 液体密度较大201. R22与R
48、12相比_是不对的:A. 溶水性稍强B. 电绝缘性较强C. 蒸发温度下溶油性差D. 渗漏性更强202. 船用制冷剂以R22代替R12的主要原因是:A. 价廉B. 可减小轴功率C. 不会冰塞D 对臭氧层破坏轻203. 世界上许多国家1996年后禁止生产和使用R12作为制冷剂,是因为R12与R22相比较:A.与明火接触或温度达400以上会产生有毒的光气B.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大C.温室效应大D.B+C204. 对采用R22为工质的船用制冷装置而言:A. 相同制冷工况时,其压缩机排气温度将低于用R12时B. 相同制冷工况时,蒸发器内的冰塞现象将比用R12时减轻C. 相同制冷工况时,工质循环量将多于用R
49、12时D. 蒸发器内滑油的粘阻现象将比用R12时减轻205. R22与R12相比正确的是:1,标准大气压沸点低;2,溶水性稍好;3,溶油性较好;4,制冷系数较高;5,电绝缘性较强;6,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A. 1246B. 12456C. 1256D. 除3以外206. 关于R22正确的是1,含水量少时不致“冰塞”但可能引起腐蚀金属;2,气态溶水量比液态少;3,不破坏臭氧层;4,不会在压缩机中引起“奔油”;5,液态含水多时水浮在上层:A. 1,2,3B. 1,2,5C. 1,3D. 全对207. 下列制冷剂中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的是:A. R12B. R22C. R502D. R134a208
50、. 采用R134a为制冷剂主要是因为:A. 价廉B. GWP值为零C. ODP值为零D. A+B209. R134a代替过去常用的氟利昂作制冷剂,下列说法不对的是:A. 必须改用适于它的脂类润滑油B. 不能用卤素检漏灯C. 不能硅胶作干燥剂D. 排气温度高,需要用水冷210. R134a代替过去常用的氟利昂作制冷剂,目前存在的最大缺陷是:A. 价格较贵B. 与冷冻油互溶性差C. 容积制冷量小D. 易泄漏211. 载冷剂的基本性质要求是:A. 汽化潜热大B. 凝固点低,热容量大C. 对金属腐蚀小D. 汽化温度低212. 冷冻机油与其它设备滑油和液压油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A. 粘度指数高B. 闪
51、点高C. 凝固点低D. 抗氧化安定性好213. 制冷压缩机所用的滑油,其基本性质特点是:A. 粘度高,不分解气化B. 含杂质及水份较少C. 闪点较高,凝点较低D. 腐蚀小,电绝缘性好214. 制冷压缩机所用滑油与空压机所用滑油之特性要求的区别是:A. 粘度高B. 含机械杂质少C. 粘温性好D. 闪点高215. 选用冷冻机油时,要求其凝固点至少应比冷剂最低工作温度低A.2.5B.8D.25216. 选用冷冻机油时,要求其闪点至少应比制冷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高:A. 2.5B.8C. 150D.217. 选用冷冻机油时,要求其(开口)闪点不低于:A.100B.110C.135D.150218. 我国规定每千克优质冷冻机油中含水量应不超过A.10mgB.20mgC.35mgD.50mg219. 国外规定每千克冷冻机油中含水量应不超过A.10mgB.20mgC.30mgD.50mg220. 全封闭压缩机与开启式压缩机相比,对冷冻机油的_要求更高。A. 电绝缘性B. 氧化安定性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家庭电器维护服务协议
- 护理三基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带答案
- 2025液化天然气储运安全考试练习试题有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
- 2025危险品押运员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大赛考试题库50题(含答案)
-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设计
- 侵犯通信自由罪法律解析
- TSGT5002-2025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 留置胃管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班组级各工种安全教育试卷及答案
- 粉尘清扫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 体育单招数学知识点系统串讲讲义
- 老年口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2025 小学尊重他人隐私保健课件
- 团校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南京市劳动合同解除协议样本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5年修订版)》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