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1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2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3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外阅读。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字的含义:以至于斯也。斯:_从而谢焉。谢: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_2.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划线字义。邻居有烛而不

2、逮  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 。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_3.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诵习,乃终身不忘也。(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3、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迨:等到。1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众兄弟既成诵”中“既”的意思是()A.既然 B.已经 C.都,全部 D.非常好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_3幼年司马光学有所成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4读了这篇古文,在学习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4.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练习。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4、”母甚异之,知为国器'。注释襦(ru):短袄。复裈(kun):夹裤。国器:治国之才。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家酷贫_止得福_已足_知为国器_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都不同的项是(   )。寻作复裈   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   故不须耳止得襦   今既著襦A.   B.   C.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_4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韩康伯告诉母亲自己可以用熨斗取暖,不再需要夹裤。B.韩康伯的母亲给自己

5、做了短袄,让儿子帮她熨烫。C.韩康伯的母亲通过儿子的语言发现了他的智慧,认定他将会成就一番大业。D.韩康伯孝顺母亲,懂得节俭,因此成为治国人才。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西汉刘安淮南子(注释)近塞:靠近长城边境。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亡:逃跑。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吊:对其

6、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将:带领。富:很多。髀(bì):大腿骨。大:大举。引弦:拿起武器。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跛:指腿脚不好,瘸腿。保:保全。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马无故亡而入胡。()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近塞上之人。 B.人皆贺之。C.近塞之人。 D.此独以跛之故。4下列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7、,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会是一种灾祸呢?”B.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灾祸呢?”C.人们都来祝贺他,那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灾祸呢?”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的。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6. 阅读训练。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

8、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选自三国志(注释)羽: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有名的勇将。尝:曾经。流矢(sh):乱箭。创(chung):伤口。镞(zú):箭头。劈:用刀破开。适:恰好。流离:淋满。炙:烤,这里指烤熟的肉。引:取,拿。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羽尝为流矢所中(zhng zhòng)。(2)当(dng dàng)破臂作创。2与“羽尝为流矢所中”的“为”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D.请画地为蛇3用现代汉语翻译

9、下面的句子。然后此患乃除耳。_4这则故事中的关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7. 阅读王戎中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王戎中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甲,诸儿竞走四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琅伢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一些,这些。折枝:压弯枝条。竞走:争着跑过去。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C.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2“取之,信然”的意思

10、是(    )A.王戎果然是守信用的。 B.一定要把李子摘下来。C.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3多读两遍,想想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再简要回答。_8.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为加点字注音。(1)所宝以百数(_)   (2)一日曝书画(_)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尾搐人两股间_(2

11、)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

12、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席:古人把席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坐。捉:握,拿。掷:扔,抛。轩冕(xun min):古代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这里实际上只有“轩”的意思。轩,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宁:上文称管,这里称宁,都是指管宁。歆:上文称华,这里称歆,都是指华歆。废:放下。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子非吾友也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2)宁读如故 _(3)有乘轩冕过门者 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3、。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_4你是否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做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 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画地:在地上作画。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引酒且饮之 (拿;举)

14、0;B.数人饮之不足( 够 )C.我能为之足 ( 的 ) D.终亡其酒(丢失)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11.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乱:_(2)云:_(3)鞭:_  (4)释: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

15、#160;B.求之不得 C.君子何之 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_13. 阅读训练。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

16、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17。选自 世说新语(注释)荀巨伯:东汉人。远;从远方。疾:病。值:恰逢。语(yù):告诉。相视:看望,照顾。令:使,让。败义:损害道义。耶(yé):表疑问,相当于“吗”“呢”。既:已经。一:全,整个。独止:一个人留下。委;舍弃,抛弃。相谓:相互议论。入:侵犯。班军:回师,撤军。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B.贼既至(既然)C.一郡并获全(全)D.遂班军而还(撤军)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_3翻译加点字词。(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_(2)贼既至_(3)不忍委之_4“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