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殓师》探析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途径_第1页
从《入殓师》探析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途径_第2页
从《入殓师》探析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途径_第3页
从《入殓师》探析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途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入殓师探析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途径关键词:殡葬职工;社会地位;解决途径日本电影入殓师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部以殡葬从业者为题材的影片,讲述了入殓师小林大悟通过他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风范,逐渐赢得社会宽容,丧属尊重,朋友理解和亲人支持的艰难过程,向我们展示了殡葬职工的心路历程,殡葬工作的崇高,使我们对殡葬职业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一、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殡葬工作在历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普遍性,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步提高,殡葬职工正发挥着一定作用,他们在人类生活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虽然近十来年,殡葬职工收入较以前有大幅度

2、提高,但殡葬职工的社会地位并未像他们收入那样得到“飞快上升”。尽管殡葬职工在社会中肩负着神圣的职责,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某些影响,从业者长期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社会的歧视偏见对殡葬职工来说,是一种伤害。如此下去,必然严重挫伤殡葬职工的积极性,影响殡葬职工队伍的稳定,给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社会摒弃对他们的歧视,承认他们的工作价值,那将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途径 1.殡葬职工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综合素质,具备竞争意识 入殓师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为每一位逝者服务时神情专注深情、恭敬虔诚,动作规范细致、精益求精。同样是殡葬工作者,当看到大悟的职业素养,不由想到我国

3、现实中的殡葬工作者是否也如此敬业?近几年各地殡葬行业纷纷向社会敞开大门,如果一部分待价而沽、好高骛远的求职者仰慕的是那份高收入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下一步等待他的仍是择业。因此,要成为真正受人尊重的殡葬职工,对于这个“良心事业”的工作,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想丧属之所想,急丧属之所急,解丧属之所解,供丧属之所需,用敬业的精神,充满爱的情感,积极的心态,来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观,才能无怨无悔将殡葬工作进行到底。 其次,要不断提高殡葬职工综合素质。专业造就素质,素质赢得尊重。影片中入殓师小林用他那双神圣的双手,艺术家的审美素养及精湛技术让那些已经冰冷的身体再度焕发生命的光彩

4、,塑造了逝者人生最后的绝美,也为自己赢得了丧属尊重。由于时代的局限,我国殡葬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术性不强,常常以一种消极厌烦、麻木不仁的态度工作,势必更强化了殡葬职工的灰暗形象。为提高殡葬职工的社会地位,各殡葬单位应采取激励政策鼓励职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技术中坚骨干传、帮、带作用,通过骨干们的言传身教,提高整个殡葬职工队伍的专业水平和高超技术。 再次,殡葬职工要有竞争意识。一部分职工认为进殡葬单位就有了份“铁饭碗”,长期养尊处优,在工作中冷淡、蛮横、生硬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伤害了丧属情感,而且损伤了自身形象。随着市场经济向殡葬领域渗透,不少殡葬单位原有人员的自然递减,尽量在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及专

5、业骨干,采取公开招聘,实施竞争上岗,让符合要求的大学生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人士流入该行业。2009年北京殡葬系统6个岗位吸引了500多名大学生,其中应聘者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硕士研究生,录用比例高达1001。因此殡葬从业者对于工作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做到持证上岗,竞争上岗,牢固树立“靠服务求生存”的竞争理念。 2.殡葬工作应注重文化内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入殓师在展示小林大悟工作的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日本的文化风格,反映了日本崇高而古老的葬礼仪式。而我国对于殡葬业作为展示国家文化风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对殡葬业的文化意义更多是忽视和批判。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和情感体

6、验有了更多追求,殡葬职工应充分结合传统伦理学、心理学和殡葬文化,利用优秀文化元素把殡葬行业办成抚慰哀伤、教育生命、弘扬孝道的特殊文化产业。如当代中国殡葬行业的公认品牌上海福寿园,就是以建造文化艺术墓和墓区内的人造景点为突破口,以文化为载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建立一个聚人文、服务、景观为一体的“人生后花园”,成为中国殡葬史上首个人文纪念性公园,引领了中国殡葬行业的发展方向。 日本家庭成员和亲戚人数减少,丧礼规模自然小,营业额会因此降低,为维持生意流量,殡葬仪式立足于向深处发展,虽不能完全做到广而博,但力求做到精而深。因此,我国殡葬工作在提升文化品位的同时,在服务方式和内容上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

7、量。作为殡葬从业者,应不断地推陈出新,利用一切可用、想尽一切可想,根据不同类型丧属要求,尽心策划设计并提供一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全程系列”服务治丧程序,通过“人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治丧程序和仪式来满足丧属正常的、合理的心理需求。并且应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不断完善殡葬服务设施,为人们创造一个环境优雅、服务设备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的人性化服务氛围。 3.殡葬行业应打破垄断壁垒,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竞争力尽管从理论上说,中国的殡葬业已作出了打破垄断的姿态,在政策上已经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但实际上,中国的殡葬业还是垄断经营,进入殡葬业的行政审批大权仍紧紧地握在民政部门的手中

8、。殡葬行业可以不用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便可凭借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获得垄断利润,严重影响了自由竞争,从而对行业内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后继发展乏力,服务价格不合理,服务态度不温情等问题。特别近些年来,它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诟病,人们很大程度上认为殡葬职工是“漫天要价”、“赚死人钱”、“发死人财”,这些言语严重损害殡葬职工形象。为了缓解或消除社会公众对殡葬行业和殡葬职工的一些不良看法和逆反心理,解决目前殡葬行业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则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快殡葬立法,完善殡葬法规。依法禁止和防止垄断,是市场经济下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制度和秩序的根本性措施。在丧葬程序极其

9、复杂的日本,早在1884年就制定了有关殡葬的管理规定,百年间经过十几次修订,现行日本殡葬业已是人口老年化和金融危机下的“朝阳”产业。然而目前我国殡葬行业的垄断经营为相关部门带来的巨额利润让殡葬立法规范困难重重,而1997年7月由国务院颁发的殡葬管理条例已经很不适应当今殡葬行业的需求,新的殡葬法规应尽快出台,为殡葬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政策保证。第二,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体系。从长远看,政府应该作为“公共服务者”,制定规则并维护规则的公平性,引入竞争机制,以产业化的思路、方法和市场经济的角度形成规范的服务体系。只要没有行业或企业违反规则,政府就不应该过多加以干

10、涉。第三,要逐步实现垄断行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应该鼓励一切合乎条件的、愿意进入的其他经济成分都可参与经营,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竞争,打破“独家经营,别无分店”垄断局面。给消费者选择权,不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唯一的殡葬场所去“享受”殡葬消费,否则,即使殡仪馆赚的钱再少,也会有人觉得是“暴利”。 4.改变传统观念,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沟通宣传 首先,政府部门应充分运用舆论宣传工具,改变人们歧视殡葬职工的传统观念,是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电视台、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是殡葬职工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它们可以把殡葬工作的重要性、殡葬职工的贡献、殡葬法规等传播到各家各户,使人们认识到殡葬职工在社

11、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殡葬职工的艰辛,从而理解和认同殡葬职工。其次,殡葬行业自己也应重视、正视新闻舆论监督,面对新闻媒体舆论的误区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积极构建与新闻媒体之间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以此来塑造殡葬职工良好形象。2003年非典时期,新闻媒体几乎都是在报道抢救疑似非典患者的医疗工作者,而同时战斗在第一线水深火热的殡葬职工却无人问津。这不能不承认是殡葬行业公共关系的缺失。而相比之下,日本殡葬公司把与媒体的沟通内化为工作内容,经常在电视做广告,甚至还上门推销。鉴于我国殡葬工作宣传力量薄弱的现状,殡葬行业应亟待培养一批基层通讯报道人才,及时准确地提供一线工作动态,加强信息反馈,提高行业透明度

12、。在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中要增加尊重、重视殡葬职工的内容,引导公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殡葬职工,纠正对殡葬职工的群体性偏见与歧视,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贾玫.垄断行业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09,(03). 2赵许明.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探析J.理论探讨,2005,(03). 3付静.我国殡葬服务业法律规制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 4王上维.殡葬管理法律之研究:兼论德国、日本、中国大陆制度之比较D.台北:湾师范大学,2003. 5王夫子.殡葬服务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From encoffining teacherAn An

13、alysis of the funeral workerssocial status of ways to improve XIONG Ying (Ch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Japanese film encoffining teacher, from the male protagonist of the funeral family and friends around the work of a strong resistance to understanding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this identity has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