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培训教材_第1页
眼视光培训教材_第2页
眼视光培训教材_第3页
眼视光培训教材_第4页
眼视光培训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学 员:XXX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眼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眼的结构眼为视觉器官,由眼球、眼附属器、视路组成,并共同完成人眼的视觉功能。视觉器官大致分为:1眼球:包括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眼球壁: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角巩膜缘;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网膜;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眼的附属器(、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3视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大脑枕叶视中枢)。1眼球的矢状面解剖如图111所示。第二节 简化眼眼球基本形态眼

2、球大致呈圆球形(角膜和巩膜的曲率半径稍有差异),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其前后径、水平径和垂直径约为240mm,重量约为70g,容积约为65m1,密度约为1077gml。眼球的前方和后方的几何中心称为前极和后极,连接前极和后极的轴线称为眼轴,与前极和后极距离相等的眼球周线称为赤道部。(1)角膜【解剖】角膜占眼球前的1/6,为近似圆形的透明膜。外表面中央约 3mm左右为球形弧面,周边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呈非球面形。横径约为11115mm,纵径约为10105mm,中央厚度约为0507mm,边缘厚度约为lmm。 (2)分层角膜从组织学上可分为5层,如图所示由前向后依次为: 上皮细胞层:由前向后依次分

3、为57层扁平上皮细胞,35层翼状上皮细胞和单层的柱状基底上皮细胞,代谢周期为6-12小时,故损伤后易于再生。前弹力层:由较坚实的透明弹性纤维构成。对外来侵害有一定抵抗力,受损后不能再生,愈后为不透明云翳,白斑。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 90,由 100 200层平行的胶原纤维薄板构成。当角膜发生溃疡延及此时,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但经治疗后,可获得较理想的矫正视力。后弹力层:为有弹性的胶原纤维薄膜。对外来侵害有较强的抵抗力,损伤后可再生。内皮细胞层:由单层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具有对水电解质及电解质主动运载功能,是维持角膜水平衡的主要部分【生理】角膜是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曲率相同;其间细胞数极少,无

4、血管,含水量恒定(约为 72 82),折射率恒定(约为 1 376),光透射比大于97。角膜的后方充满房水,角膜和房水构成凸透镜结构,因外界的空气与角膜后的房水的折射率不同,使其成为眼的重要的屈光因素,占眼的总屈光力的 70 75,约为4000D4500D角膜需要氧气来维持生理平衡,主要依赖外界的空气、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在睡眠时因外界的空气不能直接供给角膜氧气,则由睑结膜的血管间接向角膜供氧。(2)巩膜【解剖】巩膜为质地坚韧的乳白色不透明纤维组织,位于眼球后方56部分,平均厚度约031.0mm,后方视神经穿过的部位称为筛状板,较为薄弱。巩膜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依次为巩膜表层,巩膜基质层和

5、巩膜棕色板层。【生理】巩膜的主要功能为维持眼球的形状和保护眼球内容等。(3)虹膜【解剖】 虹膜为一横隔膜,位于晶状体与角膜之间,并将房水腔分隔为前房和后房,其中央部的圆孔称为瞳孔(2.5-4mm)。虹膜表面的皱襞和隆起称为纹理和隐窝,近瞳孔部有一环状隆起,称为卷缩轮,将虹膜分为瞳孔部和睫状部。虹膜主要分基质前层、基质后层,基质前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载色体,基质后层包含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生理】虹膜内的瞳孔括约肌和扩大肌控制着瞳孔的大小及入眼的光量。在黑暗环境中,瞳孔扩大,在明亮的环境中瞳孔缩小(图1117)。两种肌肉通常能取得很好的协调。(4)睫状体【解剖】虹膜后部逐渐变厚,形成较厚的肌层

6、,为睫状体,睫状体由血管、弹性纤维、色素上皮及平滑肌等组织构成。主要作用分泌房水,维持眼内压力,其中睫状肌收缩对调节晶状体的凸度起着重要作用。【生理】睫状肌的环形纤维的舒缩对晶状体的凸度起着调节作用,晶状体藉睫状小带悬在睫状体上,当肌纤维收缩时,睫状小带放松,则晶状体凸度加大,使眼睛看清近目标,称为调节。超过40岁的人,因睫状肌的退化,导致调节能力下降,形成老视。近视眼因少用调节使睫状肌呈薄弱状态。(5)脉络膜【解剖】位于巩膜内侧面,自锯齿缘起至视神经孔止,内面覆盖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学由外而内可分为脉络膜上层、血管层和玻璃膜层。【生理】生理脉络膜丰富的血管可为巩膜和视网膜提供营养并排泄废物。色

7、素细胞使眼球内形成暗环境,使外界景物可以在视网膜上清晰结像。(6)视网膜【解剖】为眼球壁的最内层,外附脉络膜,内邻玻璃体。视网膜的中央,相当于眼球后极部为黄斑区,距黄斑区鼻侧34mm处为视盘,视盘中心部有视网膜中心血管穿出,分支于视网膜各部。【生理】视细胞为含有光敏色素的感光细胞。分为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杆体细胞含视紫红质,感弱光,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约有11亿 1. 25亿个。锥体细胞含视紫蓝质,感强光和色觉,分布在黄斑区,约有 700万个。视细胞感光后,光能经光化学反应转换为生物电能,引起神经冲动。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透明组织,连同角膜共同构成眼的屈光系统。(1) 房水【

8、解剖】角膜之后晶状体之前的空隙充满了房水,被虹膜分隔为前房和后房,前房中部深约2mm,前房水含量为0lml,后房水含量为006ml。【生理】房水由睫状突分泌,无色透明。房水调节着眼内压力,房水的产生过多和排泄不足是形成高眼压性青光眼的原因。(2) 晶状体【解剖】晶状体位于虹膜的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直径约10mm,厚约4mm。晶状体宛如洋葱,由外向内分为囊膜、前囊下上皮、基质皮质层、核层。【生理】晶状体在眼的屈光系统中起到调节作用。由于晶状体凸度的不断改变,其焦距不断变化,使人眼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目标。当年老时,晶状核发生硬化,使其不能依照睫状肌的调节增加厚度,则发生老视。因年老易发生晶状体混

9、浊,形成白内障。(3)玻璃体 【解剖】玻璃体是一种透明凝胶,位于眼球的玻璃体腔内,前面与晶体后面相吻合,后面与整个视网膜紧密接触。凝胶由胶原纤维网所组成,含有粘多糖、透明质酸和约 99的水分。【生理】玻璃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导光和固定视网膜与巩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附着关系。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发生液化和混浊。玻璃体混浊的情况下,采用光学眼镜矫正视力受到一定影响。玻璃体液化还可能招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引起的视力下降,光学眼镜则无法矫正。第三节 眼的附属器眼的构造非常精致、脆弱,需要周密的保护装置以防受伤。眼附属器包括:睫毛、眼睑、泪器、眼外肌、眼眶。(1) 睫毛【解剖】位于上下眼睑的边缘,上睑睫毛

10、多于下睑睫毛, 35根分为一丛,根部有丰富的感觉神经丛,平均寿命约35个月,对触觉十分敏感将异物挡在眼外。【生理】生理由于睫毛对触觉异常敏感,故在配戴隐形眼镜时,若镜片碰到睫毛可导!起瞬目反应,从而造成配戴困难。(2) 眼睑【解剖】眼睑位于眼眶出口,分为上睑和下睑,中间称为睑裂,边缘称为睑缘,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内眦部组织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近内眦部各有一小孔称为上、下泪小点,是泪液排泄的出口。【生理】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展开,均匀地湿润角膜,使角膜面形成良好的光学界面。配戴隐形眼镜时,瞬目可保持镜片的湿润清洁,使之与角膜良好附着。当眼睑闭合不全时可诱发角膜干燥溃疡,

11、不宜佩戴隐形眼镜。由于上下眼睑对角膜持续性的压迫,可致角膜产生垂直向屈光力较强的散光,称为生理性散光。眼睑下垂可能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无法用光学方法进行视力矫正。(3) 结膜【解剖】结膜为透明的粘膜,覆盖眼睑的后面与眼球前面的一部分,结膜分为三个部分。 1)附着在睑板后面的为睑结膜,与眼睑皮肤相移行。2)覆盖于眼球前部的称为球结膜,与角膜上皮相移行。 3)介于二者之间的部分称为穹隆结膜,结膜围成的囊状腔隙,称为结膜囊。【生理】睑结膜:内有多种分泌腺组织,主要功能在于湿润角膜,维持其透明性。球结膜:具有疏松、可延伸性,利于眼球的转动。球结膜下有丰富的血管,发生炎性反应时,球结膜就会发生充血,俗称

12、红眼,是隐形眼镜并发症的重要体征之一。穹隆结膜:是连接结膜的部分,较厚松弛富有血管,结膜发炎时此处充血水肿明显。 (4) 泪器【解剖】泪器分为分泌部分和排泄部分。分泌部分包括泪腺和副泪腺。排泄部分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1)泪腺位于眼颞上侧眶骨的泪腺窝内,由1540个小叶组成,排泪管开口于颞侧穹隆结膜。2)副泪腺(Krause氏腺和Wolfring氏腺)由约812个腺泡组成。3)泪小点位于上下睑缘近鼻侧端,泪小点周围的括约肌纤维有收缩泪小点的作用。4)泪小管起自泪小点与脸缘垂直伸入睑内组织,上下泪小管汇合注入泪囊。5)泪囊位于眶骨的泪囊窝内,下端与鼻泪管相接,长约1015mm,上宽下

13、窄。6)鼻泪管位于骨部鼻泪道内,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其内壁附有瓣膜。泪液:由外层脂质层、中层水分、电解质层和内层粘液层三层组成。作用:1)脂质层防止泪液水分大量蒸发,保温防寒。2)粘液层维持角膜的亲水性,使水、电解质层能够均匀地覆盖于角膜表面。 3)水质层水质层占泪液厚度 90以上,主要功能如下:冲洗湿润角膜和结膜。均匀地铺展于角膜表面,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泪液中含有溶菌酶等抗菌成分,可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只有借助泪液才能被角膜所接收利用。泪液中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等可维持角膜的代谢。(5) 眼外肌【解剖】眼外肌共有6条,分别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

14、生理】眼外肌的生理功能主要为司理眼球运动。当眼外肌的肌止点位置异常、某条肌肉发育不良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发生麻痹时,则导致斜视。(6) 眼眶【解剖】眼眶是由上颌骨、腭骨、额骨、蝶骨、颧骨、筛骨和泪骨等七块骨围成的漏斗状的四边锥形体。眼眶内有眶骨膜、眶隔膜、球筋膜、肌鞘膜和眶筋膜等组织。【生理】眼眶为眼球提供了骨性保护和软组织的缓冲作用,眶筋膜对眼球起到支持和定位的作用。第四节 视路视路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大脑枕叶视中枢。其中任何一个有病变或受邻近部位的影响都会导致视野的范围受影响。第二章 眼屈光学第一节 视力检查视力:眼分辨二维形状和位置的能力。公式:视力1/视

15、角记录法:-小数记录法-分数记录法-五分记录法。视标: “C”形、“E”形、三横等长的E,图形,数字。视力检查:检查距离:综合验光仪36米,其他为5米。注意事项:先右眼后左眼,不要眯眼,自上而下,注视时间3秒以内辨认开口方向。一般要求:照明环境与视力表相同或稍暗。高度:1.0行视标与检查眼同一水平记录视力的标准:视力值 可认错视标数0.10.5 00.60.9 11.0以上 2 记录方法:1.0错认2个,记录为1.0²第二节 眼的屈光和调节我们能看清外界物体都是因为光的作用,人眼直接能看到的光都是可见光。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米/秒。因光的波长分为:红橙黄绿蓝青紫。其中红光波长

16、最长,其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折射率的大小与镜片的清晰度、厚薄度有关,折射率越大,镜片越清晰、相对高度数镜片高折射率镜片越薄。但是折射率越高镜片的色散系数越大,所以根据顾客处方单选择合适的镜片。屈光:光线通过偏折后改变光的行进方向成为折射,这种折射现象在光学中称为屈光。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眼的屈光状态:由屈光力大小和眼轴长度决定。眼的屈光: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称为眼的屈光。正视眼: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恰落在视网膜上。远点:眼睛在放松调节时,所能看清

17、的最远一点。近点:眼睛做最大调节后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眼的调节作用:对于近距离的发散光线,其焦点将落在正视眼的视网膜之后,但眼球有自动改变屈光力的能力,使近处发散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从而远近不同距离的目标均可看清。这种调节焦点距离的能力称为眼的调节。调节机理:看远目标: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体相对扁平。看近目标: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眼的调节依赖于晶状体的弹性及睫状肌的功能。眼的调节与集合 集合: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两眼视轴平行而且调节处于松弛状态。注视近处目标时则需要调节,为保持双眼单视,双眼需要内转,称为集合。调节和集合两者保持密切的协同关系,有调节必有集合,调节力越大,集

18、合也越大。正视眼的调节与集合相互协调,对于非正视眼,其调节与集合不协调。远视患者调节作用超过集合作用,反之,近视患者集合作用超过调节作用。屈光不正患者对调节和集合不协调的耐受有一定的限度,如超过限度引起视疲劳,甚至可以发生内斜视或外斜视。第三节 屈光不正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者称为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分类:近视、远视、散光。近视l 定义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模糊圈,故远处目标模糊不清。远点为眼前有限距离。l 成因遗传因素:一般认为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

19、传,中低度近视属多基因遗传,包括种族因素和家庭因素。环境因素: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字体不清或姿势不良等。l 分类按屈光成分分类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所致,而眼的屈光力正常。眼球变长主要在赤道部以后部分。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体的弯曲度过强所致,而眼球的前后径长度正常。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晶体屈光指数增加所致,而眼球的前后径长度正常。按近视程度分:轻度近视:3.00 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高度近视:6.00D以上假性近视: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会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造成与屈光性近视相同的情况。滴用睫状肌麻痹剂,以解除睫状肌痉挛,视力可以改善或

20、恢复正常或轻度远视。即使滴有麻痹剂,近视无改善或降低度数0.25D称为真性近视。中间性近视: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度降低0.5D,既有调节因素又有器质性因素。l 临床表现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眼位偏斜:近视眼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合功能也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斜视眼多为近视度数较高的眼。眼球改变:眼球前后径过长,高度近视者明显。眼底改变:低中度近视一般无眼底改变,高度近视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睛退行性改变。如飞蚊症、眼底豹纹状。视疲劳:近视少用调节,但需集合以维持双眼单视,集合与调节不协调,引起肌性视疲劳。l 矫正与治疗验光配镜:用适当度数的凹透镜予以矫正。配镜原则:选用使病

21、人获得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角膜接触镜:跟框架镜比,视野大,影像变化不大,且不影响外观。特别是用于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较大者及某些特殊职业者,但需严格按照佩戴规则和注意用眼卫生,防止并发症发生。屈光性手术:RK手术、PRK 手术LISK手术等治疗。远视l 定义远视眼是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光斑,不能形成清晰影像。远视眼的远点在视网膜之后,为虚像点。l 成因远视眼在视物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产生调节,而视近物时,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调节力。只是视远物时,所需调节力较少,看的较清楚。l 分类按屈光分类轴性远视:眼轴在发育过程中停滞,故眼轴过短(

22、前后经)达不到正常长度。曲率性远视:由于任何屈光面的弯曲度过小所致,而眼球前后经长度正常。屈光指数性远视:角膜、晶状体屈光指数偏低, 而眼轴前后径正常。按远视程度分:轻度远视:小于+3.00D中度远视: +3.00D+6.00D高度远视:大于+6.00D根据调节情况:显性远视:不滴用麻痹剂所测出的度数全部远视:滴用麻痹剂后测出的度数。隐性远视:指全部远视与显性远视的差值。l 临床表现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均正常又称潜伏性远视(0.50D0.75D)。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差,又称显性远视随年龄增加,眼的调节力减弱,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

23、更明显,有“早花”现象。年轻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调节易产生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视力疲劳 :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近距离工作明显,稍作休息可减轻或消失。内斜视:过多调节必伴过多集合,因而产生调节性内斜视。眼底变化:一般无变化,中度以上者,出现视盘变化,充血,肿胀,又称假性视神经炎。l 矫正与治疗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力疲劳和内斜视,虽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患者应戴镜矫正以增进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产生。配镜原则:最高度数,最好视力。隐形眼镜、屈光性手术。散光l 定义是由于

24、眼睛各经线的屈折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形成焦点,而在不同距离形成前后两条焦线,两焦线距离代表散光程度,如两焦线互成直角,可用柱镜矫正,使两焦线在视网膜上合成一焦点,此即柱镜矫正规则散光之机理。l 成因散光绝大数来自角膜,少数来自晶状体。我们的眼睛不是一个球面,比如经常眨眼睛,造成对角膜上下方的挤压,就会使角膜变形,造成角膜或眼球的两条垂直子午线方向上的曲率不同,各自交线不能重叠,就造成了散光。l 分类依强弱子午线是否垂直相交(可用镜片矫正)分类:规则散光:角膜各经线曲率半径不同,其中一条主经线曲率半径最小,屈光力最强;而与之相垂直的经线曲率半径最大,屈光力最弱,光线通过时不形成焦

25、点而是形成前后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前焦线与屈光力弱的方向一致,后焦线与屈光力强的方向一致。不规则散光:眼球各经线屈光力不同或同一经线各部位的屈光力不相同,且没有规律可循。常见于圆锥角膜,外伤引起的角膜翳,角膜病变或晶体病变引起角膜或晶体屈光面不光滑所致。按发生原因分:角膜散光:角膜前表面各子午线曲率不同。晶体散光(残余散光)。全散光(角膜散光+晶体散光)。按散光屈光度大小分类:极微: <0.75DC轻微:0.75DC1.50DC中度:1.752.50D高度:2.50DC按散光轴向分类;顺规(律)散光、逆规(律)散光、斜向散光按所成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关系分类: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

26、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单纯近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后。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前。混合性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l 临床表现轻度散光无感觉,偶有视近感觉眼睛疲劳。稍重者无论看远、看近均模糊不清,常眯眼。视力减退,常有重影。视疲劳的症状不一定与散光程度成正比。弱视多见于高度散光,特别是远视散光。容易发生弱视,继之有发生斜视倾向。l 矫正与治疗轻度规则散光如无眼疲劳或视物模糊,可不必矫正,反之,如有上述不适,虽度数不高也应矫正。高度散光者应以柱镜矫正,如不能适应全部矫正,可先予较低度数,以后再逐渐增加

27、。也可以用等效球镜度法,即减少柱镜度,并以减去的柱镜度数的半数做为球镜度加在原球镜度值上,使新镜片保持与原镜片同样的等效球镜度,又保持原镜片中柱镜轴位,减少了高度散光所产生的像扭曲现象。 不规则散光不能用柱镜矫正,可试用接触镜矫正。 第四节 屈光参差l 定义两眼屈光度不等,当相差2.5D以上者称为屈光不正。l 类型(1)单纯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一眼非正视:单纯性近视屈光参差;单纯性远视屈光参差;单纯性散光屈光参差。(2)复性屈光参差:两眼非正视。复性近视屈光参差;复性远视屈光参差;复性散光屈光参差。(3)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远视,一眼近视。l 成因眼在发育过程中,两眼发展进度不同,可能引起屈

28、光参差。外伤,角膜病,白内障术后亦引起屈光参差。临床表现:轻度屈光参差可无症状。双眼视觉:屈光参差如超过2.50D,因双眼物象大小不等产生融合困难而破坏双眼单视。为使物象清晰将引起双眼调节之间的矛盾,故有视力疲劳和双眼视力降低。交替视:即两眼看物时,交替的使用一只眼,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看远用正视眼,看近用近视眼,很少用调节,不出现视疲劳。单眼视:屈光参差大者,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产生废用性弱视。斜视:屈光参差不引起斜视,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致废用性斜视。l 治疗戴镜能适应者应充分矫正,并经常戴镜,以保证双眼单视功能且消除症状。戴镜不能适应者,对

29、低度数眼应充分矫正使达到最好视力,对另一眼适当降低度数。屈光参差太大镜片无法矫正者,可试戴角膜接触镜。第五节 老视l 定义随年龄增长,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变弱,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大约在4050岁开始,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l 临床表现视近物困难,眼睛在最大调节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近点逐渐变远,常将目标放的远些才能看清。眼疲劳,由于为了看清近的目标 需要增加调节,引起睫状肌过度 收缩和相应的过度集合所致。l 治疗:用凸透镜补偿调节的不足,使近点在正常范围内。先测屈光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加矫正老视的度数。第六节 屈

30、光检查屈光检查分:主观检查、客观检查。l 主观检查:云雾法:以看清0.1视标为准,目的放松调节。红绿视标法: 确定是否过矫。放射线视标:粗略测定有无散光及散光轴和度。交叉柱镜:精确测定散光轴和度。针孔镜:确定是否完全矫正,视力差是屈光不正引起还是其他眼病。裂隙片:查散光轴。负轴方向即为散光轴。l 客观检查: 检影法。电脑验光:检查35次。第三章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方法第一节 综合验光仪的结构综合验光仪的总体结构包括控制台、支架结构、座椅、验光盘和远近视标等部件(表l1)。本章节仅介绍与验光工作关系密切相关的验光盘和远近视标等主要部件。表11 综合验光仪的主要结构 视孔 球镜组 主透镜组 验光盘

31、柱镜组 内置辅镜 交叉圆柱透镜 外置辅镜综合验光仪 旋转式棱镜调整部件投影远视标视标近视标一、综合验光仪的主要部件综合验光仪的主要部件包括验光盘和远近视标两部分。1. 验光盘 验光盘附设以下结构(1)视孔。(2)主透镜组包括球镜组与柱镜组。(3)内置辅镜。(4)外置辅镜:包括交叉圆柱透镜(Jackson cross cylinders)和旋转式棱镜(Risley prism)。(5)调整部件。2. 视标(1)投影远视标。(2)近视标。二、验光盘俗称“肺头”或“牛眼”,附设视孔、主透镜组、内置辅镜、外置辅镜和各调整部件(图1-1)。1.视孔 位于验光盘的最内侧,左右各一,为被测眼视线透过的通道,

32、视孔周边附有柱镜轴向刻度和柱镜轴向游标(图l-2) 2.主透镜组 (图1-3) (1)球镜1)焦度范围 -20.00D+20.00D。2)级差 0.25D 。3)调节方法球镜粗调手轮位于内置辅镜刻度盘的外环,每旋一档增减3.00D球镜焦度(图1-4)。球镜细调轮盘每拨一档增减0.25 D球镜焦度(图1-5)。球镜焦度读窗位于球镜细调轮盘内侧。(2)柱镜1)焦度范围 06.00 D。2)级差 0.25 D。3)轴向 0180°。4)调节方法柱镜焦度手轮位于验光盘的最下方,每旋一档增减0.25D柱镜焦度(图l-6)。柱镜焦度读窗位于柱镜焦度手轮内上方。柱镜轴向手轮位于柱镜焦度手轮外环。柱

33、镜轴向手轮的基底部可见柱镜轴向游标和柱镜轴向刻度盘。旋动柱镜轴向手轮,可将游标调整指向预期的轴向刻度(图17)。旋动柱镜轴向手轮时可见视孔区的柱镜轴向游标发生联动,两游标指向的轴向刻度一致。3. 内置辅镜 (1) 内置辅镜手轮位于验光盘外上方,每旋动一档视孔内更换一种功能镜片(图1-8)。 (2) 内置辅镜功能盘 内置辅镜手轮基底部有一标有各种辅镜功能英文缩写的轮盘,调整内置辅镜手轮,使选中的英文缩写位于垂直向,则视孔便内置相应的内置辅镜(图l一9)。1) O、O(Open aperture) 无镜片或平光2) OC(occluded)遮盖片。3) R(retinoscopy lens) 视网

34、膜检影镜片,通常为+1.50D的透镜,适用于工作距为67cm的检影检测。4) PH(pinholes) 1mm直径小孔镜片,用于排除被测眼非屈光不正性视力不良。5) P135 (135°polarize Filter)135°偏振滤镜,用于验证双眼矫正试片的屈光量是否平衡;检测隐斜视、固视差异、影象不等和立体视觉等。 6) P45(45°polarize filter)45°偏振滤镜,与135°偏振滤镜同时使用,功能略同。7) RL(red lens) 红色滤光镜,用于检用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隐斜视等。8) GL(green len

35、s) 绿色滤光镜,与红色滤光镜同时使用,功能略同。9) ±.50(cross cylinder)0.50D交叉圆柱透镜,用于远用球镜试片焦度的检测和老视的检测。10) RMH(red horizontal maddox rod) 红色水平马氏杆透镜,用于检测水平向隐斜视。11) RMV(red vertieal maddox rod) 红色垂直马氏杆透镜,用于检测垂直向隐斜视。12) WMH(white horizontal maddox rod) 无色水平马氏杆透镜,功能同红色水平马氏杆透镜。13) WMV(white vertical maddox rod) 无色垂直马氏杆透镜,

36、功能同红色垂直马氏杆透镜。14) 6U(6base up prism)6底向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水平向隐斜视、近水平向斜视角及ACA。15) 10AI(10A base in prism) 10底向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垂直向隐斜视及近垂直向斜视角。4. 外置辅镜(1) 交叉圆柱透镜Jackson cross cylinders(图l10)。1) 外环标有P和A两字母,P示焦力轴向,A示翻转手轮轴向。2) 内环 内镶交叉柱镜,边缘标有红点和白点,红点示负柱镜轴向,白点示正柱镜轴向。3) 翻转手轮位于外环A字母处,旋动翻转手轮,可见内环围绕手轮所存的轴向翻转(图1-11)。(2)

37、 旋转棱镜Risley rotary prism1) 内环 内镶三棱镜透镜(图1-12)。2) 外环 为三棱镜底向的刻度盘,通常将刻度盘的0位对准垂直向或水平向(图l-13)。 3) 底向手轮位于外环边缘,测试时旋动底向手轮,可见内环的发生联动,内环边缘上的底向游标指向外环的刻度,提示测定的棱镜底向和三棱镜度(图1-14)。5.调整部件(图1-15)(1) 垂直平衡手轮及垂直平衡游标 用于使双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与双被测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对齐。(2) 光心距手轮及光心距读窗 用于测定当双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与双被测眼瞳孔中心水平向对齐时,双侧透镜光学中心的距离,单位为mm。(3) 额托手轮及镜眼距读

38、窗 用于调整并测定被测眼前主点与试片透镜后顶点的间距。(4) 集合掣 用于调整双侧验光盘的集合角度及双侧视孔透镜的光心距。三、视标1. 投影远视标(1) 视标投影仪 采用白炽光将检测视标的影象投照在视标面板上,其照度、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偏振光折射向和单色光的波长均要求符合规范。主要结构如图l-16所示。(2) 视标遥控器视标投影仪的各项功能以功能键的形式排列在遥控器上,验光师可根据屈光检查的需要按动功能键,从而控制视标投影仪的各项功能(图1-17)。(3) 常用视标 1) E视力视标、环形视力视标、数字视力视标及儿童视力视标(visual action test)图1-18配合镜片球镜验光

39、试片和圆柱透镜验光试片。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或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测定裸眼视力,定量分析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的屈光矫正情况。2) 散光盘视标(astigmatic dials test)(图1-19)配合镜片 圆柱透镜验光试片。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所在的轴向和焦量。3) 红绿视标(red-green test)(图1-20)配合镜片 球镜试片。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球镜验光试片矫正焦量。 4) 远交叉视标(far reticle test)(图1-21)配合镜片 ±.50内置辅镜和球镜试片。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球镜验光试片矫正

40、焦量。5) 斑点状(蜂窝状)视标(dots test)(图1-22)配合镜片 交叉圆柱透镜和圆柱透镜验光试片。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柱镜验光试片的轴向和焦量。6) 偏振红绿试标(polarized R and G test)(图1- 23)配合镜片 偏振滤镜联合球镜验光试片。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双眼戴验光。试片后屈光状态是否平衡.、7) 双眼平衡视标(binocular halance test)(图1-24) 。配合镜片 偏振滤镜联合球镜验光试片。测试方式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双眼戴验光试片后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8) worth四点视标(wor

41、th four dots test)(图l-25)配合镜片 红色滤光镜和绿色滤光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性分析被测眼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力。9) 立体视视标(stereo test)(图1-26)配合镜片 偏振滤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立体视功能,并辅助诊断隐斜视。10) 水平对齐视标(horizontal coincidence test)(图l-27)配合镜片 偏振滤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及水平向隐斜视,定量分析双眼影象不等。 11) 垂直对齐视标(vertical coincidence test)(图1-28)配合

42、镜片 偏振滤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及垂直向隐斜视,定量分析双眼影象不等。12) 马氏杆视标(Maddox rod test)(图1-29)配合镜片 垂直或水平马氏杆透镜联合旋转棱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隐斜视。13) 十字环形视标(cross ring test)(图1-30)配合镜片 红色滤光镜、绿色滤光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分析隐斜视。14) 偏振十字视标(polarized cross test)(图131)配合镜片 偏振滤镜联合旋转棱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

43、,定量分析隐斜视。 15) 十字固视视标(reticle fixation test)(图132)配合镜片 偏振滤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性分析被测双眼同视差异。 16) 钟形盘视标(clock dials test)(图1-33)配合镜片 偏振滤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旋转性隐斜视。2.近视标(1) 近视标刻度杆竖直固定于验光盘上方,近距离检测时翻下,附有公制及英制长度单位刻度,近视标盘可在刻度杆上移动,从而精确控制检测距离(图134)。(2) 近视标盘 为一开孔的双层纸板,纸质近视标卡夹于纸板中间,可通过旋转近视标卡使不同的近视标自纸板夹的孔隙中露出,

44、供近距离检测时使用(图l 35)。(3) 常用视标1) 近E视力视标、数字视力视标和字母视力视标(near visual action test)(图l36)配合镜片 基础试片和球镜试片。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近距离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近视力及近矫正视力。 2) 近交叉视标(near reticle test)(图137)配合镜片 基础试片、交叉柱镜辅镜和球镜试片。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调节量及适宜的老视处方。3) 近十字视标(near cross test)(图138)配合镜片 基础试片和球镜试片。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

45、分析被测眼调节量及比较性调节。4) 近散光盘视标(near astigmatic dials test)(图1 39)配合镜片 基础试片和柱镜试片。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近距离散光。5) 横向单行视标(horizontal uniline test)(图140)配合镜片 基础试片、6底向上三棱镜辅镜及旋转棱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近水平向斜视角及ACA。 6) 纵向单列视标(vertical uniline test)(图1 41)配合镜片 基础试片、10底向内三棱镜辅镜及旋转棱镜。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测试目的 定量分析被测眼比较性集合和近垂直向

46、斜视角。第二节 验光前准备工作一、开启电源开启电源总掣,分别检视投影视标、近读灯、检影镜、座椅制动开关是否接电。二、视孔试片恢复0位检查验光盘视孔试片的球镜读窗和柱镜读窗,若前次验光的球柱镜试片留置于视孔应旋动球镜焦度手轮及柱镜焦度手轮将视孔试片回“0”。 三、调整被测眼高度嘱被测者取舒适姿态坐于检测座椅,升降座椅高度,通常大致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对侧墙面上悬挂的视标板的坐标中点相对。 四、调整垂直平衡旋动垂直平衡手轮,观察被测双眼与视孔垂直向相对位置,务使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与被测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对齐。通常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图21)。五、调整光心距1.瞳孔间距的检测 旋动光

47、心距手轮,将电脑验光仪所测得的瞳距数值输入光心距读窗。旋动柱镜轴向手轮,使视孔边缘的柱镜轴向标记对准轴向刻度盘90°位置,然后微量旋动光心距手轮,务使被测眼瞳孔中心与上下柱镜轴向标记呈直线对齐。使双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间距等于被测双眼瞳孔中心的间距。调整完毕后,可于光心距读窗读取眼镜处方远用光心距(同于被测眼瞳孔间距)数据,单位为mm(图22)。2.视线距的检测 由于视线是注视目标与注视眼黄斑的连线,故将眼镜的光学中心放置于视线上则更为合理.六、调整镜眼距嘱被测者的额部与额托紧密稳定接触,检测者可从镜眼距读窗观察被测眼角膜顶点的位置,观察距离约为20 cm.七、调整集合在进行近距离检测

48、时,双被测眼必须同时内收才能注视同一近目标,矫正试片必须适当等量向内倾转,以保证被测眼视线能垂直通过视孔试片透镜的光学中心。 (图28)。第三节 近视与远视的标准验光流程操作步骤一、雾视利用光学透镜的聚散作用,将平行光线入射被测眼后的焦点(或焦线)转移到视网膜的近前方,从而缓解被测眼调节张力的方法称为雾视法。 1、根据客观屈光测定的处方(包括电脑验光处方、检影验光处方或原眼镜焦度计检测分析处方)给被测双眼投放球镜和柱镜试片组合。 2、若被测眼为远视眼,因综合验光仪不兼备正柱镜,须进行处方转换,方法如下求和变号转轴: 例41 测定处方:+3.00+1.50×90 转换处方:+4.50-

49、1.50×1803、将右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左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图42)。4、近视与远视雾视双眼都同时加1.50的正球镜5、雾视时间为510min。二、去雾视1、将右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左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C”,先测右眼再测左眼。2、投放单行0.6或0.7视力视标。3、近视眼以0.25 D为梯度逐步减少视孔负球镜焦度;远视眼以+0.25D为梯度逐步增加视孔正球镜焦度,直至被测眼只能看到0.6或0.7稍微模糊为止。三、散光盘视标检测散光盘为由均匀间隔的放射状标线组成的视标,可从主观角度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的焦度和轴向,又称扇形盘、经线盘、钟面盘或射线盘等。1、双眼已完成雾

50、视去雾视。2、将双眼柱镜试片调整为0。3、投放散光盘视标。4、嘱被测者指出黑细而清晰的标线的轴向。5、确定柱镜试片轴向。6、小刻度时钟数字乘30规则。7、轴向确定后,以-0.25D为梯度递增柱镜试片焦度,直至散光盘各轴向的标线象清晰度一致(图5-10)。四、红绿视标检测红绿视标检测系利用色象差的原理定量分析在屈光检查的过程中被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1、通过散光盘视标检测,被测眼的粗略散光已基本矫正,但仍处于低度雾视状态2、投放红绿视标。 3、嘱被测者先看绿色视标再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比较红绿视标里的数字那边更清晰4、近视(1)若红视标里的数字比绿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欠矫,加-0.25D的

51、负球镜。 (2)若绿视标里的数字比红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过矫,减-0.25D的负球镜。(3)直至红绿视标一样清楚为止。 5、远视(1)若红视标里的数字比绿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过矫,减+0.25D的正球镜。 (2)若绿视标里的数字比红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欠矫,加+0.25D的正球镜。(3)直至红绿视标一样清楚为止。五、交叉圆柱透镜调整柱镜试片轴向与焦度交叉圆柱透镜,又称Jackson交叉柱镜,是在两个互为正交的子午轴向上具有量值相同、性质相反的复合式圆柱透镜,在屈光测定的过程中用于对客观屈光检测或散光盘视标检测发现的规则性散光的轴向和焦度进行微调,也用于发现未知的规则性散光。(1)、

52、先精调散光轴向1、 经过散光盘检测,被测眼的散光已被柱镜试片初步矫正,经过红绿视标检测被测眼的球性屈光不正已被球镜试片初步矫正。 2、 投放斑点状视标。3、 将右侧交叉圆柱透镜转到视孔前(图7-6-a)。4、 转动交叉圆柱透镜的外环,使其翻转手轮轴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图7-6-b)。当二者重合时发出轻微的咔啦声。5、调整交叉圆柱透镜,使其负轴近水平设为A面。嘱被测者注意视标的清晰度。6、旋转手轮,翻转交叉圆柱透镜,使其B面向前(图7-7),令被测者比较A、B两面的清晰度。7、若两面同样清晰,进行下一步骤操作;若不一样则向清晰的一面红点方向调整轴向。8、确定柱镜试片轴向调整的量,原则上试片柱的焦度越高调整的量宜越小,通常柱镜试片1.00可每次调整10º,按进十退五法则精细调整;试片柱镜>1.00D宜每次调整5º,按进五退二法则精细调整。 9、重复(6)(8)项操作,直至被测者诉交叉圆柱透镜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