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1页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2页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3页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4页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表1 水平热表面的实验条件         实验1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冷风送入速度(m/s)    0.03   

2、 0.03    0.03    冷风送入量(m/s)    195    195    195    冷风温度()    21.4    20.3    21.2    热气流送入速度(m

3、/s)    0.39    0.39    0.39    热气流送入量(m3/h)    46    46    46    热气流温度()    45    45  

4、0; 45    环境空气温度()    20.5    20.1    21.0    电热膜表面温度()    34    /    29.4    距地面1.5m处壁温()    24

5、.5    21.1    23.3    测试室排风温度()    31.4    24.6    28.4    电热膜热流量(W)    780    0    400  &

6、#160; 从图1我们看到,在3 种情况下,置换通风系统的热力分层现象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的;将3种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水平热表面热流量的大小 测试室下部及上部区域温度的高低,也影响了温跃层的高度。热地板的存在,增加了室内的余热量,便利整个室内的平均温度变高,垂直温度梯度曲线右移。为了更进一步地明确热地板对温跃层的影响,我们将温度无量纲话,引入的无量纲温度被定义为:          图1 垂直方向温度曲线         图

7、2垂直方向无量纲温度曲线         图2为无量纲垂直方向温度曲线,随着电热量的增加,温跃层的高度有明显降低,所以,热地板对于置换通风系统来讲,是一个不利因素。对于现有大型体育和文艺表演性场馆,有数据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照明灯的能量被地板吸收,相当地板被加热,如果是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的话(事实上,型体育和文艺表演性场馆的首选就是置换通风系统),对置换通风的效果会有负面影响,但即使这样,热力分层现象仍然存在,垂直方向温度曲线表明,下部人活动区的温度仍然比上部区域低,置换通风系统仍然比混合式通风系统显得合

8、理和经济。为了减小热地板带来的影响,应想方设法选用对长波辐射吸收较低的地板材料,使置换通风系统发挥了出它最大的优越性。3.2 实验2:倾斜局部热表面我们将一个板式电散热器放置在测试室中央,并与地面成10度角,该散热器的尺寸为110cm×23cm,功率为1000W,冷风送入量仍然是195m3/h,热源被关闭,测试在改变电散热器的热流量的情况下室内的温度,具体的实验条件列在2表中。表2倾斜热表面的实验条件     实验1    情况1    情况2  

9、;  冷风送入速度(m/s)    0.03    0.03    冷风送入量(m/s)    195    195    冷风温度()    20.4    20.8    环境空气温度()  &#

10、160; 19.3    19.2    距地面1.5m处壁温()    22.9    21.7    测试室排风温度()    29.4    23.6    电热膜热流量(W)    880   

11、; 220         图3 垂直方向温度曲线         图4 垂直方向无量纲温度曲线     图3表示的是测试室内垂直方向温度曲线,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热力分层现象,而且倾斜表面的热流量越大,上部区域的温度越高,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越大,温跃层越明显。事实上,这个局部热表面也就是置换通风系统中的一个室内局部热源,正是它形成的羽卷流,携周围的空气,将热量直接带到上部区域,而使得下部基

12、本不受影响,体现出置换通风系统的优越性。图4是该情况下的无量纲垂直方向温度曲线,这次我们看到,倾斜表面的热流量的大小不对温跃层的高度产生明显影响。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第一阶段采用送入热气流来模拟上升气流的实验结果相符1,即在冷风供入量不变的条件下,热气流的温度不影响温跃层的高度,与经典的羽卷流的理论有相悖之处5,6,但经典的羽卷流理论是在均匀的温度场情况下,而且也没有考虑由底部不断送入的冷空气,这说明,在置换通风系统中不能简单套用经典羽卷流的研究成果,对于置换通风系统中热源上方的上升气流的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3.3 实验3:垂直局部热表面在此部分实验中,我们将4块大小为304mm&#

13、215;497mm的电热膜垂直放置,并围成一个长方体,安置在测试室的中央,这样就形成了4个不同朝向的垂直热表面。每块电热膜的最大功率可达1000W,即热流强度为6Kw/,具体的实验条件列在表3中。表3 水平热表面的实验条件    实验1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冷风送入速度(m/s)    0.03   

14、 0.03    0.03    冷风送入量(m/s)    198    199    199    冷风温度()    20.0    20.7    20.9    环境空气温度()&

15、#160;   19.7    20.6    19.5    电热膜热流量(W)    74.1    95.8    110.8    距地面1.5m处壁温()    21.3    22.6 &

16、#160;  22.5    测试室排风温度()    25.4    28.4    29.9    电热膜热流量(W)    480    780    1000    图5和图6分别是测试室内平均垂直温度曲线和无量纲垂直温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电热膜的功率越大,测试室上部区域的越高,但下部区域的温度无明显不同,而且,图5中3种实验情况下的无量纲温度曲线几乎重合,说明垂直热表面的热流量的大小不影响温跃层的高度,这里我们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