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水循环_第1页
必修一水循环_第2页
必修一水循环_第3页
必修一水循环_第4页
必修一水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最新考纲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微专题一水循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知识梳理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的三态(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3)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上各种水体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特别提示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多样:(1)陆地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2、水源是大气降水。(2)冰川积雪(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海陆间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陆地内循环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2)地理意义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塑造地表形态。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深度思考1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哪一种?从参与水量看呢?答案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从参与水量看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2俗

3、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案不对。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二、要点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利措施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

4、作用。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三、真题感悟考向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 B C D答案C解析三项是从水循环过程对伏尔加河进行的分析,由图可知该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故项错。两项是从水循环的意义角度对伏尔加河的分析,由图知该河流域为东欧平原,地势平坦,故项错。考向二人类活动

5、对水循环的影响(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23题。2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3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答案2.A3.C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

6、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第3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区不适宜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微专题二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及水文特征一、知识梳理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特点河流因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河流补给水源径流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分布补给特点大气降水热带雨林

7、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较和缓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补给在夏季,水量较稳定湖泊水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位高低普遍对于河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地下水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互补

8、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湖泊水位的相对位置普遍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2.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即水情,主要是从河水结构、变化等入手,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以及特殊水文现象(如凌汛、断流)等方面。(1)流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_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2)水位(汛期):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在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低与高。(3)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

9、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4)结冰期: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低温时间越长,则结冰期越长。有结冰期,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_。(5)流速(水能):取决于河流单位长度内的地势落差的大小,落差大、流速快,且河流年径流量大,则水能丰富。深度思考某同学结合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特点,总结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答案不对。因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汛期主要取决于降雨量的大小及其变化。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

10、均匀,河流流量变化较小;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其汛期出现在冬季。二、要点讲解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1)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2)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3)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4)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5)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6)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三、真题感悟考向一河流补给与区域特征(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

11、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 B地下水C冰雪融水 D沼泽水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答案1.C2.B解析本题组中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且最大值都出现在6、7、8月,最冷月均温低于0,最高月均温近30,年降水量较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第1题,该流域河流夏季径流量大,与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补给来源除雨水外,还有冰雪融水,因为湖泊水、地下水、沼泽水的补给随季节的变化都

12、较小。第2题,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地表风沙少”不对;山麓绿洲上有“青青草”;“柑橘红”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牦牛跑”是我国青藏地区牧场的景观。考向二河流补给与河流水文特征(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34题。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地 B地C地 D地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3.D4.C解析第3题,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个水文站先后

13、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地符合题意。第4题,分析图a,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读图技巧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河流补给特征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反映出来,掌握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特征及判读十分必要。1河流流量过程线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示例(1)地区(我国)(2)天气(我国)(3)气候(北半球)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

14、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2判读内容及原因分析(1)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流量的大小。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

15、化。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2)从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原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刚好相反。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因为水库的调节作用。微专题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知识梳理1水资源

16、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图中的A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南美洲,而F大洋洲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6位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1)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地区经济活动的关系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用河湖水。

17、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5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开源措施节流措施二、要点讲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原因措施自然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

18、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2)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灌溉效率三、真题感悟考向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2014·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