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家长应避免五大误区家长在初三考生中考复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在学业方面,家长很难对孩子有直接的帮助指导,但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家长却是孩子最依赖的支柱。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期望,并在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这种期望和关心却给孩子造成了压力,甚至引起孩子反感。以下五大误区是家长应该尽量避开的。误区一:一心盯着重点学校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考前焦虑情绪是受家长影响造成的。对于中考的重要性,其实很多初三学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所以谈不上紧张。倒是家长们,考虑到孩子今后的前途、发展,一心想让孩子考入重点高中,而忽略了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家长们过高期望给
2、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心态也就不可避免了。专家提示:要让孩子有个好心态,家长首先就得摆正自己的心态。中考确实很重要,但它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唯一一次机遇。家长应该对自己孩子有合理估价和正确的期望,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被重点高中录取,考不上重点高中也不意味着就失去了美好的前途。当家长以一种宽容、宽松的心态看待中考、看待孩子的成绩,孩子身上的负担肯定会轻松不少。误区二;总把关心放嘴边家长们总是想让孩子无时无刻都感受到自己的关心,而这种关心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就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询问、叮嘱。家长们总想知道孩子在学校一天过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成绩怎么样殊不知,孩子在学校里紧张学习了一天,已经非
3、常疲劳和烦躁,再听到家长的唠叨,情绪肯定更不好。专家提示:遇到大事要镇定,学会倾听,有时“不说”的效果要比“说”好很多。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教育者,而是一个倾听者,特别是在中考复习冲刺阶段,当孩子把话说出来以后,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就能得到一定缓解。如果家长一定要“说”,那就说一些对孩子有帮助的话。比如,孩子现在面临哪些问题,能不能帮他找到解决方法。误区三;打击孩子自信心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动辄就对孩子批评训斥,“你真笨、真没用”“就你这样的成绩,还想考重点高中”这类批评最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中考前就开始自暴自弃。专家提示:在中考冲刺阶段,自信心对于考生有着不可估量
4、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和鼓励。即使孩子的成绩暂时落后,没能达到家长的期望,仍应给他们鼓励。多从孩子身上挖掘长处和优点,对于他们每一点的进步都及时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慢慢建立起信心。误区四;孩子“全托”没我事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于是在考前把孩子送进“全托”辅导班,让辅导班的老师代替学校和家庭担负起辅导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责任。家长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这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认为在自己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没有感受到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和父母疏离。而且,这种孩子升入高中后,因为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对学习感到
5、更吃力。专家提示:如果说中考是一道关,那么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闯关”。中考复习冲刺阶段,孩子的身心都很疲劳、脆弱、敏感,因此更需要家长给予亲情的温暖。因此,家长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度过这段关键时期,和孩子一起在“闯关”中成长。误区五;草木皆兵瞎打听有些家长总害怕孩子如果不“补课”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小班。这样盲目找家教的结果,往往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复习计划。专家提示:家长可以先向孩子了解一下,在复习中孩子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可以到辅导学校向教育咨询老师询问针对性的解决计划。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请老师“出招”,帮助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做法可以更
6、有针对性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漏洞,并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弥补。中考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一个家庭系统的共同工程,家长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的状态直接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状态以及其收官的完美程度。所以,家长有必要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要求,调整与改善。心态篇-调整心态迎中考理解孩子的付出 家长要体会孩子求学中面临的种种困境:现在的考生们常常是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十点多才休息,体力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消耗。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一味“逼”孩子学习,往往会引发家庭矛盾,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人的大脑在紧张的学
7、习之后会有一个疲劳期,短暂的放松和消遣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把握好分寸,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效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在中考前、考中与考后也应注意少给孩子施加可见不可见的压力,如考前父母过于紧张,考完某科以后问这问那,考试某科发挥可能不理想父母表现出失望等。中考结束后对成绩的关心远超过对孩子的关心等。善于鼓励和沟通 要想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应遵循以下几点: 表扬要具体,情感要真挚。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如果家长不是出于真心赞扬的目的,语言往往会包含一种虚假的因素,这当然蒙不了初三的孩子。因此
8、,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发自内心的赞扬。比如,中考语文考完以后,父母可以说:“孩子,不管你考的怎么样,爸爸妈妈看到你已经尽力了,爸爸妈妈相信你也支持你!”这样孩子感觉能得到父母的真心支持和鼓励,情绪更加稳定,有利于正常或超常发挥。多倾听,少否定 家长应该让孩子说,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说。在听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心理、彼此的关系、对事情的处理态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其实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就是没有考虑到某某因素,所以效果不像你们想像得好”。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没有遇到简单的否定,而是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他会很高兴、很顺畅地接受父母的指点
9、,调整自己的做法,向合理的正确的方向靠拢。考中考后1、 中考过程中及考后父母应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如对中考结果的过分担忧,焦虑的关注,对孩子考中考后一些消极情绪的关注等等。2、 还有就是给孩子考后放松的空间,如要求孩子散步、出外走走,注意运动等等。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孩子一同去外出旅游等。3、 少训斥,批评和责骂,多鼓励,支持。中考前后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压力,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这段时间里要注意关心自己的孩子。言行篇-中考生家长言行六忌面对中高考,许多考生家长内心也越来越焦虑紧张。他们为孩子考什么样的高中和大学
10、而思前想后;为孩子的功课复习着急上火;为孩子身体能否承受重荷担忧操劳:为孩子能否考好而忧心忡忡。所有这些,导致了许多家长或多或少的行为“变形”,进而造成对考生心理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压力增大、情绪波动、心神不宁、信心动摇。为此,家长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行。 许多专家认为,考生家长应: 一忌如临大敌 一些家长在孩子备考过程中,内心充满了担忧甚至恐惧,经常寝食不安,心慌意乱。这种在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影响他们的情绪,而且,会使家长失去冷静,不能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所以,家长必须保持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内心的
11、紧张不安,避免因家长的慌乱带给孩子“中考很可怕”,“对中考没把握”的消极信息或暗示。 二忌唠叨无度 越是临近中高考,一些家长越觉得对孩子不放心,所以总想对孩子多叮嘱几句,诸如"十年寒窗,在此一举","离高考还有10天","你可要为父母争口气",“你可要好好复习呀!”等等。有些家长一说就失去了“刹车”,不管孩子现在在干什么,不管现在需不需要说,只管从“考试”讲到“就业”,从“分数”讲到“前途”,从“学业”讲到“良心”,只讲得孩子心烦气躁,难以静心。有些家长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施加压力,使
12、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父母也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想考个好成绩,进入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呢?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天里,过分“叮嘱”只会对考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后果。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考生的行为,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甚 孩子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这本身没错。但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一些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一会儿给孩子送杯牛奶,一会儿削个水果,这些做法形成的压力同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影响孩子的情绪。从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方面看,父
13、母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正在那冥恩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孩子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牛奶说,“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孩子不得不切断思路。家长的这种干扰性的关心,需要防止,需要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其实,面对坐在书桌旁的孩子,父亲不问也罢;看着孩子专心学习,母亲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孩子吃不好,影响了学习,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造成孩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心理专家指出,考试期间,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非常敏感。家长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心照顾、严格要求和体贴安慰,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临考前的紧张气氛,其效果往往与家长的苦心背道而驰。 四忌期望过
14、高 一些家长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他们“一定”要考上××中学,或者希望他们考上××高中、然后考上某某大学。这些期望,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考生对自己的期望一起,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了考生的头上,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是他们难以在考试时轻装上阵,也就难以发挥最好水品。家长高要求,高期望,以及行动上有意无意地催逼、威胁、强迫和施加种种压力,只能导致心理紧张和考试失利。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家长应该消除一切强加在孩子头上的心理压力。做父母的对子女有期望、有要求,但不能不切
15、实际地人为拔高。脱离了现实状况、脱离了考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过高期望值,常常会造成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不要在子女考试前给孩子"立军令状"。应多鼓励、开导,消除考生的紧张情绪,并帮助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 五忌反差太大 因为中考,有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有的家长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家里的饭菜变得更加讲究、更加丰盛;妈妈请假在家,专门来服侍要考试的儿子。这一切变化,都会使孩子内心不安、紧张和无所适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主体的一种适应过程。孩子在家庭环境的这种变
16、化中,也得主动或被动地适应。这种适应过程往往引起人生理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包括精力的消耗。更何况,如果孩子不能适应或没来得及适应,对考试就会有不良影响。所以,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太大。除了像家庭不和、夫妻吵架、搓麻打牌、宾朋不断这种必须改变的之外,保持原样未尝不好。这会有利于孩子情绪稳定,精力集中。 六忌盲目攀比 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别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学习特别勤奋,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或是“听说某某学习效率特别高,你向人家学着点”,“某某的孩子去年考到了××中学某某大学,你要得比他更好呀!”等等。这样容易让孩子受到精神打击而丧失信心。父母应该要明白
17、,人与人是不同的,硬拿自己的孩子与人家相比,很多时候可能会把自己孩子的优势、长处也比没了。这让孩子没有了信心不说,家长也很容易心理受挫。而冷静地与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及缺陷,多肯定以鼓舞士气,并让孩子确定近期复习策略,以扬长避短,考出自己的水平,这才是我们家长最应该做的。 心理医生对中高考学生的心理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渲泄情绪,把心中的苦恼、烦躁讲出来。家长要同学生多谈心,耐心倾听子女的想法,针对他们的思想情绪进行开导。要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要帮助子女正确认识中高考,使他们认识到考试既是人生的一次拼搏的机会,但也不要压力太大,要相信自己的基础水平。 只要复习的知识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教育规划师职业发展体系
- 2025年其他建筑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智能杯垫项目建议书
- 英语pat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贵州中专考试试题及答案
- 磁县乡镇考试试题及答案
- u8电算化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文员晋升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口腔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循证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环保督察课件教学课件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名师课件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8 Unit 2 I made a kite教案 外研版(三起)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 DL∕T 1250-201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带电超声局部放电检测应用导则
- T-CSAE 176-2021 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噪声品质测试评价规范
- 《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编制说明
- SL+336-2006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 信息化战争的论文3000字(合集三篇)
- JBT 14589-2024 敷胶双螺杆泵(正式版)
- DL-T5181-2017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