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院感防控指引(黄丽芬)_第1页
H7N9院感防控指引(黄丽芬)_第2页
H7N9院感防控指引(黄丽芬)_第3页
H7N9院感防控指引(黄丽芬)_第4页
H7N9院感防控指引(黄丽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7N9/H5N6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黄丽芬背景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被发现,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 2016年首例 H7N9病例报告数背景 人感染H5N6禽流感是由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H5N6禽流感病毒于2014年5月四川南充市首次发现。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 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 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的证据。

2、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高危人群:主要是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从事人员,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2013.4.3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2014.1.29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2013.5.102013年11月4日国家卫计委通知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基本要求 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医院感染防控预案、工作流程。 对所有医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 建立早期筛查和医院感染监

3、测工作流程。 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空气消毒。 医疗废物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遵循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飞沫预防+接触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低感染风险:预计不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适用对象:污染区域外的医务人员或其它辅助人员,如密切接触者的流调人员、工作组织者、司机、翻译和引导员、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人员等。 防护装备 :工作服、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

4、中度感染风险:直接接触患者或可能接触患者少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采用加强防护措施。 适用对象:对患者实施诊疗、标本采集、转运工作的人员,近距离(1m以内)接触患者的流调人员,实验室检测和清洁消毒人员,以及尸体搬运人员等。 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必要时)、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工作鞋。 高度感染风险:可能接触大量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或实施侵入性或易产生大量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采取严密防护措施。防护对象:所有对患者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纤支镜检查、深部血管置管等,以及实验

5、室标本离心操作人员。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防护面屏、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医用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工作鞋、一次性靴套等。防护用品穿脱流程(中度感染风险)穿戴顺序:步骤1:手卫生步骤2:医用防护口罩步骤3:一次性工作帽步骤4:隔离衣步骤5:一次性乳胶手套步骤6:一次性鞋套(必要时)脱摘顺序:步骤1:脱鞋套步骤2:松开腰带步骤3:脱手套步骤4:手卫生步骤5:脱隔离衣,手卫生步骤6:一次性工作帽步骤7:医用防护口罩步骤8:手卫生医院相关部门 门急诊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设置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的需要。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配备手卫生设施。 医务人员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6、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发热门诊 设独立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保持通风良好并配备手卫生设施。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及时报告,并由专人护送到隔离留观病区观察治疗。 隔离病区 严格划分“三区”、“两通道” 。明确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标示要清楚。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确诊的同类型患者同室安置。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预防措施。辅助科室(B超、放射科)建议进行床边检查,如需离开病房进行检查时

7、,先通知有关科室准备隔离检查室,参与检查的医技人员要参照隔离病房人员的防护要求进行防护。患者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由专人护送。检查完毕后隔离检查室进行终末消毒。 患者的管理 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并指导患者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进行手卫生。 患者出院、转院后要对病房的设施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死亡患者应拔除全部管道,不塞孔道;尽量减少与尸体的直接接触,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殡仪馆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

8、定深埋。物体表面、地面、诊疗物品的消毒 物体表面的消毒 病房的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等物体表面首选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病人连续使用的不耐腐蚀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诊疗器械表面,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两遍),每天1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物体表面的消毒 不耐腐蚀诊疗器械、X线投射探头、 CT诊床、除颤仪电极板等,表面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两遍),遇污染随时消毒。 检查使用后的B超探头可用消毒凝胶或选用超声探头专用消毒剂或季铵盐类消毒湿巾全覆盖的擦拭消毒。 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

9、离膜等。 地面的消毒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使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后消毒。清理的污染物可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无明显污染物时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天1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诊疗物品的消毒应当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或专人专用;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可浸泡消毒的,采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不可浸泡消毒的,按上述物体表面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终末消毒 房间、转运车辆等密闭场所的终末消毒可先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

10、洒天花、墙壁等表面,人离开现场,作用60分钟后再对重点污染部位、物品、地面等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后清水擦拭干净,避免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各种物品残留病原体。救护车的消毒采用四步消毒法:先紫外线照射,然后喷雾消毒,再擦拭消毒,最后充分通风。(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过氧化氢消毒机进行消毒)喷雾消毒法:选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选用工具小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原则是均匀喷湿而不流水。方法:关闭车门、车窗、先表面后空间、从外向里循序渐进,喷湿表面及地面。医疗废物处理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统统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封扎,标识清楚,但不需要进行喷洒消毒;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玻璃等)应放入硬质塑料锐器盒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皮肤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皂液彻底清洗接触部位,再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粘膜暴露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消毒;发生锐器伤时应当及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