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迷惘 必需品 因地置宜 诚惶诚恐B帐蓬 座右铭 川流不息 众目睽睽C要诀 肖像画 鸠占雀巢 抑扬顿挫D燥热 孺子牛 瑕不掩瑜 眼花缭乱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妥帖(ti) 娉婷(pn) 掠夺(l)

2、 废寝忘食(qn)B纤维(xin) 摇曳(y) 拘泥(n) 惟妙惟肖(xio)C下载(zi) 仲裁(zhng) 滑稽(j) 屡见不鲜(xin)D颈项(jng) 瞥见(pi) 烙印(lo) 锲而不舍(q)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B全市学生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学校争光。C课堂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解题方法,全班同学做起题来得心应手,事倍功半。D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在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

3、簌(s)地落下米;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了。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暸乱中反应过来,她己经展开身体,像轻盈(yng)的笔真的箭,“哧”的插进碧波之中。C儒雅内敛而不事张扬,孜孜(z)不倦而坚忍不拔,寇辱不惊而镇定白若,这种风范值得推崇。D省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石刻作品,这些石刻作品上所雕刻的花鸟鱼虫、人物等都惟妙惟肖(xio),体现了我国石刻技艺的高超水平。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狡黠(xi) 高官厚禄 揣摩 误入歧途(q)B愤懑(mn) 意想天开 愧怍 言简意赅(hi)C鄙薄(b) 入不敷出 罅隙 拈轻怕重(nin)D幽咽(y) 自出心裁 荒谬 万籁

4、俱寂(li)6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神奇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神奇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活动吧。(设计活动)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示例:追寻汉字起源(甄别对联)举办“汉字听写大赛”时,老师征集了四副活动宣传标语,这些宣传语都是对联的形式,你认为最恰当的应是( )A承先启后传千年文化,继往开来扬时代精神。B抑扬顿挫听先贤教诲,方正平稳育民族精神。C横平竖直是祖先脚印,轻描淡写如历史回声。D一字一音是汉语本色,一笔一画如多彩人生。(倾心赞颂)活动中老师要求从音、形、义三方面任选一方面“夸一夸咱们的汉字”,你是这样向同学们赞颂

5、汉字的:“ ”(探究材料)请综合探究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朝代字典辞书(部分)汉字字数(个)汉朝说文解字9353宋朝类篇33190清朝康熙字典47035当代汉语大字典56000(材料二)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媒介项目报纸一般书籍认读常用汉字数量5819342315100020003000语言材料覆盖率80%90%99%92%98%99%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所以动心忍性,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千古兴亡

6、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_?(秋瑾满江红)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十五从军征中,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_,_!”杜甫望岳中表达作者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是“_,_”。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诗说的是( )A鲁智深 B林冲 C武松 D宋江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分别用短语概括出其中的两次险情。二、阅读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早行陈与义露侵驼

7、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8、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小大之狱 狱:_望其旗靡 靡: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请你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11有趣的人不苟且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

9、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那么,何为有趣? (1) 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

10、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有

11、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

12、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许多成就都由“趣”字得来。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2第段画线句中的“莫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选择恰当的论据填入第段横线处,并阐述理由。A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B明

13、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选:_ 理由:_4第段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5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趣的人,眼前没有苟且,只有诗和远方。B有趣的人,有强烈好奇心,能找到趣和乐。C有趣的人,即使日子平凡,也能找到趣味。D有趣的人,不仅自己快乐,也能快乐别人。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基因编辑脱靶”检测难小女孩麦蕤出生后不久,就不幸被一种遗传疾病折磨,医生告诉她的父母:像这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人类还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血友病、白化病等,现在科学界和医学界尝试用基因编辑解决人类存在的约7000种

14、这样的疾病而对于麦蕤的治疗,医生正是准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剪去”那个令她承受病痛的“坏基因”。医生所说的“基因编辑技术”,将是未来医院经常使用的一种医学操作。医生向麦蕤的父母亲人介绍说: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改变”的医学技术,它像一把“手术刀”,可以对特定DNA片段进行移除、植入等。科学家和医生利用比较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进行“删除”“复制”“粘贴”等基因编辑操作。同时,医生还声明,基因编辑也有失手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基因编辑如果夫手,即称为“基因编辑脱靶”。就像我们在用阻击枪进行射击的时候,对目标设定了靶心,虽然射击前进行了充分的瞄准,但是打出去的子弹却没有射在应有的位

15、置,而是打到了心之外,有时甚至打到了目标之外,造成脱靶。导致“基因编辑脱靶”的原因,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需要编辑的基因没有成功编辑,第二种可能是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基因。基回脱靶的存在,让人们产生了忧虑:随着人类的基因编辑能力越来越强大,会不会由于基因编辑脱靶而导致绿巨人那样的怪物出现?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因为脱靶的基因编辑操作,很可能会制造出类似“绿巨人”的怪物基因序列。在基因编辑应用中,如果被编辑的对象是植物或实验用鱼类、小鼠等小动物,那么即使编辑出错,只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将其彻底销毁,一般不会对人类世界造成危害。但如果是对人类进行基国编辑,即使是极小概率的“脱靶”也可能会造成很大的

16、问题,因为你不可能把一个活人销毁,即使是已经在他(她)身上发生了基因编辑脱靶,也要让其继续生存,这样其身体中存在的改变后的基因序列,会不断发挥作用,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问题来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基因编辑脱靶的问题,然后进行再次基因编辑,消除基因脱靶的错误后果,直至达成基因编辑的理想结果,是不是就安全了呢?答案是基本肯定的。这样一来,对基因编辑是否脱靶进行检测,就成为科学界需攻克的一项课题。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在进行基因编辑的过程中,检测是否发生了基因编辑脱靶,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这个问题,一位基因遗传学专家作出了解释。“人们提出过多种检测基因脱靶的方案,但是,都不太适合检测单核苷酸

17、的差异。”对此,他以电脑文本的编辑打比方说:“我们在编辑一段文本时,如果删除一个字,那么应该如何确定编辑后的文本跟预想的一样呢?理想情况下,需要跟编辑前的一个原始文本进行比较。”那么同理,在基因编辑中,科学家将样本细胞分成两组,一组做基因编辑,一组不做,最后再测定两组细胞的基因序列。此时,除了被确定编辑的目标基因发生变化外,被确定无需编辑的其他基因在理论上应该是相同的,如果这部分基因出现了差异,就有可能是基因编辑脱靶导致。“但是个体生命是非常复杂的,由于单核苷酸多态性,我们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原始样本进行比较,这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决定的。”这位专家说。另外,在进行基因测序时需要大量样本,需要将祥

18、本细胞进行体外扩增,也就是大量复制。而在扩增过程中,又会带来一定概率的DNA突变,如此一来,进行基因测序虽能获得检测结果,但在对结果的分析中会难以分辨到底是发生了基因编辑脱靶,还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对于基因编辑脱的检测,目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中却很难操作。对此,科学家们并未放弃,他们仍在继续探索,直到找到一种能够准确测定基因脱靶的方法为止。(节选、改编自源科普短文)1检测基因脱耙为什么非常困难?请从文中概括原因。2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第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一般”“可能”能否掉?请选取其中一个说明原因。4选做题。请从(1)(2)(3)中选做一个。(1

19、)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具体说明。(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请具体说明。(3)第段与第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我选择第_题:_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有了巨大发展,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了坚实基础。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在这里,文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纵观历史,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能量将成为宝贵的精神和思想的资源:一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具有完整连续性的伟大文明,虽然经过无数危机和困难,但从来没有中断过。二是近代以来中国追求富强的努力和新中国发展奋斗的历史,给

20、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新的大平台,这些大平台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基础。在这个大平台上,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力争上游、创造未来的决心和勇气也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持续,也不可能完整。这需要深刻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素。首先,对于文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应该更加全面。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让世界了解中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都需要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正是社会进步的不竭的精神源泉。发挥文化力量,对外创造一个魅力中国,对内创造一个和谐中国,

21、这正是“中国梦”新的展开。其次,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创造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的创造。惟其如此,人们对于社会的认同才会更加充分,也更容易达成社会共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他们用于电影、演出、网络等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日趋提高。如何提供更多能够满足这一群体文化需求的产品将是繁荣文化市场的关键。再次,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转型,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文化领域有新的突破。互联网时代,新的产业和社会变化层出不穷,文化与科技融合日益深入,诸如人工智能等新兴

22、领域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同时,文化的真正影响力来自于文化市场的活跃,这就要求未来在文化创意方面要有新进展。第四,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看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义,也需要文化领域的新发展。通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对话,通过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持续传播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我们要善于向经典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一切先进文化学习,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1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是_。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第段主要论述:改革开放40年来,

23、中国的巨大发展。第段阐释的是: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能量将成为宝贵的精神和思想的资源。第段统领第段,强调要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素。3下面链接材料,哪一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的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A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B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C中国文化应该有一种自信和从容,没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地辩解。三、语言表述14以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25日发的一个说明的主体内容,请认真阅读,简要概括统编语文教材选择古文的基本原则。陈涉世家是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语文统编教材工作启动后,语文教材编写组从思想立意、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等角度,吸

24、收以往各个版本教材的优点,结合教材的整体设计结构,综合考虑安排选文。在古文方面,教材既注重经典性,又兼顾多样性,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中编选最具代表性的,且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文章。同时,在三科统编教材编审过程中,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三科编写组根据学科特点,统筹安排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的相关内容。陈胜、吴广起义是初中历史必须讲述的内容,因此,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专列“陈胜、吴广起义”,详细介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引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考虑到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八年级上册从史记中选择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周亚夫军细柳刻画了周亚夫治

25、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文章篇幅较短小、情节性较强,比较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四、写作1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完成作文。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3)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试题分析:A因地置宜因地制宜;B.帐

26、蓬帐篷;C.鸠占雀巢鸠占鹊巢;D.正确。故答案为D。2、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娉婷”的“娉”读“png”;B.正确;C.选项“下载”的“载”读“zi”;D.选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故答案为B。3、D【解析】A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与A句语意不符,使用有误。B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与B句语境不符。C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C句句意不符,使用错误。故选D。4、C【解析】C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A销声匿迹。B眼花缭乱。D惟妙惟肖(xio)。5、B【解析】B项有误,应为愤懑(mn),异

27、想天开,言简意赅(gi)。6、(1)示例:探究汉字演变 赏析汉字特点(2)B(3)示例一:同学们,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读起来婉转动听,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真是太美啦!。示例二:同学们,汉字结构讲究对称,字形优美,其书写更是诞生了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示例三:同学们,许多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让我们能看形知义,真是太神奇了!(4)示例一:汉字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示例二:汉字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20003000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

28、设计活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再具体设计。结合本次的主题“神奇的汉字”,我们可以安排:赏析汉字之美等活动。据此理解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对联知识的理解。B: “抑扬顿挫”是听到的声音,“方正平稳”是写字的特点,与“听写”意思相符,上下联写出了汉字的文化价值。故B项最合适。(3)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汉字的赞颂这一主题可写的范围很广,我们可以从形体美,音调美等方面来说。示例:汉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正如中国人的做人秉性,顶天立地,堂

29、堂正正。(4)此题考查的是图表的分析探究。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标题,标题能有效地提供信息。然后审内容,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原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从图表一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数量逐渐增多。从材料二中可以得知常用汉字的数量并不多,大概掌握3000字左右就能阅读一般的书刊。据此理解作答。7、(1)曾益其所不能 长风破浪会有时 天涯若比邻 九万里风鹏正举 不尽长江滚滚流 俗子胸襟谁识我 (2)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解析】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

30、注意“涯、襟、羹、贻、眦”的书写。8、(1)B(2)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解析】(1)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的关键词分析。结合“风雪沽村酒”可以分析得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选B。(2)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时,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如:第一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结果遇到了土人围攻。第二次: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第三次:是冰山封路和章鱼袭击。二、阅读9、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

31、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寂静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先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再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加以理解分析。针对此题首先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以动衬静”的手法的妙处,然后指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月夜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

32、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后二句“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主要记叙“行”路中的见闻。第三句写得十分真切,令人玩索不尽。因为很早就开始赶路,人不免要犯困,至于困到什么程度,诗人用了一个“梦”字。如果单独写做梦,并没有可以玩味的地方,而把过桥与梦结合到一起,诗味立刻就出来了“寂寞小桥”上载着“寂寞”的行人,睡眼惺忪的行人从桥上悠悠地走过,处于半睡眠状态下的人可不就是这样吗?末句“稻田深处草虫鸣”以动衬静,烘托出夜的沉寂,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寂寞”的感受。四下无人,唯有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小桥、稻田里的草虫来为行人作伴,有了它们的陪伴,行人反而更觉孤独。星星遥在天际,小桥冰冷无

33、知,草虫躲在稻田深处,天地间的一切都好像远离了他,紧紧相随自己的,只有梦魂,此情此景,谁人不寂寞?据此理解作答。10、1 (1)指诉讼事件 (2)倒下 2(1)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枯竭)了。3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为下文写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显示了曹刿的自信)。4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34、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本题中“狱”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诉讼事件”。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以下关键词:牺牲玉帛(b):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再:第二次。三:第三次。3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作用的理解。曹刿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曹刿的自信。为下文写鲁庄公的种种表现作铺垫。据此

35、作答。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概括出:政治上要取信于民这一先决条件;由文末曹刿的分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概括出: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点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

36、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37、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

38、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11、1 有趣的人是不苟且的。(或我们要做个有趣的人。 2 不能删。“莫不”表双重否定,强调了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是有趣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 B 理由:B句论述了对于“趣”,善于说话的人也不能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只有心领神会的人才懂得。与第段中所论述的对于“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存乎一心”相一致。A句梁启超提倡人应该生活在趣味之中,和第段中所论述的不符。 4 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苏东坡被贬后在生活中发现真和趣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5 A 【解析】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

39、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文章第段提出要做一个有趣的人,然后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做有趣的人的益处和人无趣的危害,最后号召大家做一个有趣的人,据此可得本文的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趣的人。2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分析不同之处。然后从议论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莫不”表双重否定,强调了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是有趣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所以不能删去。3要求学生仔细阅

40、读文段,分析第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材料内容是否相符即可。第段主要写了:“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存乎一心”。 A句梁启超提倡人应该生活在趣味之中。B句论述了对于“趣”,善于说话的人也不能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只有心领神会的人才懂得。B项一致。故填入B项。4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可知是举例论证,列举苏东坡被贬后在生活中发现真和趣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5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选项。A项,文本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段落;B项与第段相对应;C项与第段相对应;D项与第段相对应。故选A。12、

41、1由于单核苷酸多态性,找不到明确的原始样本进行比较。样本细胞进行体外扩增时,会带来一定概率的DNA突变。2打比方用射击打比方,使专业的基因编辑脱靶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将说明的对象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3不能。“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通常情况“不会对人类世界造成危害”,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一般”,就变成了绝对“不会对人类世界造成危害”,这种说法过于肯定。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不能。“可能”起限制作用,表示只是估计、推测、不排除极小概率的“脱靶”会造成很大问题,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即使是极小概率的“脱靶”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意思

42、发生了反转。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4 (1)逻辑顺序。本文围绕“基因编辑可能会脱靶”“需要检测基因编辑脱靶”“检测基因脱靶非常困难”等问题,按照事理的内部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安排说明顺序,言之有序,条理清晰。(2)递进式结构。由小女孩的病例引出了基因编辑技术,由基因编辑引出了基因脱靶及可能原因,由基因编辑脱靶的担忧引出了基因编辑检测,然后说明基因编辑检测的困难及原因,层层剖析,逐层深入,各层次之间构成递进关系。 (3)不能。因为第段以电脑文本的编辑打比方,说明如何确定编辑后的文本跟预想的一样,在此基础上,第段说明检测基因编辑是否脱靶,就是将编辑后的基因与未做编辑的基因进

43、行对比。第段是第段的基础,两者具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第10、11段中的“但是个体生命是非常复杂的,由于单核苷酸多态性,我们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原始样本进行比较,这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决定的”“另外,在进行基因测序时需要大量样本,需要将样本细胞进行体外扩会带来一定概率的DNA突变,如此一来,进行基因测序虽能获得检测结果,但在对结果的分析中会难以分辨到底是发生了基因编辑脱靶,还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来概括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

44、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3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基因编辑脱靶”比作“射击”,用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专业的基因编辑脱靶原理,使说明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基因编辑脱靶”这一原理。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表态(一般不能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

45、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事的两个词语选择其中一个分析作答即可。如:语句“只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将其彻底销毁,一般不会对人类世界造成危害”中的“一般”是起限制作用,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基因编辑脱靶”不会对人类世界造成危害,但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不是绝对的。若去掉“一般”,语意的表达就过于肯定,与客观事实不符。“一般”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由三个小题构成,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1)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

46、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本文围绕“基因编辑可能会脱靶”“需要检测基因编辑脱靶”“检测基因脱靶非常困难”等问题,按照事理的内部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文章的说明,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2)考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本题作答先梳理文章叙写的内容,然后进行合并归纳分析。文章由小女孩的病例引出了基因编辑技术,再由基因编辑引出了基因脱靶及可能发生的原因,接着介绍了由“基因编辑脱靶”的担忧引出了基因编辑检测,最后说明基因编辑检测的困难及原因。各部分之间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结构,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所以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的

47、结构。(3)依据文章第9段中的“那么同理”可知,文章第8段以电脑文本的编辑打比方,说明如何确定编辑后的文本跟预想一样的说明,是文章第9段所说明的检测基因编辑是否脱靶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所以是不能互换顺序的。据此理解作答。13、1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2【乙】3A【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 可从论点提出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如:文章标题;文章正文开头第一句话;文章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文章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通过阅读分析文章可知,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2【甲】有误。第段主要论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全球性大国,文化已经成为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