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知识汇总一轮复习课件14讲_第1页
政史地知识汇总一轮复习课件14讲_第2页
政史地知识汇总一轮复习课件14讲_第3页
政史地知识汇总一轮复习课件14讲_第4页
政史地知识汇总一轮复习课件14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古代商业的发展:商周至明清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及宋代市坊的变迁;古代城市演变及特征;古代外贸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2古代的经济政策:商周及春秋战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战国以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变迁及其影响;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其影

2、响。【纲标解读】【考情分析】优化方案P115【主干梳理】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3)秦汉: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 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官府集市贸易交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商业繁荣,大量_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

3、晋商。 隐性深挖 必修2教材P13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片可以得出:北宋时期,商业繁荣,特别是区域间长途贩运有一定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增多,促使货币更加有利于商品交换,于是纸币“交子”产生;“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世界商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农副产品2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_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 政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西汉都城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 (2)宋朝时期 城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_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民居夜市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4、,其中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最著名。 巧思妙记 古代“市”“坊”发展演变图(优110) 3.城市的发展 (1)原因: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 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商业中心。 南方: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_”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扬一益二 唐朝:广州成为外贸重要港口,政府设_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_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

5、府特许的广州“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朝贡贸易,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市舶使泉州十三行 巧思妙记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优110)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社会上出现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问题。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2)表现 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不断加征_。专卖商税(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_ 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海禁” 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

6、对势力勾结_,危及统治。 表现: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 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表现:厉行_,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资本主义萌芽倭寇海禁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资本主义萌芽 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重要变化?其影响有哪些?(优案P111) (1)变化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宋元时期打破界限。 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

7、主。 【重难突破】 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壳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 (2)影响 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

8、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由盛转衰。主题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史料1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三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导思史料1表明唐代重视对商业的管理,但也反映出唐代_分开,对商业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 史料2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导思史料2反映北宋开封的城市_

9、繁荣,商业活动极为繁盛,且商业交易也不再受_的限制,打破了市坊界限,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型市场演变为开放型市场。 商品经济时间、空间主题二明清商业的新变化 史料1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导思史料1表明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_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_和北方的_。徽商与晋商的出现,是明清时期_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的结果。地域性商人徽商晋商小农经济 史料2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

10、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导思史料2表明明代出现了_思想,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改变了_商业的态度。拜金歧视 史料3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导思史料3体现了明代社会改变了歧视商人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说明_地位的提高,客观上反映了_和倡奢的思想,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商人重商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城市沿革及商品经济的繁荣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优案P112) (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

11、至唐代) 时间:有时间的控制。 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 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 城市职能: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草市)。 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 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 (3)城市的类型 唐宋:沿海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原因:海上贸易兴盛)。 明清:工商业市镇,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商品转运码头汉口(原因:一般是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1)从城市功

12、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主题城市的发展规律 史料1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地位。导思解读史料1抓住“城是政治中心”这样

13、的关键词。说明了城市主要具有什么功能? 以政治职能为主。 史料2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晓不绝导思史料2表明北宋时期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史料2表明城市的发展以_为主逐渐转向以_为主。北宋较之于唐朝,“市”的最大特点是_ ,反映了_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探究点三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与重农抑商、闭关政策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如何?中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4、?带来什么影响? (1)演变: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 (2)原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土地兼并。 (3)影响:消极影响: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积极影响: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他们

15、与佃农就形成租佃关系。)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2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实行的原因有哪些?是怎样演变的?其影响是什么?(优案P113)(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原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3)演变 战国时期,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中唐: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宋代:国家放宽了对

16、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人的地位有所变化。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盘剥商人,严格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4)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其发展,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由于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传统的治国主张,但“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优案P114) (

17、1)原因: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主观原因: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2)影响: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造成了近

18、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主题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 史料1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导思史料1表明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这是封建国家重视农业的原因。这说明封建国家对农业采取的政策是_。重农抑商 史料2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19、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蠹也”。 导思 史料2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与封建经济的_ 观念因素有关。以农业为本 史料3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 “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时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为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导思 史料1、2、3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与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法家强调抑商、“_”观念等因素有关。重义轻利 探究点四明

20、清资本主义萌芽1影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1)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 (3)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未形成海外市场。 (5)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你如何认识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

21、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主题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导思 观察上表,可以看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易混错点】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优化方案P110、112常见错因3题干材料信息理解不

22、准确2012福建卷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典例导析】 精析 本题以宋代司马光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政策。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农业、工商业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国家应该从大处和长远着眼,减少对商业的限制,来促进商业的流通,最终国家就可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故选B项。注意A、C两项实际上是同一类型,排除;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 考能 本

23、题考查的主干知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技巧 用排除法解题较好。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谁重谁轻的问题。所以排除A、C、D三项。【网络构建】优化方案P114, 考 向 预 测 1、2012全国卷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当堂达标】B精析 材料中唐太宗强调,从事工商业的人,可以让他们在财富上富有,但绝不可给予高官,也不能与朝廷大臣等同站同坐。唐太宗正是通过严格区别商人与士大夫地位的高低来维持社会等级,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

24、未在材料中体现,D项错误。 考向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重农抑商政策。 预测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有: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2、2012海南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

25、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

26、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 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 考向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 预测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问题有: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单元总结提升【网络构建】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使用木石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

27、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中国传统农业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夏、商、西周、春秋是精耕细作的萌芽期,黄河流域的沟洫农业是其主要标志。 【重难强调】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精耕细作的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大型农田灌溉工程相继兴建,铁器的普及使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获得新的坚实基础。 3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4明清是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适应人口激增、耕地吃紧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民食问题,人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开垦新耕地,另一方面致力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更充分地利用现有农用地。 二、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3)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