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诗词三首》优秀导学案定稿(共3课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诗词三首》优秀导学案定稿(共3课时)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诗词三首导学案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3探究本诗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学习重点】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学习难点】探究本诗的艺术手法。【评价目标】1.能否理清作者的情绪变化。 2.能否感悟作者的复杂情感。【自主先学】1.朗读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一、温故知新活动一:(展示交流)活动1.文学知识填空。1、李白, 代诗人。字 ,号 。2、“(小时不识月),( )”让你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3、“(飞

2、流直下三千尺),( )”, “(两岸青山相对出),( )”让你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4、“( ),(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让你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5、“(举头望明月),( )”,让你看到了思念故乡的李白。6、“(宁知草间人),( )”,写出了李白仗剑江湖之侠气。7、“(愿将腰下剑),( )”,是李白希望报国立功、雄心壮志的心声。8、“(知音不易得),( )”,是他屡遭挫折、报国无门的感叹。9、“(抚剑夜吟啸),( )”,是他执着地追求理想的表现。10、李白写的关于友情的诗篇有 。其中你最喜欢的名句是 11、李白写的关于山水的诗篇有 。其中你最喜欢的名句是 12、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奇特,善于( ),这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秋浦歌)也采用了这种修辞手法。活动2.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展示)。活动3.配乐朗诵。二研讨、拓展师生共学(合作展示)活动二:展示交流活动1.品读情感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活动2.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

4、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活动3.理解诗意【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用意何在?【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三提炼反馈【1】课堂小结:请结合诗歌文本中的情绪起伏,画出思维导图。【2】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

5、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原因在哪里?四课后作业背诵全诗,熟记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文学常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2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3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学习重点】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评价目标】1.能否体会到景物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能否感悟作者的复杂情感。【自主先学】1.朗读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6、温故知新活动一:(展示交流)活动1.提问: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酬和的缘起?明确:活动2.朗读诗歌,体悟情感。活动3.配乐朗诵。研讨拓展师生共学(合作展示)活动1.【知人论世】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

7、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活动2.【品读诗句,把握情感】1作者为什么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请比较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说两首诗谁的境界更胜一筹。三提炼反馈活动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活动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说说本诗的主旨。四课后作业背诵古诗,牢记典故。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本首词,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3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学习重点】通过联想和想象

8、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学习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评价目标】1.能否理清作者的情绪变化。 2.能否感悟作者的复杂情感。【自主先学】1.朗读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一、温故知新活动一:展示交流活动1.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预习1)研讨拓展活动二:师生共学 合作展示活动1.说说你所了解的苏轼【知人论世】【交流点拨】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

9、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交流点拨】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

10、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交流点拨】【文体常识】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交流点拨】【节奏划分】读或播放范读音频,学生模仿着读,并在朗读中把握朗读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11、,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活动2【品读诗歌】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3上阕写到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提示:写作该词时,苏轼正被贬密州任知州。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一再遭贬。其时,他和弟弟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4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他最终是否选择了乘风归去?5下阕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