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培训(最终稿)课件_第1页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培训(最终稿)课件_第2页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培训(最终稿)课件_第3页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培训(最终稿)课件_第4页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培训(最终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北京科技大学贾水库2016-11-6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火灾基础知识1、火灾分类1)按燃烧对象分为:ABCDEF六类(固、液、气、金属、带电、烹饪油脂)2)按火灾事故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 特别重大火灾:死亡30人以上或100人以上重伤或损失1亿元以上; 重大火灾:10-30(不包10)死亡或50-100重伤(不含50)或5千万到1亿; 较大火灾:3-10死亡(同上)或10-50重伤或1千万到5千万; 一般火灾: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千万以下财产损失。2、火灾危害:1)危害生命安全(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许,北京市

2、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发生的一起恶意报复纵火事件,致使25人死亡、12人不同程度受伤)2)造成经济损失(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数亿元损失)3)破坏文明成果( 1994年11月15日1时许,吉林省吉林市银都夜总会火灾,烧死2人,烧毁毗连的市博物馆和图书馆6800平方米,烧毁古文物32239件。4)影响社会稳定(2009年2月9日正值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央视大火案发生。全国甚至全世界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报导,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再之学校、医院、宾馆也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影响社会稳定)5)破坏生态环境(2006年1

3、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灭火废水及苯化合物通过清净废水系统流入松花江,引起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3、引起火灾常见原因1)电气2)吸烟3)生活用火不慎(炖肉)4)生产作业不慎(喷灯,电焊)5)玩火(未成年人或2009央视大火燃放烟花)6)放火(2002年蓝极速网吧火灾)7)雷击(2015年,全国因雷击引起火灾约占火灾总数0.1%)4、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和途径:1)热传导(接触传热,热导率大的材料,其利于火势传播和蔓延)2)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的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方式)3)热福射(通过电磁波传递,是非接触传递能量方式)5、烟气蔓延途径:1)孔洞开口蔓延

4、(开口水平蔓延,门等开口处)2)穿越墙壁管线和缝隙蔓延(弱强电管道)3)闷顶内蔓延(顶棚内,烟向上走)4)外墙面蔓延(火焰出窗口与外墙面空气形成负压,使火贴墙蔓延上一层)6、建筑火灾发展三个阶段:1)初起增长阶段(初起和增长阶段)(最佳灭火期)2)充分发展阶段3)衰减阶段7、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 1)评定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气体火灾危险性评定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 液体火灾危险性评定主要指标:闪点 固体火灾危险性评定主要指标:熔点和燃点。 (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五类:甲、乙、丙、丁、戍。 生产中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

5、考虑:全部原材料性质、生产中操作条件变化、生产中全部中间产物性质、生产中最终产品及副产物的性质,还有生产过程中自然通风、气温、温度等环境条件等。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根据物品本身的火危险性,吸收仓库储存管理经验,并参考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五类,即甲、乙、丙、丁、戍类。 第二部分 建筑防火一、简述(一)建筑火灾的原因(引起) 1、电气火灾(充电); 2、生产作业类火灾(喷灯); 3、生活用火不慎(炖肉); 4、吸烟; 5、玩火(2009年燃放烟花); 6、放火(2002年蓝极速网吧火灾); 7、雷击; 8、自燃(汽车自燃); 9、静电(19

6、83年11月,某液化气站发生爆炸,原因活动灌液枪未可靠接地,灌装液化气时,大量静电未及时导走引发事故) 10、其他(撞击:实验铝粉爆燃)。(二)建筑火灾危害: 1、危害人员生命; 2、造成经济损失; 3、破坏文明成果; 4、影响社会稳定; 5、破坏生态环境。 根据近年统计:全国高层、多层、单层和地下室等建筑火灾次数占全部火灾总数的70%以上;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占总数分别为80%和85%。(三)建筑火灾的特点: 1、空间上的广泛性; 2、时间上的突发性; 3、成因上的复杂性; 4、防治上的局限性。(四)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 1、总平面布置(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1)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据建

7、筑物性质、用途、规模、高度、体积合理选址) (1)周围环境:特别是工厂、仓库考虑近企业和居民;易燃易爆危险品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设置在城市边缘或相对独立安全地带;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充装站、调压站设置合理位置,附合防火防爆要求。 (2)地势条件: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条件。如存放甲类易燃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低洼的地方中,以免火灾对周边影响和威胁,若布置在较高处,须采取防止液体流散措施;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易发生火灾爆炸,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 (3)主导风向: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应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常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易燃材料的露天

8、堆场应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 2)合理布置建筑。划分生产区、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区和生活福利区,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近建筑集中布置,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3)合理确定各建筑物、堆场、储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建筑防火间距),防止火灾因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影响而导致火势漫延相邻建筑物或同时建筑其他空间漫延。 (1)防火间距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火灾后产生的热辐射对相邻建筑的影响,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一类建筑:住宅54m;共50m,且24米任一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商店、展览、邮政等组合体及医疗、重要公建;二类建筑: 27 m住宅5

9、4m,对应一二耐火等级)(保持6-10m的防火间距);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小于13m);节约土地资源(间距满足防火即可;防火间距的计算(外墙头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应从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 (2)防火间距: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防火间距不小于50m;乙、丙、丁、戍类仓库及其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之间的防火间距不低于12m;高层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之间的防火间距不低于13m。 (3)防火间距不足时应采取消防技术措施:改变建筑物生和使用性质或改变房屋部分结构耐火性能;调整生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或限制库房内储

10、存物品数量;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的原有陈旧建筑物;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头等。 2、建筑结构防火(建筑结构是其防火基础,建筑防火设计中正确确定建筑耐火等级,增加构件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保护厚度、构件表涂覆防火涂料等); 3、建筑材料防火(根据建筑耐火等级合理选用建筑防火材料,控制建筑可燃材料数量或对可燃材料作阻燃处理,与电气与发热体接触材料应用不燃材料或阻燃材料,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及供人员疏散走道内应用不燃材料); 4、防火分区分隔(有效控制火势漫延、有水平分区和竖向分区。应由建筑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

11、容纳人员数、可燃物数量、消防设施配置、消防扑救能力、人员疏散难易度及建筑投资等综合决定); 5、安全疏散(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建筑安全疏散技术重点: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和疏散的距离。每个防火分区至少2个安全出口、疏散方向双向、疏散路线到最远房门、楼梯间安全并不受烟火侵袭、楼梯间入口应设关闭防火门、疏散宽度保证不产生拥堵、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值) 建筑内人员火灾情况下安全主要取决:建筑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建筑消防设施配置、人员行为等各种因素。 1)依据建筑物的高度、规模、使用性质、耐火

12、等级和人们在火灾事故时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特点,确定安全疏散基本参数、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如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及楼梯间、避难层(间)、疏散门、疏散指示标志等。 2)安全疏散基本参数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 (1)人员密度计算: 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人均使用面积4平米,设计绘图室人均6平米,研究室人均5平米,会议室人均1.8平米,无会议桌人均不小于0.8平米; 商场(人/平米):地下二层0.56;地下一层0.6;地上一二层0.430.6;地上三层0.390.54;地上第四层及以上各层0.300.42。(地上下一层0.6最大)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录像厅(厅室)人均小

13、于1平米;其他(厅室)不小于0.5平米。 餐饮场所:餐厨比1:1.1(100座及以上),食堂餐厨比1:1;固定座位数,可按固定座位数的1.1倍计;展览厅(建筑面积)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平米。 (2)疏散宽度指标(安全出口宽度) 百人宽度指标=(单股人流宽度*100/疏散时间*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人数) 一般,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在1.5分钟。 疏散宽度(总体): 厂房疏散宽度:厂房内疏散出口最小净宽不小于0.9m,疏散走道净宽不小于1.4m,疏散楼梯净宽不小于1.1m; 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宽度: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各自总宽度按1m/百人计算确定。

14、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净宽不应小于1.1m; 体育馆的疏散宽度:体育馆供观众疏散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体育馆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指标表计算确定; 地下或半地上人员密集厅、室和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3)疏散距离指标:一是房间最远点到房门,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确定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取决于建筑楼层实际情况(如单层、多层、高层)、火灾危险性的类别、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情况。具体参看建筑消防规范相关内容。

15、3)安全出口和疏散口 (1)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是指直接通向疏散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如住宅户门)或室外的门。设置应满足:一是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二是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三是当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四是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

16、有使用提示的标识;五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六是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安全出口设置: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2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是2个(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小于或等于1000平方米,直通室外安全出口不少于1个。具体按建筑

17、消防规范执行。 (2)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 疏散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民用建筑应根据建筑的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一是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及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符合双向疏散要求;二是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体育馆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公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4)逃生疏散的辅助设施 (1)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应急照

18、明:除单、多层住宅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应设置疏散应急照明灯具。设置要求: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沿疏散走道设

19、置的灯光疏散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米;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米;在走道转角处不应大于1米;指示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 (2)避难袋:可装建筑物内部(竖井内)和外部(窗口处固定设施内)通过避难袋可以将人滑到地面(内外)。 (3)缓降器:是高层建筑的下滑自救器具。其操作简单,下滑平稳,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辅助安全疏散产品。(4)避难滑梯:是一种非常适合病房楼建筑的辅助疏散设施。是一种螺旋形的滑道,节省占地、简便易用、安全可靠、外观别致,能适应各种高度的建筑物。 (5)室外疏散救援舱 :逃生救援舱可同时与

20、多个楼层走道路窗口对接,技术复杂,一次投入大,需要有专门训练过的人使用。 (6)缩放式滑道:火灾时可打开释放到地面,并将未端固定在地面事先确定的锚点,被困人员依次进入后滑降到地面。 6、防排烟(烟气是导致建筑火灾人员伤亡最主要原因之一。排烟排热是保护建筑最有效的一种技术措施。防排烟系统分为排烟系统和防烟系统) 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交烟气排在建筑外,控制建筑内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 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系统。 7、建筑防爆(在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厂(库)房中,遇火源就能爆炸。

21、防火设计时,应根据爆炸规律和爆炸效应,对有爆炸可能的建筑配备相应的防止爆炸危险区、合理的防爆结构和泄爆面积、准确选用防爆设备); 1)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预防性技术措施和减轻性技术措施两种 (1)预防性技术措施:一是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生产中不用少用爆炸危险物质;生产设备尽可能保持密闭状态;加强通风除尘;预防燃气泄露;利用惰性气体介入);二是清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防高温表面成为点火源,防目光照射,防电器火灾,消除静电,防雷电,防明火) (2)减轻性技术措施:一是采取泄压措施;二是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三是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2)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形

22、式:将设备正在运行时产生的电弧、火花的部件放在隔爆外壳内,或采取浇封型、充砂型、油浸型或正压型等其他防爆形式。3)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原则:一是防爆形式应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适应;二是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三是应与环境条件下相适应;四是符合整体防爆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维修方便。8、建筑设备防火防爆:建筑内部安装使用了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提供冷、热源的直燃机、锅炉及穿越建筑的各类供热、通风及空调管道。这些设备本身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还有为建筑提供消防电源的柴油发电机、变压器等设施设备以及厨房设备等燃油燃气设施,同时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1)通风空调设备防火防

23、爆措施: (1)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和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2)含有易燃易爆粉尘(碎屑)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3)输送(排除)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并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4)输送(排除)温度超过80度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有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与可燃、难燃物体之间应保持不小于15厘米的间隙,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厘米的不燃材料隔热。(5)在有需要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送、回风管道上设置防火阀;(6)防火阀的设置要符合有关规定;(7)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风机等设备应采用不

24、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8)公共建筑的厨房、浴室、卫生间的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设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2) 厨房的火灾危险性:(1)燃料多(天然气、煤气等);(2)油烟重(不清洗易火) (3)电器(多)线路隐患大(漏电、短路);(4)灶具器具易引发事故;(5)用油不当引发火灾(油锅着火)。3)厨房设备防火防爆措施: (1)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厨房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不燃烧体,隔墙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2)对厨房内燃气、燃油管道、阀门必须定期检查,防止泄漏;(3)厨房灶具旁的墙壁、抽油烟机外罩等容易污染处天天擦洗,油烟管道至少每

25、半年清洗一次;(4)厨房内的电器设施应严格按国家技术标准设置。(5)厨房内使用的各种灶具及灯具,应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产品;(6)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所有燃气、燃油阀门、切断电源和火源。4)锅炉房防火防爆措施: (1)在总平面布置中,锅炉房应选择在主体建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且应考虑明火或烟囱飞火以周边甲乙生产厂房及易燃易爆物品及易燃物品仓库或堆场的影响,必须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锅炉房宜独立建造,不能独立时,要用防火墙隔开,且远离人员密集场所;(3)锅炉房为多层建筑时,每层至少有两个出入口(分两侧),并设安全疏散楼梯直达各层操作点,锅炉房向外的门应向外开,且运

26、行期间不能够锁或闩住;(4)锅炉的燃料供给管道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的管道上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5)油箱间、油泵间、油加热间应用防火墙头与锅炉间及其他房间分开,门应向外开启。(6)锅炉电力线路不宜用裸线或绝缘线明敷,应采用金属管或电缆布线,且不宜沿锅炉烟道、热水箱和其他载热体表面敷设,电缆不得在煤场下通过。 5) 电力变压器本体的防火防爆措施: (1)防止变压器过载运行(长过载引线圈热) ;(2)保证绝缘油质量(降低绝缘强度易引起变压器短路起火花电弧等) ;(3) 防止变压器铁心绝缘老化损坏;(4)防止检修不慎破坏绝缘;(5)保证导线接触良好;(6)防止雷击;(7)短路保护要可靠;(8

27、)限制变压器接地电阻;(9)防止超温;(10)变压器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等探测报警设备,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11) 应经常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进行检查、维护。 9、电气防火:电气火灾占整个火灾的三分之一。主要有用电超负荷、电气设备选择和安装不合理、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等原因;为防止电气火灾,保证建筑内消防设施正常供电,应对建筑用电负荷(如漏电保护装置为技术措施)、供配电源、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及其安装敷设等应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1)电气线路的保护措施: (1)短路保护;(2)过载保护;(3)接地故障保护2)电气装置防火: (1)开关防火(箱内加盖

28、);(2)熔断器防火(保险丝);(3)继电器防火(少振少尘干燥处); (4)接触器防火(少尘干燥箱内);(5)启动器防火; (6)低压配电柜防火 (7)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防火。3)照明器具防火:照明器具防火主要应从灯具选型、安装、使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4)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 (1)过载;(2)断相运行(三相变两相);(3)接触不良 (4)绝缘损坏;(5)机械摩擦;(6)选型不当;(7)铁心消耗大;(8)接地不良。 5)电动机的火灾预防: (1)合理选择功率和形式(防潮、防腐、防尘、防暴);(2)合理选择启动方式(三相异步机直接启动和减压启动两种);(3)正确安装电动机;(4)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

29、护装置;(5)启动符合规范的要求;(6)加强运行监视;(7)加强电动机的运行维护。(五)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1、建筑装修材料的分类及分级 1)建筑装修材料的分类:按实际应用分五类:一是饰面材料;二是装饰件;三是隔断;四是大型家具;五是装饰织物。按使用部位功能分七类:一是顶棚装修材料;二是墙面装修材料;三是地面装修材料;四是隔断装修材料;五是固定家具;六是装饰织物;七是其他装修材料(踢脚板、挂镜线、窗帘盒、暖气罩等。 2)装修材料分级:将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按燃烧性能标准分为四级:A级(A1、A2级)(不燃材料);B1级(B、C级)(难燃材料);B2级(D、E级)(可燃材料);B3(易燃材料)2、

30、装修防火的通用要求: 1)消防控制室顶棚和墙面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不低于B1;2)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顶棚用A级,其他不低于B1级。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地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3)挡烟垂壁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4)变形缝(墙与墙、板与板间)建筑物内部的变形缝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应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5)消火栓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挡,表面装修应不低于B1级;6)配电箱(建筑内)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的装饰材料上;7) 灯具和灯饰应至少选择B1级材料,且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8)饰物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修材料制成的壁画、

31、雕塑、标本。3、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基本原则 1)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宜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不宜采用B2级保温材料,严禁采用B3级保温材料; 2)设有保温系统的基层墙体或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相应耐火等级建筑墙体或屋面板耐火极限的要求。4、建筑外保温材料的分三大类:一是以矿棉和岩棉为代表的无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为不燃材料;二是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代表的有机无机复合型保温材料,通常被认为难燃材料;(3)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泡聚氨脂和改性酚醛树脂为代表的有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为可燃材料。 (六)灭火救援设施1、设置消防电梯的优点(意义):对于高层建筑(住宅:33米;公共:32米)设

32、置消防电梯:一是可以有效节省消防队员的体力;二是可以使消防队员快速到达火灾现场,缩短救火时间;三是可以有效的提高消防队员的战斗力和灭火救援效果。2、救援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要求: 1)起降区: (1)起降区面积的大小(1.5倍);(2)起降区场地的耐压强度;(3)起降区的标志。 2)设置待救区与出口: 应设置不少于2个通向停机坪的出口,宽度不小于0.9m,且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夜间照明: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以保障夜间的起降。 4)设置灭火设备: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用于扑救避难人员携带来的火种,以及直升机可能发生的火灾。 3、消防车道的设置: 1)消防车

33、道是供消防车灭火时通行的道路,交通道路也可以利用;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小于4m;3)消防车道的承载力轻、中系列11t,重系列产1555t;4)消防车转弯半径,轻系列大于或等于7m,中系列大于或等于9m,重系列大于或等于12 m;5)街区内道路,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一般按规定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设定为不大于160m。 4、灭火救援窗口设置: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不应低于1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应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灭火救援窗口设置有利于消防队员直接接近火源,灭火剂直接作用于火源或可燃物,提高灭火救援效率。二、建筑防火等级(一)建筑分类 1、

34、按使用性质分为三大类 1)民用建筑(单、多、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住宅和公共建筑两类; 2)工业用建筑(工业生产性建筑,生产厂房和辅助生产厂房) 3)农业用建筑(农副产业生产建筑。如暖棚、饲养厂、蚕房、烤烟房等)2、按建筑结构分七类 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其他结构(生土建筑、塑料建筑、充气塑料等)3、按建筑高度分为单层、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两类 1)单层、多层建筑:27m以下的住宅(约6层、层4.5m)或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但为单层)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民作住宅建筑:高

35、度大于54m为一类,大于27m,且小于54m为二类;公共建筑:高度大于50m为一类,建筑高度大于24m,且上层任一楼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店、通信、展览、邮政等多组合体为一类;医疗建筑、图书馆(100万书)、省级以上广播中心及重要公共建筑都为一类。 在我国,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1、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基本分级:A、B1、B2、B3。 2、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主要参数:材料、燃烧滴落物/微粒、临界热辐射通量、燃烧增长速率指数、THR600S(600S后,试样热释放总量) 3、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

36、级和烟气毒性等级。(三)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 1、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试验中,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 2)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1)材料本身的属性(彩钢板耐火极限低,助力火灾); (2)构配件的结构性(柱、梁的处理焊接、铆接、螺钉接等方式) (3)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如防火涂料科学使用,厚应加钢丝网提附着力) (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压力、受力、升温等) (5)材料的老化性能(材料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6)火灾的种类(普

37、通建筑纤维类火灾、电力火灾、部分石油化工环境及部分隧道火灾、海上建(构)筑物、储油罐区、油气田环境的快速升温火灾、隧道火灾) (7)使用环境要求(火灾试验条件)(四)建筑耐火等级 1、建筑耐火等级划分主要参考因素: 建筑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层数高低和火危险性差异等。 2、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厂房、仓库及民用建筑) 1)耐火等级一级:耐火极限:防火墙、承重墙及柱3小时;非承重墙1小时;梁2小时;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为1.5小时;楼梯间和前室墙、电梯井墙、分户墙2小时。 2)耐火等级二级:耐火极限:防火墙3小时;承重墙及柱2.5小时;非承重墙1小时;梁1.5小时;

38、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为1小时;楼梯间和前室墙、电梯井墙、分户墙2小时。 3)建筑构件包括:防火墙、承重墙、非承重墙、柱、梁、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吊顶、楼梯间和前室墙、电梯井墙、分户墙、房间隔墙、疏散通道两侧隔墙。 三、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建筑防火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建筑分类(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多层民用建筑) (1)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住宅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住宅) 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0米的;建筑高度大于24米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其他商业组合体;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省级以上的公共广播

39、、电视、电力、应急、信息等中心;藏书100万以上的图书馆等 (2)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住宅建筑:高度大于27米,但不大于54米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网点) 公共建筑:除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度大于24米,小于50米)外的其他高层建筑。 (3)单、多层民用建筑 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包括设置商业网点) 公共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其他公共建筑2、建筑的耐火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是由建筑物的墙、柱、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和吊顶等主要构件燃烧和耐火极限决定的,共分为一、二、三、四级,分为民用建筑和厂房和仓库两大类;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分为不燃、难燃、可燃三类。 (

40、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一级;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厂房和仓库耐火等级据相关规范定。 (2)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民用建筑部分构件),以楼板作为基准。 一级(不燃性,小时) 二级(不燃性) 三级(不燃性)墙: 防火墙 3.00 3.00 3.00 承重墙 3.00 2.50 2.00 非承重墙 1.00 1.00 0.50柱: 3.00 2.50 2.00梁: 2.00 1.50 1.00楼板 1.50 1.00 0.50屋顶承重构件 1.50 1.00 0.50疏散楼梯 1.50 1.00 0.50吊顶

41、0.25 0.25 0.15 疏散通道两侧隔墙 1.00 1.00 0.50 3、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1)建筑选址 周围环境(厂房、仓库、危化品等) 地势条件 主导风向(上下) 2)防火间距(民用建筑) 高层一、二级之间13米防火间距;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之间为9米,三级之间11米,四级之间14米。厂房之间及其与仓库间(一、二、三级)一般1214米3)消防车道: 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小于4m;消防车道的承载力轻、中系列11t,重系列产1555t;转弯半径,轻系列大于或等于7m,中系列大于或等于9m,重系列大于或等于12 m; 4)消防水源:城市供水系统

42、、自备井、消防专用水池(蓄水池或水库、湖泊取水)4、建筑的防火分区和层数(地上、地下、自动灭火系统设置) 高层民用一、二级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1500平方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不超过3000平方米; 单、多层一、二民用建筑一、二级允许防火分区最大面积2500平方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可增加到4000平方米;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地下设备用房最大分区1000平方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可到2000平方米;在单层建筑内或在多层建筑首层可到10000平方米,以上都是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 5、建筑的平面布置 :主要是设备层(一般地下一层)、消防控制室(一般在一层)、中庭6、建筑的安全疏散和避难:

43、安全出口数量(最少2个),一个防火分区也有2个7、建筑的构造(装修材料) 1)消防控制室顶棚和墙面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不低于B1;2)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顶棚用A级,其他不低于B1级。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地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3)挡烟垂壁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4)变形缝(墙与墙、板与板间)建筑物内部的变形缝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应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5)消火栓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挡,表面装修应不低于B1级;6)配电箱(建筑内)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的装饰材料上;7) 灯具和灯饰应至少选择B1级材料,且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

44、施;8)饰物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修材料制成的壁画、雕塑、标本。一类建筑基本是AB1级材料:顶棚A,墙、地面、隔断B1;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8、建筑的灭火救援设施情况 对于高层建筑(住宅:33米;公共:32米)设置消防电梯;楼顶高停机坪(1.5倍范围、照明、楼顶设置消火栓); 建筑周边消防车操作场地。 案例一:高层宾馆防火案例分析 情景描述:某市一栋塔式三星级宾馆,地上13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52M,框架剪力墙结构。耐火等级一级,设有集中空气调节系统,每层建筑面积均为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该宾馆地下二层主要使用功能为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和通风、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和汽车库;地下

45、一层主要使用功能为汽车库和办公室;首层主要使用功能为消防控制室、接待大厅、咖啡厅和餐厅 宴会厅,总容纳人数上限为280人;地上二层主要使用功能健身房和餐厅的包房,总容纳人数上限为250人,地上三层主要使用功能为办公室和会议室,总容纳人数上限为200人,地上四层到地上十三层均为客房,各层容纳人数上限为300人。该宾馆各层均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两部上下直通的防烟楼梯间,楼梯宽度1.2m,配有消防电梯;该宾馆按现行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和器材。 请分析:1、根据使用用途、建筑高度分析情景描述中宾馆的建筑分

46、类;2、分析该宾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位置、数量和宽度、疏散距离,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数量和宽度,防烟前室及合用前室的面积;疏散走道的宽度等消防安全疏散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解答:问题1,建筑分类:情景描述该宾馆建筑高度为52m公共建筑,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该宾馆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中公共用高层其高度大于50m为一类高层)问题2,安全疏散: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该宾馆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2)建筑的楼梯间宜通向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3)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的设施;(4)高层

47、公共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5)高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安全出口应计算确定,且不小于2个;(6)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7)该宾馆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须符合相关规范; (8) 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9)该宾馆的安全疏散距离:因为高层旅馆建筑,且耐火等级为一级,因此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直线距离应为30m,位于环形或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直线距离应为15m;(10)除首层楼梯间的疏散门和首层疏散外门外,该宾馆其他安全出口和疏散

48、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标准间);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不应小于1.40m(宴会厅、楼层端)且不应设置门槛,紧靠门口内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11)该宾馆内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1m规定计算;(12)该宾馆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门转门等;(13)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或扇形踏步。案例二:高层病房楼防火案例分析 某医院高层病房楼上10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48M总建筑面积20500平方米,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外围护墙体,耐火等级一级,共设34

49、0张病床,首层至地上10层设有一个中庭。地下一层的主要使用功能为餐厅、附属库房、消防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室、燃油锅炉房、通风空调机房、自动灭火系统设备用房和汽车库,首层主要使用功能为接待大厅、消防控制室、办公室和医务室,地上二层的主要使用功能为贵重精密医疗装备用房、重症监护室、胶片室和手术室,地上三层至十层主要使用功能为病房和医务室。该建筑按现行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和器材。分析问题:1、根据使用用途、建筑高度,分析情景描述医院高层病房楼的建筑分类;2、根据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重点分析该病房楼应采

50、取的中庭、平面布置、避难、构造防火等防火技术措施;回答: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规定,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医疗用建筑应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故情景描述中的医院高层病房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一级。2、建筑防火措施:1)中庭: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一级:防火分区最大允许1500平方米)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墙(耐火极限1小时),防火玻璃(1小时),防火

51、卷帘(3小时),还有与中庭相连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且火灾时能自动关闭; (2)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放置可燃物。2)平面布置:(1)医院的住院部分不能设置在地下和半地下;(2)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两个护理单元应用耐火极限2小时的防火墙隔开,隔墙上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是常开防火门;(3)汽车库不应与病房楼组合建造,当确需组合建造时,应符合:一是汽车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二是采用耐火极限为2小时间楼板隔开;三是汽车库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四是除楼梯间外,其他开口部位与建筑外墙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2、6m。3)避难 高层病房楼应在地上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的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25平米计算确定; (2)避难间入口出应设立明显的标志,且应靠近楼梯间; (3)避难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的耐火墙与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避难间中应设置消防电话与消防应急广播; (5)避难间应设置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窗或独立的机械排烟设施。4)构造防火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的优劣对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该高层病房楼构造防火应符合: (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防火墙耐火极限不

53、低于3小时(一级)。 (2)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弯处。 (3)防火墙上不应开门、窗及洞口;确需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可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4)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5)医疗建筑内的产房、手术室、重要医疗设备室、实验室、胶片室、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消防泵房、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重要场所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的防火隔墙,其墙上设置的门窗必须用乙级防火门窗。 (6)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米的实体墙。 (7)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

54、封堵材料封堵。 (8)建筑内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变形的管道,在贯穿楼板部位和穿越防火隔墙的两侧宜采取阻火措施。(9)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建筑内经常有人通行防火门宜采用常开式防火门。常开防火门应 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具有信号反馈功能;二是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门都是常闭防 火门。应在其明显位置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等提醒标志;三是除管井检修门外,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功能;四是防火门应能在内外两侧手动开启;五是防火门设置在建筑变形缝附近时,应设置在楼层较多一侧;六是防火门平时关闭时应具有防烟性能。 第四部分 消防设施应用案例分析(一)建筑消防设施 建筑消防设施是

55、依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在建筑物、构筑物中设置的用于火灾报警、灭火、人员疏散、防火分隔、火灾救援等防范和扑救建筑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 1、建筑消防设施具体作用:防火分隔、火灾自动(手动)报警、电气与可燃气体火灾监控、自动(人工)灭火、防烟与排烟、应急照明、消防通信以及安全疏散、消防电源保障等方面 2、建筑消防设施的分类(按功能不同划分): (1)建筑消防分隔设施: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阀、阻火圈; (2)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避难层)走道、消防电梯、屋顶直升机坪; (3)消防给水设施:消防供水管道、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消防水泵、消防稳(增

56、)压设备、消防水泵结合器; (4)防烟与排烟设施: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和建筑机械排烟设施,建筑的机械排烟设施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 (5)消防供配电设施:是建筑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消防电源、配电装置、线路等;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及其他辅助装置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运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及电器火灾监控系统组成。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气控制装置、(防火卷帘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防排烟风机)、消防电动装置(电动防火阀、电动防

57、排烟阀)、消防联动模块、消火栓按纽、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组成。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压力开关)、管道及供水设施组成。 (8)水喷雾灭火系统:专门设计的水喷雾头,同上; (9)细水雾灭火系统:供水装置、过滤装置、控制阀、细水雾喷头、供水管道组成; (10)泡沫灭火系统:消防泵、泡沫储罐、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装置、阀门及管道、电气控制装置组成; (11)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以液体、液化气体或气体状态存储在压力容器内,灭火时以气体状态喷射灭火介质的灭系统; (12)干粉灭火系统:由启动装置、氮气瓶组、减压阀、干粉罐、干粉喷头、干粉枪、干粉炮、电控

58、柜、阀门和管系统等组成; (13)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即可燃气体泄露检测报警成套装置。分工业用气体报警器和家用燃气报警器; (14)消防通信设施: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消防电话插孔及无线通信设备等; (15)移动式灭火器材: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梯、消防钩、消防斧、安全锤、消防桶等 (16)其他消防器材和工具:防毒面具、消防手电、消防绳、消防沙、蓄水缸。3、单位对建筑消防设施管理: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消防设施使用、维护保养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地方规章; (2)明确专门部门和人员对建筑消防设施操作、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3)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59、4)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及时整改设置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查测试;(6)建立消防设施的配置、运行等情况的管理档案;(7)对员工进行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常识教育,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8)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4、公安消防机关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 (1)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 (2)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 (3)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4)建筑消防设施操作、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情况; (5)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 (6)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和检测情况; (7)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档案的建立情况; (8)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情况。

60、(二)室内外消防给水消防设施: 1、消防给水设施:由消防水源(消防水池)、消防泵、消防供水管道、增(稳)压设备(消防气压罐)消防水泵结合器和消防水箱组成。2、充实水柱:是指由水枪喷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为380m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3、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共用消防水池时,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消防水池应设置水位显示装置,并应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等地点设置显示消防水池水位的装置,同时要有最高和最低水位报警水位联致力补充水系统。4、设置屋顶消火栓的目的:一是扑灭疏散人员身上所带火灾;二是扑灭救援直升机可能产生的火灾。5、消防水池的容积:Q=(QP-Qb)t Q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