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1_第1页
2022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1_第2页
2022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1_第3页
2022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1_第4页
2022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社会主义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才能:明白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式1936 年新宪法、斯大林、斯大林模2、过程与方法:客观评判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培育同学全面、辩证地评判历史人物 和历史大事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熟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和曲折性并联系对比我国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同学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时俱进” 的开放思想在国家建设过 程中的重大作用,逐步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国内战争终止后,苏维埃政权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详细教学内容为: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

2、路的探究、 新经济政策、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 斯大林模式” 的形成及特点、对“ 斯大林模式” 的正确评判;三、教学重点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 斯大林模式”四、教学难点: 1、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对“ 斯大林模式” 的客观评判五、教学预备制作教学课件、同学搜集相关资料、老师叙述法、同学自学、小组争论法等;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老师:指导同学复习上节所学学问,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回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1 同学: 摸索回答: 在俄国国内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激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

3、的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国际上打击了帝国主义,老师:指导同学进一步回忆:面对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苏俄政府为 巩固政权,实行什么措施?其结果如何?同学:回答:是“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这样保证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国内战争的成功;老师:让同学摸索:国内战争成功后,为巩固政权,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同学:回答:是进行经济建设,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老师: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循,而苏俄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只 能独立探究社会主义进展道路;由此导入新课;2、新课学习( 一)、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明白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1936 年新宪法、斯

4、大林、斯大林模式2、才能目标:客观评判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培育同学全面、辩证地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大事的才能3、情感目标:使同学熟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和曲折性并联系对比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同学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时俱进” 的开放思想在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逐步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出示重难点重点: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 斯大林模式”难点: 1、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对“ 斯大林模式” 的客观评判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二)、自主学习2 出示自学提纲 1、十月革命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实行

5、什么政策?结果如何?2、国内战争终止后,苏俄开头实施什么政策?(领导人、时间、内容、作用)3、苏联的成立(时间、成员)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作用)(领导人、时间、措施、重点、5、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时间、内容、意义)6、对斯大林模式的评判(作用、弊端)给同学 15 分钟时间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和小组争论,找出答案并形成初步的学问体系,为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和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内容 第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 1、经济建设任务的提出 出示:苏俄宣扬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老师提问:十月革命成功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 用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同学依据自己的自学成果很

6、简单回答: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老师提问: 1921 年内战终止,和平到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仍在实行,余粮收集 有增无减;对此,人民的反映如何?国家的形势怎样?同学回答:余粮收集制导致经济恶化及人民群众的剧烈不满,政治形势显现动荡 老师出示 资料 我们方案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就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安排;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提问:上述资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连续实行了 2、新经济政策老师指导同学把握本课重点:新经济政策背景、 内容以及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同学: 1、

7、复习学问,深化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熟悉,熟悉到其是苏俄国家面临特别形式的产物; 2、阅读教材,总结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1)实行粮食税; (2)搞活中小企业;(3)复原自由贸易老师出示图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按规定价格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征收农夫的一切余粮;民交粮食税后, 余粮归自己支配;工业方面实行工业国有化把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的厂矿企业仍为国家全部, 由国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答应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实行商业国有化答应农夫和手工艺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复原国内自由贸易;引导同学认真阅读表格里的内容,进一步深化熟

8、悉: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也是它的优点之所在;老师进一步深化: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复原和进展了经济,促进了城乡沟通,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到 最高水平;1925 年,苏联经济复原到接近战前的 辨析 :有人认为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让资本主义在苏俄复活,是历史的退步;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依据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分析)同学:政策要与详细的国情相适应,要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倒退,相反是社会主义探究的成功的尝试;4 3 、苏联的成立结合图片使同学明白苏联成立的时间、加盟共和国、国旗国徽

9、等同学: 1922 年 12 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 15 个加盟国;苏联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老师提示:请留意区分:沙俄( 1547 年 1917 年)苏俄( 1917 年 1922 年)苏联( 1922 年 1991 年这是同学比较容混淆的三个名称,所以同学应深刻区分牢牢记住;其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 、 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老师简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学听讲,知道斯大林是苏联的其次代领导;老师出示图片让同学填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方式和成就2、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概况:(1)、方式:一、苏联人民在斯

10、大林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集中力气重点进展( 重工业)(2)、时间: 1928-1937 年,完成了(两个五年方案)(3)、成效:一、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其次位)二、提高人民自信心和苏联的国际位置,为卫国战争供应了物质基础;(4)、苏联 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5 被称为“ 斯大林模式”;3、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社会主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晰;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这是一组与农业集体化有关的宣扬画

11、;中间的画面是斯大林在联共 布 大会上发言, 谈有关农业集体化问题; 左侧的图中, 一名集体农庄女庄员开着拖拉机在田野上播种,远处是美丽的农户住宅;右侧的画面是一名女庄员在收割麦子,她的身后远处有一台马拉收割机在工作,背景上有一些车辆在运输刚割下来的麦子;第一幅图片是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其次幅是农夫加入集体农庄、第三幅是集体农庄庄园在田间用餐通过以上丰富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同学总结出: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有:第一,优先进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次,在方案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 国家从农夫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 严峻损害了农夫的利

12、益,农夫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进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铺张了资源;(三)、当堂巩固1、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探是()6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进行第一个五年方案C. 颁布新宪法 D.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夫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就是阳光辉煌; ”里“ 阳光辉煌” 最有可能是由于政府推行()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C. 工业复兴法 D. “ 玉米运动”3、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A. 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B. 第一个“

13、 五年方案” 的实施 C. 希特勒上台4、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判不正确选项 它使苏联 20 世纪二三十岁月取得了庞大成就它对苏联防备帝国主义的入侵起了积极的作用C. 它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 它后来严峻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进展5、 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度集中 B. 广泛民主 C. 新经济 D. 高度自治6、 1936 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不能看到的是A. 农夫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B. 农夫用大量机械在耕作C. 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D. 大量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答案: 16 A B A C A D (四) 本课小结: 二三十岁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显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其次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舍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7 和影响是不同的;七、板书设计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 1、经济建设任务的提出 2、新经济政策 3、苏联的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