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方案_第1页
智慧社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方案_第2页
智慧社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方案_第3页
智慧社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方案_第4页
智慧社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智慧社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方案目录 TOC o 1-3 h z HYPERLINK l _Toc62141993 第一章、 方案概述 PAGEREF _Toc62141993 h 1 HYPERLINK l _Toc62141994 1.1建设背景 PAGEREF _Toc62141994 h 1 HYPERLINK l _Toc62141995 1.1.1人口信息采集困难 PAGEREF _Toc62141995 h 1 HYPERLINK l _Toc62141996 1.1.2侦办案件取证困难 PAGEREF _Toc62141996 h 1 HYPERLINK l _Toc6214199

2、7 1.1.3社区管理警力不足 PAGEREF _Toc62141997 h 1 HYPERLINK l _Toc62141998 1.1.4流动人口管理困难 PAGEREF _Toc62141998 h 2 HYPERLINK l _Toc62141999 1.1.5智慧民生服务欠缺 PAGEREF _Toc62141999 h 2 HYPERLINK l _Toc62142000 1.2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62142000 h 2 HYPERLINK l _Toc62142001 1.2.1社区人员信息采集 PAGEREF _Toc62142001 h 2 HYPERLINK

3、 l _Toc62142002 1.2.2流动人口实时管控 PAGEREF _Toc62142002 h 2 HYPERLINK l _Toc62142003 1.2.3重点人车主动预警 PAGEREF _Toc62142003 h 3 HYPERLINK l _Toc62142004 1.2.4提升侦查办案效率 PAGEREF _Toc62142004 h 3 HYPERLINK l _Toc62142005 1.2.5提升社区智能服务 PAGEREF _Toc62142005 h 3 HYPERLINK l _Toc62142006 1.3建设目标 PAGEREF _Toc62142006

4、 h 3 HYPERLINK l _Toc62142007 1.3.1实现身份信息登记由被动变主动 PAGEREF _Toc62142007 h 3 HYPERLINK l _Toc62142008 1.3.2建立社区治安综合防控体系 PAGEREF _Toc62142008 h 4 HYPERLINK l _Toc62142009 1.3.3完成实战“最后一公里” PAGEREF _Toc62142009 h 4 HYPERLINK l _Toc62142010 1.3.4实现大数据多维分析研判 PAGEREF _Toc62142010 h 4 HYPERLINK l _Toc6214201

5、1 1.3.5加强民生服务 PAGEREF _Toc62142011 h 4 HYPERLINK l _Toc62142012 1.4建设内容 PAGEREF _Toc62142012 h 5 HYPERLINK l _Toc62142013 1.5建设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13 h 5 HYPERLINK l _Toc62142014 1.5.1系统综合集成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14 h 5 HYPERLINK l _Toc62142015 1.5.2系统先进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15 h 5 HYPERLINK l _Toc62

6、142016 1.5.3可靠性、稳定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16 h 5 HYPERLINK l _Toc62142017 1.5.4经济、实用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17 h 5 HYPERLINK l _Toc62142018 1.5.5设备安全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18 h 5 HYPERLINK l _Toc62142019 1.5.6统一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19 h 6 HYPERLINK l _Toc62142020 1.5.7兼容性、可扩充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20 h 6

7、 HYPERLINK l _Toc62142021 1.5.8标准性、开放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21 h 6 HYPERLINK l _Toc62142022 1.5.9易操作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22 h 7 HYPERLINK l _Toc62142023 1.5.10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 PAGEREF _Toc62142023 h 7 HYPERLINK l _Toc62142024 1.6设计依据 PAGEREF _Toc62142024 h 7 HYPERLINK l _Toc62142025 1.6.1门禁方面标准规范 PAGEREF

8、 _Toc62142025 h 7 HYPERLINK l _Toc62142026 1.6.2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设计标准 PAGEREF _Toc62142026 h 7 HYPERLINK l _Toc62142027 1.6.3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设计方面 PAGEREF _Toc62142027 h 7 HYPERLINK l _Toc62142028 1.6.4安防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面 PAGEREF _Toc62142028 h 8 HYPERLINK l _Toc62142029 1.6.5监控专用网络信息系统及平台设计方面: PAGEREF _Toc62142029 h 8

9、 HYPERLINK l _Toc62142030 1.6.6视频系统工程建设方面 PAGEREF _Toc62142030 h 8 HYPERLINK l _Toc62142031 1.6.7视频系统工程验收方面 PAGEREF _Toc62142031 h 8 HYPERLINK l _Toc62142032 1.6.8信息安全方面 PAGEREF _Toc62142032 h 8 HYPERLINK l _Toc62142033 1.6.9人脸识别方面 PAGEREF _Toc62142033 h 9 HYPERLINK l _Toc62142034 第二章、 方案总体设计 PAGERE

10、F _Toc62142034 h 9 HYPERLINK l _Toc62142035 2.1总体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35 h 9 HYPERLINK l _Toc62142036 2.2逻辑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36 h 10 HYPERLINK l _Toc62142037 2.3方案特色 PAGEREF _Toc62142037 h 11 HYPERLINK l _Toc62142038 2.3.1人脸识别、多卡识别门禁 PAGEREF _Toc62142038 h 12 HYPERLINK l _Toc62142039 2.3.2便捷的人员动态

11、信息管理 PAGEREF _Toc62142039 h 12 HYPERLINK l _Toc62142040 2.3.3完善流动人口动态信息管理 PAGEREF _Toc62142040 h 12 HYPERLINK l _Toc62142041 2.3.4丰富的产品支持,多系统联动 PAGEREF _Toc62142041 h 12 HYPERLINK l _Toc62142042 2.3.5模块化设计 PAGEREF _Toc62142042 h 12 HYPERLINK l _Toc62142043 第三章、 社区子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62142043 h 12 HYPE

12、RLINK l _Toc62142044 3.1视频监控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44 h 12 HYPERLINK l _Toc62142045 3.1.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62142045 h 12 HYPERLINK l _Toc62142046 3.1.2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46 h 13 HYPERLINK l _Toc62142047 3.1.3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62142047 h 13 HYPERLINK l _Toc62142048 3.1.4安装要求 PAGEREF _Toc62142048 h 14

13、 HYPERLINK l _Toc62142049 3.2电子周界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49 h 15 HYPERLINK l _Toc62142050 3.2.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62142050 h 15 HYPERLINK l _Toc62142051 3.2.2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51 h 15 HYPERLINK l _Toc62142052 3.2.3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62142052 h 16 HYPERLINK l _Toc62142053 3.2.4安装要求 PAGEREF _Toc62142053

14、 h 16 HYPERLINK l _Toc62142054 3.3人员出入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54 h 17 HYPERLINK l _Toc62142055 3.3.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62142055 h 17 HYPERLINK l _Toc62142056 3.3.2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56 h 17 HYPERLINK l _Toc62142057 3.3.3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62142057 h 17 HYPERLINK l _Toc62142058 3.3.4安装要求 PAGEREF _Toc6

15、2142058 h 18 HYPERLINK l _Toc62142059 3.4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59 h 18 HYPERLINK l _Toc62142060 3.4.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62142060 h 18 HYPERLINK l _Toc62142061 3.4.2架构设计 PAGEREF _Toc62142061 h 18 HYPERLINK l _Toc62142062 3.4.3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62142062 h 19 HYPERLINK l _Toc62142063 3.4.4安装要求 PAGERE

16、F _Toc62142063 h 20 HYPERLINK l _Toc62142064 3.5智慧门禁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64 h 20 HYPERLINK l _Toc62142065 3.5.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62142065 h 20 HYPERLINK l _Toc62142066 3.5.2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66 h 20 HYPERLINK l _Toc62142067 3.5.3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62142067 h 21 HYPERLINK l _Toc62142068 3.5.4安装要求 P

17、AGEREF _Toc62142068 h 22 HYPERLINK l _Toc62142069 3.6人脸管控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69 h 22 HYPERLINK l _Toc62142070 3.6.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62142070 h 22 HYPERLINK l _Toc62142071 3.6.2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71 h 23 HYPERLINK l _Toc62142072 3.6.3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62142072 h 23 HYPERLINK l _Toc62142073 3.6.4安

18、装要求 PAGEREF _Toc62142073 h 24 HYPERLINK l _Toc62142074 3.7MAC采集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74 h 25 HYPERLINK l _Toc62142075 3.7.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62142075 h 25 HYPERLINK l _Toc62142076 3.7.2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62142076 h 25 HYPERLINK l _Toc62142077 3.7.3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62142077 h 26 HYPERLINK l _Toc62142078

19、3.7.4安装要求 PAGEREF _Toc62142078 h 26 HYPERLINK l _Toc62142079 3.8特色应用系统 PAGEREF _Toc62142079 h 26 HYPERLINK l _Toc62142080 3.8.1特殊人群关爱 PAGEREF _Toc62142080 h 26 HYPERLINK l _Toc62142081 3.8.2惠民信息发布 PAGEREF _Toc62142081 h 27 HYPERLINK l _Toc62142082 第4章、 平台功能设计 PAGEREF _Toc62142082 h 28 HYPERLINK l _T

20、oc62142083 4.1基础数据 PAGEREF _Toc62142083 h 28 HYPERLINK l _Toc62142084 4.1.1人员管理 PAGEREF _Toc62142084 h 28 HYPERLINK l _Toc62142085 4.1.2车辆管理 PAGEREF _Toc62142085 h 28 HYPERLINK l _Toc62142086 4.1.3组织管理 PAGEREF _Toc62142086 h 29 HYPERLINK l _Toc62142087 4.1.4MAC特征数据 PAGEREF _Toc62142087 h 29 HYPERLIN

21、K l _Toc62142088 4.2房屋管理 PAGEREF _Toc62142088 h 30 HYPERLINK l _Toc62142089 4.2.1房屋信息 PAGEREF _Toc62142089 h 30 HYPERLINK l _Toc62142090 4.2.2租客管理 PAGEREF _Toc62142090 h 31 HYPERLINK l _Toc62142091 4.2.3以锁管人 PAGEREF _Toc62142091 h 32 HYPERLINK l _Toc62142092 4.2.4设备联动 PAGEREF _Toc62142092 h 33 HYPER

22、LINK l _Toc62142093 4.2.5远程开门 PAGEREF _Toc62142093 h 34 HYPERLINK l _Toc62142094 4.2.6远程开闸 PAGEREF _Toc62142094 h 34 HYPERLINK l _Toc62142095 4.3实时展示 PAGEREF _Toc62142095 h 34 HYPERLINK l _Toc62142096 4.3.1视频监控 PAGEREF _Toc62142096 h 34 HYPERLINK l _Toc62142097 4.3.2录像回放 PAGEREF _Toc62142097 h 35 HY

23、PERLINK l _Toc62142098 4.3.3人脸监控 PAGEREF _Toc62142098 h 35 HYPERLINK l _Toc62142099 4.3.4报警地图 PAGEREF _Toc62142099 h 35 HYPERLINK l _Toc62142100 4.4统计分析 PAGEREF _Toc62142100 h 35 HYPERLINK l _Toc62142101 4.4.1人员分类 PAGEREF _Toc62142101 h 35 HYPERLINK l _Toc62142102 4.4.2人员统计 PAGEREF _Toc62142102 h 36

24、 HYPERLINK l _Toc62142103 4.4.3分类统计 PAGEREF _Toc62142103 h 36 HYPERLINK l _Toc62142104 4.4.4发卡统计 PAGEREF _Toc62142104 h 36 HYPERLINK l _Toc62142105 4.4.5刷卡记录 PAGEREF _Toc62142105 h 36 HYPERLINK l _Toc62142106 4.4.6过人查询 PAGEREF _Toc62142106 h 37 HYPERLINK l _Toc62142107 4.5运维管理 PAGEREF _Toc62142107 h

25、 37 HYPERLINK l _Toc62142108 4.5.1问题反馈 PAGEREF _Toc62142108 h 37 HYPERLINK l _Toc62142109 4.5.2故障报修 PAGEREF _Toc62142109 h 38 HYPERLINK l _Toc62142110 4.5.3运维统计 PAGEREF _Toc62142110 h 38 HYPERLINK l _Toc62142111 4.6消息中心 PAGEREF _Toc62142111 h 38 HYPERLINK l _Toc62142112 4.6.1信息发布 PAGEREF _Toc6214211

26、2 h 38 HYPERLINK l _Toc62142113 4.6.2APP推送 PAGEREF _Toc62142113 h 38 HYPERLINK l _Toc62142114 4.7报警管理 PAGEREF _Toc62142114 h 39 HYPERLINK l _Toc62142115 4.7.1APP报警 PAGEREF _Toc62142115 h 39 HYPERLINK l _Toc62142116 4.7.2人脸报警 PAGEREF _Toc62142116 h 39 HYPERLINK l _Toc62142117 4.7.3火警报警 PAGEREF _Toc62

27、142117 h 39 HYPERLINK l _Toc62142118 4.7.4长时间未关门报警 PAGEREF _Toc62142118 h 39 HYPERLINK l _Toc62142119 4.7.5防拆报警 PAGEREF _Toc62142119 h 39 HYPERLINK l _Toc62142120 4.7.6人员布控 PAGEREF _Toc62142120 h 39 HYPERLINK l _Toc62142121 4.7.7预案管理 PAGEREF _Toc62142121 h 40 HYPERLINK l _Toc62142122 4.7.8异常报警 PAGER

28、EF _Toc62142122 h 40 HYPERLINK l _Toc62142123 4.8权限中心 PAGEREF _Toc62142123 h 40 HYPERLINK l _Toc62142124 4.8.1用户管理 PAGEREF _Toc62142124 h 40 HYPERLINK l _Toc62142125 4.8.2业务配置 PAGEREF _Toc62142125 h 41 HYPERLINK l _Toc62142126 4.9手机APP PAGEREF _Toc62142126 h 41 HYPERLINK l _Toc62142127 4.9.1面向房东 PAG

29、EREF _Toc62142127 h 42 HYPERLINK l _Toc62142128 4.9.2面向租客 PAGEREF _Toc62142128 h 42 HYPERLINK l _Toc62142129 4.9.3面向运维人员 PAGEREF _Toc62142129 h 43 HYPERLINK l _Toc62142130 4.9.4面向民警和管理者 PAGEREF _Toc62142130 h 43 HYPERLINK l _Toc62142131 4.10平台主要性能 PAGEREF _Toc62142131 h 44 HYPERLINK l _Toc62142132 4

30、.10.1信息登记 PAGEREF _Toc62142132 h 44 HYPERLINK l _Toc62142133 4.10.2用户管理 PAGEREF _Toc62142133 h 44 HYPERLINK l _Toc62142134 4.10.3访客管理 PAGEREF _Toc62142134 h 44 HYPERLINK l _Toc62142135 4.10.4电子地图 PAGEREF _Toc62142135 h 44 HYPERLINK l _Toc62142136 第5章、 系统优势 PAGEREF _Toc62142136 h 45 HYPERLINK l _Toc6

31、2142137 5.1先进的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62142137 h 45 HYPERLINK l _Toc62142138 5.2领先的算法能力 PAGEREF _Toc62142138 h 45 HYPERLINK l _Toc62142139 5.3海量数据检索能力 PAGEREF _Toc62142139 h 45 HYPERLINK l _Toc62142140 5.4丰富的产品及服务 PAGEREF _Toc62142140 h 45 HYPERLINK l _Toc62142141 5.5方案多样化、兼容利旧性强 PAGEREF _Toc62142141 h 45方

32、案概述建设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导致城市中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大,流动人员的流动性大、成分复杂,给治安工作造成了空前的难度和压力。入室盗窃、抢劫案件时有发生,盗窃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给广大公安人员侦破案件增加了难度,传统的防范措施已无法确保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流动人口的大量聚集以及流动的不确定性,给城市带来了社会治安、管理纰漏等一系列管理难题,使人们对公共生活场所的安全感普遍降低。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质量,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科学管理、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实现“以房管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33、人口信息采集困难流动人口的成分复杂,且流动性很大,导致流动人员信息的变更没有及时备案录入,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加上流动人口动向难以掌握,造成管理部门管控措施难以落实。流动人口意识淡薄,主动到公安机关申报登记自觉性不高,部分房东为了追求利益、租客为了省费用,往往不向派出所、小区物业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造成登记在册的人员数远低于实际暂住人员数,出现大量漏登现象;此外,流动人口担心流程复杂,认为到公安机关申报登记费时费力。侦办案件取证困难老旧小区环境比较杂乱,入室盗窃、抢劫案件时有发生,盗窃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金属防盗门也不能挡住“万能钥匙”;小区内车辆来自四面八方,小区内车速往往

34、得不到有效控制,交通纠纷、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社区内部的监控建设进度一般很难与平安城市相媲美,经常存在看不清楚、模糊、甚至视频丢失的情况,更别说智能视频方面的应用,案发后办案民警侦办案件取证非常困难。社区管理警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有新建的小区建设并投入使用。随着一部分人入住到新建的小区,原老旧小区出现自住与租赁的情况,所以老旧小区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且中国目前具有住房性质多样性的特点。部分小区出现无对应的物业管理,居住人员人身、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此部分小区成为一些不安分子的藏身之所,目前各派出所警力与常驻人口比例极不匹配,普通警力只能进行街面的执勤维护及报警

35、案件的处理,所以现有警力在开展流动人口的调查统计、社区管理上存在极大的困难。流动人口管理困难流动人口来自世界各地,成分复杂,尤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社会治安隐患多。加上部门流动人口本身素质偏低,经济收入较少,工作岗位不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概率较高,对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巨大。社区内道路四通八达,楼宇分布不规则,往往成为嫌疑犯和在逃犯的窝藏点,潜在的安全隐患很多。同时关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各个相关部门资料规整分散,数据、信息无法有效的共享和实用,无法对流动人口的动向进行重点关注,不能及时预防和打击犯罪。智慧民生服务欠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尤其是对小区建设的质

36、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区智能化欠缺,缺乏劳动就业、社区医疗、居家养老、住房保障、计划生育、文体教育、证件办理等公共服务以及生活、家政、餐饮、便民缴费、金融等便民服务,居民满意度低。需求分析目前,为了实现社区治安的高效管理和“以房管人”的目的,加大对犯罪分子的威慑作用,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并且结合综治、公安、街道、居民、物业等多方需要,以及利用公安已有警务数据和视频图片数据,更有效的满足对人员追逃、身份排查、人员管控的需求,主要分为如下几点:社区人员信息采集对社区常驻居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所在地、联系方式、职业、工

37、作单位、是否参与养老保险等多项信息进行采集和登记。建立完成全市统一的人口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全市人口信息的统一管理。流动人口实时管控流动人口聚集地因人口密集,管理存在盲区,常成为不法分子的滋生地,入屋盗窃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不到有力保障。通过建设门禁系统、人像卡口,对人员进出进行权限管理。实现开关门实时监控,人员信息实时查询,人脸信息实时查询,刷卡信息实时查询,房屋信息实时查询和管控。让违法犯罪分子不敢出现在流动人口居住区域内,减少治安隐患,让居住环境更安全。重点人车主动预警对特殊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动向进行重点关注,建立高危人员库,常住人口库,惯犯库等特殊人员库。实现在逃人员

38、实时预警,涉毒人员实时预警,布控人员实时预警,研判人员实时预警,将视频应用从“事后打击”向“事中处置”和“事前防范”延伸,全面提升视频系统对社区安全的防控效能。对社区车辆、临时出入车辆信息采集,实现人车关联及盗窃车辆行踪预警检索。提升侦查办案效率将智慧社区系统产生的数据与公安警综、情报等系统数据资源进行综合,推进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建模应用,提升公安机关通过系统数据分析研判,提高刑事案件的侦查水平。提升社区智能服务对于小区物业来说:每个社区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平台,可以将小区内的监控系统、可视对讲、停车场系统、报警系统等集成在一个智能化管理平台中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监控效率,

39、降低使用难度。对于小区业主来说: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使业主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譬如智能车牌识别应用、人脸识别应用、APP应用便民服务等,真正为业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社区环境。建设目标智慧社区系统对社区出入人员、车辆的监控管理,全面提高社区安全管理的水平,系统可有效排查出入社区人员,并对人员出入情况进行记录,有效保障社区的安全,系统的全面建设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切实做到将科技成果融入到居民生活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服务。智慧社区系统规范智能视频门禁报警系统建设,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相关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的作用,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40、实现身份信息登记由被动变主动通过智慧社区系统的建设,实现居民身份信息登记由被动变主动,杜绝以往由流管工作人员、民警上门手工登陆造成的效率低下、差错量大、数据更新不及时的毛病,完成辖区内流动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以及出入单元楼的人员进行验证和管控。建立社区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人的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作为管控的关键。建立高危人员库,常住人口库,惯犯库等特殊人员库。对于高发的人口犯罪,实现楼栋出入人员验证管控。将楼栋开门事件与个人身份证信息、人像、视频等进行关联,从而建立防范为主要原则、打击为主要手段、挤压犯罪空间为主要目的的防控体系。进而震慑违法犯罪,遏

41、制流动人口犯罪率,降低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公共安全满意度。完成实战“最后一公里”通过增设社会面监控,实现多层次防控,形成社区治安全闭环,近而实现全域封控,完成实战“最后一公路”。改善案件事后取证,构筑“瓮中捉鳖”的防范体系。实现大数据多维分析研判在社区单元楼进出口区域部署门禁、人脸一体化的采集单元,将人员信息、视频特征、门禁等融合采集。并在后台充分将采集的视频,与人脸特征、人脸轨迹、人员信息进行融合应用。通过多维轨迹的碰撞,实现对人、车、物的多维数据采集和人员结构分析、人脸属性分析,人员年龄段、性别、民族情况可视化呈现。可采用行为预测分析技战法,人员结构研判技战法,人脸属性研判

42、技战法,人员属性研判技战法进行研判,进一步为各级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技术手段。加强民生服务采用“政府投资、公安主导、企业组织、市场化运作”,采购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服务民生、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全市关于劳动就业、社区医疗、居家养老、住房保障、计划生育、文体教育、证件办理等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生活、家政、餐饮、便民缴费、金融等便民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作为关键一环。对孤寡老人、伤残人士等特殊人员进行联网重点关注和定向帮扶,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人员、精神病人、重点青少年,认真落实监测、救治、帮教、服务等措施,

43、解决好居住、就业、法律援助等实际问题,提升其融入社会的能力。建设内容建设原则系统综合集成原则智慧社区系统涵盖了人口管理、出入控制、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各方面行业应用,系统设计时将行业先进的软硬件设备高效地集成在一起,使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充分发挥作用,协调一致地进行高效工作,避免采用多套系统拼凑,为系统建成后可持续性运行提供质量保障及技术支持。系统先进性原则在保证稳定性实用性和便捷性的前提下,管理平台应该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以保证在今后的数年内不会被淘汰,并且可以满足居住证门禁使用中的要求和需求。可靠性、稳定性原则硬件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在运行速度和性能上都应是稳定可靠的、

44、拥有完善的、实用的解决方案。同时,应从长远的技术发展来选择具有很好前景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适应系统未来的发展需要。网络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可靠性和容错性,对关键应用和设备应考虑冗余备份及容错恢复机制。经济、实用性原则系统力求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使技防、人防、物防三者有机结合,确保建立一个完整的防范体系,使工程投资达到良好的投资回报。设备安全性原则智慧社区系统的设备必须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设备选型不能选试验产品,要选择市场成熟的主流产品,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关键设备的数据存储和接口扩展应采用冗余设计,要具有故障检测和系统恢复功能;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要确保

45、安全,避免出现网络非法恶性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的现象。系统应采用多重加密方式,对安防系统的数据交换、存储和访问等应有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破坏、窃取、丢失等事故发生。安全级别控制健全,防止截取操作,能有效审计用户操作,以便追查事故原因。系统应保证敏感信息根据操作员权限屏蔽或显示,避免低权限操作员查看到系统(如社区(村委)业主)的敏感信息等。应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设备安全。信息安全:严格设置用户使用权限及审批方式,各级用户只能调看本权限范围内的视频信息;传输安全:网络数据传输采用安全加密机制,关键数据采用成熟的多重加密算法,防止各种非法提取或

46、篡改;存储安全:对于视频图像的存储有分散与集中存储机制,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性;统一性原则在系统建设中执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严格按照GB/T 28181-2016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确保监控系统互联互通。视频实战应用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公安信息系统的衔接与共享,系统软件接口开放、可扩展。在系统建设中,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合理布建,站在全局一盘棋的角度,满足大公安的应用需求,坚持视频资源高度共享。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各警种的实战应用和政府其他部门视频共享的需求,所有警种的视频资源必须实现跨区域、跨警种高度共享,杜绝信息孤岛。充分考虑到网络视频系统对于法制社会的

47、重要性及紧迫性,建设先进的系统架构,整合社会的现有资源,同时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市县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兼容性、可扩充性原则系统的拓扑结构应具有可扩展性即系统联结必须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与处理能力、物理联接、产品支持等方面具有扩充与升级换代的可能,采用的产品要遵循通用的工业和行业标准,以便不同设备和应用通过异构方式来扩充系统能力。为了使所实现系统能够在应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护原有开发投资,在设计系统时,应将系统按功能做成模块化、接口标准化,可根据需要增加和删减功能模块。标准性、开放性原则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各前端子系统采用行业标准的接口,可方便地利用现有的设备(如摄像头、锁、可视对讲、电源、组网

48、设备等)进行增量式建设,节省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资金的浪费。同时,系统的软件设计时也采用业界成熟的标准服务式架构,可通过相关接口与第三方厂家开放型硬件、软件进行集成。易操作性原则因平台管理的人员数量庞大,涉及到管理对象多(人、房屋、设备等),系统应采用图形化界面,易上手、便捷操作。具备操作流程说明以及FALSH视频教程。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整个系统中的互连设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并便于维护和管理。对于关键设备,如门禁控制器、网络硬盘录像机能在系统中实时查看状态,并能远程升级。设计依据本设计方案总体建设以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为设计标准及依据,具体如下:门禁方面标准规范1

49、、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2、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5、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6、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90,92)8、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9、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1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2012)12、闭门器(GB/T 2698-2013)1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50348-2004)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设计标准1、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 72-2013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设计方面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2、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3、GA/T 1400.1-2017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4部分接口系统要求4、GA793.1-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合格评定第1部分: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5、GA793.2-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合格评定第2部分:管理平台软件测试规范6、GA793.3-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合格评定第

51、3部分:系统验收规范安防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面1、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70-2004)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3、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200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6、公安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规范7、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0)监控专用网络信息系统及平台设计方面: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2、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视频系统工

52、程建设方面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3、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9361-201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视频系统工程验收方面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信息安全方面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 25058-2010-T3、

5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4、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5、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0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20067、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006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29、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 28449-2012人脸识别方面1、安防人脸识别应用 视频人脸图像提取技术要求 GA/T1344-20162、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A/T1093-2013方案总体设计总体架构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

54、以网络化传输、数字化处理为基础,具有强大的集成能力,实现单纯的流动人员管理向门禁控制、图像监控、报警联动、轨迹分析、大数据分析、智能手机等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与延伸,提高了社区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客户可获得更便捷的操作、更高效的管理与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智慧社区架构设计是为打造平安、智能社区提供的以安防预警、社区服务为核心的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技术先进且符合地方特色的架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应包含“7+N”模块,其中“7”是指基础支撑子系统,包括电子周界系统、人员出入口管理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智慧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脸管控系统、MAC信息采集系统,“N”是指特色应用系统,一般包含惠民信息发布

55、系统、特殊群体关怀等。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负责完成各个社区的数据汇聚,并且转发给应用分析集群,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比对,完成高危人员、车辆的布控预警等应用,并通过边界共享数据给各业务部门,对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最终实现大数据业务应用。图:系统架构逻辑架构 图:逻辑架构系统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包括接入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5层架构和全体系运维管理系统支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接入层:即为系统提供资源接入,主要包括人像卡口、门禁机、视频监控、手机、报警主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为系统提供可靠、有效、稳定的数据来源支撑。传输层:为数据的传输提供网络支持,由运营商IP网络、无线网络、物

56、联网、视频专网、公安内网提供网络传输服务。数据层:实现各类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包含非结构化的数据(视频、图片)以及结构化的数据(文本信息、车牌)。 服务层:各类平台实现系统基础的管理应用,完成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权限管理、报警管理、转发以及存储等服务,并提供计算服务。应用层:完成系统的业务实现应用,对人、车、物的多维数据结构分析,进一步为各级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技术手段。方案特色本系统采用人像识别技术、二代身份证、居住证、IC卡识别技术,远程网络数字音视频技术,远程门禁控制技术,远程报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专门为小区精心设计制造的高科技安全系统。既满足了房屋所

57、有者、住户的安全防范生活需求,同时又为公安部门提供业务支持,是一个集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和公安专项业务系统的一体化集成方案。人脸识别、多卡识别门禁安全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要素,在全面保障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提升了小区品质,可人脸识别、二代身份证刷卡、居住证刷卡、IC卡刷卡、银行卡刷卡多种方式,实现刷卡进/出单元门,同时提供诸如机械开门、远程开锁等备用手段。 便捷的人员动态信息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来有注册、去有注销”的人员管理规则,可提供流动人口居住情况的动态信息,集中后的数据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为各级政府机关提供及时、准确的流动人口决策分析报表。 完善流动人口动态信

58、息管理 利用集成控制器标识和房东刷卡信息,可提供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和社区房源信息,集中后的数据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为各级政府机关提供及时、准确的流动人口决策分析报表。 丰富的产品支持,多系统联动产品线众多,产品齐全,在方案实施及运维过程中采用配套产品,维护方便。整个方案有效融合人脸识别系统、车辆识别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实现与视频监控系统的协同联动,使社区安保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模块化设计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该方案既是一个整体的实施方案,同时也可以选择方案中的单独系统模块,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所要建设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既可独立运行,也可互相协作。社区子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系统概述

59、公共区域(含正门外)不应出现监控盲区,在面积较大的公共区域宜安装具有转动和变焦的摄像机;前端摄像机安装于小区主要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停车场(库)出入口、电梯轿厢、小区内主要通道及每幢住宅楼单元出入口等部位。视频监控实现实时传输至“智安小区”集成平台进行数据记录管理。系统架构前端摄像机安装于小区主要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停车场( 库) 出入口、电梯轿厢、小区内主要通道、沿街商铺及小区外围主要通道等部位,通过控制主机可对云台的上、下、左、右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操作,还可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 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

60、视频监控系统架构示意如下图:系统功能1)系统应具有图像切换功能,根据系统的配置应能实现控制摄像机镜头、云台等功能;2)系统应具有时间、日期的字符叠加、记录和调整功能,字符叠加应不影响对图像的监视和记录效果,字符时间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应在30 s 以内;3)系统应具有视频联网接口,联网接口应符合DB33/T 629 的相关要求;4)系统宜能够通过局域网或无线局域网相连,实现远程监视、录像回放、备份及升级;5)系统应具有视频移动侦测功能,宜具有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目标跟踪、车牌识别等功能;6)存储时长:不低于4M码流的视频,本地存储至少 30天;安装要求摄像机的选型、选址与安装除应符合GB 50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