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含2课时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含2课时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含2课时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含2课时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含2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 学 设 计课 题桥年 级六年级课 时第1、2课时备课人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桥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本单元是“小说”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桥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无私无畏,沉着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却英勇献身。从这位老支书身上,折射出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死而后已。作为一篇小说,本课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尤其是环境描写富有感染

2、力,全文以洪水为线索,不断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特点,将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化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定格在读者心中。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形成阅读小说的策略。教学难点:抓住文中雨、洪水、木桥等环境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情节上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9个生字,理解“咆哮”“呻吟”等生词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短句。3.了解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关注情节、环境,品味语言,感受老支书的高风亮节。4.练习用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初步感知“小说”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板书

3、“小说”。关于小说,有这样两句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你对小说有了哪些了解?也可以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谈一谈。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提炼。虚构,使得小说一波三折、更多巧合和出人意料,更加吸引人去读。小说有三个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出示)。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物,小说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何去理解人物形象呢?读一读导语: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桥(板书)。你们初读这篇小说时,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或是感觉很独特的?(引导学生从内容上、表达上谈谈初步体会

4、,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想不到”、“独特”之处质疑。如:为什么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课文短句很多,甚至有好几处一句话就是一段?为什么要写环境,而且还写得很多,很生动)2.我们来细读桥。先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同桌一人一段,你读我听,读得正确流利,给同伴点赞,有读错的地方,帮助同伴纠正。反馈:你们读得如何?哪儿有错?正音。三、把握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1.我们来梳理梳理故事情节。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就像一座故事山,构成了小说的情节。(请四位同学把板书贴上,想想应

5、该怎么贴。)这就是小说的情节,曲折跌宕,吸引我们去阅读。在这样的情节中,我们看到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谁?老支书(板书)。3.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结合情节说说看。(学生板书关键词)四、结合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深入理解人物形象1.请大家再用心读读课文,找出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想一想,你们一定会对老支书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勾画关键词,做做旁注。2.学生交流。先读出句子,找到关键词,再说说自己的理解。(1)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镇定、沉稳。与“惊慌”“疯了”“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人们的表现,对比着来理解)读好“他像一座山”,

6、五个字,如此简短,定格般的表达效果,读得沉稳、有力,让这场景深深刻画在我们心中。(2)沙哑喊话。三句话。当前情况是桥窄!(情况危急);怎么办排成一队,不要挤!(镇定指挥);第三句党员排在后面!(这是党员的职责,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喊出来的三句话,三个感叹号,危急、镇定、无私)(3)冲、揪、吼,凶得像豹子:老汉的愤怒,不徇私情。这个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那为什么不在这儿就写“老汉揪出了自己的儿子”,却要到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答初读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最初读到这儿时的疑惑以及读到结尾时的感受。老汉从“喊”到“冷冷地”再到“凶”,这些变化就是小说在设

7、置悬念,制造冲突,吸引读者赶紧往下读。结尾点明,意味深长,直到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呀,老汉是多么的大公无私、高风亮节呀。这“意料之外”的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指导朗读。读出“凶得像只豹子”,读好动作。(4)吼、推、喊:此时,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又一个“吼”。此时的“吼”和前面的“吼”,蕴含的情感一样吗?(体会老汉的大爱,爱儿子,但更爱村民们。在生死危急关头,他选择了履行党支部书记的职责,把村民们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宁愿牺牲自己)3.我们抓住了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到了这

8、是一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临危不惧的老支书。我们还可以借助环境描写,进一步感受老支书的这种高大形象。五、关注环境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形象1.在桥中,写到了雨、洪水、桥,这些都是环境。请你们画出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是怎样的环境?出示: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当时的环境。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学生勾画、思考。2.交流。先读一读勾画的描写环境的句子,再说一说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1)像泼。像倒:雨水之大,之猛。小说开头就渲染了气氛,打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多么危急啊。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2)咆哮、狂奔、势不可当:四个短句,一句读得比一句快,一

9、句读得比一句猛。(3)跳舞: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洪水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是魔鬼的舞蹈,死亡之舞。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吗?找到,读出味道。(4)狞笑、放肆地舔、爬上了:引导发现洪水是在变化着的,木桥也是在变化着的。读洪水,读出洪水越来越凶猛;读木桥,读出木桥越来越脆弱。(5)木桥痛苦地呻吟:形势越来越危急,我们的心越来越揪着,越来越为老汉担心。 (6)整读课文:我们将人物的表现带入这些环境描写中读一读,读完后请你们说说,作者花这么多笔墨,如此细腻生动地描写雨、洪水和木桥,到底是为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好短句,读出节奏。(洪水越来越肆虐,木桥越来越脆弱,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烘托出老汉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读小

10、说,感受人物形象,一定要关注环境。)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小伙子给洪水吞没了,老汉也给洪水吞没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指导读,读出我们此刻的心情。读好小说结局,读出短句表达的悲壮效果。六、理解小说标题,铭记人物形象1.在这篇小说中,指挥撤离时,写到老汉像一座山,镇定自若;揪出儿子时,写老汉凶得像豹子,不徇私情。此刻,老支书光荣牺牲了,在你心中,他像什么?(引导关注小说标题,理解“桥”的意蕴)小说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像老支书这样大公无私、镇定自若、高风亮节的党员干部,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岁月静好时,他们默默奉献;生死危急时,他们挺身而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爱戴、赞颂。2.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在朗读中,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环境的万分危急及老支书的高大形象。(自己先练习朗读。指名读)七、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小说有哪些了解?(想想有哪些关键词:虚构;情节、环境、人物)你们知道该如何读小说吗?(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出示学习思维导图)八、布置作业1.如果请你描写一个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