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三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书与画,以艺术品种来说,虽然殊途,但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却有共同之处。一幅画供人欣赏,一幅字也无二致。我曾误认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书法在一个国家民族中,既具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经历,直到今天还在受人爱好,必有它的特殊因素。又不但在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中如此,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为什么?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起如此作用,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深于也广于工具、点画、形象、风格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书画同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索:①民族的习惯和工具:许多人长久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由于种种条件,使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②共同的好恶: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在交通不便时,久而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③共同的表现方法:用某些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的办法来表现某些形象,成为共同的艺术手法。④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日久成为共同的各方面的传统。⑤合成了“信号”:以上这一切,合成了一种“信号”,它使人看到甲联想乙,所谓“对竹思鹤”、“爱屋及乌”,同时它又能支配生活和影响艺术创作。合乎这个信号的即被认为协调,否则即被认为不协调。所以我以为如果问诗书画的共同“内核”是什么,是否可以说即是这种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信号”。一切好恶的标准,表现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联想,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在本民族(或集团)以外的人,可能原来无此感觉,但这些“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它的感染力也绝不永久限于本土,它也会感染别人,或与别的信号相结合,而成为新的文化艺术品种。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有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所谓不足多余的范围,从广大到细微,从抽象到具体,并非片言可尽。姑从缩小范围的诗画题材和内容来看,如把某些诗歌中常用的词汇、所反映的生活加以统计,它的雷同重复的程度,会使人吃惊甚至发笑。某些时代某些诗人、画家总有爱咏、爱画的某些事物,又常爱那样去咏、那样去画。也有绝不“入诗”、“入画”的东西和绝不使用的手法。彼此影响,互相补充,也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这种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结果,当然各自有所变化,但在变化中又必然都带有其固有的传统特征。那些特征,也可算作“信号”中的组成部分。它往往顽强地表现着,即使接受了乙方条件的甲方,还常能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再总括来说,前所谓的“核”,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中由于共同工具、共同思想、共同方法、共同传统所合成的那种“信号”。(节选自启功《谈诗书画的关系》

2022年第3期《半月选读》)1.下列对文中“信号”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号”是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一个共同体;与别的信号相结合,就会成为新的文化艺术品种。B.“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本民族的人,可能无此感觉。C.“信号”可以从广大到细微,从抽象到具体,和本民族以外的民族相比较,体现出彼此的不足或多余。D.“信号”是一个民族日久形成的共同的包含了习惯、工具、好恶及表现方法的传统合成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提出:书法受到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艺术家的注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B.第二到五段重点分析书法艺术有如此影响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书画同核”问题,并加以阐释。C.第三段从五个方面详细地阐释“核”的内容及形成的过程。其中第⑤个方面与前④个方面属并列关系。D.第六段总结全文,辩证地分析了书画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观点,明确了“书画同核”“核”的核心内涵。3.下列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也无二致”表明书画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都可供人欣赏。B.中国书法不仅受到国人爱好,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也非常喜欢。C.作为殊途的书与画,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反之也是。D.一民族与另一民族“信号”相遇,彼此影响补充,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4.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对竹思鹤”现象的理解。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地方民间编写的许多史志、典籍,都有天文、气象、物候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观测记载。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研究发现,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不但有各种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还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从著名的考古学家对1936年出土的一片殷墟卜辞进行研究表明:公元前1217年中国不仅已作出10天的天气预报,而且还有连续10天的天气预测及实况记录。盛唐时期,国泰民安,气象观测技术也有较大的进步。唐太宗时期的科学家李淳风所著的《观象玩占》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当时观测风的方法:“凡侯风必于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侯风吹葆平直,则占。”这里指出测风的场地要求,同时也说明了风观测器的构造。宋代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发明和学术文献也非常多。其中突出的有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明清时期,建有“观象台”,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在清代,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上奏《晴雨录》《雨雪粮价》等报告,各地官员也有大量的有关当地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奏折。如今,在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珍藏有大量的古代雨雪粮价、黄河水文灾情、气象灾害、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方面的档案。(节选自中国天气网《我国古代的气象观测》)材料二: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其中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6万个,乡镇覆盖率达96%。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8颗在轨运行,21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组成了严密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基于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各地打通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公众预警信息覆盖率提升至85.8%。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已集成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效缩短到5分钟至8分钟,为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赢得了时间。目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智慧气象已成为强化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气象发展方式、打造气象现代化“升级版”的重要方向和途径。(节选自中国气象局《探探当代气象尖端科技》)材料三:本报北京8月1日电(记者林英)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今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北京市气象局7月30日晚对奥运会开幕式彩排场地鸟巢降雨天气的预报较为准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气象部门7年来开展一系列奥运科研专项攻关工作得到的成果。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在倾力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同时也提高了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预警能力。于新文介绍说:“现在北京周边有7部固定雷达、2部移动雷达来监测天气,每6分钟扫描一次发回资料;天上有4颗卫星,每15分钟发布一次云图;还有183个自动气象站,每5分钟发布一次资料。再加上从全国抽调了36名预报员、从国外请来13名专家到北京参与气象服务,从软件到硬件我们都有了很大提高。”科研专项攻关完善了北京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了奥运气象预报能力。(节选自《光明日报》

2008年08月02日02版)材料四:1月1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分钟级降水预报进展汇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2021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有关部署,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黎健出席会议。

预报精准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分钟级临近降水预报在突发重大灾害决策应对、重大活动保障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需求愈加迫切。发展分钟级降水预报,提高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能力,对于实现精准精细、实时高频滚动更新预报预警至关重要。会议强调,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气象观测自动化、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统筹谋划好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发展布局,做到精细化预报无缝隙、全覆盖;进一步解放思想,向强天气预报、全要素预报方向迈进,探索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链条自动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各单位业务技术优势,凝聚合力、分步实施,不断优化业务体制,促进推广应用。(节选自《中国气象局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提高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能力》)5.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记载了最早的气象观测方面资料,不仅有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还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B.据记载,盛唐时期人们在周围“高平远畅”地,主要利用鸡羽等物品制成“葆”,悬挂在高杆之上用来测风。C.南宋时期的秦九韶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属于世界领先水平。D.明清统治者很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社会安定的影响,由《雨雪粮价》一书的书名可以直接看出。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二、三说明了我国在气象研究领域方面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人民及历代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重视。B.材料三着重从奥运会开幕式的角度,谈及我国气象服务从软件到硬件都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C.分钟级降水产品是雷达综合多种资源的公众服务产品,对其推广应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D.材料三、四都是新闻文体。导语部分都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材料四的关键词:落实部署,推进工作。7.结合所给材料,谈谈我国在精准预报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你有什么建议?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赶车比利时·章平从比利时东部赶往西北部交界的卢森堡,大约四小时,我和阿根昨夜里都没睡,五点多就赶第一班巴士去火车站。阿根来比利时刚三个月,他布鲁塞尔的表亲替他办的探亲手续,他表亲只收费用一万元人民币。阿根说,这是议价,算有亲情。阿根几次谈到,真是很感激他表亲的。然而出国花费了三万元人民币的债还是无情地压上他的肩背。三个月里,两个半月阿根在一家餐馆里洗碗打杂做厨房。这时间内,他是合法的游客,再下去就会成为黑市居民,而现在“抓黑”的风声又特紧。在国内,他是我中学同学,乐意帮人,也帮过我许多忙,最使我感动的是,一次发大水时他救过一个孩子。近一个星期他才找到我,给我打了四个电话,跟我商议这事。我很想帮他,便跟意大利、葡萄牙、奥地利的几个亲戚联系,看有否办法办到工作居留,但都说没有办法。昨夜跟隔壁邻国卢森堡的一个亲戚联系上后,我再三求情,对方总算答应替阿根办理,但必须在旅游有效期内赶往卢森堡的警察局登记才行,也就是要在今天十一点前赶到。车窗外的风景向后边远去。风在脸上吹拂,但心甚是燥热。看得出来,阿根的心比我更急,我跟他说话,他口里应着,眼睛却瞪着前头。想他是巴不得一下就到火车站。巴士终于在这东部的中心火车站门口停下。车门刚打开,阿根就拉上我的手跳下巴士向火车站跑去。买了火车票,还有十五分钟才上火车。这时五点半,到达卢森堡后这时间还赶得及。我感觉到阿根嘘了口气。我们向月台走去,突然看见一个年轻人抢了一个老太婆的蛇皮手提袋,老太婆大声呼救,年轻人就飞快地向车站后门跑去,路边行人怕惹麻烦纷纷让开,我想告诫阿根别管闲事,不经意他已拉开箭步追赶起来。我走到火车站后门口,看见街那头,阿根和那抢手提袋的年轻人已被两个警察围着。我知道这下麻烦来了,赶到时,警察正拿去了阿根的护照。阿根告诉我,他们在争夺手提袋时,警察在不远处,看见便赶来。这时老太婆赶到,她拿回了手提袋,一再向阿根道谢,并称赞中国人好。然后,老太婆说要告那位年轻人,警察便带我们上了警察局,我解释赶时间有急事也没用。在警察局里问话录口供,整整过了三个多小时。抢东西的年轻人是他父母来保释走的。老太婆离去时很高兴,邀请我和阿根去她家做客。我只是苦笑地点点头。想阿根还有时间吗?便是去卢森堡办居留的事也砸了。警察最后还留住了阿根,说探亲期限已满,他得离开比利时回中国。我怎么解释都不成。瞧阿根愣坐着,我不好意思再说埋怨的话,只得安慰说,回去也好,反正欧洲是看过了。看到他无奈而又歉意的苦笑,我心里真难受。便说,那三万元债我替他想办法。离开警察局后,一边走一边抬头,觉得天又高又空,真有说不出的渺茫。(节选自《微型小说鉴赏》)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根去比利时他表亲只收费用一万元人民币,这在阿根看来这是议价,有亲情、很感激,说明出国打工的费用很高。B.全文围绕一个“赶”字来组织材料,“赶”字组成时间线索,故事在“赶”时发生,“赶”劫匪达到高潮,以被“赶”结束。C.作者刻意渲染时间不等人,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紧张气氛。买到票刚缓过气,中间又奇峰突起,逸出一枝:抢包事件发生。D.“我”认为阿根“办砸了”是一种埋怨,怨他多管闲事,毁了打工梦。这属于衬托手法的运用,正面表现阿根的形象。9.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10.你认为本文故事主人公是谁?请简析理由。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楚王曰:“楚国僻陋,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壁于秦王。(节选自《战国策》)材料二: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节选自《战国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与合纵对应。“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一强,秦;众弱,六国。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其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用来泛指国家。C.昆弟,意同仲昆。仲,古义兄也,胞兄;昆,弟弟的意思;如“伯仲昆季”。昆仲比喻两者关系亲密友好。D.寡人,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中国古代讲究“以德配天”;这是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B.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C.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D.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1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以决事”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中“须”字含义不相同。B.“无所终薄”与“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两句中“薄”字含义相同。C.“山东之国”与“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两句中“山东”词含义相同。D.“从合则楚王”与“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两句中“王”字含义不相同。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2)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15.试简要分析两段材料第1节说辞的内容、语气及末段楚王听后的反应。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宋金时期)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触景兴感,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黄尘老尽英雄”句,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作者的孤寂之感。B.“远目送归鸿”句,动静结合。动的是归鸿,静的是词人的望眼。归鸿搅起作者满腔的幽怨,给人一幅凄美的画感。C.“长恨”而又“浩歌”放饮,企求超脱,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郁愤欲盖弥彰,更挥之不去,难以摆脱。D.“未要论穷通”的议论,是作者的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它涵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17.从抒情的角度,谈谈本词的写作手法。六、情景默写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许多人常将《论语·述而》中使用叠音词,从心态上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写成条幅,悬于室中。(2)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气势恢宏,其中在状其占地之广,楼阁之高时,他如此夸张地写到“________,________”。(3)《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态。七、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量的描写风花雪月,百卉草木和花鸟虫鱼的写意花鸟画,已经构成了文人精神和文化生活的

的一部分。通过画家们精湛的笔墨,巧妙构思和灵巧的艺术处理手法,很好地将人与自然交融在一起,人、自然、社会融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同时,这种行为也将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追求展现得

。中国写意花鸟画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人文与民族精神。纵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从远古的彩陶、殷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和汉朝时期画像石上的动植物纹样。到唐代以花鸟为主题的作品,一直到唐代的中晚期,花鸟画逐渐成熟,再到五代时期,著名的徐熙和黄筌两个人,通过不同的表现技法结合个人的风貌开创了中国早期花鸟画工写两大体系。北宋时期,在文人水墨画兴起后,花鸟画更加注重精神性,人的主观意识得到很大的提升,精湛的笔墨技巧与优美的表达方式使中国花鸟画越来越成熟起来。明清以来的一百多年,花鸟画渐渐形成了中国画的一个新的高峰。各具风貌,各领风骚的花鸟画家让这个高峰变得如此

。画家们将各种奔放的思想与时代的情感倾泻在花鸟画中,让画中花鸟表现得

,那精妙的笔墨和深刻的意境展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性和人文哲理深度。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20.请概括中国花鸟画发展过程及每一阶段的代表性风貌。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可增删调换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特有的标记。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分。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________。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________。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意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减少地震等损失。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等损害。第四,________。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作。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23.根据所给插图,写出杜牧《阿房宫赋》中直接描写其建筑结构的四字短语。八、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林逋在《山园小梅》中写到“疏影横斜水清浅”。他热爱遵循自然原貌的梅花枝干:或横直或欹斜,展现梅花最美的一面。现实中也有些人对于梅花枝干却以曲、斜、疏为美,这又促使许多卖花木商人曲意逢迎,对梅花枝干刻意扭曲、修剪,靠“摧残”梅的枝干来赚钱。此现象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1.B2.C

3.D

4.中华民族共同的好恶、传统、习惯等使得人们看到竹就会联想鹤。长期以来,人们对竹情有独钟,常冠之以坚韧挺拔、中直虚空、清风亮节、刚正不阿等美誉,甚至视为花中四君子,而这与鹤的圣洁高傲、忠贞清正、仙风道骨相吻合,给人以幽静高雅的美感,自然就会产生“对竹思鹤”现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B.“本民族的人,可能无此感觉”错误。原文是“在本民族(或集团)以外的人,可能原来无此感觉”。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C.“其中第⑤个方面与前④个方面属并列关系”错误。原文是“⑤合成了‘信号’:以上这一切,合成了一种‘信号’”,可见前④个方面属并列关系,第⑤个方面与前④个方面构成分总关系。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的能力。A.“表明书画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错误。原文是“书与画,以艺术品种来说,虽然殊途,但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却有共同之处。一幅画供人欣赏,一幅字也无二致”,可见作者的观点是书画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是相同的。B.“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也非常喜欢”错误。原文是“不但在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中如此,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而且这句话表明的是一种现象,不是作者的观点。C.“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反之也是”错误,原文是“我曾误认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D.原文有“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有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彼此影响,互相补充,也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可见D属于作者的观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三段“②共同的好恶: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在交通不便时,久而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③共同的表现方法:用某些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的办法来表现某些形象,成为共同的艺术手法。④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日久成为共同的各方面的传统。⑤合成了‘信号’:以上这一切,合成了一种‘信号’,它使人看到甲联想乙,所谓‘对竹思鹤’、‘爱屋及乌’”,可知,中华民族共同的好恶、传统、习惯等使得人们看到竹就会联想鹤。长期以来,“久而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使人们对竹情有独钟,认为竹雅致不俗、坚韧挺拔、中直虚空、刚正不阿。而中华文化传统中,鹤是圣洁高傲、忠贞清正、仙风道骨的,给人以幽静高雅的美感。因为竹与鹤有很多共同点,易让人产生联想,所以自然就会产生“对竹思鹤”现象。5.B6.D

7.成就:①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②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③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效缩短到钟至钟。建议:①在确保较高的准确性基础之上,提高提前时效;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②提高气象预报自主创新能力。③服务渠道上,拓宽预警信息的传播途径。【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A.“甲骨文记载了最早的气象观测方面资料”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C.“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错误,原文只是说“宋代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发明和学术文献也非常多。其中突出的有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无中生有。D.“明清统治者很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社会安定的影响”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明清时期,建有‘观象台’,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从中只能看出明清统治者重视气象观测,但这不等于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社会安定的影响”。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说明了我国在气象研究领域方面一直处在世界前列”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我国自古就重视气象工作,但并不体现“处在世界前列”。B.“着重从奥运会开幕式的角度”错误,材料三只是从从奥运会开幕式说起,“着重”说法错误。C.“对其推广应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预报精准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是“精准预报”,而不是分钟级降水产品的推广应用。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第一问:依据“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其中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可概括为:第①点;依据“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可概括出第②点;依据“1月1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分钟级降水预报进展汇报会……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可概括出第③点。第二问:依据“会议强调,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气象观测自动化、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统筹谋划好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发展布局,做到精细化预报无缝隙、全覆盖”可建议:在确保较高的准确性基础之上,提高提前时效,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依据“目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智慧气象已成为强化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气象发展方式、打造气象现代化‘升级版’的重要方向和途径”可建议:服务渠道上,拓宽预警信息的传播途径。依据“进一步解放思想,向强天气预报、全要素预报方向迈进,探索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链条自动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各单位业务技术优势,凝聚合力、分步实施,不断优化业务体制,促进推广应用”可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气象预报自主创新能力。8.D9.①“瞧阿根愣坐着”运用了神态描写。“愣”字写出阿根因做了好事,却被告知得离开比利时回中国刹那间的迷茫不解,可能也含有短暂地一丝“悔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一种反应。②“天又高又空”,故事以景作结,含义隽永。“高”写出“路”之难;“空”写出“理想”破灭。与“渺茫”相呼应,表现出阿根的困惑。10.阿根为本文故事主人公:①全文用大量的篇幅讲述阿根借债出国发财的梦想,为避免成为“黑户”而赶时间签证;②本文意在塑造阿根为国人争光的形象。③乐意帮人。阿根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面对“抢包”,他处在异国他乡,又有急事,完全可以高高挂起,但在其他人纷纷退避的情况下,他毅然见义勇为。另:“我”是本文故事主人公。①全文故事情节都是在“我”的推动和见证下展开的。②“我”为阿根能留下而忙碌奔波,陪他赶车,甚至为他还三万元的出国债。“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我’认为阿根‘办砸了’是一种埋怨,怨他多管闲事”错误,原文中“我只是苦笑地点点头。想阿根还有时间吗?便是去卢森堡办居留的事也砸了”“我不好意思再说埋怨的话,只得安慰说,回去也好,反正欧洲是看过了。看到他无奈而又歉意的苦笑,我心里真难受”,可知作者“我”并没有埋怨阿根,只是心里无奈和难受,知道阿根也为此难过,还安慰他。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瞧阿根愣坐着”运用了神态描写。神态描写在小说中可以起到刻画人物性格和品格,展现人物内心,让塑造的人物更形象生动和真实。具体这小说里,“瞧”字让读者的关注点集中在阿根身上,“愣”字是人物不知所措的表现出来的样子,表明问题比较严重,阿根努力了很久的结果要毁之一旦,可能也含有短暂地一丝“悔意”。“觉得天又高又空,真有说不出的渺茫”写景抒情来结尾,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高”写出“路”之难,“空”写出“理想”破灭,抒发了阿根的困惑,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并且与“渺茫”相呼应,言有尽意无穷,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空间。1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解答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点明认为主人公是谁,再结合原文分析原因。认为主人公是阿根的原因有:原文中“阿根来比利时刚三个月,他布鲁塞尔的表亲替他办的探亲手续,他表亲只收费用一万元人民币”“三个月里,两个半月阿根在一家餐馆里洗碗打杂做厨房”“……但必须在旅游有效期内赶往卢森堡的警察局登记才行,也就是要在今天十一点前赶到”“阿根的心比我更急”“我解释赶时间有急事也没用”等信息表明阿根借债出国是为了发财的梦想,为避免成为“黑户”而赶时间签证;“路边行人怕惹麻烦纷纷让开,我想告诫阿根别管闲事,不经意他已拉开箭步追赶起来”“并称赞中国人好”,塑造了阿根为国人争光的形象,面对“抢包”,他处在异国他乡,又有急事,完全可以高高挂起,但在其他人纷纷退避的情况下,他毅然见义勇为;“在国内,他是我中学同学,乐意帮人,也帮过我许多忙,最使我感动的是,一次发大水时他救过一个孩子”,正面塑造了阿根乐于助人的形象。认为作者“我”是主人公的原因有:原文本“我和阿根昨夜里都没睡”“他是我中学同学……”“给我打了四个电话,跟我商议这事”“我很想帮他……”“我感觉到阿根嘘了口气”“我想告诫阿根别管闲事”“我知道这下麻烦来了”“我解释赶时间有急事也没用”“我只是苦笑地点点头”“我不好意思再说埋怨的话”“我心里真难受。便说,那三万元债我替他想办法”,全文的情节都是以我的行为为线索,在“我”的推动和见证下展开的;“我和阿根昨夜里都没睡,五点多就赶第一班巴士去火车站”“我再三求情”“我怎么解释都不成”“我心里真难受。便说,那三万元债我替他想办法”,“我”为阿根能留下而忙碌奔波,陪他赶车,甚至为他还三万元的出国债。小说塑造的“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11.C12.D

13.D

14.(1)法令严明,士卒不惧艰难,以拼死作战为乐。国君严肃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即使秦国不出兵,夺得常山的险隘就像卷席那样地轻而易举。(2)然而韩、魏迫于秦国的威胁,不可以和他们作深入地策划,恐怕有叛逆的人泄露给秦国,以致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国家就因此面临危险了。15.①张仪说楚王:以秦国的强大进行威胁恐吓,明示合纵的后果。楚王听后畏惧之情溢于言表,并当即给秦送上礼物。②苏秦说楚王:指明楚国自身的优势,鼓励楚王合纵。楚王听后,面对外患内忧,无计可施,只好听从。③两人都有极强的目的性,最终迫使、引诱楚国就范。他们或威逼恐吓,或利益诱惑。威逼是为了强迫楚国放弃与秦国敌对的外交政策;利益诱惑是为了建立合纵联盟。【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并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仲,古义兄也,胞兄;昆,弟弟的意思”错,“昆”古义兄也,胞兄。“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我国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使者车辆跟从,恭候您的决定。“臣”作主语,“以为”作谓语,“计”作宾语,“无便与此者”是“计”的后置定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AC;“使”作谓语,“使臣”作宾语,“使使臣”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正确,两句中“须”字含义不相同。“须”,动词,等待。“须以决事”,句意:恭候您的决定。“须”,副词,应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意: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B.正确,两句中“薄”字含义相同,都作动词,都译为“迫近”。。“无所终薄”,句意:始终没有依凭归宿。“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C.正确,两句中“山东”含义相同,都译指崤山以东。“山东之国”,句意:崤山以东的国家。“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句意:假使拿崤山以东的各个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较长短,较量一下权势,衡量一下军力。D.错误,两句中“王”字含义相同,都作动词,都译为“称王”。“故从合则楚王”,句意:因此合纵联盟成功,那么楚国就可以称王。“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句意:他施行仁义因而感化了西戎,于是称王天下。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以后;“乐”,以……为乐;“知”,智慧;“虽”,即使;“席”,像卷席那样。(2)“患”,威胁;“谋”,谋划;“反人”,叛逆的人;“发”,实行。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概括:张仪说楚王:以秦国的强大进行威胁恐吓,明示合纵的后果。根据“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可知,楚王听后畏惧之情溢于言表,并当即给秦送上礼物。(2)根据“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概括:苏秦说楚王:指明楚国自身的优势,鼓励楚王合纵。根据“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可知,楚王听后,面对外患内忧,无计可施,只好听从。(3)两人或威逼恐吓,或利益诱惑。威逼是为了强迫楚国放弃与秦国敌对的外交政策,利益诱惑是为了建立合纵联盟。二人的游说都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最终迫使、引诱楚国就范。参考译文:材料一: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秦国土地占有天下之半,武力可与诸侯对抗,靠着山,环着河,四边都有险要的屏障,国防牢固。还有百万英勇战士,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丘。法令严明,士卒不惧艰难,以拼死作战为乐。国君严肃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即使秦国不出兵,夺得常山的险隘就像卷席那样地轻而易举。(这样)折断了天下的脊梁,天下诸侯后来臣服的人必然先遭灭亡。再说,搞合纵联盟的人,无异于驱赶群羊去进攻猛虎。羊敌不过虎是很明显的。现在大王不与猛虎结盟,却与群羊为伍,我认为大王的策略错了。“总的说来,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力量相等,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入秦称臣。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现在,秦、楚两国接界,就地理形势而言本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到楚国作人质,让楚太子到秦国作人质,让秦女做大王的侍奉洒扫之妾,并献出一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沐浴之邑,秦、楚两国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我国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使者车辆跟从,恭候您的决定。”楚王说:“楚国地处穷乡僻壤,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您的英明教导,我听后愿把国事委托给您。”于是他派遣出使车百辆,将鸡骇犀,夜光宝璧进献给秦王。材料二:苏秦为赵国策划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您是天下的贤主。楚国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开支,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楚国这样强大,大王这样贤能,天下无敌。可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西方的秦国,那么诸侯们也就无一例外地去朝拜秦国的章台之下了。秦国最忧虑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这是楚、秦两国势不两立的态势。所以为大王考虑最好的策略,不如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您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我可以让崤山以东之国,一年四季都来进贡,以承蒙大王的英明的决定,会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训练士兵,听任大王使用。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国的歌女、美人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赵、代郡的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因此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阵线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王、称霸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有这种做法的。”楚王说:“我国西边和秦国接壤,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是不可以亲近的。韩、魏迫于秦国侵害的威胁,不可以和他们作深入地策划,恐怕有叛逆的人泄露给秦国,以致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而国家就面临危险了。我自己估计,让楚国对抗秦国,不一定取得胜利。在朝廷内和群臣谋划,他们又靠不住。我躺在床上睡不安稳,吃东西也感觉不到香甜,心神恍惚,好像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依凭归宿。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诸侯,拯救危国,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16.D17.①直接抒情:“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盖世功名将底用、未要论穷通”等句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表达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②间接抒情:“山下路”“黄尘”“归鸿”景物选取由近及远,正是这些景引发作者无限感慨。作者触景兴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地”兴怀,由景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③化用、比喻:“人生长恨水长东”句化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又赋予新意。李煜用语强调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涵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错误,“未要论穷通”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即不在意穷达,心灵趋于宁静,情趣则豪迈旷达。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在抒情方式方面,诗人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结合的方式,即直抒胸臆和借古抒怀相结合。上阙首句中“黄尘老尽英雄”一句直接表达了英雄迟暮的悲哀,“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憾事无穷的伤感,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岁月流逝,年老却功名未成的悲哀。北邙山地处河南洛阳县北面,厚葬着许多王侯公卿。诗人借古抒怀,想当年这些王侯公卿也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对比自己的不得志,不禁悲从中来,抒发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化用了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江水的东流不尽来比喻人生“恨”之长久,表现人生的遗憾之多的伤感。“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作者的一腔幽怨却无人共语,只能目送归鸿,黯然独立,更显悲凉。这两句都用了化用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幽怀。18.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戚”“覆”“隔”“勒”等。19.不可或缺

淋漓尽致

灿烂辉煌

惟妙惟肖

20.远古、殷周秦汉、汉朝时期:分别以彩陶、青铜器和画像石上的动植物纹样为主要风貌唐代:以花鸟为主题的作品,且中晚期花鸟画逐渐成熟;五代时期:开创了中国早期花鸟画工写两大体系;北宋时期:花鸟画更加注重精神性,越来越成熟;明清以来:花鸟画渐渐形成了中国画的一个新的高峰,展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性和人文哲理深度。21.画家们通过巧妙构思,精湛的笔墨,灵巧的艺术处理手法,很好地将人与自然交融在一起,使人、自然、社会融成一个整体的艺术。【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文中所要表达的是花鸟画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花鸟画在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故可以填入“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第二空,文中所要表达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