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4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4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4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4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文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含义

2、赏析优美的词句,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鉴赏力

3、感悟作者在逆境中达观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文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含2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3承天寺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位于今湖北省黄冈4猜一猜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买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猜一猜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5认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认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6认识作者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认识作者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7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8知人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这就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己了。

知人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9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出感情1.听读:听节奏,情感语气变化(念、盖、但。)2.自读,读出文言韵味,感受作者心情变化。小Tips: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读出一点诗文的节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出感情1.听读:听节奏,情感语气变化(念、10承天寺给加点字注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

)衣藻荇(

)()遂(

)至未寝(

)Jiě

zǎoxìng

suì

qǐn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承天寺给加点字注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11小组组合:疏通文意(为了更好地读好此文)小组组合:12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起:起身。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亦:也。课文注释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13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héng):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为:动词。做。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耳:语气词,“罢了”。课文注释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14检测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考虑,想到就睡觉共同,一起检测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考虑,想到就睡觉共同,一起15动宾断句主谓断句主谓断句基础句式读(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动宾断句主谓断句主谓断句基础句式读(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16品自由朗读课文。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本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说说你的看法。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品自由朗读课文。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17赏文意已经理解,说说你是否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合作探究、交流)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文意已经理解,说说你是否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18方法提示1.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透过“景语”揣摩“情语”。如何鉴赏散文中的“景语”?方法提示1.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如何鉴赏散文中19合作探究品“月色之美”品出美感

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

2.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和诗意?合作探究品“月色之美”品出美感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20语言美运用比喻修辞。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意境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语言美意境美2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月色藻荇——月影(竹柏影也)皎洁空灵清澈透明疏影摇曳清丽淡雅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静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月色藻荇——2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庭院的月光比作一池清水,把庭院中交错的树枝比作水中的水藻、荇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环境静谧的特点,再现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愉快闲适的心情,同时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失意愁绪。(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23方法提示翻译+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翻译+词义+带词解句+突出事物特点+表达的情感文言句子赏析步骤(修辞、字词)方法提示翻译+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24合作探究悟“闲人之情”悟出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合作探究悟“闲人之情”悟出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25思路梳理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用文中词语)思路梳理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简26讨论:体会情感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讨论:体会情感27情感变化“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欣喜之情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心有灵犀的喜悦从容闲适“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情感变化“欣然”欣喜之情“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28“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29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做伴。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30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3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两层意思: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②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32悟“闲人之情”,说人生道理悟出道理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悟“闲人之情”,说人生道理悟出道理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33忍得住孤独挺得住痛苦挡得住诱惑受得起打击担得起责任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经得起折腾丢得起面子提得起精神——你做好承受的准备了吗?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你做好承受的准备了吗?34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一词多义与:至:35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6古今异义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古今异义户(月色入户):中庭(相与步于中庭):37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38两汉经学倒装句省略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判断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两汉经学倒装句省略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39训练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40答案1.略2.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答案1.略41训练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2答案4.A5.A6.乐观、豁达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答案4.A43训练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是一首赞咏____________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_________,实际上是用________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10.文章"记"的要素是:44答案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11.B12.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答案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45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小结:46谢谢观赏谢谢观赏47《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48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文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含义

2、赏析优美的词句,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鉴赏力

3、感悟作者在逆境中达观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文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含49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50承天寺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位于今湖北省黄冈51猜一猜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买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猜一猜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52认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认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53认识作者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认识作者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54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55知人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这就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己了。

知人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56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出感情1.听读:听节奏,情感语气变化(念、盖、但。)2.自读,读出文言韵味,感受作者心情变化。小Tips: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读出一点诗文的节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出感情1.听读:听节奏,情感语气变化(念、57承天寺给加点字注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

)衣藻荇(

)()遂(

)至未寝(

)Jiě

zǎoxìng

suì

qǐn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承天寺给加点字注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58小组组合:疏通文意(为了更好地读好此文)小组组合:59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起:起身。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亦:也。课文注释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60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héng):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为:动词。做。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耳:语气词,“罢了”。课文注释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61检测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考虑,想到就睡觉共同,一起检测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考虑,想到就睡觉共同,一起62动宾断句主谓断句主谓断句基础句式读(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动宾断句主谓断句主谓断句基础句式读(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63品自由朗读课文。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本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说说你的看法。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品自由朗读课文。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64赏文意已经理解,说说你是否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合作探究、交流)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文意已经理解,说说你是否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65方法提示1.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透过“景语”揣摩“情语”。如何鉴赏散文中的“景语”?方法提示1.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如何鉴赏散文中66合作探究品“月色之美”品出美感

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

2.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和诗意?合作探究品“月色之美”品出美感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67语言美运用比喻修辞。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意境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语言美意境美6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月色藻荇——月影(竹柏影也)皎洁空灵清澈透明疏影摇曳清丽淡雅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静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月色藻荇——69(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庭院的月光比作一池清水,把庭院中交错的树枝比作水中的水藻、荇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环境静谧的特点,再现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愉快闲适的心情,同时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失意愁绪。(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70方法提示翻译+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翻译+词义+带词解句+突出事物特点+表达的情感文言句子赏析步骤(修辞、字词)方法提示翻译+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71合作探究悟“闲人之情”悟出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合作探究悟“闲人之情”悟出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72思路梳理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用文中词语)思路梳理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简73讨论:体会情感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讨论:体会情感74情感变化“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欣喜之情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心有灵犀的喜悦从容闲适“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情感变化“欣然”欣喜之情“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75“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76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做伴。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77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7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两层意思: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②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79悟“闲人之情”,说人生道理悟出道理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悟“闲人之情”,说人生道理悟出道理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80忍得住孤独挺得住痛苦挡得住诱惑受得起打击担得起责任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经得起折腾丢得起面子提得起精神——你做好承受的准备了吗?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你做好承受的准备了吗?81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一词多义与:至:82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3古今异义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古今异义户(月色入户):中庭(相与步于中庭):8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85两汉经学倒装句省略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判断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两汉经学倒装句省略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86训练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