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鼎尖的教案设计_第1页
四年级数学鼎尖的教案设计_第2页
四年级数学鼎尖的教案设计_第3页
四年级数学鼎尖的教案设计_第4页
四年级数学鼎尖的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3-四年级数学鼎尖的教案设计四班级数学鼎尖教案设计5篇

学校四班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想要得到有效的提高,学校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就必需改进,尽可能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同学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四班级数学鼎尖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班级数学鼎尖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看与推算,初步熟悉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

2.经受观看、想象、推理、沟通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熟悉,进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洁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同学争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适,更不行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日我们就来熟悉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熟悉公顷)。

【设计意图:由同学熟识的面积单位的学问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同学的学问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同学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学问间的联系,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学问的连续性。】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北京欢快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同学: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熟悉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同学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同学进一步讨论公顷的爱好。】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熟悉

1.唤起阅历,熟悉公顷

(1)熟悉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同学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老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2)探究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究竟有多大吗?

同学自由表达。,留意引导同学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依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同学的学习阅历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同学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阅历,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关心同学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简单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看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关心同学积累丰富的感性阅历,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同学独自完成后,沟通思索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平方米。它是世界上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

同学独自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索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同学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中,注意引导同学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同学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熟悉,而且也使同学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三、巩固深化

1.推断。

(1)2公顷=200平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400平方米8999平方米○8公顷3000平方米○3公顷5公顷○50000平方米

独自完成后沟通思索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平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平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依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习,关注的是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把握;而解决问题练习中支配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阅历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长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熟悉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

2.思索: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连续来讨论。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同学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肯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学问的同时积累阅历,体验胜利。】

四班级数学鼎尖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熟悉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育操作、观看、发觉、总结、概括等力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悉、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现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1、熟悉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熟悉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察指画法不同的同学画在黑板上,同位相互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留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依据同学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熟悉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放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索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沟通。

师巡察发觉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同学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便利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查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同学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熟悉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索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沟通。

师巡察发觉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同学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便利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长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大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分与联系:

师:今日我们熟悉了三种线,请你仔细观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日我们熟悉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伴侣,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嬉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其次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同学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很多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同学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觉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很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推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四班级数学鼎尖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把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育同学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

正确熟悉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同学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现:同学展现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导入新课.

老师导入: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同学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悉三角形.

(6)练一练:连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连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老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争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试验.

同学尝试:让同学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觉了什么?同桌相互拉一拉.

引导同学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试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同学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觉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缘由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牢固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同学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同学猜想: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老师揭示:通常我们依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争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同学观看并分组争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老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熟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连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老师提问:假如我们把全部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老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觉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同学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老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同学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同学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等腰三角形.

5.熟悉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老师边作图边说明.

老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学问来熟悉三角形的高.

老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假如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假如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同学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争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当怎样画?

使同学明确:由于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老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同学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老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老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老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精确     度数呢?

(2)试验:

指导同学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挨次,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看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同学明确:∠1+∠2=∠3=90°.

指导同学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挨次,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看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同学明确:∠1+∠2+∠3=180°.

③指导同学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同学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依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假如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同学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推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肯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许多年了,有点摇摇摆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方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把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嬉戏地点

操场

嬉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嬉戏方法

1.将全班同学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头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嬉戏方法同上.

四班级数学鼎尖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同学熟悉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洁的名数改写.

2.培育同学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力量,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使同学把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娴熟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娴熟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厘米1公顷=平方米

1时=分1吨=千克

2.导入:【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究竟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关心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同学观看刚才两位小伴侣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老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看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老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同学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3米=厘米

老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同学争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