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1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2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3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4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思之窗

它上承几千年来的专制帝制,下溃于民主共和的历史洪流。它经历了改朝换代的血腥征讨,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冷酷隔膜的世态人心,思想文化的钳制镇压,贪官污吏的丑态毕露,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开明士夫的自救自强,异域文明的东渐挑战,维新改良的失败尝试,最后走向共和党的国制革命。第1页/共49页请问:它是指我国历史上的A、先秦B、封建社会C、近代D、现代

什么时期()C第2页/共49页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竟尚洋装”

“异味争尝”

“洋房”与“里弄”“习俗的革新”第3页/共49页一、“竞尚洋装”1、近代服饰变迁的概况;2、近代服饰变迁的趋势;3、近代服饰变迁的原因;4、近代服饰变迁的影响。第4页/共49页图一图二第5页/共49页服饰的变迁第6页/共49页第7页/共49页第8页/共49页旗袍中山装第9页/共49页古天乐高圆圆第10页/共49页

近代服饰发生变革的原因1、受西式服饰的影响;2、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

3、

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这种法令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使新服饰得以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第11页/共49页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带来的影响使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开始于世界接轨;洋装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人们可以选择和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促进了中国服装业的发展。第12页/共49页

1、中国传统饮食变化概况;

2、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化特点;

二、“异味争尝”第13页/共49页中西大餐:红房子里的西餐第14页/共49页

时间概况

19世纪40年代

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19世纪60年代

上海福州路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一品香”,以后又陆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19世纪70、80年代

西餐已成为一种时尚。酒、茶、烟等已成为日常用品。

中国传统饮食变化概况第15页/共49页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的特点

(1)从传入路线看:由沿海到内地,由大的商业城市到小的市镇。(2)从传播的范围看:西餐仅限于上层社会。(3)从对普通百姓的影响看:日常西式食品、点心、罐头、冰激凌等。

第16页/共49页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的特点(4)传统饮食文化变化速度相对缓慢

自然物产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的制约

生活习惯的制约原因第17页/共49页

1、中国近代洋房与里弄变迁的概括;

2、中国近代洋房与里弄变迁的特点和分布。三、洋房与里弄第18页/共49页洋房第19页/共49页里弄住宅第20页/共49页四合院第21页/共49页三、洋房与里弄

特点

分布城市居住大院

里弄住宅

洋房贫民窟棚户区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

充分利用空间,同样的地皮容纳更多的人口,中西合璧。南方城市如:天津

多面组合凹凸变化,视野开阔,房间布置灵活,设备齐全。大城市

阴暗,潮湿,破烂,污秽,拥挤。大城市边缘

北方城市

第22页/共49页四、社会习俗的变迁

1、日常的礼仪革新;2、近代婚姻的变革;3、丧葬礼仪的变革;4、“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第23页/共49页日常的礼仪革新(1)晚清:

(2)民国

1886年

握手、鞠躬、免冠

跪拜,作揖

握手,鞠躬

废除旧称谓

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3)意义: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新变化:→第24页/共49页

旧式礼仪第25页/共49页近代婚姻的变革概况

由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男女自由恋爱。

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

(2)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3)范围: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变化。(1)变化第26页/共49页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图

旧式婚礼情况

新式情况婚礼

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纳采提亲2.问名换帖

3.纳吉卜婚

4.纳征下聘5.请期定日

6.亲迎大喜

自由恋爱

1.订婚

2.婚礼

3.回门第27页/共49页新旧式婚礼对照第28页/共49页

“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文理通顺可以写短文章;大家闺秀,不染自由之气;有服从性质。”“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的了。”

问题:民国时期婚姻有何变化?

章太炎的征婚广告第29页/共49页

1、民国时期婚姻关系更加自由平等;

2、西式的婚姻观念方式逐渐被接受;3、旧有的婚姻观念仍长期广泛存在。 像章太炎的征婚条件中,存在着严重的门第 观念,特别是第三条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民国时期婚姻变化第30页/共49页丧葬礼仪的变革

“1905年李书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书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第31页/共49页

变化:

文明、卫生、简洁的西式葬礼开始引起国人注目。但是在现代中国,特别是农村厚葬风气依然存在。

感悟:

对老人我们应该在他们生前尽孝心,去世后葬礼应简朴。第32页/共49页五、“断发”与不缠足运动时间

概况

结果

同治、光绪年间

戊戌维新期间

1910年清政府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

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

政府禁止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

因变法失败未实现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

影响不大

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彻底革除

第33页/共49页刚剪过辫子的“马子盖”头型第34页/共49页小脚女人缠足第35页/共49页

2.不缠足运动

组织(人)

措施结果1840年前后,外国传教士晚清官员

维新派人士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

成效不大

劝戒缠足

有一定成效

女权运动

康有为在广东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

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一时间不缠足蔚然成风

第36页/共49页穿高跟鞋的女子缠足的小女孩第37页/共49页

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

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

足会捐款的人达1132人之多。然而,列名

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

尾的“男人运动”。【思考】第38页/共49页[探究]

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的原因原因:(1)由于缠小脚的女子多数足不出户,难以接触和接受新思想。

(2)主要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女子缠足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因此,女子要放足,就必须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而这并不容易。第39页/共49页不缠足运动的结和果原因结果:除了风气较为开放的大城市和受过教育的妇女接受了放足观念外,多数贫困落后的地区,缠足依然相沿成习。

原因:缠足习俗已经相沿千年,其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彻底根除是相当困难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倡导、强制下,广大妇女才彻底解放。第40页/共49页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主要是受到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中国人思想的变化。(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反封建的色彩。[探究]第41页/共49页[探究]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造成强烈冲击;2、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和反应;3、两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西方先进的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合力影响的结果。2、中国人民对自由、民主、平等生活的渴望,和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第42页/共49页[探究]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

地扩展,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3)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

持着民族特色。

(2)由于经济的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各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第43页/共49页[小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供借鉴,更可以供欣赏。生活习俗作为文化表象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的变化而变化。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变化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礼仪、习俗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既冲破了原有的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了其中的弊端,又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日趋科学合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简洁轻松,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而这种变化又进一步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发展,进而促进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第44页/共49页“异味争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